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二中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注意:答案写到答卷上。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轻飏(yáng) 流觞曲水(shāng) 流憩(xī) 从散约败(còng)
B、西畴(chóu) 瓮牖绳枢(yǒu) 参乘(shèng) 按剑而跽(jì)
C、激湍(tuǎn) 游目骋怀(chěn) 戮力(lù) 鞭笞天下(chī)
D、氓隶(máng) 放浪形骸(hái) 瞋目(chēn) 植杖耘耔(z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三径旧荒 情随事迁 秋豪无犯 清流激湍
B、欣欣向荣 赢粮影从 深谋远虑 怒发冲冠
C、惠风和畅 项庄舞剑 矫首遐观 云集响应
D、趣舍万殊 追亡逐北 因利趁便 遵贤重士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絜:衡量。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善:喜欢、羡慕。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制:统率。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抵敌,抵挡。
C、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的确。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致:达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期:约定时间。
4、下面关子“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⑥吾恂恂而起。
A、①④/②⑤/③⑥ B、①③④⑥/②⑤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④/②⑤/⑥
5、选出对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②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 ④素善留侯张良 ⑤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沛公军霸上 ⑧刑人如恐不胜
A、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B、①⑤/②④⑥/⑦⑧/③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6、下列各组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项(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君子生非异也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孝公既没 距关,毋内诸侯
C、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 赢粮而景从 张良出,要项伯
D、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恨晨光之熹微 徐公来,孰视之
7、选出与例句中“因”字意思相同的项。
例句: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
A、因河为池 B、蒙故业,因遗策
C、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8、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和政论家,鲁迅曾称他的文章为“西汉鸿文”,《过秦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史论。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史记》按年代的先后写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五百年的历史,由四部分组成,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兰亭集序》是为《兰亭集》这本诗集作的序,序言没有交待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而是借成书之因的交待,抒发了强烈的思想感情。
D、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初中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桃花源记》。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二、阅读下面几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引、招致。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难:起事、起义。
C、然秦以区区之地 区区:自称的谦词。 D、非及向时之士也 向时:先前。
10、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②余威震于殊俗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1、对本文段所包含的对比,概括得不准确的一项
A、以陈涉与山东九国对比,山东九国的实力远远强于陈涉。
B、以山东九国与秦国对比,秦国的实力远远强于山东九国。
C、以秦国与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远远强于秦国。
D、以陈涉与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远远强于陈涉。
12、下面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关险如旧,说明秦朝灭亡不是因为地利之变。
B、文段中通过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说明秦朝灭亡不是因为义军力量的强大。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点出了陈涉起义是导致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文段的最后在前文叙史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说明施行仁政对于治国守业的重要性。
(二)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1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5、下列的言行,不能表现刘邦矫言假辩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喻之于怀 喻: 比喻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美好
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竟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向:假如
1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 )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皆以美于徐公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 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作者王羲之,字摩诘。善书法,有“书圣”之称。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四)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教于孙将军。”遂与鲁肃惧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略:大致 B.、外托服从之名 外:表面上
C、遂与鲁肃惧诣孙权 诣:拜见 D、成败之机 机:机会
20、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C、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D、北面而事之
21、对下列各句中“之”称代的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群下谋之 称代前文鲁肃说的攻曹之事 B、刘豫州何不遂事之 称代曹操
C、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称代前文的刘豫州 D、不如早与之绝 称代曹操
22、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认为只要孙权抗曹,刘备就自然得救了,只要能借孙权的力量击败曹操,刘备就可以乘机争得地盘了,所以诸葛亮极力劝说孙权抗曹。
B、诸葛亮一开始就把孙、刘、曹并提,是为了抬高刘备的地位,对刘备的处境,诸葛亮称之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为了说明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他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而不是他没有才能。
C、在孙权未下决心抗曹时,诸葛亮提到田横之事,是针对孙权的好胜性格采用的激将法,这一方法果然见效,孙权决定抗曹。
D、诸葛亮针对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指出刘备虽然新败,但还有相当实力;曹操虽然势大,但有致命的弱点,以此坚定孙权抗曹的信心。
三、(16分)
答卷 姓名 班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答案 |
23、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12分)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5)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24、按课文填空(4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3)引壶觞以自酌, 。4) ,临清流而赋诗。
四、作文(40分)
25、阅读下面一则文题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犁,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犁无主。”衡曰:“犁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也许有人会笑许衡的“迂腐”,但“我心有主”却正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
请以“我心有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不少于800字;(3)内容健康。
参考答案
1、B A憩qì 从zòng C湍tuān 骋chěng D 氓隶méng 耔zǐ
2、C A 旧—就 豪—毫 B影—景 D遵—尊 趁—乘 3、D期:至、及
4、A ①④表并列 ②⑤表转折 ③⑥表修饰
5 、A ①尊③斗 使动用法 ②席、包、囊⑤兄⑥翼 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兄”字是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翼,像鸟一样用翅膀,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④善 形容词作动词 ⑦军⑧刑 名词活用作动词。军,驻军。)
6、D A趣—取 生—性 从—纵 B颁—斑 没—殁 内—纳 C蚤—早 景—影 要—邀 D坐—座 孰—熟
7、C趁机 A 就着、凭借 B沿袭 D 依,随着
8.B大约三千年的历史,由五部分组成: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
9.C(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10.B(①介词,比;②介词,在;③助词,表肯定语气;④助词,表疑问语气。)
11.B(文段中没有拿山东九国与秦国作对比。)(山东九国实力强于秦国,但结果是秦国战胜山东九国。)
12.C(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陈涉的起义,而是其不施仁义,陈涉起义只是导火线而已。)
13.D(A“要”通“邀”,B“倍”通“背”,C“蚤”通“早”。)
14.D(①连词,表顺承关系,“来”;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却”;③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5.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是刘邦拉项伯的手段,不能表现刘邦的矫言假辩。BCD都是刘邦为了迷惑敌人,为自己“毋内诸侯”“欲王关中”的心思的辩解。)
16、C A喻:明白。B修:长 D 向: 过去、以前
17、C因为A以:来,表目的的连词 B把,介词 D认为,动词
18、大多作为著述的前言,或用以题赠。作者王羲之,字逸少。
19、机:关键 20、B中国:指中原地区。形成:两个词,形,形势;成,形成。北面:面向北。
21、C 这个局面 22、(B是说刘备虽然暂时失败,但还是一位“英雄”)
23、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况且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肴山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
2)派遣将领把守涵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3)尽管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引起人们心中感触的东西,人们的情趣是一样的。
4)如果大事不能成功,这是天意啊,怎能再做他(曹操)下面的人呢!
5)荆州的人民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逼迫罢了,不是真心降服。
24、按课文填空(4分)
1)亦足以畅叙幽情。 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眄庭柯以怡颜。 4)登东皋以舒啸
附:《赤壁之战》译文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着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紧急了,请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就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起兵(在)江东,刘豫州招收人马(在)汉南,同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敌,(中原地区)大致已经平定了,就(南下)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够用吴越的兵力同中 原(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曹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北(朝拜)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而内心打着犹豫(不决)的主意,事情紧迫而又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多少日子了!”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服从侍奉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坚守节义,不肯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盖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大事不能成功,这是天意啊,怎能做他(曹操)下面的人呢!”孙权激愤地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来受别人的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人能(依靠来)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够经受这样(大)的灾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士兵归队的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急)行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 一定(会)使主帅(遭到)失败’。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水上作战;再说,荆州的人民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逼迫罢了,不是真心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率几万军队,同刘豫州协同规划,一起出力,击败曹操军队(是)必然(无疑)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撤回北方;像这样,那么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国分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决定)在今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同他下面许多官员商量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