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统一测试

2014-5-11 0:12:15 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统一测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12页,五大题,共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联          让             精竭虑         食壶浆

    B.灭          悔             尘不染         安土重

    C.给          让             堂大笑         云托月

    D.奋      俪       引高歌     瀣一气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人们意识到,用一种发展模式、一种政治主张来     多彩世界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②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  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③人,可以抛舍许多,却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失却了对它的   ,便也失却了良知。

④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制约  勾画  眷念  更/和      B.制约  勾勒  眷恋  更/乃至

    C.规范  勾勒  眷恋  也/乃至     D.规范  勾画  眷念  也/和

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2—4人即可。      

B.长征三号甲火箭是一枚三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为2650千克,比长征三号火箭翻了近一番以上。

C.听证会上,有关专家指出,科学调整中秋假期以引导市民错开出行高峰确实很有必要,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路面车流的有效控制。

D.作者没有着力把主人公写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气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敢于和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冬季里少有的一个月夜。             ,给原本应该美好的月夜平添了几分恐怖的气息。

①树木投射着昏暗的影子静静地伫立在山岭上 ②四周如积雪一般一片明晃晃的白

③叫声久久地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里  ④夜莺藏在林子深处一会儿便发出一声悠长的啼叫 ⑤银色的月光倾泻在丛林和乱石间

 A.④③⑤②①    B.⑤②①④③   C.⑤①②④③   D.④③⑤①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闾里之侠皆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见其所著帽,方耸高\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异之\他植者则不

C.晚乃遁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家\皆出于此乎

7.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3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8.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9.断句与翻译 (9分)

(一)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
                                   。(3分)

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3分)

(二)为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在句子中划斜线)。(3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词的上片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答:                               

(2)词的结尾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全答按前三题计分)(6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2)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阿房宫赋》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潜《饮酒》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社科文,完成12-15题。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  李金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大到北京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景区;小到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卢氏意园的“水面风来”馆、苏州留园的清风池馆、北京香山见心斋中的畅风楼等建筑。风在园林中如此受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如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留园的“与谁同坐轩”等。这是因为扇能让人联想到风,意会到风。园林中如此突出“风”,其实和园主身份有极大的关联。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熏陶和浸渍,以讲“仁”“礼”为己任,以追慕“圣贤”为大道。而“风”在中国儒家经义中正有着特殊的含义。《毛诗正义》中就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因此有着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更出现了一个极常见的词语——仁风。

儒家官宦的喜风,还因为风里的那份心情,风里的那个理想世界。司马光《独乐园记》有:“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我们从充满自然生气的表象里,看到了儒家之风的深层的审美涵义:对心灵、宇宙“天人”之间亲密和谐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王振复在《宫室之魂》一书中写到:“在中国建筑文化之灿烂星空中,究竟哪一类建筑样式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最大,或者说其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呢?是中国园林。” 无疑,道家对自然的崇尚,正和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相拍相合。李格非记董氏西园:“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乐。”在风中,人与自然似乎更为知音。“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清戴熙《赐砚斋题画偶录》)对风的敏感,正是人们心静闲适的表现。清郑板桥云:“茅屋一间,天井一方……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闲心消受耳。”聆听风中之味,大有道家所谓“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映物,才能进入妙赏的佳境,才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冯钟平说:“中国园林命意在空不在实”。“空灵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点之一”,正如任晓红所说的“园境也与这禅境一样,都是超然物相之上,在心性的自由天地中建立起的境界”。对中国园林的欣赏是视觉的,更是心觉的。一亭、一树、一石、一水,多需妙悟迁想,体味出象外之象。要有“慧心”,才可在咫尺山林中体味到一石一天地,一花一世界。而寺塔悬铃,是借风来传梵音的。“风吹悬铃,日夜铿然有声,有梵音到耳之妙境与妙趣”。风正如严羽以禅论诗云:“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松声,可豁烦襟……听梵音,可清尘根”(明倪允昌《光明藏》)。对佛家而言,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还原成一个“明镜台”。身有所感,心有所动,神有所思。或许,这就是风在寺庙园林中体现出的无穷禅味。

“风”对园林而言,无论是从自然借景,还是从文化审美角度,都对观者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风”,在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里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有改动)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6分)

A.风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还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故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备受重视。

B.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

C.对风的敏感是闲适、宁静、平和心境的体现,在这种心境下映物,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D.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不是用视觉,而是用心来感悟景物,从而体味出象外之象来。

E.在佛家看来,“风”可洗涤人的灵魂,风能使人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进入妙赏的佳境。

F.在观者心中,“风”成为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自然景物,也成为园林中重要的审美对象。

13.下列各句能够直接证明“风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的说法是 (3分)

A.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

B.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

C.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

D.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

14.请列出宦官文人喜爱“风”的原因。(4分)

答:                                                                  

15.请概括出“文化意蕴”在本文中的意思。(5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做答前填上文本序号“(一)”或“(二)”。(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 曾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象?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和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情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的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醁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的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6.为什么说梵高是“艺术的殉道者”?(5分)

答:                                                                           

17.第三自然段作者写梵高的创作情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答:                                                                          

18.梵高的悲剧,给你什么启示?(要求答两点。)(6分)

答:(1)                              

(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一 切 归 功于 人 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只,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昨,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决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不尽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何,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钭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越过2600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1,3,5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9.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5分)

答:                                                                     

20.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总理形象?(4分)

答:                                                                     

21.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联系你的体会,谈谈温总理所说的“快乐”的内涵。(6分)

答: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在“积累、团结、智慧、友谊”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字数不限,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方法,内容有意蕴。(6分)

例句:(勤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业的辉煌靠勤奋铸就。

(   )                                                                  

23.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到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个字)(6分)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答: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说:“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

【注意】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桥,是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也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生经历中,我们会走过许多桥,或许也会架起各种桥……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文本框: 学校 班级 姓名 试室 
 ********************************装订密封线********************************装订密封线********************************装订密封线**************************

语 文 答 题 卷

座号

                         

 22008、1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二、非选择题(117分)

9.(一)断句与翻译 (9分)

⑴(3分)译文:                                 

⑵(3分)译文:                                 

(二).为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10.(1)答:                                                     (3分)

(2)答:                                                      (3分)

11.(6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2)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阿房宫赋》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潜《饮酒》

14.(4分)答:                                                            

15.(5分)答:                                                             

(一).(15分)

16.(5分)答:                                                           

17.(4分)答:                                                             

18.(6分)答:(1)                                                           

(2)                                                                  

(二).(15分)

19.(5分)答:                                                           

20.(4分)答:                                                             

21.(6分)答:(1)                                                                                               

22.(6分)(  )                                                        

                                         

                                      

23.(6分)答:                                                                     

                                                                     

24、作文(写在后页)(60分)

24.作文(60分)

 

300

 

500

 

80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