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练习
2002年4月
第1卷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癖好(pǐ) 狩(shòu)猎 折(zhé)本 煊(xuān) 赫一时
B.翘(qiáo)首 监(jiàn)生 鸟瞰(kàn) 咸与(yù)维新
C.隽(jùn)永 浸渍(zì) 吮(shǔn)吸 同仇敌忾(kài)
D.阴霾(mái) 豢(huàn)养 订(dīng)正 踽踽(jǔ)独行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复员 迫不急待 抉择 潜伏蛰居
B.寥廓 知人论事 揣摩 不名一文
C.遐想 炯然不同 潦倒 鞭辟入里
D.枯燥 优柔寡断 慑服 莫衷一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许多企业为了加快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开始大规模地 高科技人才。
②“9·11”恐怖事件使得许许多多的美国人有一种 的恐惧在全身蔓延。
③据说汤池温泉的温度能自然 ,天气热时凉些,天气凉时热些。
A.启用 无名 调剂 B.起用 无明 调剂
C.起用 无名 调节 D.启用 无明 调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院士的一番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人们对应付入世的许多好建议。
B.美国在为何要退出反导条约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不满和不安。
C.许多作家在遣词造句时都非常讲究,有时甚至到锱铢必较的地步。
D.新编的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
C.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的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D.经过美国的连续轰炸打击,使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已基本土崩瓦解。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友谊——我们的精神小村落,究竟在那里?想来想去,还是寻找的困难。密密层层的“朋友”,组合成友情的沙漠, , 。然而,你的如饥似渴寻找的对象,很可能与你擦肩而过, ,但一切都晚了。
①不要说严格意义上的,就连宽泛意义上的友情
②不要说宽泛意义上的,就连严格意义上的友情
③找到真实而纯净的,又谈何容易
④想真实而纯净,找来又谈何容易
⑤你没在意,或无法辨认,也许过了许久才会蓦然憬悟。
⑥也许过了许久才蓦然憬悟,当时却无法辨认,没有在意。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武帝率众东讨(唐瑀),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武帝益以此知之。天监四年冬,大举北伐,自是军机多事,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省。五年夏,又命僧珍率羽林劲勇出梁城,其年冬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之,使为本州,乃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以卤簿(“卤簿”即仪仗队),到其宅,不以为耻。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恩遇隆密,莫与为比,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座,屏气鞠躬,果食未尝举箸。尝因醉后取一柑食之,武帝笑谓曰:“使是大有所进。”卒于将军官舍,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适:到,往
B. 岂可妄求叨越 叨:同“饕”。贪
C. 乡人咸劝徙廨 廨:官署,官舍
D. 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 心膂:比喻亲信得力的人。膂,脊骨
8.下面四组语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B.武帝益以此知之
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C.武帝欲荣之,使为本州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
D.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B.乃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使
武帝益以此知之 乃弃业欲求州官
C.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D.恩遇隆密,莫与为比
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 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10.本文写了吕僧珍的六件事,现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他“不私亲戚”的一组是( )
①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
②当速反葱肆耳
③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
④僧珍常导以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⑤盛暑不敢解衣
⑥每侍御座,屏气鞠躬,果食未尝举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11.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僧珍公而忘私,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官高位重,梁武帝倚为心膂,然不谋私利,恪尽职守。
B.吕僧珍屡有大勋,梁武帝倚为心膂,然性甚恭慎,恪尽职守,受命当行,从家门前经过,不过私室。
C.吕僧珍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且性甚恭慎,每侍御座,都屏气鞠躬,所以恩遇隆密,梁武帝倚为心膂。
D.吕僧珍受命当行不过私室,梁武帝荣之,使官高位重,但他严于律己,不非分妄求。死后,梁武帝深为痛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原始人类既唱歌就必跳舞,既跳舞就必唱歌,所以Botocudo民族表示歌舞只有一个字。近代欧洲文Ballad(民歌)一字也兼含歌舞二意。抒情诗则沿用希腊文Lyric,原文是说弹Lyric琴时所唱的歌。依阮元说,《诗经》的“颂”原训“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痕迹也很显然。惠周惕也说“风雅颂以音别”。汉魏乐府有“鼓吹”、“横吹”、“清商”等名,都是以乐调命诗篇。
诗乐舞这三个成份中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跳舞。《诗经》的诗大半都是有乐的,但有舞的除颂以外似不多。颂的舞已经过朝廷乐官的形式化,不复是原始跳舞的面目。楚辞《九歌》之类为祭神曲,诗乐舞仍相连。汉人乐府,诗词仍与乐调相伴,“舞曲歌词”则独立自成一类。
就诗与乐的关系说,中国旧有“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的分别。“徒歌”完全在人声中见出音乐,“乐歌”则歌声与乐器相应。“徒歌”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声音的曲折随情感的起伏与手足舞蹈诸姿势相似;乐歌则意识到节奏音节的关系,而要把这种关系用乐器的声音表达出,对于自然节奏须多少加以形式化。最原始的伴歌的乐器大概都像澳洲土人中指挥者所执的棍棒和妇女所敲的袋鼠皮,都极简单,用意只在点名节奏。《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之说,与澳洲土人风俗很相似。
诗乐舞原来是混合的,他们的命脉是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了。
12.风雅颂以音别”中“音”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曲的乐调 B.文字的读音
C.文字的音韵 D.乐曲的旋律
13.下面可作“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跳舞”的依据是( )
①《诗经》的风雅 ②《诗经》的颂诗 ③楚辞中的《九歌》 ④汉人乐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抒情诗一词在欧洲,其原意是指一种有乐器伴奏的歌曲。
B.汉魏乐府的“鼓吹”、“清商”等既是乐曲名,也是诗篇名。
C.乐府诗还不像唐宋那样是一门独立于音乐舞蹈之外的语言艺术。
D.古代的“歌”与“谣”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音乐而后者没有音乐。
15. 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里的“颂”是一种由舞曲发展起来的诗歌。
B.中国旧有徒歌与乐歌的区别,徒歌理应出现在乐歌之前。
C.现在乐队指挥用的小棒,也许带有原始的伴歌乐器的痕迹。
D.诗歌、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原来也是一种混合艺术。
第Ⅱ卷(4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向日葵 (节选) 冯亦代
看到外国报刊登载了久已不见的梵高名画《向日葵》,以三千九百万美元的高价,在伦敦拍卖成交,特别是又一次看到原画的照片,心中怏怏若有所失者久之;因为这是一幅我所钟爱的画。……
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幅同名而布局略异的复制品,是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买的。有天在陕西南路街头散步,在一家白俄经营小书店的橱窗里看到陈列着一帖梵高名画集的复制品。梵高是十九世纪以来对现代绘画形成颇有影响的大师,我不懂画,但我喜欢他的强烈色调,明亮的画幅上带着些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
……当下我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买下了这帖梵高的精致复制品。
我特别喜欢他的那幅向日葵,朵朵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瓶里,配着黄花的背景,给人的是种凄凉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荡的光景,令人为之心沉。我原是爱看向日葵的,每天清晨看它们缓缓转向阳光,洒着露珠,是那样的楚楚可怜亦复可爱。如今得了这幅画便把它装上镜框,挂在寓所餐室里。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漆成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特别怡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尝到了寂寞。以后我读了欧文·斯通的《生活的渴望》,是关于梵高短暂一生的传记。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半生在探索色彩的癫狂中生活,最后自杀了。他不善谋生,但在艺术上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虽然到死后很久,才为人们所承认。我读了这本书,为他执著的生涯所感动,因此更宝贵他那画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
解放了,我到北京工作,这幅画却没有带来;总觉得这幅画面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合拍似的。因为解放了,周围已没有落寞之感,一切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是曾几何时,我又怀恋起这幅画来了。似乎人就像是这束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夕阳。我想起了深绿色的那面墙,它一时掩没了这一片耀眼的金黄;我曾努力驱散那随着我身影的孤寂,在作无望的挣扎。以后星移斗转,慢慢这一片金黄,在我的记忆里也不自觉地淡漠起来,逐渐疏远得几乎被遗忘了。
十年动乱中,我被谪放到南荒的劳改农场,每天做着我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自己也害怕。有天我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是几朵嫩黄的向日葵,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色里。我突然想起了上海寓所那面墨绿色墙上挂着的梵高《向日葵》。我忆起那时家庭的欢欣,三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接着她也发觉自己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我的心不住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以后每天拾粪,即使要多走不少路,也宁愿到这处来兜个圈。我只是想看一眼那几朵慢慢变成灰黄色的向日葵,重温一些旧时的欢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了进去。我记得那一天我走过这家农家时,篱笆里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里夹着尖叫;我也想到了我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孩子的喧哗中,该多幸福!但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她又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向日葵》,他在画这画时,心头也许远比我尝到人世更大的孤凄,要不他为什么画出行将衰败的花朵呢?但他也梦想欢欣,要不他又为什么要用这耀眼的黄色作底呢?
梵高的《向日葵》已经卖入富人家,可那幅复制品,却永远陪伴着我的记忆;难免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人的一生尽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难能泯灭。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
16. 综观全文,分析文章为什么以“向日葵”为题目。(5分)
17. 作者为什么在第3段中插入一段关于梵高生平的文字?(5分)
18.文章结尾说“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这“心思”指的是 。(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梵高名画《向日葵》的拍卖开头,以其被卖入富人家结尾,首尾呼应;作者借此写出了《向日葵》的价值,并且表达了自己虽然不能拥有艺术品,却懂得欣赏艺术的的满足。
B.作者描写向日葵“转向阳光”,“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远去的夕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努力驱散那随着身影的孤寂”,却又觉得“在作无望的挣扎”。
C.“寂寞”与“欢欣”在《向日葵》这幅画中分别表现为耀眼的色彩和行将衰败的形象,这也反映了梵高的不被理解和他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渴望,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孤凄的体会和对生活的热爱。
D.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墨绿色的墙壁”,这一方面为《向日葵》明亮的色彩做衬托,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尤其是自己被谪放到劳改农场时,“连自己也害怕”的“惨淡心情”。
E.作者写在劳改农场时,绕道去看几朵日渐衰败的向日葵,写果实成熟时农民一家的欢欣,既表达了自己在艰难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又推进了文意,写出了向日葵这一形象的深层含义。
五、(11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诗歌可以写景抒情,可以通过怀古喻今、讽今抒发感情,也可象这首诗一样 。(1分)
(2)本诗着力刻画了“剑”与“剑客”的形象。“剑客”是自喻,“剑”比喻
,全诗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 含而不露地融入其中。(3分)
(3)诗最后两句充满自信,抒发了作者 感情。(2分)
21.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划横线的句子。(5分)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1)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3分)
译文:
(2)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2分)
译文:
六、(16分)
22.按提示要求,把下面句子重组为两个单句(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内容)。(5分)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他的贡献已部分地融入到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而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他将为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①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
。
②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
。
23.下面一段话,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必须保留的,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必须保留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4分)
所谓①基因就②是导致生物繁衍和遗传基本因子,它们③最早发现存在染色体上④。染色体就⑤是存在于⑥细胞核中⑦的棒状聚合体,因为特别⑧容易被碱性的⑨染料染色因⑩而得名。
必须保留的是
24.如果不用任何修辞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名言的相同意思可以表述如下(不超过20个字)(3分)
25.按要求填空(4分)
①诗的情与景交融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触景生情,可以移情入景,也可以借外物描写来象征或暗示感情。《涉江》诗中借外物来暗示诗人眷恋故国不忍离去的感情的诗句是 , 。
②学习要重视积累,《劝学》中阐明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 , 。
③古人作诗常化用前人成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就是化用前人成句 , 。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的下句是 。
第Ⅲ卷(60分)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情商”(EQ),又称情绪商数,它—般表达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来压力,合理地把握自己的心理平衡的能力。人们通常所表现出来的“镇定”、“浮躁”、“乐观”、“悲伤”、“坚强”、“懦弱”等,都源于“情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情商”是重要的心理素质,它往往能左右和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起落沉浮。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答 案
一至三题(45分,每小题3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B | D | C | C | C | A | A | A | D | B | A | A | D | D | A |
文言文参考答案
7.A (适:出嫁) 8.A(过:探望,探访,拜访;B.益:更加/扩大;C.为:治理/任职;
D.任:职位/承担 ) 9.D (之:代词,它,指督邮廨。/指僧珍。乃:于是/就 以:同“无”构成双音节词“无以”,意为“没有什么〈办法或东西〉”/介词,拿,用 与:介词,同,跟) 10.B 11.A
译文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世代居住在广陵。武帝统率人马往东讨伐(唐瑀),让吕僧珍参与主持协调行军各部事务。吕僧珍家在建阳门东,从接受使命赴任起,每天从建阳门经过,都不探望一下自己的家。武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天监四年(505)冬,(武帝)大举北伐,从此军机之事日渐增多,吕僧珍白天在中书省办公,夜里返回秘书省(统管宿卫)。天监五年(506)夏,又任命吕僧珍率领羽林精兵出梁城。这年冬天回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吕僧珍离家已久,上奏请求拜墓,武帝意欲使他荣耀,让他治理本州,于是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肆去吧。”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任南兖州刺史一百天,又征召他为领军将军,仍像先前那样在秘书省办公。吕僧珍既然功勋卓著,就当了武帝的,心腹亲信侍卫总管,武帝给予他的优厚和频繁的恩泽,没有谁能和他相比。他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每当侍奉武帝身边,总是敛神屏息,非常恭敬谨慎,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有一次因酒醉才拿了一只柑吃了,武帝眉飞色舞地说:“这才是大有进步啊。”死在将军府舍里,武帝很痛惜,常常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
四、(18分)
16.(5分)向日葵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与作者不同人生阶段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作者将对生活的热爱寄寓在“向日葵”这一形象之中。
(提示:分析文章的题目,可以从结构、内容、写法三方面入手。)
17.(5分)说明前文中作者看到《向日葵》后产生的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感觉,是由于画的创作者梵高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画中;引起下文,为作者在经历人生坎坷时对《向日葵》的深入理解做铺垫;同时与文章的结尾相照应。
(提示:关于梵高生平的简述一段,出现在作者买画之后,被谪放之前。因此就有从创作者的角度对《向日葵》解说的作用,同时艺术作品与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的关联,使艺术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又引出了作者因自己的人生经历而对此进一步理解的内容。)
18.(4分)人生总有处于孤凄的时候,不能泯灭的是对人生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提示:从文字的照应上看,最后一句中的“这”指代的就是前一个分句的内容,即“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但答题时应尽量简洁,清楚,少用或不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因此要进行语言转换。结合文中对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夕阳”的描写,和“人的一生尽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难能泯灭”的阐释,问题的答案不难概括。)
19.(4分)( C )( E )(提示:A项作者懂不懂艺术不是文章表达的重点,分析没有根据;B项的分析与文中的描写对应不上,原句并未表现矛盾的心理;D项将“墨绿色的墙壁”解释为作者内心的寂寞比较牵强,与作者谪放时的心情联系在一起更是生拉硬拽。)
五、(11分)
20.(1)(1分)托物言志
(2)(3分)自己的才能,政治抱负
(3)(2分)急于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
21.(1)(3分)齐国的使者到梁国,孙膑以受过行罚的罪犯身份秘密会见,说服齐国使者
(2)(2分)三个等级的马已经比试完毕,田忌输了一次,赢了两次,终于赢了齐王千金
六、(16分)
22.(5分)①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已融入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部分贡献。
②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将从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那儿源源不断地得到前进的精神 。
23.(4分)必须保留的是 (4)(6)(7)(8)
24.(3分)
教 | 师 | 体 | 罚 | 轻 | 视 | 的 | 学 | 生 | 中 | 有 | 未 | 来 | 的 | 人 | 才 | 。 |
25.(4分)
①船容与而不进兮 ,淹回水而凝滞 。
②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