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七)

2014-5-11 0:37:56 下载本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七)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是73°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0°

B.该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26°40′

C.该地春秋分日的太阳高度是40°06′

D.该地的地理纬度是38°54′

2.人在南半球迎风而立,高压在他的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3.与深圳的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主题公园相比较,北京的世界公园、民族文化村等主题公园经营状况不佳,主要原因是

A.北京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B.北京缺乏庞大的客源市场

C.北京的主题公园的门票太贵

D.外地游客去北京的首选地是故宫、长城、颐和园等传统景点

4.印第安玛雅古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退化     B.外敌入侵     C.海水入侵     D.各族争斗

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图7—1)(单位℃),完成5~7题。

图7—1

5.M处的洋流名称为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秘鲁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

6.P处气温异常的原因是

A.此处为盆地地形           B.此处为山地地形

C.受洋流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7.分析放大的海湾图,其中最适宜建港的位置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图7—2

图7—2为我国某城市及其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该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据图回答8~11题。

8.该城市所在地区盛产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甘蔗      C.小麦       D.椰子

9.该城市的河流有些年份出现特大汛期,有些年份流量较少,出现特大汛期的时间以及形成的原因是

A.4~5月份热带气旋控制         B.6月份准静止锋控制

C.7~8月份快行冷锋影响        D.7~8月冰雪融水补给

10.该区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中低产田的治理           D.荒漠化的防治

11.计划在①②③④待开发土地新建一些工厂,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其中不合理的工厂是

A.①处建机修厂            B.②处建水泥厂

C.③处建电视机装配厂         D.④处建棉纺织厂

古代制度建设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汉承秦制”“唐袭隋制”“清沿明制”表明我国封建政治体制的连续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2~13题。

12.对“汉承秦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沿袭秦的三公九卿制,并有所发展

B.汉实行更严密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

C.汉继承秦的选官制度,形成一套察举制度

D.汉初推行秦的郡县制,兼设封国制

13.唐朝完善了隋的三省六部制,其作用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不断进行探索。据此回答14~15题。

14.《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在实践中较为全面体现该方案的是

A.魏源      B.张謇      C.孙中山      D.毛泽东

1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成熟的时期。”这里的“成熟”的表现是指

①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的道路③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④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和机遇非常重要。据此回答16~17题。

16.1921年起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78年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者的相同点是

A.遵循经济规律以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从西方国家引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

D.实行旧经济制度向新经济制度转变

17.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新加坡利用一次机遇使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这一“机遇”是指

A.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B.发达国家建立高科技跨国公司

C.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涨”      D.欧美国家大量输出资本

邓小平是我国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其伟大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史实属于邓小平的有

①创建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②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③率领一二九师建立晋冀豫、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④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⑤解放战争第二年,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 ⑥指挥了淮海和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9.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20.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⑤市场经济全球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领先国家的实力对比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据此回答21~23题。

21.16世纪亚洲一些国家同欧洲一些国家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甚至更高,其后却落后了。其主要原因是

A.亚洲国家保守,西欧国家富有进取精神

B.亚洲统治者重农抑末,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

C.亚洲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西欧国家手工工场发展

D.亚洲国家实行文化专制,西欧国家学术自由

22.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起步学习西方,但结局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B.两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C.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D.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不同

23.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

①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②世界已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③西欧、日本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缺啥别缺钱,有啥别有病。”这句口头禅道出了老百姓对缺钱、生病的无奈。据此回答24~27题。

24.针对上述事实,我们必须

①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 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百姓看不起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药价居高不下。一些医疗机构为追求高额差价收入,依靠其对药品最终销售的垄断地位,迫使众多生产、批发药品的企业虚报成本,虚高定价。这表明

A.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B.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C.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D.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

26.针对上题中的情况,国家决定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政策措施,并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推进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这表明

①国家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国家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④国家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医药分家”使长期依靠药品收入维持的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许多医院纷纷在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下工夫,以期赢得竞争。一些医院还面向社会,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专科;一些医院则放下架子,走进社区,甚至向农村渗透。这表明

A.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B.我国医疗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

C.市场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D.“医药分家”使医院出现了优胜劣汰

北京首个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原则建立的居委会在西城区福绥境街道西四北头条社区内诞生,9名经92位社区代表推选产生的新社区居委会成员将作为新居委会的议事层行使社区民主议事、管理的权利,而社区里的具体事务则交居委会下设的办公室承担。据此回答28~29题。

28.下列对“议行分设”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B.议事层与行政相分离有利于人民行使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和成员)

C.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体现了国家坚持依法治国

29.从哲学的角度看,北京首个建立“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居委会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B.坚持了联系的观点

C.坚持了矛盾的观点          D.坚持了群众路线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当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据此回答30~32题。

30.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体现了以下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①矛盾的观点  ②联系的观点  ③实践的观点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3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之所以要加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③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加以约束和规范 ④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3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

A.把德治纳入法治轨道         B.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C.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D.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快实施南部通道“西电东送”的建设,有人指出,“西电东送”是一个双赢工程,不论是东部还是西部都能从中获得机会和发展。据此回答33~35题。

33.从政治常识看,“西电东送”体现了我国

①各民族平等 ②各民族团结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从哲学角度看,“西电东送”的实现,说明了

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B.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C.实践决定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35.从经济常识看,“西电东送”

①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③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④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共160分)

二、本卷共6题,共160分。

36.读“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气温变化图”(图7—3),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图7—3

(1)该图是______月份(1月、7月),图中A所在地区气温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因此该地区农业中____________业占有重要地位。(6分)

(2)图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有“火洲”之称的______________,该地发展农业主导区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图中另一高温地区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重庆,其气温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我国降水量沿该线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7.回答下列一组有关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37分)

A.人均耕地减少            B.土地退化

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D.毁林开荒

E.破坏植被              F.需要更多劳动力

图7—4

(1)图7—4是黄土高原某区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①根据其相互关系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②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垦荒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提出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基本策略。

(2)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汉唐时期,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长时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①列举出黄土高原可供开发的人文景观(一个即可)。

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古代政治中心为什么会由西向东转移?

(3)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情况下,人类把自然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看成是不可捉摸的,那时,自然完全是人的主宰者,人是自然的奴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能力,逐步改变了过去的被动地位,成了自然的征服者、主宰者。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大规模地掠夺自然资源,导致对大自然的过度挥霍,造成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在沉重的教训面前,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是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

结合所学哲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①人类生态价值观的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这种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8.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太平洋两岸中美两大国相继成为世界有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大发展为前提的,两国经济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的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又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美国在近百年经济发展中,有哪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各有何作用?(12分)

(2)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三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其中成功的是哪两次?各有何作用?(8分)

(3)中美两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有何异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9.读下列表格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表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农村居民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

1997

5160

2090

40.5

2001

6860

2366

34.49

2002

7703

2476

32.14

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8.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3.8%。

材料1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现在农村“食之者重,生之者寡。”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五千七百人。

材料2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后人把这种现象称“黄宗羲定律”。(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研究农村税赋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温家宝总理说:我们一定会走出历史上“黄宗羲定律”这个“怪圈”。

(1)上述表格和材料1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0分)

(2)在农村税费改革中我们如何走出“黄宗羲定律”这个“怪圈”?(6分)

40.读图回答有关问题。(24分)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图7—5               图7—6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6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8分)

(3)读图7—5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6分)

(4)读图7—6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4分)

4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39分)

材料1 图7—7中,A、B是我国两个主要工业地域。

图7—7

材料2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A区域各工业城市所共有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该区发展此种工业的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B区域工业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是在________年,工业化起步阶段在图中C地区建立的大型企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业名称)(4分)

(4)结合历史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所具有的特点。(5分)

(5)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10分)

(6)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依据。(8分)

参 考 答 案

一、1.B 2.D 3.D 4.A 5.A 6.B 7.C 8.C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A 18.D 19.B 20.A 21.C 22.B 23.B 24.A 25.C 26.C 27.C 28.C 29.A 30.A 31.D 32.D 33.C 34.A 35.B

二、36.(1)7(2分) 青藏高原海拔高(2分) 畜牧(2分)

(2)吐鲁番盆地(2分) 冰川融水灌溉(2分)

(3)纬度低,(1分)盆地不宜散热,空气湿度大(1分)

(4)逐渐减少(1分) 夏季吹东南风,东南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2分) 越往西北,降水越少(1分)

37.(1)①如图。(4分)

②人口增长过快。(4分)

③控制人口增长,开展多种经营。(4分)

(2)①延安(2分)

②由于人口增加,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恶化;(4分)同时关中可耕地面积减少,农业退化,粮食无法满足都城的消费需要等。(4分)

(3)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是人类生态价值观变化的原因。(5分)

②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在一定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2分)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3分)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会取得积极成果,反之,就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恶劣后果。(3分)我们要努力树立和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协同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

38.(1)调整:①19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3分)②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3分)③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作用:①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跃居世界第一位。(3分)②调节了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奠定了国家资本主义模式。(3分)③推动了二战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成功:①三大改造。(1分)②经济体制改革。(1分)作用:①实现了生产资料向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3分)②城市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极大增强。(3分)

(3)相同:①两国都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1分)②在经济成分中都有国营经济存在。(1分)不同:①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1分)中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1分)②中国变革生产关系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1分)美国则不完全是政府干预。(1分)原因:两国国情不同。(2分)

39.(1)①表格反映自十五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3分)②材料1反映出目前农村乡镇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过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3分)③正是由于乡镇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过多,支出膨胀,造成乡镇财政入不敷出,造成农业负担过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4分)

(2)①把税费改革与地方机构改革紧密结合,大力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减少农民的各种税外负担。(2分)②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想方设法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2分)③规范税制,理顺国家、个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减轻、规范、稳定农村税赋。(2分)

40.(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2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2分)中共的《中国土地法大纲》。(2分)

(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双层经营,统分结合。(3分)方向: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3分)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分)

(3)耕地比重小,(2分)森林比重小,(2分)草地比重大。(2分)(4)农业产值比重高,(2分)牧、林、渔业比重偏低。(2分)

41.(1)纺织工业(2分) 劳动力丰富,(2分)靠近原料产地,(2分)市场需求量大(2分)

(2)原燃料消耗量大,(1分)水源和能源不足,(1分)环境污染严重,(1分)工艺水平较低。(1分)

(3)1953(2分)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2分)

(4)中国开始工业化的方式是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的,起步于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工业化速度较快,(1分)工业化进程曲折,(1分)工业化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1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1分)

(5)发挥科技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分)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3分)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3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1分)

(6)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实践决定认识;(2分)联系的观点,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