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
1.以“浮云不负青春色”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作为下句组成对偶句最恰当的一个是(5分)[ ]
A.黄鹂并坐交愁湿 B.桃花气暖眼自醉
C.细雨何孤白帝城 D.城边野池莲欲红
2.下面一首名为《村晚》的诗①②处缺字,最恰当的字分别是(5分) [ ]
①( ) ②( )
草满池塘水满坡,山①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②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A.坠 B.隐 C.衔 D.随
②A.横 B.骑 C.坐 D.倚
3.横线上填哪一句才能既符合诗的意境又衔接自然(5分) [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沙暖睡鸳鸯。
A.大漠孤烟直 B.蝉声带晚凉
C.绿竹入幽径 D.泥融飞燕子
4.读下面一首词,完成①—②题。(5分)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送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 。
①为结尾选择恰当的一句。 [ ]
A.还看稀星数点 B.惊起一滩鸥鹭
C.飞起沙鸥一片 D.容我醉时眠
②这首词的词牌是 [ ]
A.如梦令 B.西江月 C.渔歌子 D.浣溪沙
5.下列四首古诗各吟咏一种花,选出判断准确的一项。(5分) [
]
①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②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里藏。
③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④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
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
A.梅花、菊花、荷花、桂花
B.菊花、梅花、桂花、荷花
C.桂花、梅花、菊花、荷花
D.菊花、荷花、桂花、梅花
6.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5分)
A.此生定向江湖老 B.小风吹水碧鳞开
C.澹月倾云晓角哀 D.默数淮中十往来
( )→( )→( )→( )
7.阅读下面两首描写庐山瀑布的诗,找出理解错误的一项。(5分) [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虚云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
A.李诗中的“紫烟”即徐诗中的“虚云”。
B.李诗中的“瀑布”即徐诗中的“落泉”。
C.李诗中的“银河”即徐诗中的“白练”。
D.徐诗中的“江”即李诗中的“川”。
8.对下列诗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5分)
[ ]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西子”即西施,最后两句以美女西施做比喻,说明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很美丽可爱。
B.“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诗中的境界,同一个人在学习中搞通问题、提高认识很相似。作者命题为《观书有感》是很恰切的。
C.“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诗的最后两句含有一定哲理,说明每一种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如此。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接舆”、“五柳”都是指人。作者用他们来自比,说明自己的个性虽与他们不同,但遭遇是一样的。
9.下面是南宋词人李好古的《谒金门》一词,选出对词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5分) [ ]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明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A.二句中的“红素”,借指雨后百花竞相开放,春色正浓。
B.三、四两句是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并采用拟人手法。
C.五、六句运用设问和对比。
D.七、八句运用借代和拟人手法。
10.下列诗句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5分) [ ]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冷疏孤寂的江雪图。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铺”字形象地描述了夕阳西下阳光平射的柔美安逸景象。下句的“半江”正好与“残阳”相对应。
C.“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抒发的是诗人惋惜愁怅的情绪。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前两句是对偶,写荷与菊的姿态及旺盛的生命力。后两句提醒“君”不要忘记美景,诗中所说“一年好景”指春天景色。
11.对下面《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5分) [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A.诗人首先从哪里发现秋的痕迹?从岸边露出的水渍的印痕,春去秋来,水落石出,印痕明显。“参差”,印痕高低不一。
B.岸边疏林,枝干斜倚,叶少枝动,而水落后,虬根更显盘曲,一个“霜”字,既表示老树久经风霜,又点明季节正有霜露。“欹”,倾斜貌。
C.第三句是写扁舟似乎在缓缓驶向前方,使全诗静中生动,清新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的余地。“棹”,桨一类的东西。
D.末句是舟子的回答,坐实了小船归去的目的地是叫“黄叶村”的地方。村叫黄叶,而黄叶又是秋景特色,进一步点明画的主题。
12.下面是对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的分析,其中分析不当的是:(5分) [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①消金兽②。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③,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 ①瑞脑:一种香料名。
②金兽:一种兽形的铜香炉。
③纱厨:轻纱帐。
A.这首词上阙的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阙的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了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阙第一句中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13.阅读杜甫《八阵图》一诗,完成下题。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八阵图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西南永安宫前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相传是诸葛 亮推演兵阵的遗迹。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
A.这首诗前两句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卓越才干;后两句对他终未完成统一大业的憾事寄予同情。
B.“遗恨失吞吴”是说刘备吞吴失策,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使统一大业中途夭折,成了千古遗恨。
C.全诗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D.这首诗通过诗人凭吊八阵图遗址,讽喻蜀国的昏君的刘禅,寄托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14.下列绝句是高骈的《山亭夏日》,其中第③句应是哪一项(5分) [ ]
①绿树浓阴夏日长, ②楼台倒影入池塘。
③ , ④满架蔷薇一院香。
A.无风杨柳漫天絮 B.镜心何处出新妆。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荷尽已无擎雨盖。
15.对杜甫《恨别》这首律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5分) [ ]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云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A.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B.颔联写诗人因战乱而流落蜀中的境遇。
C.颈联写诗人“宵立昼眠”的反常举动和不平静的心态。
D.尾联写诗人企盼破敌平乱的急切心情。
16.下面最能表现七绝《月夜》诗静穆幽丽意境的一组是(5分)
附:刘方平《月夜》诗(每句空缺一字)
更深月色①人家,北斗阑于南斗②,
今夜偏知春气③,虫声新④绿窗纱。
A.①照 ②遮 ③回 ④发
B.①入 ②遐 ③寒 ④闻
C.①半 ②斜 ③暖 ④透
D.①射 ②眨 ③动 ④传
17.《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列对画线的诗句中类似“闹”字那样精采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5分) [ ]
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④风帆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A①弄,②极,③别,④一
B①起,②舒,③惊,④一
C①弄,②舒,③惊,④点
D①起,②极,③别,④点
18.下列是对一首元曲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本文作者杨果,由金入元的诗人,金之五年始出为官。这支小令以婉曲的语言抒发故国兴亡的感情。
A.开头两句写采莲人划着一叶小舟摇荡而过,散发着民歌的芬芳,为全曲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B.中间三句,“独卧江楼”是为的“寻梦”,“夜如何”是“惊梦”后的发问。句意奇峭生动,给人以遐想。
C.末尾三句,由现实回到过去,揭露当朝统治的腐败,并用“司马泪痕”这 一典故,抒发诗人“论落天涯”的感慨。
D.这首小令共三层意思:首层两句是全曲发出的信息量的枢纽;二层以反衬倒装写法,勾联首尾两层,悲喜交错;三层破题,点明旨意。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百觉谏书稀。
1.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5分) [ ]
A.诗题《寄左省杜拾遗》中的“杜拾遗”,即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在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作者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谏官),岑、杜既为同僚,也是诗友,因而“寄”诗以相慰。
B.首联中的“丹陛”与“紫微”都借指国君的宫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颔联中的“天仗”,是国君的仪仗队,“御香”是宫殿里燃烧的香。
D.尾联中“阙事”的阙“遗缺”,即缺点或错误。“谏书”的“谏”指进宫献策的意思。
2.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见国君的盛况,实际表露出无聊的生活与苦闷的心情。
B.“白发悲花落”,为虚度年花而叹息;“青云羡鸟飞”,还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C.“圣朝无阙事”是反语,意含讽刺。
D.这首诗写得曲折隐晦,寓贬于褒,表面颂扬朝政,实际抒发内心的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