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

2014-5-11 0:12:12 下载本试卷

附:参考答案

一、(30分,每小题3分)

1.D 2.B 3.A  4.B 5.D 6.B  7.A 8.C 9.C  10.D

二、(18分,每小题3分)

11.B 12.D 13.D 14.A 15.C 16.B

[译文]方克勤是浙江宁海人,青年是跟从同乡前辈学习,尽力研究探索,甚至忘了寝食。元末动乱,隐居山中。明朝初年被征兆,启用出任济宁知府。等他到达官府,首先写了一份文书悬挂在四通八达的大路,告诉皇帝爱育百姓之意,百姓如果有不满意的事,任凭到官府自己诉说,禁止衙役盘问百姓。他召引老年人坐下来谈话,询问政事的得失。聘请贤良的人做老师,各自设立学校,学校有几百处,在名册的学生达到千人。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过三年才征税。官吏征税一般不等到期,百姓认为皇帝的命令不讲信用,就弃田离开,田地又荒废了。方克勤跟百姓约定,按照期限征税。区别田地为九等,按照等级征用人力和物资,官吏不得做干扰之事,田野因此一天一天的开垦。年底向燕地运送军服,当时朝廷法令:征用民船的人受惩罚。别的郡用牛车办这件事,天下雪,牛在道路上冻死,百姓十家有八九家破产了。百姓请求用船雇运完成劳役,方克勤说:“我知道应该听从老百姓的便利,触犯法令也不是所怕的。”于是用船运载军服前去。省里的官员认为他的做法合道义,不追究。郡的城墙倒塌,按照先例,用军队修筑。指挥使依靠得力的靠山加速登高位的人作为势力,五六月间,就征聚百姓万余人修筑城墙,百姓不能种田,悲哀呼叫去做工。方克勤激动地说:“百姓困苦不救助,用二千石官(指知府)干什么呢!”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告知朝廷中书,当天皇帝下令停止修城劳役。方克勤办理政事三年,户口增加了几倍,全郡都富足了。方克勤治理政事用德政感化人作为根本方法,不喜欢追求名誉,他曾说:“追求名誉一定要树立威望,树立威望一定会伤害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方克勤下令打了小仆人的板子,退回了瓜。方克勤对人最有情义,受贬谪经过本郡的人一定送给酒食,不能走路的雇车船送他们。一个同事因事情被扣发俸禄,方克勤早晚请他吃饭。一次赶上他喝醉了酒,扔开食盘大骂离开,方克勤礼待他更加恭敬。等到他酒醉消除,来道歉。方克勤装出不知道的样子,说:“那天晚上,我也大醉,不知道您道歉什么呢?”他一生的后一段时间更加小心谨慎,白天做的事,夜晚一定要告诉上天,一举一动没有惭愧。

三、(12分,每小题3分)

17.A(答案A的主要依据是原文第一段“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和开发,可以生产出大量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并形成开发、营销、消费、扩大再生产等一条龙的经济体系”这句话。B项仅仅说“生产基因产品”是不够的。C项只谈到“基因经济”的另一名称和他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是对“基因经济”感念的准确理解。D项与原文不符,基因经济不仅是“研究”,更重要的是“开发”和“生产”)

18.C(“发现了人类基因组的几万个功能基因”不属于“基因经济”,也就不是“基因经济”的“价值”;仅仅“发现了人类基因组的几万个功能基因”也不会“创造天文数字般的财富”,关键在“利用”,故其表述也与原文不符。A、B、D三项答案在原文第二段中都可以找到依据)

19.D(第三段讲了三件事:一是发展中国家的举动和观点。以作者之见,这是一种片面偏激的道德观念,文中有“看似正义”“表面上的共识”这样的话,就已经表明了作者的倾向。二是克林顿和布莱尔的声明和呼吁,从上下文来看,发展中国家举动和观点的影响从政治家的角度代表政府的表态。三是科林斯和瓦穆斯的举动是以征服官员的身份进行的,实际是对“基因经济”的一种干预。因此,D项所说的“道德观念和政府干预的制约”是符合作者认识的。而A、B、C三项中所提到的“法律规范”“民族矛盾”等方面的“制约”,原文中是没有的)

20.B(文中多处提到“价值”“销售利润”“销售额”并不是“旨在说明基因经济确实满足了人们的实际消费需要”,而是说明了“基因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表明了它在社会经济中,特别是在新经济中的重要地位。A、C、D三项可以分别在第一段、第三段和第四段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四、(18分)

21.(1)①为走美术之路在国外求学

②战争时期应征入伍

③失去母亲后最艰难的“冬日之路”

④看到了成功希望的“初夏之路”

⑤获得了成功的阶段

(2)“冬日之路”的特点是:孤独(空旷、寂寥)、令人绝望。(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这样写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寄寓了强烈的憎恶情绪。(联想《天净沙·秋思》)意思对即可。

23.意思是:自己的人生之路既不顺利,也不全是坎坷,是一条有喜有悲却平静而扎实地向前延伸的路。修辞手法的使用,将这一意思表达得形象而含蓄,(将否定的两种路的特征强调的更加鲜明)与前文构成了和谐的意境。

24.CD(A首段写路,主要是为表明德国学习是自己的一段生命历程;B《路》中路两旁都是青绿色,不能包含“冬日之路”;E本文前半部分感情基调低沉)

五、(12分)

25.略

26.调查的结果显示:养牛人文化程度越高(A),越关注养牛的科学技术(B、C),子牛的成活率也越高(D)。意思对即可。缺一项扣1分。

(B项“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养牛户“请技术指导”略低于“高小”可忽略;如加以说明,有类似“有较高自学能力”的意思即可)

27.①外物(风、树、雨)的“态”与作者的“情”,有恰当的联系,语言连贯,各2分;增加的内容,可有个性,不要限制过死。②符合各自特定的情境(得体)共2分。评阅时应两句相对照着看。

六、(60分)

28.略

灏忓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缁煎悎 鍒濅腑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鐗╃悊 | 鍖栧 | 鍘嗗彶 | 鍦扮悊 | 鏀挎不 | 鐢熺墿 | 绉戝
楂樹腑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鐗╃悊 | 鍖栧 | 鍘嗗彶 | 鍦扮悊 | 鏀挎不 | 鐢熺墿 | 缁煎悎
涓€冧綔鏂� 楂樿€冧綔鏂� 鍗曞厓浣滄枃 鑻辫浣滄枃
濂借瘝濂藉彞 浣滄枃澶у叏 璇诲悗鎰� 鐢靛瓙涔� 鐧剧
灏忚嵎浣滄枃缃� 鐢佃剳鐗� 2002-2018 鍏充簬鎴戜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