高三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已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图1),回答1~3题。
1.甲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平原 B.印度半岛
C.撒哈拉沙漠 D.拉普拉塔平原
2.在甲地正午太阳高度由①向②变化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增大
B.北京白昼逐渐增长
C.海口正午时的日影逐渐缩短
D.非洲的恩贾梅纳降水逐渐减少
3.若乙地位于东半球大陆西岸,则流经沿岸的洋流是( )
A.西澳大利亚寒流 B.加那利寒流
C.日本暖流 D.本格拉寒流
读4月某时某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图2),回答4~5题。
4.图中有降水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宁夏平原
C.朝鲜半岛 D.鄱阳湖平原
5.图中M点的风向不可能的是( )
A.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下面是一幅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是海域,判断6~8题。
6.S—T之间的海域是( )
A.波斯湾 B.墨西哥湾
C.莫桑比克海峡 D.红海
7.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季风 D.气压带、风带
8.Q沿岸地区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
读图4,回答9~10题。
9.图示区域位于( )
A.辽东丘陵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太行山东侧的斜缓平原
10.有关①②③④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水稻种植业
B.②地乳牛业
C.③地可以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D.④地发展成柑桔、苹果、梨等温带果园
读图5,回答11~12题。
11.该图表示世界哪类工业生产的分布状况( )
A.汽车工业 B.船舶工业
C.飞机制造业 D.电视机制造业
12.影响该工业部门生产分布变化的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是( )
A.资金—技术—劳动力 B.劳动力—技术—资金
C.技术—资金—劳动力 D.资金—劳动力—技术
从两汉到近代,中国选官制度和人才培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回答 13~14题。
13.两汉时期实行的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是( )
A.征召制 B.科举制 C.刺史制 D.察举制
14.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 )
A.教学内容仍然以经学为主
B.新增科目仅有外语门类
C.培养了实际有用的人才
D.标志着科举制度的终结
法制建设和政权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回答15~16题。
15.《大明律》对稳定明初动荡的社会秩序起到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增加了经济立法
B.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
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原则
D.废除了株连法
16.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表现为( )
①召开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 ②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 ③成立联合政府 ④制定宪法大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回答17~19题。
17.中国近代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是( )
A.《海国图志》 B.《应诏统筹全局折》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下列各项中典型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
A.英国圈地运动
B.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1861年改革
19.据统计,1920~1979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总人口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住处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大量进口廉价的农产品
B.美国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D.经济危机的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回答20~22题。
20.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的原因有( )
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新式学堂的建立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③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 ⑤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一直采取保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民族工商业力量弱小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和参加革命
C.当时革命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发展民族经济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段消失,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B.“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三大改造的完成
人权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回答23~24题。
23.资产阶级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突出地表现在( )
A.宣传天赋人权
B.反对教权主义
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4.下列各项中最早提出保护人的生命权、自由权的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法国的《人权宣言》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拿破仑的《民法典》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回答第25~26题。
25.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
26.下列观点符合“以人为本”思想的是( )
①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②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③正确的价值观是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④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们要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和土地流转工作。回答27~28题。
27.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国家仍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这主要是为了( )
A.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C.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28.浙江某市,流转土地占土地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0.6%。全市有数十家企业投资农业,发展规模经营,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一事例说明( )
A.家庭承包经营方式逐渐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C.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D.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连续几年粮价低迷,种粮难保本,弄不好就赔钱,成了大多数农民的心病。可是在湖南洞庭湖区,却有几个种粮大户承包数千亩粮田,生产、加工一体化,获得了极为可现的经济效益。回答29~30题。
29.这些种粮大户在粮价低迷的情况下种粮食之所以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 )
①大规模生产经营能降低生产成本 ②粮食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他们生产的粮食价格低廉很容易销售 ④他们生产的粮食品质优良因此价格比其他农户要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30.专家指出,为数不多的种粮大户只能出现在一些耕地资源较为丰富且能连片耕种、粮食流通市场活跃的地方,现阶段种粮大户的出现并不具有普遍性。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除了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度加快土地流转外,更要考虑对广大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补贴。
这种看法主要体现了( )
A.人们获得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生产实践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D.看问题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开拓前进的先导。回答31~32题。
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重视科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体现了中国所有公民的根本利益
D.指明了中国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目标
32.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科学理论指导的政党,这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科学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D.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因素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从古到今,人才问题一直为社会和国家所重视。回答 33~35题。
33.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迁曾作《哭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为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是否有他人的帮助
34.清代的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在用人问题上要克服论资排辈的思想,“不拘一格”,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这是因为(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D.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
35.汉代的贾谊自比屈原,熟请治国安民之道,被汉文帝征见。文帝“问鬼神之本”,与贾谊谈至深夜。贾谊虽受尊重,但济世之才终得不到施展。李商隐有诗叹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对当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启示是( )
A.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B.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用好人才
C.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吸引人才
D.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人才
第Ⅱ卷(共160分)
二、本卷共5小题,共计160分。
36.(28分)读图6回答。
(1)写出A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在国家的名称。(6分)
(2)描述F岛的景观及主要成因。(9分)
(3)分析E岛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7分)
(4)分析B所在国家发展种植业的影响因素。(6分)
37.(32分)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经济与社会风貌图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运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1793年,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引用了孔子的格言:“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达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法国宪法集》)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出现的哪些经济现象?(8分)这些经济现象在当时思想领域有何反映?(2分)
(2)中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对儒家传统思想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对此,洋务派、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对他们的政治改革主张有何影响?(12分)
(3)你对材料三中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的格言有何认识?(6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思想?(4分)
38.(30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
注:截至2OO2年底,我国个体工商企业有2377万户,从业人员4742万人,注册资本3782亿元;私营企业达243万户,从业人员3409万人,注册资本24756亿元。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高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写进宪法。(10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它对于我国今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什么指导意义?(1分)
39.(29分)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性的国家,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常会出现各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建立后,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赋役令》,其中租庸调制中有“损免”(亦称“灾免”,即因为受灾而减少或免去租庸调)制度的规定,其主要内客是:“诸田有水旱虫霜为灾处,据现营田,州县检灾(核实灾情),具帐申省,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租调;损七已上,课役全免。若桑麻俱损者,各免调。若已役已输(输:缴纳的意思),听免其来年,经二年后,不在折限(折:减免的意思)”。另据《唐律疏议》规定:其应损免者,皆主司合言。主司,谓里正以。里正须言于县,县丰州,州中省,多者奏闻。
(《唐宋田赋的“损免”与“灾伤检放”论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1中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写出图11中1、11区域我国加强防灾减灾措施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11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前期对田赋灾免作出的主要规定。(3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推行的租庸调制有何主要进步作用。(3分)
(4)今天,如果一个城市居民的财产因灾被毁,他会获得相当于大部分损失的保险赔付;而一个农村居民房屋倒塌却不能获得当量的补偿。在灾害频繁的淮河流域,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财产保险。一般情况下,他们也缺乏从银行获得大额贷款恢复生产的能力,广大灾民几乎是一遍又一遍地灾后“白手起家”,这种“受灾——重建——再受灾”的循环往复延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运用政治、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提高广大农村地区防灾、减灾、抗灾和灾后重建能力。(9分)
(5)每次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不禁反思“为什么自然灾害会变得越来越多”,试从哲学角度,说明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分)
40.(41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世界工业生产与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和1870年~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额。
上表内容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些特征的出现?(8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简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辩证关系。(8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东盟和拉美地区发展加工工业的突出优势有哪些?其发展经济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11分)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读图13并分析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呈现什么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5)2003年9月中旬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了世贸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放农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产品补贴表示强烈不满,导致会议无果而终。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坎昆会议”无果而终的原因。(4分)
(6)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抓住新一轮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全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5分)
参考答案
一、
1.A 2.B 3.B 4.D 5.D 6.C 7.B 8.A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D
17.C 18.A 19.C 20.A 21.C 22.D 23.D 24.C
25.B 26.A 27.C 28.D 29.A 30.D 31.B
32.D 33.C 34.C 35.B
二、36.(1)(160°W 66°34′N)(4分) 美国(2分)
(2)景观;冰雪覆盖,冰川面积大;(2分)有极昼、极夜现象;(1分)岛屿边缘有苔原植被,(1分)动物有北极熊、驯鹿、北极狐等。(1分)成因:纬度高,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2分)岛屿边缘受海洋的影响,尤其是岛屿西岸有暖流经过,夏季气温稍高。(2分)
(3)原因:寒、暖流交汇;(3分)岛屿附近大陆架宽广,海水浅;(2分)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生长。(2分)
(4)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大;(2分)耕地面积广大;(2分)纬度较高,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全年气温偏低,热量不足。(2分)
37.(1)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2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4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产生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2分)
(2)洋务派极力推崇儒家思想,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4分)维新派主张改造利用儒家传统思想,建立君主立宪政体;(4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彻底批判儒家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新道德,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4分)
(3)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儒家思想中规范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反对封建统治;(3分)反映了东西文化的互补性(3分)。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分)(此问为开放式提问,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给分。)
38.(l)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国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2分)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2分)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吸收私人资金,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6分)
(2)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材料二关于宪法的论述,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③同时也为政府监督和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法律依据。(10分)
(3)①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或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分)③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国宪法给予法律认定,同时宪法的修正又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8分)
39.(1)自然原因:①降水年际变化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变大;夏季风弱的年份,降雨时间长,多暴雨;夏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少,形成旱灾。(2分)②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其后北徙后,下游入海水道被淤塞;支流众多,中下游地势低平,不利行洪。(2分)人为原因: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中游的河床、行洪区淤塞抬高;(2分)有些防洪灌溉工程设计不当,年久失修;(1分)该流域人口多,工农业生产与城市用水量大,在降水少的年份加重了旱情。(1分)具体实例: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涝洼、盐碱地及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小浪底、三门峡等大型水利工程。(3分)
(2)遭受灾害的种类;(1分)逐级报灾与集体核准的程序;(1分)减免数量与年限的标准。(1分)(说明:考生如果归纳合理,有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可酌情给分。)
(3)田赋减免政策使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1分)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有利于农业的发展;(1分)也使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1分)
(4)①国家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举办公共工程,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做好防灾减灾工作;②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保证应付自然灾害所必需的物质储备,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搞好灾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保证灾区重建的物资和资金。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村和农民应通过参加保险等途径提高灾后重建能力;保险公司和银行也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用市场机制帮助农民提高低御自然灾害的能力。(9分)
(5)①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观点看问题,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③要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分)
40.(1)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额增加。(2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2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发展和资本的扩张性;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掠夺等。(4分)
(2)原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4分)辩证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4分)
(3)优势: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热带经济作物、石油);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3分)不同:东盟表现为有效的产业政策,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教育,尤其是高水平的教育投入;(4分)拉美表现为持续的国内政治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4分)
(4)①对外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机电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加。(2分)②国内各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吸收和引进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实施科教兴贸战略,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把扩大外贸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3分)
(5)各国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时,归根到底都要维护本国利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上没有达成一致,是坎昆会议无果而终的根本原因。(4分)
(6)①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分)③一方面我国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引进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表明了我国坚持“引进来”战略;另一方面,我国开拓国外商品出口市场,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表明了我国坚持“走出去”的战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