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1)及某地区气候资料图(2),回答1~3题。
1.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② D.③②①
2.我国H地形区在③所示的产业结构的经济带中,且该地形区的主要气候与图(2)所示,则H地形区所在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多地质灾害 B.经济基础薄弱
C.交通不畅 D.政策失误
3.有关H地形区所在地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区多地质灾害
B.本区矿产和能源丰富,有“江南煤海”
C.本区有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
D.加强资源和能源开发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读下图回答4~6题。
4.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图,a、b、c表示气压值,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①④点。
B.①②③④点中表示高空的是②③点
C.若①②③④点形成热力环流圈,则气流方向为③→②→④→①
D.①③③④点中,气温最高的点为②点
5.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等太阳高度线,则a=0°,b=30°,C=60°,P=20°,S,N=20°W,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上海夕阳西下
B.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C.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种植业的忙碌季节
D.摩尔曼斯克有可能出现极夜现象
6.如上题所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点自转线速度大于②点
B.①、③点位于大陆上
C.6月 22日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①>③
D.④处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东北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步伐相对滞后,面临衰落局面。2003年8月,党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举措。读后回答7~9题。
7.东北振兴的有利条件有( )
A.原有基础好,是我国第二个重要工业基地
B.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C.铁路网稠密,交通发达
D.工业污染少,环境优美
8.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浙江温州市乡镇企业区相比较,其明显的特点是( )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生产过程集中 ④资本高度集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工业崛起的共同因素有( )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捷的水陆交通 ③丰富的人力资源 ④广阔的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出现自1999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而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回答10~12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此次淮河特大涝灾的主因是2003年夏季风异常偏强 ②此次淮河流域降水属气旋雨 ③淮河以北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 ④此时日本自卫舰队自伊拉克撤离经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有关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003年控制我国南方的副高势力增强,持续时间长 ②北方南下冷气团偏强 ③台风数量偏少 ④梅雨期偏短 ⑤人为污染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这次淮河流域的暴雨还在一些山区诱发了泥石流、滑坡,这说明( )
①暴雨与泥石流、滑坡间有必然联系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暴雨是诱发泥石流、滑坡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暴雨与泥石流发生的时间相同纯属巧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察和对人民的控制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措施。请回答13~15题。
13.秦朝掌握监察事务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廷尉
14.关于两汉刺史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作为监察区 ②两汉实行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视人民 ③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④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明朝的监察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中央的监察机关有御史台、六科给事中、厂卫特务机构;在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明朝非常注意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B.人民对封建统治的反抗日趋激烈
C.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构成了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请回答13~16题。
16.近代英国和俄国侵华的要求不同,英国重在打开中国市场,而俄国重在割占中国领土。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与中国相距遥远,俄国则与中国接壤
B.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C.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俄国则农奴制残余浓厚
D.英国已在亚洲拥有印度殖民地,俄国则在远东尚无出海口
17.百日维新时颁布的诏令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光绪帝从战略角度考虑,暂缓实行
B.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极力反对
C.光绪帝依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D.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还发展不充分
18.重庆谈判陷入僵局时,有人以“日本投降原因”作谜面,要求答一中国古代人名,共产党代表答“苏武”(意指苏联出兵东北),国民党代表答“屈原”(意指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原因是“苏武”
B.主要原因是“屈原”
C.“苏武”和“屈原”都不属于主要原因
D.“苏武”和“屈原”都属于主要原因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回答19~21题。
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20.首次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
21.中共“十三大”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诞生,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①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 ②提出了党在社会的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③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18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时期。
回答22~24题。
22.下列说法与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历史状况不符的是( )
A.法国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
B.法国资产阶级同人民结成了同盟
C.法国资产阶级即属于被统治阶级,又属于剥削阶级
D.法国当时社会所存在的矛盾有:农民同地主的矛盾;工人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矛盾;工人城市平民同封建压迫的矛盾
23.关于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B.都有统一的领导和力量
C.独立后资本主义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D.革命力量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经过曲折道路才取得胜利
24.启蒙思想运动的新高潮出现在法国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封建专制制度更加腐朽
C.法国没有天主教会的束缚
D.法国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
2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描写的是初夏的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盛夏荷的风貌。这表明( )
A.要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C.要在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的特殊性
D.初夏的荷和盛夏的荷都是荷,要把握荷花的普遍性
26.我国的国土面积,人们总会脱口而出——960万平方公里,殊不知,我国还拥有38万多平方公里的内海以及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其中200米等深线以内的大陆架40多万平方公里。在陆地上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蓝色国土”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开发海洋资源。这表明:( )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表现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了加快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把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实行东西互动,形成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此回答27~28题。
27.把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东西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它所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D.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8.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原因是( )
A.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B.工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C.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特别是重工业能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
D.在我国的三大产业中工业基础薄弱,整体素质不高
2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已经提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发展观所依据的哲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B.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存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0.年满18岁的私营企业家只要承认党的章程和纲领,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说明( )
A.我党善于创造规律,与时俱进
B.我党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C.我党的性质随着客观国情的变化而变化
D.我党保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31.国家增发国债以拉动经济增长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有( )
A.党和政府具有行使宏观调控的职能
B.进行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C.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主要职能
32.温家宝总理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谈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通过抗击SARS这场疾病,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注意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跌跤的。边段话说明的哲理是( )
A.抓主次矛盾,要处理好城乡发展不平衡
B.抓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处理好城乡发展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33.1996年,北大法学院一名博士曾以10元钱为标的起诉某公司,获得胜诉,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如今,这种“小额诉讼”已十分普遍。同样,“民告官”现象在行政诉讼法实施的12年里也常见诸报端。2002年,河北某律师因火车票涨价起诉铁道部,虽然败诉,但其行为对中国行政法治进程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可见( )
A.维护和监督行政行为是人民法院的职责
B.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C.提高公民的法制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D.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性质
34.2003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他们不仅沿用所谓的配额制,而且动辄引用反倾销条款。面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应坚持( )
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②平等互利的原则 ③非歧视原则 ④保护民族工业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非典”疫情降临到中华大地。最近,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了高致病禽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向有关地方和部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做好防治工作。党和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疫情,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体现了( )
A.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宗旨
B.国家履行文化职责
C.依法治国的本质
D.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第Ⅱ卷(共160分)
二、本卷共6小题,共160分。
36.(28分)图(3)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图,图(4)为该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读后回答。
(1)夏至时,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2分)
(2)我国一科学考察队在该地形区东南部考察时,发现此地自然景观奇特,山河相间、山高谷深,A地所处纬线在该地形区中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三条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世界独有的“三江并流”地理奇观。该地形区中还有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三江源”所在地区生态呈现恶化趋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16分)
(3)指出图(4)中山地两坡雪线分布高度差异的因素。(4分)
(4)夏至时,B地正午太阳高度H-61°52′,且B地位于某大陆东岸,则B地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并说明其原因。(6分)
37.(3分)材料一:近现代史上的日本极具侵略性。早在明治维新开始后不久,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即第1期征服台湾,第2期征服朝鲜.第3期征服中国满蒙,第4期征服全中国,最后征服全世界。
材料二: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到日本修改教科书;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到日本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这无不说明,日本军国主义日益抬头。
回答:(1)分别概述日本在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侵略台湾、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主要史实?(12分)
(2)概述19世纪末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主要史实。(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极具侵略性的原因。(8分)
(4)当今日本右翼思想泛滥,军国主义抬头的历史原因主要有哪些?(4分)
38.(1分)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森林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读表后回答问题。
(1)第1个表格说明了什么现象?(3分)
(2)运用有关哲学道理分析说明沙漠化面积扩大的人为原因?(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治理沙漠面积扩大提出具体建议。(8分)
39.某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某地农村家庭春节消费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出如下数据:
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
40.(39分)材料一: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存在差异。先秦到秦汉时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东部,唐代以前,西部地区仍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安文之乱至宋元时期,西部地区经济趋向衰落。明清时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远远高于西部。
材料二:黄河、本名河水。据195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见于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总计划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但是,自古亦有“黄河百害,惟富河套”,“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材料三:前任总理朱鎔基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有人问我现在终日操心什么,我告诉他们,我最操心的就是农民增加收入和农业发展问题。”在2003年10月底国务院召开的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温总理针对粮食将从结构性短缺转为战略性短缺这一严重问题,强调提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简述唐朝以前,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6分)根据教材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后来西部经济逐步落后的原因。(4分)
(2)河套地区在中国古代是一个争夺激烈和开发较早的地区,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明“黄河百害,惟富河套”,“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理由。(4分)
(3)简述我国近年粮食连年减产的原因。(4分)
(4)针对材料三中的“两个短缺”你认为我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扭转此局面。(6分)
(5)结合材料说明“粮食从结构性短缺转为战略性短缺”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
(6)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逐年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9分)
41.(34分)三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但是我国在这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状态。当前我国对科学技术高度重视。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刘东生院土、王永志院士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革新,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请回答:
(1)三次科技革命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有人说:“同样是殖民地,对英国的前两次工业革命却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认为这话对吗?为什么?(9分)
(3)每一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区位和工业部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从国外进口铁矿在荷兰设厂炼铁,日本的钢铁工业分布在沿海一带,我国在上海宝山建钢铁厂。简述技术革命对钢铁工业的区位产生的变化过程。并概括指出对整个工业区位因素产生的影响。(10分)
(4)从经济学角度,说明科技创新的必要性。(6分)
(5)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6分)
参考答案
一、
1.A 2.C 3.D 4.C 5.C 6.D 7.C 8.D
9.A 10.D 11.C 12.B 13.B 14.B 15.D 16.B
17.C 18.D 19.A 20.B 21.A 22.A 23.A 24.B
25.C 26.A 27.D 28.C 29.B 30.D 31.B
32.C 33.C 34.A 35.D
二、36.(1)83°26′(2分)
(2)怒江 澜沧江 金沙江(每空2分,共6分)。具体表现:①冰川退缩,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②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草地沙化,虫鼠危害,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③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6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等(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出)。
(3)降水(或南坡由西南季风带来较多水汽,形成海洋性冰川,海拔较低;北坡是大陆性冰川,海拔较高)(4分)。
(4)温带荒漠带。(2分)原因:地处南美南部(45°S)大陆东岸,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处西风带背风坡,降水稀少(4分)。
37.(1)a.对台湾的侵略: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分)(若答1874年,侵略台湾,勒索50万两白银,也可难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b.对朝鲜的侵略:通过《江华条约》,迫使朝鲜开放通商口岸;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俄国,把朝鲜变为它实际的殖民地;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6分)c.对中国东北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战后企图占据辽东半岛,后勒索“赎辽费”3千万两白银;日俄战争后,迫使俄国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间的铁路及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1915年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享有南满大量特权;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伪“满州国”(答出任意要点给2分,总分不超过4分。)
(2)a.发布檄文,抗议示威;b.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抗击日军;c. 刘永福率黑旗军和义军联合抗击日军。(6分)
(3)a.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日本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c.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逐渐形成强大的军国主义势力中.日本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8分)
(4)a.二战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极力扶植日本右翼势力,包庇日本法西斯战犯,保留了日本天皇制;b.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企图成为政治大国,然后再迈向军事大国。(4分)
38.(1)森林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其经济效益。(3分)
(2)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沙漠化面积的扩大除自然原因外,也有人为因素,就是人们不尊重自然界中水、土、林、草之间的客观联系,滥垦乱牧、滥砍乱伐,导致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2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否尊重客观规律直接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实际发挥效果。沙漠化面积的扩大是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的结果。(2分)
(3)工程技术方面:退耕还林还草,不违背客观规律。(2分)政策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投人。(2分)经济法律手段:对破坏植被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2分)宣传方面: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破坏性植被的严重后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2分)农村市场发育良好,商品流通活跃,农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观产生了巨大变化。(2分)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2分)必须大力增加农民收入。(2分)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农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意识的变化。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出现了巨大变化。(3分)(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40.(二)表现:①秦国兴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②秦汉时期,随着郑国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兴修,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③张骞通西域后,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了西域;(6分)(如答以下内容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④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嘉峪关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⑤东晋、南朝时,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⑤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的开发取得可喜成就。)原因:①政治中心东移或南移;②战乱影响;③自然条件影响;④过度开发。(4分)(答出其中任意1点给2分,总分不超过4分)
(2)理由:黄河自源头而下,受地形(阴山)阻挡,流速变缓,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宁夏和河套平原,加之有便利的灌溉水源,所以河套地区自古以来是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4分)。
(3)①对调整农业结构的片面理解,一些地方大幅度减缩粮食种植面积,造成耕地大量减少,加之工交、住房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③受各种灾害的影响,如水旱灾害,水土流失等(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①切实保护耕地,决不放松粮食生产;②增加科技投入,走集约化道路,提高单产;③加强各种灾害的防治,建立健全减灾、防灾机制和系统;④制定相应政策,使农民增产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分)
(5)我国粮食将从结构性短缺转变为战略性短缺,体现了事物的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2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6)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及其执政地位(2分)体现了积极实践“三个代表”,执政为民;(3分)协调城乡发展,体现了国家机构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2分)以及对人民负责、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2分)
41.(1)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1分)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分)③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
(2)这句话是正确的。(1分)因为: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为英国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资金和原料;(2分)同时,海外市场扩大导致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向殖民地进行大量资本输出,使国内新兴工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2分)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所以不愿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使英国在第二工业革命时期相对滞后。(2分)
(3)过程:近能源地→近原料地→近消费市场(4分)影响:①随之诞生影响工业生产的新的区位因素(如信息网络等);②原有区位因素的影响力随之变化(如原料、交通、劳动力素质等)。(6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分)实施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增强综合国力。(2分)
(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3分)一个国家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只有创新,才能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3分)
(本试卷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