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次阶段考试
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分子势能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水蒸汽具有相同的分子势能;
B.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C.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D.当分子间的距离远远大于r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2.如图所示,电解池内有一价离子的电解液,在时间t(s)内通过溶液截面S的正离子数为n1,负离子数为n2。设元电荷电量为e,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内电流方向从A到B,电流为n1e / t;
B.溶液内电流方向从B到A,电流为n2e / t;
C.溶液内正、负离子反方向移动,产生的电流相互抵消;
D.溶液内电流方向从A到B,电流为(n1+ n2)e / t。
3.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把其中一个水平方向的力从F突然增大到3F,保持其他力不变,则在t秒末该力的功率为
A.; B.
C.; D.
4.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方向的飞行的子弹,击中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原静止的木块,并嵌入其中,这个过程中
A.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若把木块粘牢在地面上,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比木块不固定时进入的深度大些;
D.若把木块粘牢在地面上,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比木块不固定时进入的深度小些。
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A,则从开始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A.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B.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C.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D.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传播到X轴上的B质点,在它左边的A质点在负最大位移处。在t1=0.6s时,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正的最大位移处,则
A.该波的波速等于5m/s;
B.t1=0.6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上运动;
C.t1=0.6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下运动;
D.当X=5m的质点E第一次出现在正最大位移处时,质点B恰好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A.3s; B.5s; C.7s; D.9s。
8.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该星球均匀带电,且电性为负,电量为Q,表面无大气。在一次实验中,宇航员将一带负电q(且q≤Q)的粉尘置于离该星球表面h高处,该粉尘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宇航员又将此粉尘带到距该星球表面2h处,无初速释放,则此带电粉尘将
A.向星球球心方向下落;
B.背向星球球心方向飞向太空;
C.仍处于悬浮状态;
D.沿星球自转的线速度方向飞向太空。
9.一轻杆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上端连在转动轴上,并可绕轴在竖直平面内运动,不计一切阻力。当小球在最低点时,受到水平的瞬时冲量I0时,刚好能到达最高点;若小球每次经过最低点时受到的瞬时冲量从I0不断增大,则可知
A.小球在最高点对杆的作用力不断增大;
B.小球在最高点对杆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在最低点对杆的作用力不断增大;
D.小球在最低点对杆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10.如图所示,ce直线为AB连线的中垂线,在A、B两处放上带电量相等的电荷。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B两处放的分别是正负电荷,则各点的电势为Uc=Ud=Ue>Uf
B.若A、B两处放的分别是正负电荷,则各点的场强为Ee<Ed<Ec<Ef
C.若A、B两处放的都是正电荷,则各点的电势为Ue<Ud<Uc<Uf
D.若A、B两处放的都是正电荷,则各点的场强为Ee<Ed<Ec<Ef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1.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1)关于油膜面积的测量方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立即用刻度尺去量油膜的面积;
B.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让油膜尽可能地散开,再用刻度尺去量油膜的面积;
C.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立即将油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再利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D.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让油膜尽可能地散开,再把油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然后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2)实验中,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将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中,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测得这一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
12.某同学设计了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1V的电压表的内阻RV(RV在800~900Ω之间)。实验方法和步骤是:
①断开开关S,按图甲连接好电路;
②把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滑到b端;
③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零;
④闭合开关S;
⑤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
⑥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0.5V,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此值即为电压表的内电阻RV的测量值;
⑦最后断开开关S。
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00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
D.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Ω;
E.电阻箱:最大阻值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Ω;
F.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可忽略;
以及导线和开关等。
按照这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用本方法测量得比较精确,而且使用仪器个数最少,除了电池组、导线、开关和待测电压表外,还应从提供的B、C、D、E器材中选用 (用器材前的序号字母表示)。
(2)对于用上述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RV的测量值R测和真实值R真及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测>R真
B.R测<R真
C.若RV越大,测量值R测相对于真实值R真的误差就越大;
D.若RV越大,测量值R测相对于真实值R真的误差就越小。
(3)图乙是本题提供选择的所有仪器实物,按你的选择连接成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
1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斜面体A、小铁块B。斜面体的斜面是曲面,由其截面图可以看出曲线下端的切线是水平的。现提供的实验测量工具只有:天平、直尺。其他的实验器材可根据实验需要处选。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小铁块B自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小铁块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要求:
(1)简要说明实验中要测的物理量;
(2)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3)写出实验结果的表达式。(重力加速度g已知)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4.河水的流速为4m/s,一只小船要从河的南岸A点,沿与河岸成300角的直线航行到北岸时,则船相对水的速度的最小值为
m/s。
15.1990年3月,紫金山天文台将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其直径约为32km。如果小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相同,则该小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m/s。(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小于RP,RP为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当P在变阻器中点时,伏特表和安培表均有一定的读数,当P向上移动时,伏特表的读数将 ,
安培表的读数将 。
四、计算题
(10分)17.如图所示,BC是半径为R的1/4圆弧形的光滑且绝缘的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今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q的小滑块(体积很小可视为质点),从C点由静止释放,滑到水平轨道上的A点时速度减为零。若已知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滑块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水平轨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
(16分)18.如图所示,电容器固定在一个绝缘座上,绝缘座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右极板有一小孔,通过孔有绝缘杆,左端固定在左极板上,电容器极板连同底座、绝缘杆总质量为M。给电容器充电后,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环恰套在杆上以某一速度V0对准小孔向左运动,设带电球不影响电容器板间电场的分布。带电环进入电容器后距左极板的最小距离为d/2,试求:
(1)此过程中电容器移动的距离;
(2)带电环离开电容器时的速度。
(18分)1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为L的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S处各放有一小物块A、B,A、B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B与长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B、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V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求:
(1)物块A运动过程中,物块B和木板C间的摩擦力;
(2)要使物块A、B相碰,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三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C;2.D;3.B;4.A、C;5.B、D;6.A、B;7.B、C;8.C;9.B、C;10.A、B、C.
二、实验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1.(1)D;(2)5×10-10;
12.(1)C、D;(2)A、D;(3)如右图所示
13.(1)需测出B的质量;A的顶点高度;桌
面的高度;桌边到B落点的水平距离。
(2)测出B的质量、A顶端高度和桌面的高度;
将A固定在桌面上,并使A的末端与桌边对齐;
将B由A顶端无初速释放,并重复多次;找出B的平均落点并测出距桌边的水平距离。最后根据动能定理和平抛运动规律,由实验数据求出待测量。
(3)设B的质量为m、A顶端高度为h、桌面高度为H,则有:
三、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4.2;15.19.75;16.先增大后减小;增大;
四、计算题
17.(本题10分)
(1)(2)
18.(1)(2)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