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四灶中学高一联考语文试卷

2014-5-11 0:11:16 下载本试卷

江苏省东台市四灶中学2005~2006学年度高一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I、II两卷,总分150分,第I卷共45分,第II卷共10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第I卷(共45分)

一、(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miǎn)    (zhí)拾    (jiǎo)色  惊魂(bǔ)定  

B. (jī)角    关(qiǎ)   (piào)勇   自怨自(yì)

C.(zhēng)别  (qiāng)害   慰(jí)   针(biān) 时弊

D.不(chì)    如(bì)   予(jǐ)   汗流(jiá)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松弛   心驰神往       闲暇   闻名瑕迩      

B. 融会   融汇贯通       黯淡   黯然失色     

C.繁琐   要言不烦       坐落   坐享其成   

D.妄想   痴心妄想       行踪   行影相随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有句俗语,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B.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C.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D. 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决不__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②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要逐步__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希望   熟习  未免

B、希望   熟习  不免

C、企望   熟悉  不免

D、企望  熟悉  未免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党员干部怎么了?对群众的困难怎能视若不见、不以为然呢?

B.“当代反腐英雄”郭广允,自己危言危行,不怕打击报复,历经8年,终于扳倒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

C.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别无长物,如何取胜?

D.市民政局多方筹措资金,兴办了全市条件最好的敬老院,从此孤寡老人们共享天伦之乐,再也不孤单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B.他是多少个遇难者中幸存的一个,真庆幸啊。

C.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自己浩大的职业理想宣告,在与伟人的对话中,我们应该尝试着考虑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D.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伟大人物,也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但又有谁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这类教诲了呢?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我的四季》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张洁,她的作品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等;《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作者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C.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创作,根据音乐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二、课内文言文(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8——1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也(游水)         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清楚)        士大夫之(类)

C.而学于师(以……为耻)    而江河(横渡)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B.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之(固:一定;师:以……为师)

C.虽有槁,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暴,同“曝”,晒干;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D.余其能行古道(嘉,赞赏;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10.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人           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今智乃反不能及

D.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11.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三、课外文言文(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晏子使楚》片断,完成12——16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熟悉外交事务的人

   B.来归相怨怒,但观罗敷。       坐:停下来

   C.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集中注意力

1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王曰,何为者也?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学不可以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

   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擅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及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

   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为人严肃,楚王反自取其辱。

第II卷(共105分)

四、 (共21分)  

16. 翻译(每句2分,共6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17. 阅读《相信未来》(节选),然后回答问题。(6分)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署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⑴诗人写自己的处境时,用了许多意象。请从中选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4分)

                                    

⑵以上三节诗,每节都以“相信未来”结尾,而且用冒号突出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8、默写和填空:(9分)

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⑵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⑶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4)劝君莫惜金镂衣,       

 (5)蓬生麻中,        ;白沙在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4分)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遣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②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③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诚然,有时,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④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⑤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 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⑥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9.从全文看,生命隐逸着哪些暗示?请分点概括。(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研读本文第③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散文用抒情的笔调告诉我们,生命含有许许多多的暗示,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并努力去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B.第一段中“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响起了悠长的钟声”,这里把生命的暗示形象化了,给人们以美感。

C.第4段说“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另一把生命长度的量尺。

D.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是能最早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让瞬间的生命在永恒中定格,也就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E.最后一段“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与第一段“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首尾呼应,进一步阐释了生命的神秘。

六、(10分)

23.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 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 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 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答:                

24.用“考生和高校”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3分)

近年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因而受到高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

答:考生和高校                                  

                                         

25.依照例句格式,造两个字数相同、形式相似的句子。(4分)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七、(60分)

26.  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距离”:有实的距离,有虚的距离;有空间距离,有时间距离;有的距离需要保持,有的距离需要改变。或许你有关于距离的刻骨铭心的故事,或许你有对距离的独特感受,或许你有对距离的深刻的思考。

请以“距离”为话题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东台市四灶中学2005~2006学年度高一联考语文答卷纸

            总得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得分

答案

二、三(12+12=24分,每小题3分)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四、 (共21分)  

16. 翻译(每句2分,共6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17、阅读《相信未来》(节选),然后回答问题。(6')

⑴.(4')                                    

                                         。

                                                                         

⑵(2')                                    

                                          。

18、默写和填空:(9分)

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⑵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⑶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4)劝君莫惜金镂衣,          

 (5)蓬生麻中,        ;白沙在涅,       

五、(14分)

19.分点概括。(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说说你对“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研读本文第③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六、(10分)

23、(3分)

答:             

24、(3分)

答:考生和高校                                  

 

                                       

25、(4分)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七、作文(60分)

东台市四灶中学2005~2006学年度高一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 B(A  jué  fǔ C zhēn jiè D pì jiā 参见《成才之路》或《学案与测评》)

2、c(A、闻名遐迩B、融会贯通  D、形影相随 参见《成才之路》)

3. B(A、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成才之路》p30 B、《学案与测评》p17 C.顿号改为逗号 ,《学案与测评》p22 D、括号紧贴“风魔”后,《学案与测评》p22)

4、C(“希望”和“企望”程度不同,前者不如后者重;“熟习”指熟练学习某种技术或学问,“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成才之路》p36 “不免”指免不了,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结合语境,故地重游,想起往事自然是免不了的;“未免”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往往用于评价;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

5、B(A、《学案与测评》p16或《成才之路》p30 B、《成才之路》p38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D、《成才之路》p19)

6、c(A、一面对两面 B、矛盾,由《学案与测评》p16改编 D、反问否定意思反了)

7、B(A、“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错,词的标题和词的内容有关,不揭示词的内容,如《沁园春·长沙》;《天净沙·秋思》是曲 C.战国,儒家 D、“孔子创作”错,现实主义)

8. D (一般人)9. B (固:本来)10. B (A、这些,主谓之间 B、转折 C.书,他们的D、对于,向)

11.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君子借助学习来提高自己)

12. C  (A.习辞:很会说话。习,熟练;辞,言辞。B.坐:因为。D.用:因为。)

13. B  (A.判断句。C.定语后置。D.省略句。例句和B均为宾语前置。)

14. B  (A.其实:它的果实。)

15. D  (并非妒忌晏子的辞令,并且楚王自取其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晏子为人严肃。)

16.(1)难道(或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擅长偷东西吗?

(2)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熙,同“嬉”,开玩笑。)(3)略

17、(1)略⑵不仅渲染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也有力地表现了诗歌的主旨。

18(4)《学案与测评》p18或课文p17   (5)《成才之路》p52不扶而直 与之俱黑

五、19.(1)要珍惜生命,必要时应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它的神圣。(2)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价值。

20.生命的价值不以时间长短为标准,而以它对社会的贡献,以历史的肯定为标准。

21.答案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 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

22.AD(B所引内容主要作用是引出对生命暗示的思考,并非形象表达生命的暗示;C把“历史的天平”错误理解为“生命长度的量尺”,应理解为“生命价值的量尺”;E无“进一步阐释了生命的神秘”的作用)

23、④①⑥②③⑤《成才之路》p75

24.考生和高校对近年来试行的春季高考普遍表示欢迎,因为它一方面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注意“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内容与“考生和高校”的对应关系。)

25.(参考示例)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   枯萎的树木,光光秃秃,没有生气。

贫瘠的土地,荒荒凉凉,不能种植。   断线的风筝,飘飘荡荡,没有目的。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