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高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剽(piāo)窃 邮戳(chuō) 草菅(jiān)人命
B 蓓(bèi)蕾 呷(xiā)茶 恃(shì)才傲物
C 瑕疵(cī) 炭疽(zǔ) 啼饥号(háo)寒
D 执著(zhuó) 股肱(gōng) 枕戈(gē)待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喝彩 恰如其分 自诩 不容置喙
B 镂刻 剑拨弩张 销赃 以逸待劳
C 震慑 燃眉之急 焕散 臭名昭著
D 挑衅 潸然泪下 誊写 运筹帷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年终岁末,各地电视台晚会渐多,明星们的身份直线____________。
②迄今为止,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国教育服务方面的____________将对今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走向21世纪的中国,最重要的不是梦回汉唐,而是“更生自新”,不是从废墟上____________起古老伦理信条,而是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
④苏州河就像大病初愈的老人,需要精心____________,千万不能把各种额外的负担加到他的身上。
A 攀升 承诺 开掘 保护
B 飙升 承诺 拣拾 看护
A 飙升 诺言 开掘 看护
A 攀升 诺言 拣拾 保护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愈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B 2002年春节晚会的节目精彩纷呈,看到赵本山的表演的小品《卖车》时,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 陈不扁上台后,一直采取两面手法,争取时间与空间,伺机逐步走向台独。此次“加注”之举,使他的台独措施由过去的暗度陈沧,发展到现在的明目张胆。
D 加入 WTO后,一旦外国企业大规模进入我国,人才的竞争不可避免,那时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
B 如此慷慨,如此悲歌,值得探究,看来,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C 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 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江泽民主席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巴金以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_______________,加上他又总是常常带着感情地描写和讴歌青春,所以首先被广大青年读者所欢迎,成为青年所依赖的朋友。
①坦诚地描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
②担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
③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④抒发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追求和理解。
⑤在他那里,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是合二为一的。
⑥在他这里,艺术与生活,文品与人品,是合二为一的。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⑥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刑邵,字子才,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族兄峦,有人伦鉴。谓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儿,非常人也。”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因霖雨,乃读《汉字》,五日,略能遍记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记,无所遗忘。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尝与右北平阳固、河东裴伯茂、河南陆道晖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饮,相与赋诗,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邵皆为诵之,奴还得本,不误一字,诸人方之王粲。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邵率性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鉴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北齐书·刑邵传》)
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岁便能属文 属:连缀字,作文章
B 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 会:恰巧遇上,适逢
C 士无贤愚,皆能顾接 顾:回头看
D 脱略简易,不修威仪 修:修饰,装饰
8.下列各句,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雅有才思,聪明强记 B 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C 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D 邵率性简素,内行修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0.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示刑邵才华超群的一组是( )
①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 ②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
③奴还得本,不误一字 ④率性简素,内行修谨
⑤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⑥士无贤愚,皆能顾接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刑峦认为刑邵不是一般的人,因为刑邵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
B 刑邵少年时在洛阳,与当时名流一起游山玩水,没有时间顾及学业,后来因饮酒取乐感到厌倦,他才广泛地寻找经史书籍来看。
C 刑邵这个人品格清高洒脱。不讲究个人威仪,出行、居住条件都很差。
D 刑邵有很多书,但他从不校对,反认为读有错误的书,更有情趣。
三、(12分,每小麓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乳白玉雕燕雏
龙与凤,都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其实,那是原始民族社会图腾崇拜的遗痕。现代学者有的认为,龙是原始夏氏族的图腾,凤是原始殷氏族的图腾,果真如此吗?
这是个有趣的学术课题,在讨论是否之前,这里要提及一件与此有关的玉雕燕雏。
它,羽毛未半,稚态可掬,似破未久、尚嗷嗷待哺。然而,官却伏胸展翅,躁动于故巢,急于效母燕飞翔钻天呢!这一寓动于静的艺术造型,原是殷人的一件玉雕佩饰,1976年出土于殷墟中。玉燕呈乳白色,然而,真燕上体却呈蓝黑色,前胸亦呈黑褐色。故而,燕子又被称为玄鸟,意为青黑色的鸟。殷人对玄鸟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曾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相传,殷始祖契的母亲名叫简狄。简狄正同女伴在河中沐浴,忽有玄鸟飞过,有卵附落,简狄吞吃了鸟卵而有孕,后生子契。契长大以后,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赐姓子氏。始有商族,即殷人。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有这一故事,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同时,契也被称为“玄王”。这是殷人以鸟为图腾的最早记载了。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不断从多方面予以考证,也不断提出新的材料和证据。最早,当推闻一多教授,他曾从文献的角度,广泛加以考证,证明殷人以凤为图腾。其中,他引用了个有趣的例证,大意是说春秋末年,楚国哲学家老子将东方思想宽有孔子比之为凤,而孔子将老子比之为龙。孔子是殷人的后代,而殷人恰是以凤作图腾的。后来,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证》一文中,也提出了与闻氏相似的结论。
几年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称,他在八片甲骨上找到十条卜辞,其中都将被殷人尊为高祖的王启亥的“亥”字刻成从亥从鸟形,即在“亥”字之上刻一鸟。如将这些字依时序排列起来,其作为图腾崇拜的形象,如何从象形到字化,又如何由繁到简的衍变痕迹,依稀可见。这显然是殷人以凤鸟为图腾的新证。
凤鸟作为殷人的图腾形象,从种种迹象不难看到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简狄吞卵的传说中,被崇拜的还是一种具体的鸟儿燕子;而在青铜族徽、甲骨卜辞中,其图像已呈形形色色,且都是比较抽象的鸟了;在殷墟与燕雏同出的有只玉凤,其造型有鸡冠、鹤足、孔雀羽尾等多种禽鸟的特征。鸟图腾发展为凤的形象,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从中可见氏族、部落不断联盟、融合的残痕。后来,当人间出现了大一统的“帝王”,凤也就被宣称为“百鸟之王”了。
1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证明凤鸟是殷人图腾的一项是( )
A 龙与凤都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其实是原始部落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B 老子将孔子比之为凤,孔子是殷人的后裔,而殷人恰是以凤作为图腾的。
C 甲骨文中被殷人尊为高祖的王亥的“亥”字刻成从亥从鸟形。
D 《诗经》中的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13.对全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凤鸟成为“百鸟之王”的发展过程。
B 说明凤鸟成为殷人图腾形象的发展过程。
C 说明凤鸟成为图腾形象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D 说明殷人以凤为图腾是氏族、部落不断联盟、融合的残痕。
14.以下各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是从玉雕燕雏、帛画、甲骨卜辞的角度来证明殷人是以凤鸟为图腾的。
B 文章是从青铜族徽、文献、《诗经》的角度来证明殷人是以凤鸟为图腾的。
A 文章是从神话传说、文献、考古的角度来证明殷人是以凤鸟为图腾的。
A 文章是从神话传说、帛画、甲骨卜辞的角度来证明殷人是以凤鸟为图腾的。
1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中出土的玉雕燕雏,正是此时殷人崇拜的图腾的形象。
B 神话传说中认为,殷人是玄鸟的后代,这是最早的历史记载,《诗经》的记载内容与其相近,作者以此说明殷人崇拜玄鸟的原因。
C 闻一多从文献的角度,胡厚宣从汉字字形演变的角度提出材料和证据,证明凤鸟作为殷人的图腾的演变过程。
D 凤被宣称为“百鸟之王”,是氏族部落首领在氏族部落的不断联盟、融合中而成为大一统的帝王的写照。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答案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①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贴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
②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③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粟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④再迟个把月罢,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可是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市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了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⑤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温和上,正是气候最温和的时节。此外,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有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⑥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这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符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志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春》节选,丰子恺)
16.(4分)第三自然段中,(1)“漏泄”一词表达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
(2)联系全文看,“精神上的春”的意思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1)第二自然段中说“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作者纵向列的三点理由是什么?
(2)第五自然段中说“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作者横向列的两个理由是什么?
答:(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春徒美其名”?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作者开头写“春”这个字音容的可爱,是为了反衬早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
B “一春能有几番晴”“小楼一夜听春雨”“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作者引用这些诗句使散文语言更为典雅庄重。
C 本文采用来叙夹议的写法。文中的“叙”是为了表达感情,文中的“议”是为了证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D 这篇散文的思路明晰,先写春的名称的可爱,然后纵横开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最后写了东洋人和西洋人对“五月”的不同的看法及原因。
E 西洋人讲求实利,因而把五月视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东洋人讲求艺术,因而把五月叫做暮春,认为这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的时候。这样写使全文的主旨十分明确:表明东西洋文化的迥异。
五、(12分)
20.(4分)李林、张明同学多年。张明的父亲在市图书馆工作,李林写信向张明的父亲借一本杂志。下面是信的正文部分,阅读后回答问题。
①我虽没有跟您谋面,但我和张明是多年的同学。今有一事相求:②高考在即,我急需《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增刊,③不知您单位是否有这本杂志。如果有,请张明带给我,④以免误事;如果没有,⑤要立即告诉我。⑥多谢您的协助。
(1)划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是多余的,这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横线的语句中有三处是不得体,这三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分)揣摩下面这段话的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展开想像,填入恰当的句子,形式上前面排比,后面对偶。
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22.(4分)把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新华社电 海峡两岸两家最大的家电集团青岛海尔集团和台湾声宝集团,20日在香港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在代理销售彼此产品、技术开发及投资等方面展开全方位互补性合作。
据介绍,这是两岸在加入WTO后,首次的重要级企业合作。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在未来的两岸家电市场上,海尔与声宝将利用各自的销售渠道,互相代理与销售对方的产品。此外,双方还将在家电产品、IT资讯电子产品与通讯产品、电子零件与技术等方面,开展互补性合作,并结成策略联盟,合作开展投资。
目前,海尔在全球已经拥有5.3万个销售点,而声宝是在台湾已有40年历史的老品牌。双方都希望通过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双方认为,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提升海尔与声宝两大集团在两岸乃至全球家电市场的地位,而且可以带动两岸产业合作向更深入的层次发展。
压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字)
六、(15分)
23.(4分)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按要求写出下列句子。
①《过秦论》的论点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古喻今,反对冒进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2)下面是陆游的《书愤》,请默写诗中空缺的句子。
早岁那如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24.(5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试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第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牧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对其思想内容进行赏析。(100字左右)
武陵春
李清照
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第二起跑线”栏目,在2002年开始之际连续推出了围绕当代中学生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问题的大讨论专题剧目,在学生、家长、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请你以“当代中学生形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围绕这则话题,可以记录内容丰富真实的故事,也可以发表有理有据的自己的看法,当然也可以写有真情实感的抒情之作。
要求: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②题目自拟;
③文体自定(除诗歌外);
④字数在800字左右。
语文答案
1.C(疽—jū)
2.B(A 份—分,C 焕—涣,D 惟—帷)
3.B(飙升:迅速上升。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拣拾:同“捡拾”,拾取。看护:看望保护)
4.C(A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修饰“笑起来”。D “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与语境不符)
5.D(A 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词语重复。B “背后”是“表现”搭配不当。C “提高……意识”系动宾搭配不当,“防止……不再发生”意思说反了)
6.B(从前后连贯、思维习惯角度)
7.C(“顾”应为“看望”、“拜访”)
8.D(古义:内心修养。今义: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9.B(第一个“焉”相当于“何”,怎么,哪里。第二个“焉”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
10.D
11.C(“清高洒脱,条件都很差”不符合文意)
12.A (A项的大前提,是泛说,不是论据材料)
13.B(A项不顾“作为殷人的图腾形象”这一限制,概括对象不当。C、D均是以偏概全)
14.C(所谓角度,是指分析事物的观照范畴和方式,不指具体的材料。故C正确,B、D三项并列不当,A项无“角度”)
15.D (A项“此时”限制不当。B项“最早的历史记载”说法不妥。C没有推断)
16.(1)对春的好奇,对春天可能的变化的隐约探寻与惊喜(2分)
(2)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超越甚至脱离实际的精神感受。(2分)
17.(1)①梅花开时,雨雪霏霏,北风烈烈;(1分)
②惊蛰已过,乍暖乍寒,忽晴忽雨,美景模糊,生活不便;(2分)
③清明时节,不见得春光明媚,倘遇雨天,还令人“断魂”。(1分)
(2)①一路向暖,气候温和;(1分)
②春色不须寻找或春景处处慰人心田(1分) 评分说明:16、17题意思对就给分。
18.第一问:为突出“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从而为下文张本,表明东洋人的春是精神的、艺术的。(3分)
第二问:对比(1分)
评分说明:第一问三个要点各1分,第二问答成“对照”也可。
19.AD(B使散文有了诗意;使行文活动自如,富有诗意。C叙是为行文提供依托,议是增进对实质的认识。E不是全文主旨。)(4分)
20.(1)④ (2)①⑤⑥
21.愿乘海轮,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奔腾的无边云海。
22.入世后海峡两岸家电巨头首次合作——海尔声宝联手拓市
23.(1)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赢得仓皇北顾
③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全对得1分)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现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伸间!
24.①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温习)了呢?②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重点词:“弟”同“悌”,尊敬兄长之义)
25.(1)①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②第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但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受。
③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2)要抓住以下内容去赏析
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从而塑造了孤独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
26.提示:作文是围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一重要内容来编制题目的,而关于“当代中学生的形象”这一话题又应该有话可说。评分标准参照2001年高考作文评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