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综合测试(二)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l、2题。
1.当建筑物N的影长达到一年中且是—天中最短时,北京时间为
A.12月22日0点 B.6月23日4点
C.6月23日0点 D.6月22日12点
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地处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交界处
B.建筑物N位于河流南岸的向阳坡
C.该地区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
D.春分时,M地可能比N建筑物先看到日出
图2为“四个地区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3、4题。
3.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④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
C.①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
D.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
读图3,回答5、6题
5.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补给A湖
B.A湖补给甲河
C.B湖补给乙河
D.乙河属于外流河
6.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B.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C.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D.无法确定
读图4“甲、乙两地区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两地降水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成因正确的是:
A.①地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B.②地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C.①地是由于山脉的阻挡作用造成的
D.②地是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8.乙图中自然带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9.图5“城市交通运输特点与问题示意图”中,序号③的含义是
A.交通线路拥堵 B.交通环境污染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D.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大连入境游客构成图(港澳台与外国人)
10.图3中,形成大连入境游客构成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实力 B.风俗习惯 C.经济距离 D.历史渊源
11.读图4“中国重点城市旅游实力比较图”,有关图中各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海、广州、深圳是发展中旅游城市
B.大连旅游人次比值大于西安
C.大连、西安的旅游资源类型相同
D.北京的旅游实力是最强大的
中国历代王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地方管理。据此回答12——14题:
12.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比较
A 都是中央集权制 B 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C 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 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13. 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 辽阳行省 B 岭北行省 C 黑龙江省 D 中书省直辖
14. 清朝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行政机构是
A 伊犁将军 B 乌里雅苏台将军 C 吉林将军 D 西宁办事大臣
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据此回答15——16题
15.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 张衡制造地动仪 B 华佗发明麻沸散
C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16. 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取得大量特权。据此回答17——18题:
17. 西方列强从通商口岸获得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开设工厂 ②自由传教 ③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④ 租赁土地、房屋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③① D①②④③
18.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进入重要的发展阶段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据此回答19——21 题
19.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企业主要集中于我国目前哪两大工业地带
A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B 京津唐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C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辽中南工业地带 D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京津唐工业地带
20.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政治主张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兴民权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 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C 彻底变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 以改革或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
2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它 ①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国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此回答22——23 题:
22.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呈现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②外资企业开始出现。 ③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④中国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23. 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A 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 B 洋务派组织留学教育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 光绪帝颁布《定国事诏》
24、中共中央建议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内容写入宪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标 ②经济立法的职能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下列对“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先与后关系、源与流的关系
②没在“一国”就没有“两制” ③“一国”与“两制”是对等的关系
④对香港人来说,“两制”比“一国”更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北京市东城区九道弯社区,通过选民直接参加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的方法产生新一届当家人,所有候选人 的产生都是通过民主程序,或自己报名,或10人以联名推荐;所有候选人都多次在不同场合与选民见面,回答问题,进行竞争。这样做
A、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是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具体体现
C、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D、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
27、地方可以在不抵触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政策,表明
A、各级地方国家机关都有立法权
B、凡属于地方性的问题,地方机关可以自主安排和处理
C、在遵循中央统一的领导,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D、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28、乌克兰总统尤先科2005年9月8日发表声明,宣布解散季莫申科总理的乌克兰政府,并签署总统令任命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州长尤里•叶哈罗夫为政府代总理,并授权他组织政府。这说明乌克兰实行
A、议会共和制 B、议会总统制 C、总统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
湖北省京山县青年佘祥林,因为一起茺谬的涉嫌杀妻案被当地法院两次判处死刑,再审被改判15年有期徒刑,在经过长达11年的监禁之后,因为妻子的意外归来而被释放。回答29---30题
29、“佘祥林案”成为中国法治史上一个标志性案件,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②必须加快我国的司法改革,提高司法质量,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的权利
③必须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以确保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
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10次犯罪。”这说明
A、立法机关必须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B、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C、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各级机关应重视自身廉政建设,查处腐败行为
31、随着国家对房价调控的措施日渐生效,前期过分炒作的商品房交易走向冷清,许多房屋中介机构关门。房屋中介机构为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是
A、实物住房 B、房屋的使用权 C、中介服务 D、房屋的所有权
2005年我国全面推进反洗钱工作和打击地下钱庄工作。
32、国家严格控制货币的流通,目的是
A、稳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B、抑制通货膨胀
C、使更多的钱掌握在国家手里。增加国家的财富 D、限制物价上涨
在“洋字号”跨国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快速繁衍后代的市场环境下,“打造民族品牌,振兴津门老字号”成为天津市商界的强烈愿望。回答33---35题
33、“洋字号”跨国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快速繁衍后代是因为
A、洋企业产 品价格低 B、洋企业经济效益高
C、洋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得到许可 D、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
34、振兴民族“老字号”从内在因素来讲,必须
A、加强科技和管理创新 B、重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D、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35、扶持商业“老字号”
A、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领域 B、可以增强工业的主导作用
C、可以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 D、可以成为三大产业全面发展的先导
第Ⅱ卷(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
①图9中A、B、C三地与图10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 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
②对比图9中A地与C地气候特征的差异(6分)
③A地所属岛屿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分)
⑵(16分)一艘自M国经N城返回中国的货轮途经图中A点时,一名中国船员发现旭日东升于正东偏北约20o。据此分析回答:
①图中A为_________海,M为___________(国家)
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
③该船员发现,20多天来的天气特点与我国东南部差别较大,请你写出最主要的差别并分析原因。
37、(24分)读图7“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D地和E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以减缓我国东部地区哪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并说明原因。(6分)
⑵图中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2分)
⑶读图可知,我国开始建设的若干石油储备基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6分)
⑷为减轻我国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8分)
38、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2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夷:少数民族)
材料二:1793年,乾隆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英国地方周围几许,从英吉利至新疆天山以南,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养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6分)
(2) 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
(3) 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4) 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10分)
39、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观察下列文物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 判断文物出现的大致时间,你认为这一文物当时是否很普遍?说明理由(4分)
(2) 上述两种文物分别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4分)
(3) 上述两种文物所反映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措施各是什么?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12分)
40、材料一:中国GDP增长示意图(1978---2004年)(单位:亿元)
注:“绝色GDP”就是在现有的GDP核算基础上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
材料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按经济规律办事。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3年10月,党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2005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
(3)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含注)分析说明GDP增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干活拿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在白干活不给钱,倒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农民工身上屡屡上演。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辛勤劳动的农民工的合法权利被蔑视和践踏?下列表格是新华社记者对8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一:多少农民工能够按时拿到工资?
状况 | 能按时拿到工资 | 年底一并得到工资 | 偶有工资被拖欠 | 经常被拖欠工资 | 从未按时拿到工资 |
人数(人)及所占比率 | 13(16.25%) | 9(11.25%) | 26(32.5%) | 9(11.25%) | 23(28.75%) |
二:欠薪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 老板说现金周转不开 | 工作做不好,扣发工资以示惩罚 | 没理由,就是不给钱 |
人数(人) | 41 | 23 | 9 |
表三:血汗钱被侵吞、拖欠,农民工怎么办?
解决途径 | 反复找老板要 | 找政府(劳动局) | 只能用恐吓等手段对老板形成压力 |
人数(人) | 48 | 23 | 9 |
材料二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2003年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这方面的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 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利。
(1)材料一中表一、表二、表三各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应如何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
高三年级文科综合测试(二)
答 卷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答案 |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答案 | ||||||||||||
题号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答案 |
36、⑴ ①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⑵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⑴
⑵
⑶
⑷
38、⑴
⑵
⑶
⑷
39、⑴
⑵
⑶
40、⑴
⑵
⑶
41、⑴
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