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机械能
一、基本概念
1、做功的两个必备因素是力和在力方向上的位移.而往往某些力与物体的位移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时应注意这些力在位移方向上有无分力,确定这些力是否做功.
2、应用公式W=Fscosα计算时,应明确是哪个力或哪些力做功、做什么功,同时还应注意:
(1)F必须是整个过程中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恒力,与物体运动轨迹和性质无关.当物体做曲线运动而力的方向总在物体速度的方向上,大小不变,式中α应为0,而s是物体通过的路程.
(2)公式中α是F、s之间夹角,在具体问题中可灵活应用矢量的分解;一般来说,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将F沿s方向分解;物体作曲线运动时,应将s沿F方向分解,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其正负特性由F与s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反映出来.但必须注意,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其意义是表示物体与外界的能量转换.
(4)本公式只是计算功的一种方法,今后还会学到计算功的另外一些方法,尤其是变力做功问题,决不能用本公式计算,那时应灵活巧妙地应用不同方法,思维不能僵化.
3、公式P=W/t求得的是功率的平均值。P=Fvcosα求得的是功率的瞬时值。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平均值与瞬时值相等。
4、P=Fvcosα中的α为F与v的夹角,计算时一般情况下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将F沿v方向与垂直v方向上分解,若物体作曲线运动时可将v沿F及垂直F的两个方向分解.
5、P=W/t提供了机械以额定功率做功而物体受变力作用时计算功的一种方法.
6、功和能的关系应从以下方面理解:不论什么形式的能,只要能量发生了转化,则一定有力做功;能量转化了多少,力就做了多少功.反之,只要有力做功,则一定发生了能量转化;力做了多少功,能量就转化了多少.所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但决不是能的量度.
7、功与能是不同的概念,功是一个过程的量,而能是状态量。正是力在过程中做了功,才使始末状态的能量不同,即能量的转化.说功转化为能是错误的.
8、“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动能”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运动的物体除了动能外还有势能.
9、关于重力势能,应明确:(1)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即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而不是物体独有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一种不够严谨的习惯说法.(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势能的量值与零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Ep=mgh中的h是物体到参考平面的竖直高度.通常取地面为参考平面.解题时也可视问题的方便随意选取参考平面.(3)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只与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
10、重力做功的特点:(1)与路径无关,只由重力和物体始、末位置高度差决定.(2)重力做功一定等于重力势能的改变.即WG=Ep1-Ep2,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当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
11、关于动能定理,要注意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的等号左边是且仅是所有外力的功,等号右边是且仅是物体动能的改变量。在列动能定理方程时,不要考虑势能及势能的变化。
12、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应明确:
(1)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不是“只有重力作用或弹力作用”.有其它力作用,但其它力不做功,而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时,机械能仍守恒.
(2)定律表示的是任一时刻、任一状态下物体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故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任取两个状态写出方程求解.
(3)定律的表达式除了写成Ep1+Ep2=Ek1+Ek2外,还可写成ΔEp=-ΔEk,即在任一机械能守恒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增加)一定等于动能的增加(减少)。利用ΔEp=-ΔEk进行计算有时会显得简明.
13、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只要考虑始末态下的机械能,无须顾及中间过程运动情况的细节。因此,对于运动过程复杂、受变力作用、作曲线运动等不能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的问题,利用机械能守恒律会带来方便。
1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状态的分析,弄清整个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确认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确定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始末),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确定始末状态的动能、势能值或这个过程中ΔEp和ΔEk的值;
(4)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必要时还要根据其它力学知识列出联立方程;
(5)统一单位求解.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始、末状态的动能和势能的值,尤其是势能值的确定.
二、恒力做功与变力做功问题
1、恒力做功
求解恒力功的方法一般是用功的定义式W=Fscosα,需要特别注意:
(1)位移s的含义:是力直接作用的物体对地的位移。当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不变时,s就是力作用的那个质点的位移;当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不断改变时,s应是物体的位移。如:一个不能视为质点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时,摩擦力的作用点时时变化,此时s就不是摩擦力作用点的位移,而是物体的位移。
例 如图示,质量为m、初速为v0的小木块,在桌面上滑动。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停止滑动前摩擦力对木块和桌面所做的功。
解 对木块:W1=-fs=-μmg·v02/(2gμ)=-mv02/2
对桌面:W2=0
例 如图示,质量为m、初速为v0的小木块,在一块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动,板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求木块和板相对静止前,摩擦力对木块和木板所做的功。
解 据动量守恒mv0=(m+M)v得
W1=-fs2=-μmg·M(M+2m)v02/(M+m)22gμ=-Mm(M+2m)v02/2(M+m)2
W2=fs1=Mm2v02/2(M+m)2gμ
(2)一对相互作用力所做功之和不一定为零
如:人竖直向上跳起,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对人做正功,人对地而不做功(地球位移视为零),总功为正;
一对静摩擦力,位移值一定相同,总功必为零;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必然发热,系统内能增加,总功必为负。转化为内能值为
2、判断做功正负的方法
(1)从力与位移或速度方向的关系进行判断。
如:“子弹打木块”问题,摩擦力对子弹做负功,对木块做正功。
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射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为L,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恒定,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从能量的增减进行判断
例 如图示,在质量不计、长度为L的直杆一端和中点分别固定一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A和B,试判断当杆从水平位置无摩擦地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杆对A、B球做功的正负。
解 A、B两球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由于两球在同一杆上,角速度相等,故
解之得:,
与A、B球自由下落时的速度比较,,
可见,,故杆对A球做正功,对B球做负功。
3、变力做功
大小或方向变化的力所做的功,一般不能用功的公式W=Fscosα去求解.需变换思维方式,独辟蹊径求解。
(1)用功率定义式求解
将功率的定义式P=W/t变形,得W=Pt。在求解交通工具牵引力做功问题时经常用到此公式。
例 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初速度v0开始匀加速行驶,经时间t前进距离s后,速度达最大值vm,设在这段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则在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A、Pt B、fvMt
C、fs+mvm2/2 D、mvm2/2-mv02/2+fs
(答案:ABD)
(2)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
求解某个变力所做的功,可以利用动能定理,通过动能改变量和其余力做功情况来确定。
例 如图所示,把一小球系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穿过光滑木板的小孔,且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当拉力为F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当拉力逐渐增至4F时,小球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2.在此过程中,拉力对小球做了多少功?
解 此题中的F是一个大小变化的力,故我们不能直接用功的公式求解拉力的功.
根据F=mv2/R,我们可分别求得前、后两个状态小球的动能,这两状态动能之差就是拉力所做的功.
由F=mv12/R 4F=mv22/0.5R
得WF=mv22/2-mv12/2=FR/2
例 如图,用F=20N的恒力拉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一端,使质量为10kg的物体从A点由静止沿水平面运动.当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3m/s.设OC=4m,BC=3m,AC=9.6m,求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解 作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图。其中绳的拉力T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N随T方向的变化而变化(此力不做功).f随正压力N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物体来说,存在着两个变力做功的问题.但绳拉力T做的功,在数值上应等于向下恒力F做的功.F的大小已知,F移动的距离应为OA、OB两段绳长之差.
由动能定理 WF+Wf=ΔEk 得:
Wf=-63(J)
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63J耳的功.
(3)用图象法求解变力做功
如果能知道变力F随位移s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先作出F-s关系图象,并利用这个图象求变力所做的功.
[例]如图,密度为ρ,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水的密度为ρ0).现用力将木块按入水中,直到木块上表面刚浸没,此过程浮力做了多少功?
解 未用力按木块时,木块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F浮=mg 即ρ0ga2(a-h)=ρga3
并可求得:h=a(ρ0-ρ)/ρ0(h为木块在水面上的高度)
在用力按木块到木块上表面刚浸没,木块受的浮力逐渐增大,上表面刚浸没时,浮力达到最大值:F’浮=ρ0ga3
以开始位量为向下位移x的起点,浮力可表示为:
F浮=ρga3+ρ0ga2x
根据这一关系式,我们可作出F浮-x图象(如图右所示).在此图象中,梯形OhBA所包围的“面积”即为浮力在此过程所做的功。
W=(ρ0ga3+ρga3)h/2=ga3h(ρ0+ρ)/2
这里的“面积”为什么就是变力所做的功?大家可结合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来加以理解.即使F-x关系是二次函数的关系,它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这个“面积”仍是变力在相应过程中所做的功.
三、重力功率与交通工具起动问题
1、重力的功率
(1)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2)平抛运动中重力的功率
(3)沿斜面滑行的物体的重力的功率
例 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求前3s内、第3s内、第3s末重力做功的功率。
解
2、交通工具起动时的牵引力及功率
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起动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恒定功率起动,二是汽车以恒定的牵引力起动,具体分析如下:
(1)输出功率不变时的运动
由于牵引力F=P/v,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减小,则加速度a=(F-f)/m减小,但因a与v同向,汽车的速度v不断增大,F减小,a减小,直至a=0时,汽车作匀速运动,此时速度为最大值vm=P/F=P/f,在此之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P/v)-f=ma,可知任一速度值均有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确定的加速度值.由于汽车做变加速运动,所以不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也不能对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动能定理是适用的,力和加速度瞬时对应关系也成立,因此解题时通常是对某一过程列动能定理方程,对某一瞬时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例 辆机车的质量为750T,沿平直轨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以额定功率在5分钟内驶过2.5km,并达到10m/s的最大速度.求:(1)机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和机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μ分别是多少?(2)当机车速度为5m/s时的加速度多大(g取10m/s2)
解 图所示,设机车在A处起动,因功率不变,故随着速度的增大,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机车做变加速运动.当牵引力减小到F=f的B处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m,以后机车做匀速运动.
(1)由动能定理得:Pt-μmgs=mvm2/2 ①
在B处:F=f=μmg,故有P=Fv=μmgvm ②
将②式代人①式、并代入数据可得:
μ=0.01
再将μ值代入②式得:
P=7.5×105J
(2)设此时牵引力为F’,则
F’=P/v’=7.5×105/5=1.5×105N
再由F’-f=ma得
a=(F’-f)/m=0.1m/s2
例 出功率保持10kw的起重机起吊500kg的重物,当货物升高到2m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最大速度是多少?此过程用了多长时间?(g取10m/s2)
解 重机以恒定的功率吊起重物的过程是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的过程.当货物的速度达到最大时,起重机的牵引力与货物的重力相平衡,即:
F=mg=5×103N,vm=P/F=2m/s.
求解这一段运动时间不能用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我们可以货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Pt-WG=mv2/2, t=(mv2/2+mgh)/P=1.1s
(2)牵引力不变时的运动
汽车以恒定的牵引力起动,则汽车开始一段时间作匀加速运动,由v=at及P=Fv=Fat可知,随时间的延长汽车的功率越来越大,直到达到其最大功率时,输出功率不能再增大,但此时由于牵引力仍大于阻力,汽车仍加速,则因受最大功率的制约,牵引力必须减小,汽车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匀加速运动,直至a=0时做匀速运动,故此种情形下,汽车前一阶段做匀加速运动,后一阶段做变加速运动。在汽车做匀加速运动阶段中, 我们既可以运用功的公式、动能定理来求解,也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对变加速运动阶段,则必须用第(1)点的方法求解.
例 车的质量为m,它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f恒定不变。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求:(1)汽车在作匀加速运动时的长大速度是多少?(2)汽车从静止出发作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不应超过多少?
解 车受到的阻力一定,且又做的是匀加速运动,所以它受到的牵引力也是一定的.
F-f=ma
随着速度的增加,汽车的输出功率也在不断增大.当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这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允许再增加了.此时有:
vm=P/F=P/(ma+f)
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这段过程所需时间:
t=vm/a=P/[(ma+f)a]
四、动能定理
1、灵活选取适当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例 量过为4kg的铅球,从离沙坑1.8m的高处自由落下.铅球落进沙坑后陷入0.2m深而停止运动,求沙坑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取10m/2).
解 铅球在前一段作自由落体运动,后一段作匀减速运动.对前一段可用机械能守恒求解,后一段可用动能定理求解.但如果我们把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看成一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将很快得到结果:
由W=ΔEk 可得:mg(h+s)-fs=0-0=0
f=(h+s)mg/s=(1.8+0.2)×4×10/0.2=400N
此题我们用动能定理列式时,把两段过程处理成一个过程,求解就便捷得多了.
2、结合隔离法,运用动能定理
例 质量为M的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前进,质量为m的末节车厢中途脱钩,当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距离,于是他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车运动的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为定值,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运动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解 此题牵涉机车和车厢这两个研究对象,它们又分别经历着不同的变速运动过程.如果从动力学、运动学角度去分析求解将非常麻烦.我们运用隔离法针对每一个研究对象运动的全过程分析其受力,画出其运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并分别列出它们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未脱钩时,整列车匀速前进,有:F=KMg (1)
脱钩后,两车分别作加速、减速运动
对机车:FL-K(M-m)gs1=0-(M-m)v02/2 (2)
对车厢:-Kmgs2=0-mv02/2 (3)
将(1)代入(2)后再将等式两边分别与(3)相除,化简,得:
Δs=s1-s2=ML/(M-m)
3、结合运动分解,运用动能定理
例 如图所示,某人通过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时人在滑轮的正下方,绳下端A点离滑轮的距离为H。人由静止拉着绳向右移动,当绳下端到B点位置时,人的速度为v,绳与水平面夹角为θ。问在这个过程中,人对重物做了多少功?
解 人移动时对绳的拉力不是恒力,重物不是做匀速运动也不是作匀变速运动,故无法用W=Fscosθ求对重物作的功,需从动能定理的角度来分析求解.
当绳下端由A点移到B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
重力做功的数值为:
当绳在B点实际水平速度为v时,v可以分解为沿绳斜向下的分速度v1和绕定滑轮逆时针转动的分速度v2,其中沿绳斜向下的分速度v1和5重物上升速度的大小是一致的,从图中可看出:v1=vcosθ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能定理得:
4、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的比较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涉及到的有关物理量比较多,如F、a、m、v、s、t等.对运动过程的细节变化也要掌握得比较充分,才可列式求解。而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涉及到的物理量只有F、s、m、v.它对运动过程的细节及其变化也不要求了解,只需考虑始末两状态的动能和外力做的功,它还可把不同运动过程合并成一个全过程来处理,使解题过程简便.当然,如果题目中要求了解加速度a、运动时间t等细节,那就需要从动力学、运动学的角度去分析,不能直接求解了。
例 如图所示,小滑块从斜面顶点4由静止滑至水平部分C点而停止.已知斜面高为h,滑块运动的整个水平距离为s.求小滑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滑块与各部分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解 滑块从A点滑到C点,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设滑块质量为m,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α,斜面底边长s1,水平部分长s2,由动能定理得:
得μ=h/s
由此题可见,用动能定理求解,回避了加速度a,不必考虑细节,解题过程简单很多.
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1、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具有重力势能。它的表达式Ep=mgh,适用于g不变的情况。式中h是相对于选定的零势能面的高度,所以重力势能和功、动能一样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也是标量,有正、负、零之分。重力势能等于零,并不意味着物体不具有重力势能,零值势能比负势能大。因此,在比较势能大小时,既要选取同一参考面,又要注意它的符号,这跟功大小的比较是不一样的。
2、重力做功一定改变物体的重力势能,这是又一种重要的功能关系。在一个过程中,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而跟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跟物体做什么运动,是否有其它力做功以及物体动能是否变化等也无关,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例 物体从A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8J,推力做功2J,物体克服阻力做功10J。则:
A、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减少8J B、物体机械能一定减少10J
C、合力功为零 D、重力做功一定不改变物体的动能
(答案)AC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系统内力做功问题
凡符合“只有重力做功,其它力均不做功”这一条件的问题,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求解是十分方便的。因为它只涉及到研究对象(某一物体或某一物体系统)的始末两状态的机械能,而不考虑运动过程的任何细节,也不考虑做功的数值,列式和求解都很便捷.
对于单一物体,我们很容易判断它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对于某一系统来说,用隔离法考察系统内每一个物体,它们可能不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但对整体,除重力外,无其它外力做功,且内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该系统的机械能也是守恒的。如图示,A和B在运动中除了重力做功外,绳子拉力对它们都做功,因而在A上升和B下降过程中,A和B各自的机械能不守恒,但如果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则绳子拉力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拉力对A做正功的数值和拉力对B做负功的数值相等,就整体而言,内力不做功,故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
有些问题中,系统所受其它外力不做功,但系统内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则该系统的机械能就不守恒。如图示,滑块A滑上小车B粗糙的上表面后,A、B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即使地面光滑,A、B系统的机械能也是不守恒的。
例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高为a的立方块.一根轻杆长4a,下端用铰链固定在地面上,上端固定一质量也为m的重球.开始杆与水平面成53°角静止,杆与木块无摩擦.释放后,当杆与水平面成30°角时,木块速度多大?
解 此题球与木块的运动过程复杂,有关力做功的情况又不清楚,放无法从动力学、动能定理求解.我们可把球和木块看成一个系统,对此系统来说,只有小球重力做功,内力做功代数和为零,系统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杆的质量不计,其能量也不考虑)。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1)
从图中看出,木块实际运动速度v木可分解为沿杆向上的速度v1和垂直于杆的速度v2,且:
v2=v木sin30°=v木/2
小球的速度也垂直于杆的,它与v2的比值等于转动半径之比:
,v球=2v2=v木 (2)
把(2)式代入(1)即可得
七、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是力学中两个重要的守恒定律,它们有完全不同的守恒内容和各自严格的成立条件,必须学会区别和判定。
一物体被匀速提起,其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但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守恒,这是因为有重力以外的拉力做正功的原因。
单摆运动,显然动量不守恒,动能也不守恒,但绳拉力不做功,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如果有受到空气阻力作用,物体的动量、动能、机械能都不守恒。
例 如图示,甲、丙是具有四分之一圆弧的光滑槽,乙是粗糙水平槽。三者相触置放于光滑水平面上,能让小球在其上平顺滑过。现让小球从高处落下恰能切入甲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甲槽上滑行时,取球和甲为系统,动量不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
B、球滑上乙后,取球乙、丙为系统,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球滑上丙后,取球、丙为系统,机械能守恒,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D、取甲、乙、丙为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也守恒。
(答案)ABC
例 如图,摆球质量m=0.1kg,摆长L=0.1m,球与水平面接触而无压力。两侧等远处有正对挡板,相距2m。另有质量M=m的小滑块与水平面间摩擦因数为0.25,从左挡板处以初速的向小球方向运动。设滑块与小球,滑块与挡板的每次碰撞系统均无机械能损失。滑块静止前小球在竖直面内绕O点完成10次完整的圆周运动,求v0的最小值。(g取10m/s2)
解 取滑块和小球为一系统,碰撞前后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因M=m,碰撞无能量损失,所以碰后二者交换速度,即滑块停于中点,小球作圆周运动。当小球反碰滑块时,小球停止,滑块继续向右,碰挡板后等值反向运动,重复上述过程。此外,滑块滑行过程克服阻力做功,动能减少,因此,小球圆周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第10次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的速率v2应为=1m/s。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这时小球在最低点速度v1为m/s,这也就是滑块在小球完成10次圆周运动后具有的最小速度。容易推算,这之前滑块已来回滑行19米的路程,根据动能定理,设滑块的最小初速度为v0,应有:
得v0=10m/s
八、一道含有弹簧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的代数和,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即E=Ek+Ep+Ep’,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是关于动能与重力势能的问题。下面则是一道含有弹簧的机械能守恒问题,现在我们结合机械能解题的基本方法对该例题进行分析。
例 如图,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于质量为m1的物体A上,物体A置于质量为m2的物体B上,B与原长为L的直立于水平地面上的轻弹簧上端相连,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现将F撤去.物体AB向上运动,且物体A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时离地面高度为h,求:①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A的速度;⑨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分析](一)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此类问题应首先考虑能量方法,其次才考虑其它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F撤消后),只有重力及弹簧弹力对物体做功,所以物体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二)设想物理图景,分析各图景中的受力、运动及能量转化情况:(以下物理图景与分析步骤对应)
1、初始状态:物体AB处于平衡状态,对AB整体受力分析得:f=kx=F+(m1+m2)g。
2、力F撤消后,由于f>(m1+m2)g,物体AB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AB将开始向上运动。因此弹簧压缩量x减小;弹力f减小F合=f-(m1+m2)g也随之减小,加速度a也减小,所以物体AB将向上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该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转化为物体AB的动能与重力势能。
3、当f=(m1+m2)g时,F合=0,即a=0,物体AB向上的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
4、物体AB继续向上运动,弹力f=kx继续减小,此时f<(m1+m2)g,AB受到合力方向向下,大小F合=(m1+m2)g-f,由于f减小,F合增大,a增大,因此物体AB向上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速度逐渐减小。该过程仍为弹簧弹性势能转化为AB的动能与重力势能。
5、当弹簧恢复原长时,f=0,物体AB此刻有相同向上速度v。
6、物体AB继续向上运动,物体A受重力m1g,而B由于弹簧被拉伸还受到向下的弹簧弹力f,因此弹簧恢复原长后,物体A与B脱离。物体A做竖直上抛运动,机械能守恒;物体B由于弹簧作用将做上下往复运动,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也守恒。
以上对整个运动过程作了较详细分析后,解题思路就清晰了。
解 ①弹簧恢复原长后,(图6)向上做上抛运动,机械能守恒,即:m1gL+m1v2/2=m1gh
所以:
②弹簧弹性势能Ep’最大,(即图1中弹性势能Ep’)当力F撤消后,图l至图5中,弹性势能转化为AB的动能与重力势能,至弹簧恢复原长,弹性势能为0,此过程系统机械守恒:
Epmax’=(m1+m2)v2/2+(m1+m2)gx
=(m1+m2)g(h-L-x)
九、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
1、能的转化和守恒守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而在这种转化和转移中保持能的总量不变。
2、功能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某种形式的能转化成等量的其它形式的能,即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功不是能,也不是能量大小的量度)。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合力做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如果只有重力做功,减少的重力势能等量地转化为动能,机械能是守恒的。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除重力做功以外,还有牵引力、阻力等其它外力做功的情况。这时,物体的机械能就发生变化。如果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的代数和是正的.机械能增加;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的代数和是负的,机械能减少。重力以外的力做功是机械能变化的量度,即:重力以外的其余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改变。
功能关系跟动能定理是一致的。某些问题,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这时利用功能关系求其它力做功就十分方便。
例 如图所示,有底面积为S的蓄水池,内蓄半池水,池深H。现在岸上用抽水机将水抽上,设水从抽水机管中以恒定速率v流出,水密度为ρ,求抽水机抽完水所做的功。
解 显然,研究对象是半池水,其质量m=SHρ/2。可假设初态机械能为零。抽上地面后其机械能应为。这一机械能的增量即等于抽水机所做的功。
3、功和能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物理量。功是过程物理量,能是状态物理量。功能关系揭示的是能量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的过程来实现,并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揭示的是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等量转化或转移。应用功能关系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解题时,一定要区别功和能,不要混同起来。
例 一物体在电动机牵引下沿斜面向下运动,在一段过程中,牵引力做功8kJ,重力做功10kJ,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12kJ。则:
A、重力势能减少10kJ B、故动能增加6kJ
C、机械能减少4kJ D、内能增加12kJ
(答案)ABCD
十、综合应用
单个物体:动量定理(涉及时间)、动能定理(涉及位移)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守恒定律(碰撞等问题)、能量守恒定律(有相对位移)
例 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放着质量为M的木块。若木块固定,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击木块,恰好穿透。若木块可自由移动,该子弹以相同速度射击木块,则射入的深度等于多少?(设木块厚度为d,两次射击,子弹在木块中所受阻力不变。)
解 第一次
第二次:
∴
十、关于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类分水平、倾斜两种: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1)受力和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中的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发生在V物与V传相同的时刻;运动分析中的速度变化——相对运动方向和对地速度变化。分析关键是:一是 V物、V带的大小与方向;二是mgsinθ与f的大小与方向。
(2)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①功能关系:WF=△EK+△EP+Q
②对WF、Q的正确理解
(a)传送带做的功:WF=F·S带 功率P=F×V带 (F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b)产生的内能:Q=f·S相对
(c)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K,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有如下关系:EK=Q=
例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皮带运输机的皮带始终绷紧,且以恒定速度v=2.5m/s运动,两轮相距LAB=5m,将质量m=1kg的物体无初速地轻轻放在A处,若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取g=10m/s2)
①物体从A运动到B,皮带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
②物体从A运动到B共需多少时间?
③ 在这段时间内电动机对运输机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第一阶段,物块匀加速运动a=μgcosθ-gsinθ=2.5
,传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