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终考试语文试卷

2014-5-11 0:11:32 下载本试卷

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

03专业班级语文期终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2005.1.20

一、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    (shān)夷大难    2.旌    (huī)南指

3.横   (shuò)赋诗     4.负    (qiè)曳屣

二、 填充题(10分)

1.《赤壁赋》的作者是    ,选自《      》。“赋”通常用来       ,也可以用于        

2.《故都的秋》作者是     ,原名      。散文的特点是                

3.《师说》的作者是      ,字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倡导者。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       的不良风气,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选择老师的基本标准。

4.《明湖居听书》作者是      ,清末小说家,节选自《        》第二回。作者运用了烘托映衬、            的方法。

三、 选择题(20分)

1.下列标语符合张贴场所要求的是(    )

A.     争分夺秒,多拉快跑(某铁路道口)

B.     生产搞上去,人口降下来(某火葬厂近邻)

C.     失败是成功之母(某考场)

D.     陡坡,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

2.下列有多余信息的一项是(   )

A.     本月23日(星期二)上午八时在会议室召开班组长会议,请准时出席。

B.     宾馆服务员接电话:您好,我是天鹅宾馆。

C.     你总算来了!我足足等了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D.     我明天到机场送您上飞机。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文字恰当的一项是(    )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这话没错。但不必为此走向另一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               

A.      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好人。

B.      好人读了坏书受害至深,坏人读了好书受益些微。

C.      好人读了好书取其精华,坏人读了坏书取其糟粕。

D.      好人读了好书好上加好,坏人读了坏书不可救药。

4.填入下列横线处恰当的句子是(    )

一个人的事业怎样才算成功,人们各有看法,我觉得          

        

A.      成功的标志,视乎对社会的贡献,不视乎对社会的索取。

B.      成功的标志,不在于对社会的索取,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      成功的标志,要看对社会的贡献,不要看对社会的索取。

D.      成功的标志,不是对社会的索取,反而是对社会的贡献。

5.从修辞的效果看,下面横线上所填的文字最好的一项是(    )

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作风浮躁的人是下不去,蹲不住的。即便是下去了,蹲住了,“身入”能“心入”吗?到头来,               

A.还不是油锅里加水,看起来溶在一起,实际上油花还是浮在水面上。

B.还不是葫芦掉进井里,看起来是下去了,实际上还是浮在水面上。

C.还不是水中的月亮,看起来沉在水里,实际上还是高高挂在天空中。

D.还不是井底的青蛙,看起来沉到了水底下,实际上它还能浮到睡眠上来。

6.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坚持不懈地努力,

    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⑵       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不可能勤奋地去探索和实践,    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只有  才  如果  就 因而

  B.只要  就  果   就  也

C.如果  就  只要  就  因而

D.只有  才  即使  也  也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此事件,我新华社    发表声明。

②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   

③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    一下。

④病人凌晨2点55分的     只有26次/分。

A.受权  原型  引见  心率

B.授权  原形  引荐  心律

C.授权  原形  引见  心律

D.受权  原形  引荐  心率

8.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   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   他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又想报机电一体化专业,又想报计算机专业,总是见异思迁。

D.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还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B.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坐上了崭新的桌凳,心理都十分高兴。

C.参加校庆20周年的有同学、师生、家长1000余人。

D.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应当努力改进落后的工作方法。

10.某公司在人才市场面试时,对应聘者提出:“你性格内向,恐怕不适合我们这个职业。”假设你是应聘者,怎样回答这个问题。选择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总是有差异的。十个指头伸出来总是有长短的。我会在今后工作中取长补短的。

B.    性格内向的人具有很强的内敛性,对自己的言行要比外向的人更负责。

C.    据说,内向的人往往有专心致志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的机会多多留给别人。

D.    谁说我性格内向,你去问问我的同学、家长和老师,他们会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我”。

四、 默写(4分)

1.《赤壁赋》中写“饮酒诵诗”的句子。

                                        

2.《师说》中表明老师职能的句子

                                       

五、 翻译(4分)

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答: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答:                                     

六、阅读《故都的秋》回答问题。(18分)

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⑵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⑶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⑷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   ,又觉得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   的地方。
  ⑸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⑹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⑺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⑻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⑼“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⑽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⑾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⑿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⒀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                 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⒁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1.散文的文眼是显示文章神韵的关键。《故都的秋》的“文眼”是           

          。(2 分)

2.作者的记忆中南、北方的秋景是如下九种:

①陶然亭的芦花         ②荔枝湾的残荷

③廿四桥的明月          ④玉泉的夜月

⑤钓鱼台的柳影          ⑥普陀山的凉雾

⑦钱塘江的秋潮          ⑧潭柘寺的钟声

⑨西山的虫唱
其中属于北方秋景的有        ,属于南方秋景有       。(只填序号)
3.作者描绘 “清晨静观”图时,写到: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在描绘 “佳日秋果”时,写到“┅┅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作者为什么对秋景中的冷色情有独钟?
答:                                       
                                  。(3分)
4.作者描绘北国秋景图是依据主客观因素来确定取舍的,作者写景的依据是(   )(3分,多选)
A.  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B.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C.  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
D.  作家个人气质抑郁善感。
5.第⑿能概括本段意思的中心句是(   )(2分)
A.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B.  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C.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6.课文开头、结尾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答:                                                                 
7.将“深沉、细腻、落寞、清闲”四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第四节空格处。(2分)
8.你对结尾一段是这样理解的?(2分)
答:                                 
                                         
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10分)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县官日有廪之供            B. 小学而大
不敢逾越                父母岁有裘葛之
C. 余因得遍观群             D. 俯身倾以请
凡所宜有之皆集于此           则心不若余之专
2.下面句中画线部分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 撰长书以为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存在或用现象的是(    )
A. 县官有廪稍之供           B. 白玉之环
C. 流辈甚称其             D.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4. 下面句中补充的成分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于)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B.未有(诸生)问而(师)不告
C. 撰长书以(之)为贽          D.(马生)辞甚畅达
5. 下面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B.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C.  岂他人之过哉      D.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八、写作(30分)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的很快,而后面的一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人们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的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折磨你。”
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养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得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勤与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写不下写在反面)

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

03专业班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1.芟2.麾3.槊4.箧

二、1.苏轼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写景叙事 抒情说理

2.郁达夫  郁文 行散神不散

3.韩愈  退之 韩昌黎 古文运动  耻学于师

4.刘鹗  老残游记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三、1.D 2.D  3.A 4.C 5.B  6.B 7.A 8.B  9.D 10.C

四、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五、1.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2.哀叹我们人生如此短促,羡慕长江却那样无穷无尽。

六、1.北国之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北国之秋:①⑤④⑨⑧

 南国之秋:③⑦⑥②

3.作者追求的是“清”“静” 的境界,内心深处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所以他笔下的秋景都以冷色为主。

4.ABCD

5.D

6.采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北国之秋的“秋味”,更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念之情。

7.细腻,清闲,落寞,深沉

8.作者采用了强喻,将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渲染到了及至,夸张表明秋色胜于生命,是作家当时心灵的折射。

七、1.D 2.C  3.C 4.D 5.C

八、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