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0月份月考试题

2014-5-11 0:11:27 下载本试卷

高二语文10月份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霜露,斩荆棘(pù)  秦之欲无厌(bào)

B.山下皆石穴(xiè)  褒之庐也(zhǒng)

C.汝之乎(shí)    周景王之无也(yì)

D.至夜月明(mò)    谬其传而能名者(mò)

答案:A

解析:B项中“罅”读xià;C项中“识”读zhì;D项中“莫”通“暮”,读m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赝品  暇瑜互见  厉行节约  心心相印

B.娇惯  不明一文  同仇敌忾  越俎代庖

C.商榷  矫揉造作  蓬筚生辉  卷跌浩繁

D.纰漏  铤而走险  泾渭分明  轩然大波

答案:D

解析:A项“暇”应为“瑕”;B项“明”应为“名”;C项“跌”应为“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能    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预定质量。

②人类在追求自身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不能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③吴先生正在筹办一家股份制公司,一切都已经    ,快开张了。

A.借故  忽略 就绪      B.借口  忽视 就绪

C.借故  忽视 就范      D.借口  忽略 就范

答案:B

解析:借口:假托某理由;借故:借口加理由。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没注意到、疏忽。就绪:事业安排妥当;就范:听从支配或控制。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连日来,香港和台湾的传媒根据从特殊渠道获得的台湾“国安局”机密文件,接力式地揭露台湾从事“金钱外交”的黑幕,在各地引起轩然大波

B.在举世瞩目的NBA赛场上,中国篮球名将姚明粉墨登场,成绩较为理想,令人满意。

C.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在全国上下引起了人心向背的反应。

D.今年春节期间,“唐装热”迅速流行,激活了杭州的丝绸服装产业,使不少企业逢凶化吉,出现了少有的蓬勃生机。

答案:A

解析:粉墨登场:原指化妆后出场演戏,现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感情色彩不对。人心向背: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不合语境。逢凶化吉:不合语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信息。

B.总经理在协调会上宣布,拓展开发部对经营销售部的那些捕风捉影的指责,将一概不予理睬。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新郎”牌西服无论是用料的质地、设计的款式、加工的水平还是包装,都可堪称上乘。

答案:A

解析:B.谁对谁“不予理睬”,语意不明;C.句式杂糅,应将“不可”删去;D.“可”与“堪称”注意重复。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拿事业和盐作比,称事业是“生命的盐”;确实是既新颖别致,又十分贴切地说明了事业的真谛。

B.这篇杂文虽然不长,但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确实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C.怎样解释这种人生历程呢:是信念,还是野心?是原则,还是投机?

D.所谓“抢滩”,本是军事术语,意为强行登陆。这一词语在港台地区颇为走红,引申为占领市场。

答案:D

解析:A.项分号前后是解说关系,分号应为逗号;B.项“观点鲜明”与“切中时弊”分别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中间不能用顿号,应为逗号;C.项冒号应为句号。

非化石能源资源

在海底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未被开发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其总储量可能大大超过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总储量。这些能源是甲烷的气水混和物。它是深海细菌海水高压与海底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的,呈冰晶状。这种能源深埋在海平面500米至3000米的沉积物中。

科学家目前已挖掘到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的样品,但不清楚海底能源的稳定性如何,至于其分布情况,精确储量,尚难定论。英国利兹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克莱奈尔研究认为,海底能源的总储量大约是目前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即煤、天然气和石油储量的两倍。开发和利用这一能源是诱人的,但是以现有技术还不可能与其进行实质性的对话。科学家们眼下并没有因为海底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盲目乐观。当然,这并不影响对开发技术的研究,相反,倒是一种促进。

此外,科学家们充分注意到只进行开发技术的单向研究远远不够,因为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这些海底能源为气水混和物,一旦开采会引起海底沉积物气压的变化,可能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啸。此外,甲烷的散逸还会带来温室效应。解决这些问题也要靠高新技术。目前,日本、美国和印度已开始海底能源开发的双向研究,但要大规模利用这些能源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7、对第1段中“能源资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源资源,是由于深海细菌的作用,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生成的储量丰富的非化石能源。

B.能源资源,是蕴藏在海底泥土中,储量巨大,尚待开发的冰晶状的甲烷的气水混合能源。

C.能源资源,是深海细菌与高压低温的共同作用,数千年前形成的丰富的气水混合物的沉积物。

D.能源资源,是距海平面500米~3000米的海底冰晶状能源,即甲烷气水混合物的沉积物。

答案:B

解析:A.项未揭示本质特点;C.项“数千年前形成”与原文“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相差数千年,不可相提并论;D.项“沉积物”不等于能源资源,见第1段末句。

8、对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弄清楚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的储量、稳定性及分布情况。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样品研究,还没有解决海底能源的实质问题。

C.科学家们认为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开采和利用蕴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的非化石能源。

D.科学家们看到了海底非化石能源的巨大应用前景,也看到了开采这种能源的巨大风险。

答案:C

解析:从该句的上下两句看,不盲目乐观是因为技术条件不够。

9、对第3段中“双向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海底能源开发的可行性与风险性研究。  B.海底能源开发前景与开发利用研究。

C.海底能源开发理论与开发实践的研究。  D.海底能源开发技术与开发风险的研究。

答案:D

解析:“单项研究”即开发技术,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见第3段首句。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底泥土中蕴藏的非化石能源储量丰富,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B.海底能源总储量约为已探明的化石燃料总储量的两倍,不是定论。

C.开采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会引起环境变化,有可能造成灾害。

D.多种物理条件的共同作用,是产生海底非化石能源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非化石能源是深海细菌因海水高压与海水低温的共同作用而形成,说“多种物理条件”言过其实。

吴起者,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义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吴起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欲吴起    任命……为将。     B.吴起于是欲名  成就。

C.鲁君疑之,吴  辞退。         D.卒母闻而哭    代词,代母之子。

答案:D

解析:“之”代这件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杀其妻,以明不齐也   蹇叔之子

B.往年吴公吮父        吴公今又吮

C.起杀妻求将         敛赀财送其行

D.诸侯患楚强         吴起走王尸而伏之

答案:C

解析: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可翻译为“来”。A.亲附;参加。B.代词,前指儿子;后指父亲。D.助词,的;动词,到。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起为人猜忍、寡情薄义的一组是(  )

①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④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⑤ 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⑥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A.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④⑥

答案:C

解析:③讲吴起深得士心;⑥言太子之事。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是指吴起贪图功名,而不是指贪求财富。

B.司马迁笔下的吴起性格鲜明,既善于带兵、用兵,又“刻暴少恩”终于命丧楚国。

C.鲁人对吴起的恶言攻击,完全是嫉贤妒能,眼红他的赫赫战功,因而无中生有。鲁君“谢吴起”,实际上是担心他功高震主。

D.吴起最后“走之王尸而伏之”,足见其智谋过人,临死还不忘借他人之手为自己复仇。

答案:C

解析:鲁人之言并非无中生有,鲁君“谢吴起”也是考虑到鲁国的实际情况。

第Ⅱ卷(共80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全唐诗》在录入这首诗时写作“不知秋思在谁家”,而后来的许多唐诗选本都采用了另外一种说法,将这一句写作“不知秋思落谁家”。为什么把“在”改为“落”?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落”字能代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更加生动形象;秋思与月光一齐洒落,使情与景有机地交融。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注意要结合诗歌的意境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以地事秦,                     ,火不灭。

(2)                     ,其孰能讥之乎?

(3)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答案:(1)犹抱薪救火,薪不尽;(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诲矣;(3)海不厌深,天下归心。

解析:注意平时学习中对古诗文的积累。

空中鸟语

郭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的语言吧!

③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④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聆听两只鸟在我头项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的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

⑤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开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有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都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呢?

⑥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候,高照在千山之处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上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里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嘚嘚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⑦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还要做些什么呢?

⑨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7、作者在文中说:“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作者所说的“怅然”的内容。(8分)

答案:人都有过鸟儿一样的欢乐时光,但由于人自己制造出的桎梏,把自己套牢,而使欢乐流逝,成为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

解析:“怅然”是指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根据课文内容,应试着从第5段的这一问题后面的几句话中寻找答案。

18、文章主要写鸟儿的鸣叫,但在第6段开头却写山林入睡、鸟儿静默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8分)

答案:渲染一种寂寞清幽的氛围,衬托鹧鸪缥缈的几声鸣叫,引发寂寞、苍凉的思乡之情。

解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为了渲染某种气氛,以表达作者的某种心境。这里写山林入睡、鸟儿静默的场景,给人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感觉。在此基础上体会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19、作者在文中说:“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结合全文,分条陈述作者这样写的具体原因。(8分)

答案:(1)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2)鸟的鸣声里透露着快乐与自由。(3)鸟的鸣叫声里有诗情,能引发人的思乡之情。(4)从鸟儿美妙的清音中能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

解析:注意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回答。注意语言要有概括性,要简洁、连贯,表意要清晰。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8分)

A.“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一句极富情调地描绘了两只小鸟的鸣叫声,赞美了它们纯真、缠绵的爱情。

B.文章第5段开始,用多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听到成群结队的山雀们的鸣叫声后的感受。

C.作者在文中说鹧鸪是“鸟中的诗人”,是“诗人的化身”,原因是鹧鸪的叫声缥缈、不可捉摸,这些正与诗人丰富而又朦胧的感情特点相似。

D.文章语言多用整句,句式整齐而抑扬顿挫,具有散文诗的特点。描绘的山中鸟鸣,同样具有诗情画意,优美而令人向往。

E.“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表现出作者厌恶现实社会,向往自由、欢乐的大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消极情绪。

答案:C、E

解析:C.错在“正在诗人丰富而又朦胧的感情特点相似”;E.“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消极情绪”,原文没有相关表达。

21、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8分)

目前在我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已有40多个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工程。据报道,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等城市已展开试点建设。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日前透露,建设部组织实施的数字化工程,将研究制定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工程建设与建筑业、住宅与房地产、数字社区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答案:我国已有40多个大中城市启动“数字城市工程”,建设部将研究制定数字化工程的有关标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想准确地概括出语段的主要内容,首先要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关键性的词语进行概括。

22、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称整齐。(8分)

感慨动荡不安的时局,壮志难酬情怀的抒发,田园边塞的风光描写,同情人民生活的疾苦,使得唐代诗歌内容丰富多彩,为唐代诗歌营建我国文学史上的辉煌殿堂奠定了坚实原基础。修改为:                        

答案:感慨动荡不安的时局,同情人民生活的疾苦,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描写田园边塞的风光。

解析:注意语句间的逻辑顺序。注意前后语句在句式结构上的特点。这里的四个短语应都是动宾短语。

23.读下面的一段话,在横线上补出一句最切合全段语意且体现幽默、睿智的巧言。(8分)

有一年“愚人节”,纽约的一家报纸跟马克·吐温开了个玩笑,报道说:“马克·吐温某月某日辞世了。”当马克·吐温亲自迎来那些吊唁朋友时,许多人又惊讶又气愤,大家纷纷谴责那家不负责任的报纸,但是马克·吐温一点也不发火,而是诙谐地说:“      。”大家听了都开怀大笑。(8分)

答案: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注意要切合全段语意且体现幽默、睿智。

24、根据下文内容,用一个长句表述“古典主义”的定义,内容不能缺失。(8分)

①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

②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

③主要代表人物有拉辛、莫里哀、高乃依等。

④他们尊重王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

答案: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出现于欧洲的以拉辛、莫里哀、高乃依为代表的,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主张尊重王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的一种文艺思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散句变整句。注意语意的完整和前后句子的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