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4-5-11 0:11:14 下载本试卷

德化八中高一年语文期中考试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 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共(gòng)其乏困;  冬则资  (chī);  疾疹(chēn )

B、时时而间(jiàn )进; 大臣强(qiǎn g)谏;  盛(shèn g)气而揖之

C、季氏将伐颛臾(yú);  固而近费(fèi )  弃甲曳(yè)兵

D、谨痒(xiān g)序之教; 涂有饿莩(piǎo )  金石可镂(lǔ)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伴)   贾人夏则资皮(储备)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日饮食得无衰乎(减退)  危而不持(不稳定)

C、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无乃尔是过与(过错 )  陈力就列  (职位)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爱)  以致天下亡士(达到)  而绝江河(横渡)

3、选出与“而青于蓝”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父死于是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苛政猛于虎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选出和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致焉。

A、君将衰而生之乎     B、之二虫又何如

C、其翼垂天之云       D、未之有也

5、下面各句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A、危而不持      B、宽厚而爱人

C、或百步而止    D、提刀而立

6、对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军汜南    ②既东封郑    ③若不阙秦

④吾妻之美我者    ⑤闻寡人之耳者    ⑥其继有在者乎

⑦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⑧质于齐

A、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B、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C、①②/③⑤/④⑧/⑥/⑦       D、①②③/⑧⑤/④⑥/⑦

7、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然而/成败异为,功业/相反也。

C、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8、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B、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采取连横的策略来斗败诸侯各国

C、君子生非异地,善假于物也:君子的禀赋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且外物啊)

D、王之蔽甚矣: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0、下列各句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A、陈列兵力摆好陈势,无能的人望而却步。

B、能施展才能就担当那个官职,如果不能就应辞职。

C、有陈述的能力就让他担任官职不能的就应辞职

D、展示兵力,严陈以待,无能的,望而却步。

二、阅读:(共30分,每题3分)

(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弯而报怨。于是废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中加点词语正确的意思是(   )

A、奋起  猛烈  振作    B、奋斗  功德   振撼

C、发展  功业  举起    D、奋发   烈士  挥动

12、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取自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俯首系领,委命(于) 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 咸阳

13、对“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皇帝的位置而制定天地四方为六合,拿着皮鞭和竹板打天下的百姓。

B、登上皇帝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C、践踏皇帝的宝座,制定六合,手执敲扑鞭笞天下人民。

D、登上至高无上的尊位挟制天下人民,拿着刑具逼迫天下百姓

14、对所给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让蒙恬在北面修筑长城并让他守卫在竹木作篱笆的军营中。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古代帝国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记载诸子百家的言论,企图用这个办法使百姓们愚昧无知。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可靠的臣子,精锐的士卒陈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

D、自以为天下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自认为险固的关中,金属修筑的城墙、正是子孙万代帝王的功业啊。

15、对这段 文字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②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的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③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④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的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麾影,意在为下文的“仁 义不施”埋下伏笔。

⑤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将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

⑥作者依次从军事、文化、政治、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意在讽刺汉文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

A 、①③⑥    B、②⑤    C、①③④    D 、②⑥

(二)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越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得亦食,无粮得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作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老而无子,救济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蕃殖)其民者也,何以不业也?北官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皆率民而出孝者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 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交索(求)于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 四》)

16、对下面的句中四个加点的“使”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⑴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⑵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17、下列句中的加点“以”的意义和例句中加点的“为”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胡为至今不朝也

A、苟无民,何以有君     B、是以众义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18、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君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在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19、对“北官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北官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北官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北官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北官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20、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 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都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 家才能治理得好。

三、填空题。(20分,共10题,各2分)

2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战国策》属于         体史书。“             ”这个成语就出于该书,讲的是勾践忍辱负重,刻苦自励,立志复国的故事。

22、宋代大儒朱熹把        ,         ,          ,            使称为“四书”。

2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已,则                       .

24、《过秦论》中作者决结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25、庄子认为“逍遥游”的真正境界是:若夫乘天地之正,                   ,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                    ,                  。

26、孔子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是                    ,                  。盖均无贫,              ,               。

27、寡人闻古之贤君,                ,             .

28、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9、然后践华城因河为池                  ,                    ,以为固。

30、“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曰:‘                      ?五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四、作文(20分)

写一段文字,表现自己站在某处的感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200字。

2、手法:应用适当的描写(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或者对比手法。

3、要写出自己独特或细微的感受,力避公式化、概念化。

4、某处可以是教室里,讲台上,操场上,校门口,松树下,山顶上,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下,商场门口,车站,立桥上等等。

五、附加题(25分)

邵公谏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 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止息)谤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yōng,堵塞)”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较高职位的官员)献诗,瞽(gǔ  , 盲人,指乐师)献曲,史献书,师箴,瞍(sǒu ,盲人)赋,朦(méng,盲人)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威补察,瞽史教诲,耆艾(老年人)修之,而后王斟焉。是以事行不悖。民之有品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高而平坦的土地)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xǐ,低而潮湿的土地)衍(低而平坦的土地)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中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 fù,增多)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zhì,地名)。

1、下列各句的“以”的意思下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是以事行而不附

A、以告,则杀之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皆以美于徐公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③颠沛流离              ④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B、财用于是乎生

C、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D、而后王斟酌焉

4、“道路以目”的意思是(    )

A、以目视道路       B、以目视于道路

C、以目示之于道路   D、以目示意于道路

5、对下面句子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全国的人没有敢说话的,在道路上用眼睛示意(表示愤怒)

B、是以事行而不悖

因此做事不违背事理。

C、防人之口,其与能几何?

堵住老百隆析嘴,经堵住决堤的河水还严重。

D、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如果堵住他们的嘴,那与你合作的还有几个人呢?

6、下面对本文的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防民之口为有大害为重点,有喻有证,从正反两方向阐明了不可防民之口的道理。

B、本文记载了厉王残暴压迫人民,所以邵公劝告,终于被国人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历史事件。

C、本文重点是记言,目的是借邵公的话,说明统治者必须广开言路,重视老百姓意见的道理。

D、本文阐述的道理,与“与可载舟,也可履舟”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