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一、选择题
1、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
(A)在t1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
(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D)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也相同
图1翰林汇
2、在光滑水平面上,恒力F作用在A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1,此力作用在B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2,若将A、B两物体粘在一起,仍作用此力,则AB整体的加速度是
(A) (B)
(C) (D) 翰林汇
3、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又落回到原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该物体:
(A)上升时间大于下降时间
(B)上升段加速度大于下落段加速度
(C)上升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大于下降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D)上升段高位移与下落段位移相同翰林汇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物体A, 上面叠放另一物体B,AB之间有摩擦,今对B施加一水平力F,使它相对于水平面向右运动,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一定向右运动
(B)物体A可能静止不动
(C)物体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D)物体A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图2翰林汇
5、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A)一定是直线运动
(B)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圆周运动
(D)若初速度为零,一定是直线运动翰林汇
6、如图橡皮条OA和OA′间夹角0°时,在结点O吊一重物5N,结点刚好位于圆心,今将A、A′分别移到B、B′,欲使结点O仍在圆心,且∠BOB′=120°如图3所示,O点应挂重物
图3
(A)2.5N(B)5N(C)10N(D)1.25N翰林汇
7、如图4所示,重杆AB的A端用铰链固定在墙上,若为了使AB杆保持水平,用长为L的轻杆CD支撑,改变支撑点的位置,使CD所受压力最小,则D点离A点的距离应是:
图4
(A) L/2(B)(C)(D)L翰林汇
8、用细绳将一小球悬于车厢的顶板上的O 点,由于车厢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变速运动,小球偏离了过O点的竖直线,位于车厢水平底板上a 点的正上方。如图5所示。如果行驶中悬绳突然断开,不计空气阻力,则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车厢匀加速,则小球落在a 点的右侧
(B)若车厢匀加速,则小球落在a 点的左侧
(C)若车厢匀减速,则小球落在a 点的右侧
( D) 若车厢匀减速,则小球落在a 点的左侧
图5翰林汇
9、起重机钢绳下系住一个物体,使物体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物体匀速上升,所以钢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钢绳的力
(B)钢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钢绳的力使物体产生向上的加速度
(C)因为物体加速上升,所以物体拉钢绳的力大于物体受的重力
(D)钢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受的重力,使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翰林汇
10、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10m/s时立即关闭发动机滑行,直到停止,汽车运动过程的速度图像如图6所示.设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F,汽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为f,则
图6
(A) F:f=1:3 (B) F:f=3:1
(C) F:f=4:1 (D) F:f=1:4翰林汇
11、在同一高度先后自由落下小球A、B,A球比B球早运动0.2s,则
(A)球比B球早0.2s落地;
(B)A球的速度总比B球大2m/s;
(C)从B球刚开始运动时计时,经连续三段相等时间里AB两球之间距离之比是1:4:9;
(D)通过相同一段位移,所需时间A球比B球少0.2s.翰林汇
12、如图7所示,k1、k2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A和B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弹簧的质量不计,下面正确的是:
图7
(A)k1、k2两根弹簧的伸长量相等;
(B)两根弹簧的伸长量之和等于mg/k
(C)两根弹簧的伸长量之和等于2mg/k
(D)k1 弹簧的伸长量是k2的伸长量两倍翰林汇
13、如图8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图8 翰林汇
二、填空题
14、重1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使它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至少加F= - 的力?翰林汇
15、如图9所示,I、II分别为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图像,则甲的速度大小为v甲= - m/s,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乙= - m/s.
图9
16、如图10所示,自动扶梯与地面的夹角=300,当电梯沿这个方向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放在电梯台阶上的物体对台阶的压力是其重力的1.2倍,物体与台阶面的摩擦因数为,则物体与台阶平面的静摩擦力是其所受重力大小的________倍
图10翰林汇翰林汇
17、一位同学用一只没有刻度的弹簧测一物体的重力.他先把弹簧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挂上一重6N的物体,测得弹簧长为25cm,然后换挂一个重8N的物体,测得弹簧长29cm,最后把待测物体换挂上,测得弹簧长28cm,,则待测物体重________N,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翰林汇
18、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4s内的位移是16m,第2s内位移是 m,第一个2s内位移是 m,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 m/s,第一个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前面9m位移的时间是 s.翰林汇
19、如图11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因动摩擦数μ=0.25,与此同时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5N,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加速度的方向为 .(g取10m/s2)
图11翰林汇
20、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1、m2,已知m1=2m2,将m1和m2分别从高度为H和2H地方自由释放,它们落地的时间分别用t1、t2表示,落地速度分别用v1、v2表示,则t1:t2= ,v1:v2= .翰林汇
21、一气球竖直下落作匀速直线运动,速率为10m/s,当它经过空中A点时,A点释放了一个小铁球作自由落体运动,小铁球过___s将赶上气球;在赶上气球之前,它们间相距最远是在t=___s时,此时它们相距____m。翰林汇
22、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3块相同的木板,设子弹穿透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则子弹穿透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翰林汇
三、实验题
23.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2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数值 (m/s) |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13所示的坐标纸上,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根据第(2)问中画出的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4、图14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使细绳拉小车的拉力为砝码B所受重力的0.8倍,则小车A与砝码B的质量比是 .
图14
四、计算题
25、某人骑车走了10min,前2min走了720m,最后2min走了600m,中间一段时间走了1440m,求他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翰林汇
26、一个物体质量为m=4kg, 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的推力作用, 物体以8m/s的速度匀速运动, 已知推力F=20N, 求当推力F撤消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g取10m/s.翰林汇
27、竖直杆AB长2.2m,A在上,B在下,在B点正下方5m处有一点C.当杆自由落下时,求杆AB通过C点要多少时间.翰林汇
28、一列列车全长200m,桥AB全长300m.车从距桥左端A点300m处由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桥AB驶去.求:
(1)列车从静止起动,直至整列列车通过桥AB的时间t1.
(2)整列列车通过左端A点的时间t2.翰林汇
29、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第1s末的速度是1m/s.求:
(1)第4s末的速度;
(2)第4s内的位移;
(3)前4s内的平均速度.翰林汇
30、两个物体A和B叠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 如图15所示. A物体的质量为, 它和B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B物体的质量为, 它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μ), 设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因数与压力的乘积.
(1) 用一水平力F拉A, 能使AB一起由静止开始运动, 求力F大小的范围;
(2) 用一水平力F拉B, 要把物体B从A下面抽出来, 力F至少要多大?
图15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AC 2、C 3、BC、 4、AC 5、BD 6、A 7、C 8、BD 9、D 10、C 11、AB 12、D 13、A 翰林汇
二、填空题
14、5N翰林汇 15、4 3翰林汇 16、0.35翰林汇 17、7.5 50 翰林汇 18、3,4,4,2,3 翰林汇翰林汇19、3 向左翰林汇 20、1: 1: 翰林汇 21、2 1 5翰林汇 22、:-1:1
三、实验题
23、(1)见下表
数值 (m/s) |
(2)见答图1; (3)0.80(注:答案在0.82~0.78之间均可)
</PGN0009.TXT/PGN>
24、4:1翰林汇
四、计算题
25、=6m/s, =4m/s, =5m/s; =4.6m/s翰林汇
26、9.2m.翰林汇 27、0.2s翰林汇
28、(1)40s;(2)7.1s
翰林汇29、(1)4m/s;(2)3.5m;(3)2m/s翰林汇
30、(1) μ(+)g<F(+)(μ-μ)g/
(2) F>(μ+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