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2014-5-11 0:11:15 下载本试卷

河南安阳一中02-03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B  A项中“安土重迁”,“重”应为zhòng;C项中“倔强”,“倔”应为jué;D项中“风流倜傥”,“倜”应为 tì。

2、C  A项中“禁固”应为“禁锢”;B项中“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 D项中“响誉中外”应为“享誉中外”,“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

3、A  A项中“夜澜人静”应为“夜阑人静” ,“娇正”应为“矫正”;B项中“装表考究”应为“装裱考究” ;C项全部正确 ;D项中“化为无有”应为“化为乌有”。

4、C  “毅然”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此处应为“毅然”意在突出刘和珍的追求进步。“遏制”意为制止、控制;“遏止”意为用力阻止。“瞻仰”意为恭敬地观看;“朝拜”意为君主时代官员上朝向君主跪拜也指宗教徒到庙宇或圣地向神、佛礼拜。

5、C  A项中“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于比喻议论深刻。 D项中“如坐春风”用来表示学生对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教育有方的老师的称颂。

6、D  A项中多用了否定词“不”,把意思说反了,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B项中误用关联词语,两个分句不是条件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C项“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是正确的,“挽救”失足青年也是正确的,“培养”失足青年之说是动宾搭配不当。

7、A  (B项不全面,没有体现平等、和蔼可亲的一面;C项“实际效果”没有体现出来;D项“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属于很委婉的,而不是正面的,“反对妄自尊大”在这一处没有体现出来。)

8、 B  (A项鲁迅不是“尖锐的批判”青年,而是形象的教育青年;C项鲁迅的“用意”不是批判官僚,而是通过这一喻示教育青年认清形势;D项“讽刺”、“甘心受奴役”理解错误。)

9、 B (这一处鲁迅的主要目的是鼓励青年在夸夸其谈的学者面前不要自惭浅薄,要有象小溪一样明澈的人格)

10、 D(“ 提倡学术上的平等”在这一节没有体现出来,更突出的是人格上的平等。)

11.C   

12.B (疑问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其余为代词)  

13.D 

14.B (抓住“知不足以…… 颜色”一句) 

15.A(抓住“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一句)

16、这里从建筑到日常用品,从生活、学习到娱乐,无不与“石板”密切相关。

17、①这里的人是怎么样的人?(或:清涧人有着怎样的性格?)

②清涧人的性格朴实无华、坚强不屈、生死不渝。

18、①全文所写内容均与“石板”有关,“石板”构成行文的线索;

②“石板”象征着清涧人民;

③“石板”象征着朴实无华的性格,坚强不屈的精神。

19、B、D。A写封闭落后非本文立意。C纪念石板功劳的只是“油旋”。E无“自然风光”,也就谈不上“情景交融”。

20、默写(10分)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铣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和为家 ,崤函为宫;一夫作难 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过秦论》)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21、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10分)

 (1)、即使没有四方的忧患,但能谋善断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以(供)选择。

(2)、我的儿子舒祺,最小,不成才,但我老了,私下里宠爱他。

(3)、狗、猪吃掉人的食品却不知去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4)、何况生命的长短依从造化,终归要到尽头。

(5)您用辅佐天子的诗篇教育重耳,重耳怎敢不拜谢 !

22、 解析:明示要求:A、第一句直接表达;B、第二句连续类比;C、在“友谊”“勇敢”“信任” 中选一个词。暗示要求:A、第一句的句式特点是“联合短语+动宾短语”,内容特点是前后有内在的因果联系;B、第二句内容特点是前两分句的叙述对象较具体,后一分句的叙述对象较抽象。

参考答案:(1)友谊和真诚产生伴侣。快艇靠白帆,鸟靠翼,友谊靠诚实。(2)勇敢和机敏铸造成功。蛟龙生祥云,虎生风,勇敢生胆量。(3)信任和执著产生知己。滴水穿巨石,绳锯木,信任凭诚心。

23、解析:原句"黄河是大河,令人赞美",说黄河是"大河",不够"明确、具体",也没有形象的描述说明语。这道题的扩展点,应放在哪里? 扩展点就落在把黄河的"大"说清楚,同时还要有形象性。确定了扩展点,就要思考表述要求。 从题目要求看,表述要借助题目规定的"列数字、作引用"两种说明方法。这样考查扩展能力,实际包含了综合能力的考查。 就这道题而言,"综合能力"主要指文学知识和地理学科的知识。没有地理知识,就没办法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明确、具体地说明黄河是"大河"。此外,考生要储存有名人赞美黄河的句子,不然,也不能"作引用"。我们用"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的数据具体说明黄河之"大",再引用李白的名句形象说明黄河的磅礴,就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美之词。 

24、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