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模拟测试1

2014-5-11 0:29:16 下载本试卷

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模拟测试(一)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简答题和计算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落体的运动是司空见惯的,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时间。是什么因素决定物体下落的快慢呢?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他的这一论断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后来是哪位物理学家推翻了他的论断

A.牛顿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

2.下列是由基本门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其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3.从太阳或其他星体放射的宇宙射线中含有高能带电粒子,若这些粒子到达地球,将对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危害。如图所示为地磁场的分布图,关于地磁场对宇宙射线的阻挡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磁场对垂直射向地面的宇宙射线的阻挡作用在南北两极最强

B.地磁场对垂直射向地面的宇宙射线的阻挡作用在赤道附近最强

C.地磁场对垂直射向地面的宇宙射线的阻挡作用各处相同

D.地磁场对宇宙射线无阻挡作用

4.AB和CD为圆上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将电量分别为+q和-q的两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其位置关于AB对称且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如图所示。要使圆心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可在圆周上再放一个适当的点电荷Q,则该点电荷Q

A.应放在A点,Q=2q              B.应放在B点,Q=-2q

C.应放在C点,Q=-q              D.应放在O点,Q=-q

5.如图所示,在“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实验中,使b弹簧从图示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a弹簧的拉伸方向不变。则整个过程中,关于ab弹簧的读数变化是

橡皮绳

 
A.a增大,b减少

B.a减少,b增大

C.a减少,b先增大后减少

D.a减少,b先减少后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电梯运动状态的装置,该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电梯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加速上升运动

C.丙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加速上升运动

D.丁图表示电梯一定做变减速下降运动

7.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将作单向直线运动,

B.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C.15s内物体的位移是46.5m

D.15s末物体的动能是9J

8.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11月5日,“嫦娥一号”在从地球奔向月球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了关键性的第一次近月制动,在近月点高度约210km、远月点高度8600km的大椭圆轨道上绕月飞行,此后,又进行了两次制动,最终于11月7日在离月面高度为200km的圆形工作轨道上环月运行,成为中国首颗真正的月球卫星.关于“嫦娥一号”的近月制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近月制动时,若制动力不足,或制动时间太短,“嫦娥一号”可能与月球擦肩而过,不能被月球捕获

   B.第一次近月制动时,若制动力不足,或制动时间太短,“嫦娥一号”将可能撞向月球

   C.在绕月椭圆轨道的远月点适当制动后,可以减小椭圆轨道远月点的高度

   D.在绕月椭圆轨道的近月点适当制动后,可以减小椭圆轨道远月点的高度

9.如图所示,MN利PQ为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垂直导轨放置的金属棒ab与导轨接触良好,在水平金属导轨之间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导轨的N、Q端接理想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理想变压器的输出端有三组次级线圈,分别接有电阻元件R、电感元件L和电容元件C。若用IRILIC分别表示通过RLC的电流,不考虑电容器的瞬间充放电,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ab棒匀速运动,则

B.若ab棒匀加速运动,则

C.若ab棒做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则

D.若ab棒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根据要求作答。

10.(12分)为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内阻约为0.5Ω),实验可能采用的电路图如图甲、乙所示。为防止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连接了一个保护电阻R0,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5Ω)

B.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6kΩ)

C.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30kΩ)

D.定值电阻(阻值1Ω;额定功率5W)

E.定值电阻(阻值10Ω、额定功率10W)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0Ω、额定电流lA)

   (1)实验应采用    电路(填“甲”或“乙”);

(2)电压表应选    ,定值电阻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仪器的序号)

11.(12分)如图为“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小车在并在一起的相同的伸长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数量,而不是改变橡皮筋的伸长量,来探究橡皮筋对小车的做功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              

   (2)为了保证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就等于橡皮筋所做的功,实验可采用    方法。


(3)下表为一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W代表一根橡皮筋所做的功。请运用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图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进一步可探究出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体速度vn变化的关系为:                   

12.(12分)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220V、50Hz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一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和一阻值为10Ω的电阻,已知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则二极管的耐压值至少为   V, 电阻R上1s内产生的焦耳热为  J,电阻R上电流的有效值为    A。

学号    

 

姓名     

 
常州市求真高复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模拟测试(一)

物理试题答题卷 

I 选择题

题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根据要求作答)

10.(1)实验应采用    电路(填“甲”或“乙”);

(2)电压表应选    ,定值电阻应选    , 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仪器的序号)

11.(1)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数量,而不是改变橡皮筋的伸长量,来探究橡皮筋对小车的做功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                 


(2)为了保证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就等于橡皮筋所做的功,实验可采用      方法。

(3)请运用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图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

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体速度vn变化的关系为:                  

12.二极管的耐压值至少为    V, 电阻R上1s内产生的焦耳热为   J,电阻R上电流的有效值为    A。

四.本题共4小题,共5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一般都设有紧急出口,飞机发生意外情况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如图所示为某气囊斜面,机舱离底端的竖直高度AB=3.0m,斜面长AC=5.0m,斜面与水平地面CD段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旅客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其与气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5,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人滑到斜面底端C时的速度大小;

(2)人离开C点后还要在地面上滑行多远才能停下。

14.(14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带+q电量的粒子在BC边上的M点以速度v垂直于BC边飞入正三角形ABC.为了使该粒子能在AC边上的N点垂真于AC边飞出该三角形,可在适当的位置加一个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若此磁场仅分布在一个也是正三角形的区域内,且不计粒子的重力,试求:

(1)画出正三角形区域磁场的边长最小时的磁场区域及粒子运动的轨迹.

    (2)该粒子在磁场里运动的时间t

(3)该正三角形区域磁场的最小边长.

15.(14分)开普勒1609年一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其中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它于1687年发表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1)请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推导万有引力定律(设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月—地检验”来证明:

  如果重力与星体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那么,由于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重力加速度的1/3600。

试根据上述思路并通过计算证明:重力和星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8天,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

16.(15分)如图(甲)为一研究电磁感应的装置,其中电流传感器(相当于一只理想的电流表)能将各时刻的电流数据实时送到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I-t图象。已知电阻R及杆的电阻r均为0.5Ω,杆的质量m及悬挂物的质量M均为0.1kg,杆长L=1m。实验时,先断开K,取下细线调节轨道倾角,使杆恰好能沿轨道匀速下滑。然后固定轨道,闭合K,在导轨区域加一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让杆在物M的牵引下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此时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乙)所示的 I-t图象(设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轨道垂直,且细线始终沿与轨道平行的方向拉杆,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g=lOm/s2)。试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0~0.4s内通过R的电量;

(3)0~0.4s内R上产生的焦耳热。


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模拟测试(一)

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AD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根据要求作答。

10.(12分)(1)     ;(2) B   D   F    。(每空3分)

11.(12分)(1)便于定量表示橡皮筋做功的大小。(其它说法只要合理也算对)(3分)

(2)平衡摩擦力。(3分)

(3) (用语言表达也对)。(3分)

(作图3分)

12.(12分)V (4分),605J  (4分)  A (4分)

四、本题共4小题,共5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

解(1)由动能定理得  ……………(3分)

解得………………………………………………………(2分)

 (2)设人在CD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为x

 由动能定理得 ………………………(3分)

 解得x=1.45m ………………………………………(2分)

14.(14分)

(1)如图,正三角形区域磁场的边长最小时,三角形DEF为磁场区域,⊙O为粒子运动的轨迹,与三角形DEF的两边DEDF相切.

(2)由,且周期,得轨迹半径

该粒子在磁场里运动的时间,即

(3)DG为底边EF上的高,DGDO+OG=2r+rcos30°, 则正三角形区域磁场的最小边长为:

,解得

15.(14分)

解:(1)设行星的质量为m,太阳质量为M,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为F。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运动的向心力

……………………………………(2分)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2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行星和太阳间的引力是相互的,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反过来,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也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所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2分)

  ……………………………………………(1分)

写成等式有  (G为常量)………………………(1分)

(2)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

…………(2分)

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比为

  ……………………(2分)

 所以,两种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16.  (15分)

 解:(1)由图知:杆达到稳定运动时的电流为1.0A…………(2分)

  

  ……………………………………………(2分)

  解得………………………………(1)

  (2)0.4s内通过电阻的电量为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

  由图知:总格数为144格(140~150均正确,以下相应类推)……(2分)

  q=144×0.04×0.04C=0.23C ……………………………………(2分)

     (3)由图知:0.4s末杆的电流I=0.86A

     ………………(2分)

  

…………………………………………………(2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