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月考试卷牛顿运动定律

2014-5-11 0:28:29 下载本试卷

江苏省南通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月考试卷 牛顿运动定律2005-12-8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表格内。

1.下面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kg Pa  m        B.N s  m 

C.摩尔 开尔文 安培   D.牛顿 秒 千克

2. 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3. 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     B.2mg      C.mg      D.

4.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1cm,然后放手,则在刚释放的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

A.2.5 m/s2   B.7.5 m/s2   C.10 m/s2   D.12.5 m/s2

5.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a 变大 

B.不变 

C.a变小 

D.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6.如图所示,两物体AB,质量分别为,m1m2,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A.    B.

C.  F       D.

7. 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做出了下列判断: 

(1)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2)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3)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4)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A.只有(1)和(2)正确     B.只有(2)和(3)正确

C.只有(3)和(4)正确     D.全错

8. 竖直向上射出的子弹,到达最高点后又竖直落下,如果子弹所受的空气阻力与子弹的速率大小成正比,则   

A.子弹刚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   B.子弹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值最大.

C.子弹落地时的加速度值最小.    D.子弹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值最小.

9. 如图, 物体AB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间 没有摩擦力 

B.B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为mBgsinθ

C.斜面受到B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D.B与斜面的滑动摩擦因素 μ=tan θ

10.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

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着杆

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

A.等于Mg.    B.等于(M+m)g

C.等于Mg+f   D.等于(M+m)g−f

二、本题共4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精度是____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

12.某同学在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F (N)

0.20

0.30

0.40

0.50

0.60

a (m/s2)

0.11

0.19

0.29

0.40

0.51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2)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3)图像(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

(4)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_____ kg

1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三、本题共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在汽车中悬挂一小球,当汽车在作匀变速运动时,悬线不在竖直方向上,则当悬线保持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并讨论汽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15.一水平的传送带AB长为20m,以2m/s的速度顺时针做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则把该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的A端开始,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16.物体质量m=6kg,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370角斜向上的拉力F=20N作用,物体以1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力F撤去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17.在水平面上放一木块B,重力为G2=100N。再在木块上放一物块A,重力G1=500N,设A和B,B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先用绳子将A与墙固定拉紧,如图所示,已知θ=37º,然后在木块B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若想将B从A下抽出,F最少应为多大?

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

高一物理答题纸

班级       学号     _____ 姓名     __ 得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C

D

A

A

B

B

AC

CD

C

二、本题共4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_刻度尺________、_____1_____mm 、打点计时器_、__天平____.

a/ms-2m

 


12.(1)                    (2)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N

                        (4)________1_______kg

0.2

 

F/m

 


13.(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_______匀速________运动,______1.937________.

 (3)加速度减小的加速_运动,_______匀速_______运动.

 (4)图线1:匀速运动;图线5:.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三、本题共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   Ftanθ=ma    a=gtanθ

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物体向左做匀减速

FN

 


15. μmg=ma a=μg=1m/s2

t1=v/a=1s

x1=at2/2=2m

x2=x-x1=20m-2m=18m

t2=x2/v=9s

t=t1+t2=11s

16:FCosθ-μFN=0

  FN+FSinθ-mg=0

μ=1/3

a=μg=10/3 m/s2

x=15m


17:

FTCosθ-μFNA=0

FNA+FTSinθ-G1=0   FT=227.3N

F-μFNB-FTCosθ=0

Ff1

 
FTSinθ+FNB-G1-G2=0     F=413.6N

18.

Kx1=mAgSinθ

Kx2=mBgSinθ

F-Kx2-mAgSinθ=mAa

a=(F-mAgSinθ-mBgSinθ)/mA

d=x1+x2=(mA+mB)gSinθ/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