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⒈选出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押解(ji ) 解(ji )元 解(ji )渴 解(ji )开了其中道理 跑马卖解(xi )
B、系(x )词 系(x )念 系(x )狱 系(j )扣子 玉骢难系(j )
C、赋比兴(x ng) 兴(x ng)味甚浓 兴(x ng)大狱 夙兴(x ng)夜寐
D、挑(ti o)选 挑(ti o)灯夜战 挑(ti o)大梁 挑(ti o)拨 挑(ti o)畔
⒉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负屈衔冤 前合后偃 罪愆 长弘化碧
B、 惶惶 绣衾香暖 玉醅 锅角虚名
C、盥漱栉笄 姜嫄产哇 睢鸠 流觞曲水
D、刍牧之场 翡翠窗棂 享殿 秦淮水榭
⒊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 ,叫声屈地动惊天。
②为善的 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 。
③念窦娥葫芦提当 ,念窦娥身首不全。
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 ,北雁南飞。
A、刑罚 受 寿诞 罪愆 起 B、刑罚 遭 寿诞 罪犯 起
C、刑宪 受 寿延 罪愆 紧 D、刑宪 遭 寿延 罪犯 紧
⒋下列一段文字的八个空缺中,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 ① 唐诗、宋词并立的一座艺术丰碑,包括散曲 ② 杂剧。散曲是兴盛 ③ 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有小令 ④ 套曲两类。杂剧是 ⑤ 前代戏曲艺术 ⑥ 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⑦ 进入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 ⑧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A、与 和 于 和 在 和 己 和
B、同 和 在 同 在 以及 以 和
C、与 及 在 和 从 以及 己 以及
D、同 及 于 同 从 和 以 以及
⒌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则”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被这枷纽的我左倾右偏
②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③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④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⒍下列4组句子中都有“也”,其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⒎下面是《窦娥冤》中曲牌“一煞”的诗句。与前面语气贯通、衔接最紧的一项是( )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
①如今轮到你山阳县 ②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 ③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④使百姓有口难言 ⑤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③①⑤④
⒏下面有关戏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立的一座艺术丰碑,它包括散曲与杂剧两种艺术形式。
B、到了明代,杂剧则演化成了传奇;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剧形式。
C、明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继元代之后的一繁荣时期。而“传奇”,则是明代的主要戏曲样式,并延续到清代。其代表作可说是有三璧:汤显祖的《牡丹序》,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D、古代戏曲的三要素是:曲词、说白、科介。常见角色有:生——扮青壮男子;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卜儿——扮丫环;旦——扮青年女子;正旦——扮女主角;净——扮花脸。
⒐下面说法不太准确的一项是( )
A、清初戏曲舞台上,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曲坛巨星,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杰作——《长生殿》和《桃花扇》轰动了剧坛,成为清代传奇的双璧,世人合称他们为“南洪北孔”。
B、《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哀江南》为全剧结尾的一套曲子,历来为人所传诵。
C、《哀江南》描写了南宋灭亡后南京城内外的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D、《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明初贾仲明说他“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在文字风格上,他倾向华美绮丽,被誉为“花间美人”(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他与关汉卿的“本色派”不同,被推为“文采派”的代表人物。
⒑分析窦娥临刑前三桩誓愿有关内容及作用不当的一项( )
A、三桩誓愿典出《庄子》、《太平御览》、《汉书》。
B、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出窦娥的怨愤之情及坚决反抗的精神。
C、三桩誓愿使窦娥的反抗性格达到顶点,使全剧达到高潮。
D、三桩誓愿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二、课内语段赏读:
㈠请赏析《窦娥冤》开篇《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深刻体味后完成11-12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⒒在杀气腾腾的气氛中,窦娥披枷带锁上场,在诉说冤屈中指斥天地鬼神,极度地显示了她的叛逆性格,请你将这种性格归纳成两点:
⑴
⑵
⒓请从三个角度评价《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的深刻内蕴和艺术价值。
⑴
⑵
⑶
㈡请赏析下列文字,完成13-14题。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⒔上述文字
⑴描写的是 (限10字)
⑵表现的是 (限11字)
⒕举例说明上述三支曲子所涵盖的6种修辞格。
⑴ 修辞格。例如
⑵ 修辞格。例如① 例如②
⑶ 修辞格。例如
⑷ 修辞格。例如① 例如②
⑸ 修辞格。例如
⑹ 修辞格。例如
㈢⒖阅读下面一首曲子,理解后作出准确判断和选择:
[仙吕过曲] [掉角儿]
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源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对上面这首曲子的解读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仙吕过曲],乃宫调名;[掉角儿],则是曲牌名。传奇戏剧中各出的曲子,一般分为引子、过曲和尾声。引子是重要角色上场时唱的曲子;尾声则是一出结尾的曲子。
B、“六经”,即韩愈名文《师说》所说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C、曲中说的“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均为《诗经》中的篇名。它们分别出自齐风、邶(B i)风、周南、召南。
D、“无邪”两字,典出《论语》。孔子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就是“思无邪”,即思想纯正。塾师陈最良以此告诫丽娘不要往爱情方面去解释。
⒗阅读下面一首曲子,理解后作出准确判断和选择:
[前腔]女郎行,哪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你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 ,有甚光华。
对上面这首曲子的解读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腔]南曲中重复前面曲牌的曲子,与北曲中的“么篇”相同;“女郎行”中的“行(h ng)”与《窦娥冤》中的“哥哥行”中的“行”音、义相同。
B、“哪里应文科判衙”——为的是赴科举考试、当官坐堂判案;“书涂嫩鸦”——今渭之“学着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书写。
C、“待映月”,典出《南齐书·江泌传》——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下读书;“待囊萤”,典出《晋书·车胤传》——东胤家贫买不起灯油,聚萤火虫于囊中,映其光读书。
D、“悬了梁”、“刺了股”,典出《太平御览》引《汉卡书》和《战国策》——前者指孙敬的故事,后者指苏秦。
㈣《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曲子,由7支曲子组成。请赏析第1和第7两支曲子,完成17-18题。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桃,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离亭宴带歇拍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⒘请从结构、内容、作用3个角度评价第1支曲子。
⑴第1支曲子是全套曲子的 。
⑵其内容为: 。
⑶其作用为: 。
⒙请从结构、内容、作用三个角度评价第7支曲子。
⑴第7支曲子是全套曲子的 。
⑵其内容为: 。
⑶其作用为: 。
三、阅读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9-20题:
沉醉东风 咫尺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著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待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前程万里。”
⒚对这首《沉醉东风》的解读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捕捉住别离时的“霎时间”,从动作、神情、语言等多侧面刻画了恋人依依不舍的情态。
B、诗篇从眼前景象切入,激活人物的想象——从此天各一方,昔日花好月圆的美景,正成为月缺花落。
C、摄祝福语言入诗,是这首元曲的创造性表现。“保重将息”、“好去者前程万里”,貌似平淡,却深藏柔情蜜意。
D、诗人善用夸张手法,缩短了空间,凝聚了时间,使意象鲜明,形象鲜活。“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就是明证。
⒛根据这首曲的内容,简析其抒情特点。
惠安一中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⒈找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⒉找出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慈父见背 B、泯然众人矣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多谢后世人
⒊找出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B、今有一人,入园圃,窃桃李
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⒋选出与加点字不同类的一项( )
A、远具时羞之奠 B、人立而啼
C、左右欲刃相如 D、早出暮归
⒌选出与加点字不同类的一项( )
A、粪土当今年万户侯 B、宜业其家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性贪而狠,党豺为虐
⒍下列句式中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是吾剑之所以坠 B、夫水,智者乐也
C、鱼,我所欲也 D、中峨冠鸟髯者为东坡
⒎下列句式与所给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A、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B、恐为操所先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金石可镂
⒏下列句式中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 B、寂寥而莫我知也
C、莫我若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
⒐“焉”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不见
C、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谨食之,时而献焉
⒑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蟹六跪而二螯 B、扣舷而歌之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吾闻之,喜而不寐
⒒下列对《陈情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首段先从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造成了一种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
B、第二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叙两次征调,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皆是供养祖母之事无人承担。
C、前两段重在议论中动之以深情,三四段重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
D、本文是介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由缘情挥洒,故具有行云流水,天真自然之妙。
⒓对《祭十二郎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打破写祭文的一套固定格式,内容上既无赞颂之词,形式上也不用骈文、韵语,而用自如活泼的散文体来抒写无尽的哀思。
B、本文通篇叙家人亲情,所取皆“俗情俗事”,且完全是发自肺腑的至性真情,给人以质朴自然,如泣如诉,仿佛“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真实而又惨痛的感觉。
C、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D、文章叙少年时期患难与共的生活和生离死别的情景,是“已然”之事,多在情理之中和意料之中,故以凄苦悲伤为主调;文章叙死讯之来则如晴天霹雳,是突然的袭击,令人茫然不知所措,盼其“未然”,也以凄苦悲伤为基干。
二、填空题:
⒔表疏都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 统称。 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⒕《祭十二郎文》打破传统祭文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 ,采用 的散体。
⒖《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 所写的序。通篇就写一个“愚”字。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大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 之情,同时对 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⒗《赤壁赋》所反映的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二是 。而主导思想乃偏重于后者。
三、阅读:
⒘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选自欧阳修《秋声赋》
⑴作者把秋声比拟为 , , ,这就是抽象的声音具有质的实感。那秋声时而小, ;时而显 ,这就使无形的声音具有量的存在。这里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
⑵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请就本段加以说明。
答:
⒙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之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请求:请让我去买(马)
B、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见事:看见事情办成
C、士卒乐佚轻战 轻战:轻锐善战
D、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追北:向北方追击
⑵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①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①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代齐 ②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⑶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称代前文的“涓人”
B、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称代前面的“死马”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称代前面的“隗”
D、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称代齐城
⑷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燕昭王为报国仇而求贤若渴的心情的一组是( )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③寡人将谁朝而可 ④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⑤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⑥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④
⑸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昭王为了为国报仇,礼贤下士,广泛延揽人才,同时关心民生疾苦。在二十八年之间,终于联合秦、楚和三晋诸国一举灭亡了齐国。
B、燕昭王为了复兴燕国,为国报仇,除了广招贤士之外,还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因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为打败齐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燕昭王复国之后,虚心求教,广招贤士,先后招聘到当时的名将乐毅、剧辛,名士邹衍等人,为灭亡齐国创造了充足的条件。
D、燕昭王励精图治,广招贤才,使燕国很快富强起来,然后联合秦、楚、三晋诸国共同出兵,一举打败齐国,终于实现了为国雪耻的目的。
⑹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寡人将谁朝而可?
B、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惠安一中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⒈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意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抟(tu n环绕而上) 培(p ng通“凭”,乘)风
B、晦(hu 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朔 众人匹(p 比)之
C、绝(ju 超越)云气 未知其修(xi 长度)
D、鬻(y 卖)技百金 龟(j n同“皲”,皮肤受冻而裂)手
⒉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古代相比有了一定的发展变化,请选出同属于“词义缩小”的一项( )
①大礼不辞不让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④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⑤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A、②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⒊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俨骖騑于上路 B、云销雨霁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D、君子见机
⒋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B、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C、穷且益坚:比喻处境越是艰难困苦,意志越应当坚定不移。
D、老当益壮:年纪大了却更加的壮实。
⒌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D、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⒍下列句子中没有表示时间的词语的一项是( )
A、须臾,宫中皆恸哭
B、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憧节玲珑,箫韶以随。
C、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D、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
⒎下列句子的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B、夫曰:“此灵虚殿也。”
C、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 D、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⒏下列句中加点的“然”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然睹促织 ②然后得一夕安寝
B、③成然之 ④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
C、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⑥芙蕖则不然
D、⑦俨然类画 ⑧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⒐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 )
A、令以责之里正 B、折藏之,归以示成
C、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D、成述异,宰不信
⒑与“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中的“顾”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B、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
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D、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二、填空题:
⒒《逍遥游》选自《 》一书,该书是战国中期思想家 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
⒓从课文《逍遥游》中,可以引出的成语有 。
⒔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 ; , 。 , 。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⒕《柳毅传》通过柳毅传书的神奇故事,反映了 ,赞扬了 ,表达了 。
⒖《聊斋志异》艺术上的成就很高。全书想象丰富,假托 的故事、 的情节,表现了 ,这就使得作品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阅读题:
⒗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⑴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合:使……满意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拼命的样子
C、乘天地之正 正:本所应有
D、恶乎待哉 恶:厌恶
⑵对“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但他却不劝阻他们;全世界的人都诽谤他,但他都不因此而沮丧。
B、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更加勤勉;世人都非议他,他却不因此而更加沮丧。
C、全世界的人都赞扬他,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全世界的人都非议它,但他并不因此而沮丧。
D、世人都赞扬他,他因此更加勤勉;世人都非议他,他因此而沮丧。
⑶上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作者的理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与“无功”、“无名”对比
B、宋荣子、列子与“无己”对比
C、前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对比
D、前四种人,宋荣子、列子与“至人”、“神人”、“圣人”对比
⑷这段文章有许多通假字,试指出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 )
A、知——“智” 而——“耐” B、辩——“辨” 反——“返”
C、冥——“溟” 恶——“乌” D、有——“又” 辩——“变”
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异史氏曰[甲]“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乙]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A)(暴、横、残、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B)(迈、走、跨、跬)步,皆关(C)(天下、重大、民命、生死),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丙]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丁]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⑴在[甲]、[乙]、[丙]、[丁]四处应填上什么标点?从下面各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⑵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入文中(A)、(B)、(C)三处。
(A) (B) (C)
⑶“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这一传说引自哪本书,后人用这个传说比喻什么?
答:
⑷《促织》是小说,文后却加上了以上这么一段议论,这种写法是受了什么影响?
答:
⑸以上的议论有哪些可取处?有哪些不可取处?
答:
⒙阅读与赏析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刘安世字器之,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以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遣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刘安世传》节选
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 )
A、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
B、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C、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
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
⑵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
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
以资政殿学士行
⑶下列各句的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当的一项( )
A、咨尽心行已之要 咨:询问,请教;本指询问,此处为请教。
B、须明目张胆
明目张胆:本为贬义词,意为公开地、放肆地做坏事;此处为褒义词,指 直言诤谏。
C、扶持公道 公道:公平、合理、不徇私
D、岿然独存 岿然:高峻的样子
⑷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把他看成“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不尊敬的。
B、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
——刘安世的忠君孝亲与正直公道,全都以司马光为榜样,效法司马光。
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
——奸相梁思成当权,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能让人生,也能让人死。
D、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
——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意为:找到了刘安世身边办事的小吏吴默。
⑸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分句间语意为假设关系的一组是( )
①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②脱有触忤,祸遣立至
③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④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⑤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
⑥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⑥
⑹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安世从师司马光,曾向司马光请教尽心尽责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并决心以司马光为榜样,要做一个宋哲宗时代的完人。
B、司马光教育刘安世要诚,要从不说假话开始做起;刘母则教育儿子要忠于朝庭,并表示了对儿子做谏官的坚决支持。
C、奸相梁思成把持朝政,却很赏识刘安世,想方设法拉拢他;由于刘安世师承了司马光的人品,自然拒绝了梁的拉拢和利诱。
D、刘安世做谏官时,总是“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经常“面折廷争”被皇上视为“殿上虎”。
高三语文总复习第四册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
⒈C⒉D⒊C⒋A⒌B⒍A⒎D⒏D⒐C⒑D
二、课内语段赏读
㈠⒒⑴一曲[端正好],倾诉自己无辜受刑的事实,冤枉之大竟动地惊天。
⑵一曲[滚绣球],是窦娥绝望中迸发的呼号;它直斥天地是非不分,好歹不辨,欺软怕硬,枉做天和地。
⒓⑴窦娥对天地的“生埋怨”,正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挑战。
⑵两支曲子是窦娥用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
⑶以铿锵的语言,塑造了窦娥敢于反抗的性格和闪光形象,体现出不朽的艺术价值。
㈡⒔⑴临别叮嘱与分手的场面。
⑵莺莺对张生的关爱与担心。
⒕⑴引用 “一春鱼雁无消息”(语出秦观《鹧鸪天》)
⑵借代 ①“文齐福不齐”——借代落第
②“青鸾有信”——借古代传说中能报信的鸟,希望张生频寄书信。
⑶借喻 “异乡花草”——喻其他女子。
⑷拟人 ①“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②“禾黍秋风听马嘶”
⑸对偶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⑹反问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㈢⒖C⒗B
㈣⒘⑴引子 ⑵描写明代宗室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
⑶为全文奠定沉郁、悲怆的基调。
⒙⑴尾声 ⑵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巨变,痛悼南明灭亡,唱出强烈的故国之痛。
⑶点明传奇主旨:“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放悲声唱到老。”
⒚B ⒛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多侧面刻画恋人惜别之情。摄祝福语入诗,貌似乎淡,却深具柔情蜜意。
第五单元
一、选择题:
⒈C⒉C⒊D⒋C⒌B⒍A⒎D⒏D⒐D⒑C⒒C⒓D
二、填空题:
⒔奏议 表 疏 ⒕破骈为散 自由多变
⒖《八愚诗》 愤世嫉俗 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
⒗抓住时机欣赏大自然的江山风月
三、阅读
⒘⑴淅沥的细雨,奔腾澎湃的波涛,互相碰撞的金铁 时而大 时而隐
⑵本段写秋声,有远近、强弱、缓急的对比,使读者感到秋声盈耳,秋意天边。
⒙⑴A⑵A⑶D⑷A⑸A
⑹A:我将先拜访哪一个?
B:我要买的是活马,买一匹死马干什么?而且还花掉了五百金。
C:现在大王果真要招致贤士,就先从我开始,连我都被任用,何况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
第六单元
一、选择题:
⒈B⒉B⒊C⒋D⒌C⒍C⒎C⒏A⒐D⒑C
二、填空题:
⒒《庄子》(或《南华经》)庄周 ⒓鹏程万里 ⒔略(见课文)
⒕封建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下妇女的悲剧命运
作者希望善良的人们能获得幸福的美好愿望
⒖鬼怪狐魅 离奇曲折 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三、阅读题:
⒗⑴D⑵B⑶C⑷C ⒘⑴C⑵虚 哇 民命
⑶引自《神仙传》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
⑷在小说之后又加了一段议论,这是受史专体散文的影响。我国著名的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在传记之后加上“太史以曰”的评论,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其后的史传散文多用这种评论形式。
⑸这段评论能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找出百姓的灾祸的根源,从一件事上看到严重的危害,指出造成民众悲剧的是上自“天子”,下到贪官污吏的一整套封建官僚机构。同时作者还提出,天子的一举一动都不可轻易,这是可取的。“一人飞升……”含有针对官僚的讽刺。至于“天将以……”是种宣扬因果报应的观念,对群众的反抗精神起麻痹作用,这是不可取的。
⒙⑴C⑵B⑶D⑷A⑸B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