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专题九: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背景材料]
继2003年5、6月间考察辽宁省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初又考察了黑龙江、吉林两省,并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温家宝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东部地区发展一起,构成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这标志着中国新一届政府开始采取实际行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3年的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指出,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003年10月11-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决定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与教材知识点结合]
一、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是党中央根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企业建设早,技术设备落后,生产、创新能力差,经济效益低等客观实际而作出的正确决策。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在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体现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办事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注重全局观点和整体思想。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的道理。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体现了全局观点和整体思想道理的要求。
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事物要代替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精神。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体现了发展的实质与创新精神。
5.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不仅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长远发展。这说明了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
6.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要全面地看问题,要注意量的积累。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不仅需要党的正确决策的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的支持,要对外开放,更要大力发扬本地区的艰苦奋斗精神,要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这些是上述道理的体现。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在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改造中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使振兴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振兴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方式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中共中央政治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问题,并在10月11-1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战略决策,有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2.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要坚持与时俱进。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突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说明了我们党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上。同时,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是我们党“西开”战略决策之后,又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又一大战略决策,有利于加快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与时俱进。
三.从经济学角度看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了国家要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2.工业的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4.如何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和技术创新,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的新路子。
三.地理
1. 东北工业布局。
2. 东北自然地理。
四.历史
1.东北地区历史发展脉络。
[习题设计]
2003年8月,中央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作出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东北由此取得和西部大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极。内地有传媒称,振兴东北是一场新的“辽沈战役”。据此回答1-4题。
1. 中央作出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1)物质决定意识 (2)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
(3)意识对物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A.(2)(3)(4)B.(1)(2)(3)C.(1)(2)(4) D.(1)(3)(4)
2.不失时机地推进东北振兴,这不仅是东北地区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这告诉我们:
(1)内因和外因是事物的根本动力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4)要不失时机地促进事物的发展
A.(2)(3) B.(2)(4)C.(2)(3)(4) D.(1)(2)(3)(4)
3.这一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其他地区的支持与合作, 根本上要靠东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主要体现了: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内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D.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有人怀着这样一种心态看待东北振兴:中央决心这样大,开发一定会轰轰烈烈,东北将出现“一年一个样,三个大变样”的新形势。这种观点从哲学上看:(1)没有看到量变的长期性、艰巨性(2)没有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3)没有看到矛盾的复杂性(4)没有看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1)(2)(4) B.(2)(4) C.(1)(2)(3) D.(3)(4)
2003年第18期《半月谈》载文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上东北,并于9月10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考察、研究“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相继出台了振兴这些地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东北地区国企改革走出失败的怪圈的根本措施是:
A.彻底打破行业垄断行为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大国家宏观调控 D.加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6.东北地区这些年也没少喊“解放思想”,但却解放不了,关键是体制没有根本触动。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实践决定认识
7.针对曾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落后的情况,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并将其纳入了工作日程。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有: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国家的经济建设职能
(3)对人民负责原则
(4)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A.(1)(2)(3) B.(2)(3)(4)
C.(1)(2)(4) D.(1)(2)(3)(4)
8.有专家给振兴东北“支招”:振兴东北重在改变国有企业的机制,而不仅仅是投入资金。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国家增加投入较为有效;当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缺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新的体制和机制。专家对东北地区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同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不同的反作用
B.振兴东北要改变国有企业的机制
C.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我国东北地区幅员辽阔,风光秀美,土壤肥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保卫、开发和利用好这块宝地,学文科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古代历史上,我国中央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管辖开始于何时?清朝前期,我国是如何抗击俄国对东北的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
(2)三江平原主要是由________江、________江、________江冲积而成。该平原是我国沼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沼泽分布率达20%。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解放以来当地长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但2000年国务院却下令停止围垦,并逐步实行退耕还湿,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①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②恢复湿地具有的蓄水和调节气候、河川径流的功能
③利于收集沼气建立能源基地
④抬高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五十年代,为了共和国的生存,我国决定开发北大荒,北大荒变为北大仓,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的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环境与生态问题凸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现在,已下令停止围垦。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
(1)唐朝。 清军入关时,沙俄强占了尼布楚、雅克萨等地。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反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取得胜利。经过平等协商,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黑龙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 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广泛的冻土分布;水系发达,有凌汛现象(答出其中两项即可,酌情给分)(3)B(4)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初的开发和今天的停止围垦都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结果。 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客观现实发生了变化,决策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实践提出了新问题,推动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人们的需要、利益发生变化,价值观也发生改变。在当代,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评分说明:在唯物论部分用其他哲理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在辩证法部分用其他哲理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
10.2003年8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他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兵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依靠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效益。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的重大战略布局。
(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必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4)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害于抓主要矛盾。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赂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5)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内在活力。同时,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6)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东部地区发展,既有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又有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1.材料一:2002年黑龙江省国有经济在全省工业中资产比重占80%。在国营企业的机制下,企业的决策、人事管理等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
东北的领导干部认为,要想发展东北,国家要给政策,但问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政策的时候,他们却回答不上来,最后都说要国家给钱。
材料二:2003年8月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
面对机遇,东北三省提出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发展策略。辽宁省提出,要抓紧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吉林省提出,要建设以汽车、石化等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基地,完成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黑龙江省提出,要重点建设装备工业,石化工业等五大基地,对400多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分三类进行重组、改制和调整。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东北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运用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二。
(3)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决策的原因。
(1)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观念落后,缺乏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
(2)量变质变相互关系要求我们即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东北三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发展策略,就是强调要善于抓住机遇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辽宁省提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黑龙江省提出,对400多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分三类进行重组、改制和调整等都体现了通过结构排列的优化组合来引起质变,促进事物发展的哲学道理。(3)第一,这是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或答体现了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二,国家性质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第三,是政府通过履行国家职能,管理社会事务的要求;第四,是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第五,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
1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温家宝总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指出,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1)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怎样才能“用新体制、新机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政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1)依靠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 (如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材料进行合理分析的,也可酌情给分)
(2)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 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调整结构,培育市场、开放市场、扩大市场;各级政府应该给予东北地区以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只要是围绕政府转变职能作出合理分析的,酌情给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曾经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将其纳入了工作日程。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并将创造一个“新东北时代”。
(1)分别列出东北地区人民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史实各一项。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建成了哪些重要工作项目?其历史意义如何?
(3)当前,在东北,“冰棍现象”十分突出。——冰棍放在那里,看着这慢慢融化,直到剩下一根光棍。这集中地反映了处理不良国有资产的“不敢、不愿、不想”的“三不”思想。“不敢”,是因为资产不流动,谁也没责任,一流动就可能出问题;“不愿”,是指国有企业职工不愿意退出国有身份,一些企业领导人也不愿意失去其特殊利益;“不想”,是不去想,因为解决问题难度太大。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要振兴东北,应如何解决“冰棍现象”,纠正“三不思想”?
(4)依据所学地地理知识分析在转型的过程中,东北工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优势。
(5)东北改造与其说是改造国企,不如说是改造政府。企业主投资考虑的不单单是人力成本,而是综合成本,主要是体制环境。一个老板算了一笔账,东北的综合成本是南方的两倍。这些成本主要是来自制度环境的不合理,并且都与政府的行为有关。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东北改造,应如何“改造政府”?
(1)抗日战争:1936年东北地区人民组成了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沉重持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问评分标准何以灵活掌握,若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林彪等在东北地区组织了辽沈战役,为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基础。
(2)项目:建成飞机(飞机制造厂)、汽车(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重型机器(沈阳机床厂)等重要工业项目。意义:开始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①坚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加快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②坚持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③树立创新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资源丰富,如有色金属、煤炭、铁矿、石油、森林、土地(耕地)等;海运便 捷,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大量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原有的工业基础好。
(5)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振兴东北,就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行使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东北振兴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经济发展气候。
14.我国东北地区有广袤的黑土地、一望无际的森林、丰富的煤炭和石油等资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东北成为中国的粮仓和重工业基地,成为中国相对发达的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落后了,东北的一些资源开始衰竭、重工业在失去市场、粮食失去竞争力……东北人民急盼经济重振,社会进步。如何振兴东北?中央决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调整、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方人士一致认为东北发展要借鉴东部地区改革开放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
(1)振兴东北有什么政治意义?
(2)分析东北地区经济重振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3)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对东北振兴有何哲学启示?
(1) A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B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践行“三个代表”。
(2) 有利条件: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东北人民的信心和智慧;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制约因素:部分资源枯竭,观念和体制较为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竞争力。
(3)
A坚持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3分)
B坚持联系的观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地区合作,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
15.东北,为共和国工业的诞生和发展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架飞机、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等数不清的第一,都诞生在东北。东北也因此被誉为我国工业的摇篮。
读右图,并阅读以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大连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辽河两岸的水体污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点源、面浮)污染。沈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中日战争,大连、旅顺的境况怎样?日俄战争前后,大连、旅顺有什么变化?“二战”后至1959年,大连旅顺还有什么变化?建国后,我国政府对东北工业发展作了哪些倾斜?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何意义?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从哪些方面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1)优良的海港,邻近钢铁基础好的地区。
(2)能源供应不足,水源不足。
(3)点源、硫氧化合物。
(4)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侵占我大连、旅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我东北三省,旅顺、大连沦于日手。日俄战争前,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同意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二战”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旅顺、大连获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前夕,苏联曾对旅顺、大连有所企图;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向毛泽东提出在中国旅顺、大连建立军港和设立长波电台,毛泽东一口拒绝,中苏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建国后,我国政府对东北工业特别重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几乎都投放在东北,如鞍钢、一汽、沈阳机床厂,长春飞机厂等都在东北。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东北老工业进行改造是盘活“国企”的关键,现在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
(5)意义:①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是重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特别是重工业能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将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②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大,一些企业设备、技术落后,效益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将激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实行东西双轮互相驱动,必将在我国形成一个地区协调和全面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