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

2014-5-11 0:08:04 下载本试卷

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校:汪劲松 许国兵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杀  绿碌无为 崭头角  B.堤  驾 长吁短叹 平安保

C. 子 有无恐 隙乘虚  D.绳 河水浅 灭逃敌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三围  三位一体  浮尘  宦海浮沉

B.无疑  暴露无疑  坐席  座无虚席

C.由衷  言必有中  押宝  猜题压宝

D.树阴  绿树成荫  元件  原件退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走进皖南,山高我高,山矮我矮;水清我清,水落我升;山高水长,古树与新枝共存,自然风光怡人。

B.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收官之作颁奖晚会于2007年3月28日晚隆重上演,各类冠军浮出水面,安徽省蚌埠市文化局选送的《安徽花鼓灯》获得大秧歌类金奖。

C. 一位离家出走的年轻人来到公园电话亭,给家人大电话说,妈,我成了断线风筝,可想死你呢!

D.五·一期间,省城合肥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有关部门对侵权问题严重的几十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每年的获利应达十几亿元。

B.伴随黄金周铁路客运高峰的到来,写有“严禁携带危险、易然、易爆物品上车”的字样悬挂在火车站入口处,提醒人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C.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成,预示着我国钢结构运用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根据选择最好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的原则,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由联想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祥云》、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分别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技术设计方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科学家创造全世界最亮的光束
   科学家创造出全世界最亮的光束并将用它观察分子和原子的细微运动。
   这种光术是由电子在接近光速下沿真空环形管道发射时产生的同步光创造的,几乎比太阳亮1000亿倍。目前在牛津郡迪德科特投资3.73亿美元建造的“巨型显微镜”(“钻石”计划)将把它用作光源。这种光束将像一支巨大的火炬照亮分子结构,帮助研究人员画出原子的结构图。科学家希望利用这种光束研制出挽救生命的药物,解释地球和其他行星诞生的过程,甚至改进巧克力的味道。
   创造同步光的技术30多年前就有了,但迪德科特中心的技术却将是最为先进的。为了创造同步光,环形管内的高能磁铁迫使带电粒子加速运动并发光。这种光可以沿切线方向从储光管发射到实验室,再由科学家任意处理。从事“钻石”计划的研究人员昨天宣布,最近的实验表明,同步加速器发射机工作正常,首次实验将在明年1月进行。
    参加“钻石”计划的伊莎贝尔·博斯卡罗·克拉克说:“对于科学家来说,全世界最亮的光束就好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超级显微镜宝库。”迪德科特中心的技术负责人理查德·沃克博士说,这种光束可以极其准确地发射出去,其射光圈小到能让研究员在亚微米层次上观察物质。曼彻斯特大学的菲利浦·威瑟斯教授说,“钻石”计划是一种尖端科技。“对我们而言,它是一支极亮的火炬,让我们看到物质的内部。” 在“钻石”计划负责药物和疾病研究的托马斯·索伦森补充说:“它可以揭示生命的机理。”
   同步加速器技术已经用于多项重大科技研究,比如研究抗流感药“乐感清”(Relenza)、绘制口蹄疫病毒蛋白结构图和探测湿地的砷含量等。
   工程师们用这种技术检测建筑材料在不同应力下的反应。

对于研究太阳系起源的科学家来说,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识别地球诞生的过程。

5.对“最亮光束”的前景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它将为“钻石”计划提供理想的光源,将为科学家提供一个超级显微镜宝库。

B.可以极其准确的发射出去,因而其射光圈能让研究人员在亚微米层次上观察物质。

C.工程师们将用它来检测建筑材料在不同应力下的反应。

D.科学家将利用它揭示生命的机理,去研制挽救生命的药物。

6.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最亮的光束是由电子在接近光速下沿真空管发射时产生的同步光创造出来的。

B.最亮的光束帮助科学家们研制出了挽救生命的药物,解释了地球和其他行星诞生的过程,还改进巧克力的味道。

C.创造同步光的技术30年前就有了,人们迫使带电粒子在环形管道内做加速运

D.人们已经在抗流感药“乐感清”(Relenza)的研制、口蹄疫病毒蛋白结构图的绘制和湿地的砷含量的探测等重大科技研究中使用了同步加速器技术。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一旦获得了“一个超级显微镜宝库”,他们就有可能去识别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诞生过程,还可能揭示生命的机理,研制出制病的药物。

B.学家们虽然已经创造出了目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束”,但是还没有用它去观察物质的内部。

C.牛津郡迪德科特中心利用30年前就有的创造同步光的技术,投资3.73亿美元建造了“巨型显微镜”,从而创造出了目前世界上。

D.研究人员将把“最亮的光束”用在“巨型显微镜”上,去照亮物质的分子结构,从而画出原子结构图。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8—10题。

新建预备仓记

王阳明

仓廪以储国用,而民之不给亦于是乎取。故三代之时,上之人不必其尽输之官府,下之人不必其尽藏于私室。后世若常平、义仓①,盖犹有所以为民者,而先王之意亦既衰矣。及其大敝,而仓廪之蓄遂邈然与民无复相关。其遇凶荒水旱,民饿莩相枕藉,苟上无赈贷之令,虽良有司亦坐守键闭②,不敢发升合以拯其下;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无以事其刃为也。呜呼,仓廪之设,岂固如是也哉!

绍兴之仓目如坻,大有之属凡三四区,中所积亦不下数十万。然而民之饥馁,稍不稔即无免焉。岁癸亥春,融风日作,星火宵陨。太守佟公日:“是旱征也,不可以无备。”既命民间积谷谨藏,则复鸠③工地,得旧太积库地于郡治之东,而建以为预备仓。于是四月不雨;至于八月,农工大坏,比室悬。民陆走数百里,转嘉、湖之粟以自疗。市火间作,贸迁无所居。公帅僚吏遍祷于山川社稷,乃八月己酉,大雨浃旬,禾槁复颖。民始有十一之望,渐用苏息。公曰:“呜呼!予所建,今兹之旱虽诚无补,于后患其将有裨。”乃益遂营。九月丁卯工毕。凡为廪三面,廿有六楹,约受谷十万几千斛。前为厅事,以司出纳;而以其无事时,则凡宾客、部使之往来而无所寓者,又皆可以馆之于是。极南阻民居,限以高垣;东折为门,出之大衢。并门为屋廿有八楹,自南亘北,以居商旅之贸迁者,而月取其值,以实廪粟;又于其间区画而综理之。盖积三岁而可以有一年之备矣。

二守钱君谓其僚曰:“公之是举,其惠于民岂有穷乎!夫后之民食公之德而弗知其所自,是吾侪无以赞公于今日,而又以泯其绩于后也。”于是相率来属某以记。某曰:“唯唯。夫悯灾而恤患,庇民之仁也;未患而预防,先事之知也;已患而不怠,临事之勇也;创今以图后,德之诚也。行一事而四善备焉,是而可以无纪也乎?某虽不文也,愿以执笔而从事。” 

【注】①常平、义仓:仓库名。 ②键闭:紧锁。③鸠:召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复鸠工地  度:选择   B. 比室悬  罄:空无

C.乃益遂营   厥:挖掘   D. 德之诚也 敷:布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民之不给亦是乎取    B. 后世常平义仓

是,余有叹焉        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先王之意亦既衰矣    D. 益遂厥营

见疑,忠而被谤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为绍兴新建的预备粮仓所作的记述文,但记述时不局限于此,涉及内容广泛。

B.绍兴有粮仓,粮仓中也储存了不少粮食。但每年收成稍受影响,百姓就会受饥挨饿。

C.对于佟知府新建粮仓以备荒年救济饥民之用的政绩,作者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表现出作者体恤民情之意。

D.作者既介绍写作本文的缘起,又交代了佟公新建粮仓所经历的“农工大坏”的曲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仓廪之设,岂固如是也哉!(3分)

  译文:

(2)某虽不文也,愿以执笔而从事。(3分)

   译文:

(3)予所建,今兹之旱虽诚无补,于后患其将有裨。(4分)

12.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1)、首句“节物”在诗中是指      。颈联回答了首联“何黯然”,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劝学》)

(2)其志洁,        ;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

(3)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五、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共22分)

时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蒙 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 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4.为什么说“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4分)

15.作者以大量的篇幅写了烛光里北宋天王木雕像,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析。(6分)

16.作者说“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作者狼狈的原因是什么?(6分)

17.文章最后写道:“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作者是如何回答“自己”的?(6分)

六、(15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我们的母语汉语,如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秋之海棠,冬之腊梅,令人喜爱、陶醉。尽管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村庄,尽管你的作品可能进入不同语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转达,无法获得对等理解。它们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我们如何使美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作为一种衡量尺度,语言的可靠性甚至远在肤色之上。余光中问得尖锐:“当你的情人已经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一个汉语写作者,与其孜孜于让外国人说好喝彩,梦寐以求登上斯德歌尔摩的颁奖台,不如潜心倾听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语的音符谱写一部部交响乐或者一支支小夜曲。只有对汉语具有像对母亲般的深情,才能够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脉,贴近那片土地的秘密,从而成功地记录、描绘和抒写,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长和扩大,使生存变得坚实。

简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答:

19. 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请根据上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肯大团圆”的句子。(4分)

例:孔尚任不想大团圆,借侯、李的离合之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1)                            

(2)                                 

20.下面是任小艾老师的一段观察记录,读后请替任老师为该同学写一则评语。评语内真实

而有鼓动性。(字数不超过100)(6分)

学生:可素

二月二十日,活泼好动,听课欠专心,好做小动作,课间打闹,读小学有调皮大王的称号。

三月八日,语文课写字很认真。

四月六日,写作业时,边写边玩,多次未按时完成作业。

五月十九日,昨天大扫除,不怕脏累,很积极。

……

21.(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的路上,我们追逐梦想,然而,梦想终归只是梦想。而生活却不止是生活,当梦想在生活中慢慢被时间稀释,我们依然会那么坚持吗?驻足,只是因为他最先来到,往往最先来到的,却是最深刻的生活在继续……梦想在继续……

面对梦想与生活,你有何想法?请以“梦想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B(B 项分别读weí、yù、xū、yoù,A项滓、梓读zǐ,C项渍读zì,D项跻读jī)

2.    B(暴露无疑——暴露无遗)

3.    B(A山高水长:喻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也喻情谊或恩德深厚;B浮出水面:喻事物显露出来或有结果;C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或不知去向的人或东西;D喻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4.    D(A“侵权问题严重的几十家企业”有歧义;B成分残缺,在“字样”后加“条幅”一类的词;C“水平”与“跨入”搭配不当。)

5.    C(误用了将来时且“它”指代有误。)

6.    D(A原文为“真空环形管道”,B误用了将来时,C原文为“环形管内的高能磁铁迫使带电粒子”。)

7.    C(应是先创造出“最亮的光束”作为“巨型显微镜”的光源。)

8.    C(“厥”为代词,作“这”或“这项”解。)

9.    C(A“于”分别为“从”、“对”的意思,B“若”分别为“像”、“那”的意思,C“而”皆为转折关系D“乃”分别为“于是”“才”的意思。)

10. D(“经历工程被毁的曲折”文中无根据。)

11.(1)设置粮仓的目的,难道本来就像这样吗?(“设”“固”各1分,句子流畅为1分。)

(2)我的文章虽然做得不好,也愿意同各位一起来完成此事。(“文”“从事”各1分, 句子流畅为1分。)

(3)我要建造的预备粮仓,对今年的旱灾诚然没有作用,对以后将出现的灾荒大概还是有用处的。(“兹”“其”“裨”各1分,“今”前“于”的省略为1分。)

12.(1)敬酒、祝词。

(2)不是。(1分)还有仕途的挫折之苦恼。(2分)作者以何等荣耀的花仍要经受多次风雨的摧折为喻,告戒友人大自然为万物安排的生长道路就是这样曲折多磨,人生亦是如此。(答为“类比”可给分。)

18.汉语优美、独特,我们应该热爱汉语,自觉用好汉语。(3分19.屈原不想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骚》,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白。

杜甫不想大团圆,作“三吏”“三别”,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

曹雪芹不想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每句2分)

20.可素同学,老师喜欢你上课时瞪着打眼睛专心听讲的样子。同学们都说你字写的漂亮,如果那张张作业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有多棒!(可有选择的指出该同学的优点,委婉对缺点提出该进要求,指出发挥优长处的意义。)

附:[译文]

粮仓是用来储存国家公粮的,百姓遇到饥荒,也从这里取食。所以在夏、商、周时代,治理国家的人并不一定要人民把应缴的粮食都缴纳给官府,老百姓也不一定要把自家的粮食都藏在家中。后世设立的常平仓、历代地方上所设的义仓,都还保留着为民考虑的万分,但古代圣王的美意已衰微了。等到政治制度的弊病越来越严重,公家粮仓里所积存的粮食便变得与百姓的生计毫不相关了。每当遇到荒年或水旱灾害,即使饿死的人堆积于道路,彼此枕卧,如果没有接到上级的救济命令,即使是关心百姓的官员,也只得坐守粮仓,紧锁仓门,不敢向饥民发放哪怕是极少量的粮食以拯救他们的生命,这时人们看着官家的粮仓,就像面对仇人的堡垒一样,只是无法用武器来攻打罢了。唉!设置粮仓的目的,难道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我的家乡绍兴府,其粮库氏中目为坻、大有之类的共三、四座,仓中储藏的粮食不下数十万斛,但是每年的收成稍受影响,百姓就不能免除受饥挨饿。癸亥年(弘治年十六年)的春天,白天刮着东北风,晚上则有流星从天空坠落。知府佟公说:“这是天将大旱的征兆,不能不预作准备。”既下令民间积贮粮食,谨固收藏,又召集工匠选址,选择了府台衙门东面以前太积库的土地,来开建预备粮仓。接下来,整整四个月天未下雨。到了八月份,农业生产全垮了,家家户户都空无所有。人们从陆上长途跋涉数百里,到湖州、嘉兴地区去购运粮食以自救。市镇上又隔些天就发生火灾,商贩们没有可供贸易的场所。佟知府率领下属,四出向掌管山川、土地、谷物的神祗祷告,总算在八月十五日开始,下了十天大雨,使田里稻禾复苏,抽出穗来,农民们这才有了点收成的指望,民生稍微得到恢复。

佟知府说:“唉!我想建造的预备粮仓,对今年的旱灾诚然没有作用,对以后将出现的灾荒大概还是有用处的。”于是加紧完成他的营建,到了九月初四终于完工了。在三个方面共建成仓房二十六间,约可藏谷十万几千斛。粮仓的前面建有厅堂,可供出纳粮米之用,无事的时候,凡是宾客及上级派来出差的人找不到住处的,也可以在这里居住。粮仓南面靠近民房的地方,筑起高墙,围墙向东转弯的地方开大门,出门就在大街。从靠近门的地方起,又造了二十八间屋子,自南向北排列,供做账卖生意的商人居住,每月的房租用来购买粮食,藏入仓库。所有的房屋又划为几片,进行综合管理,预计每经过三年的积累,就可有对付一年灾荒的储备了。

佟知府的副守钱君对同僚说:“佟公建造预备粮仓的举动,给百姓的恩惠,哪有穷尽呢?日后百姓享受佟公的恩德,而不知它的来历,那就是由于我们不但现在没有留下赞美的记载,而且使佟公的政绩在以后也被湮没了。”于是相随而来看我,嘱托我作文记述。我回答说:“是!是!怜悯人民遭到灾害而赈救受害的人,这是庇护民众的仁德;祸患没有发生而加以预防,这是谋虑深远的智慧;而对灾害而不怠惰,这是临事果断的勇毅;以今天的创建造福于将来,这是布行德惠的真诚。佟知府做了这一件事,而同时具有仁、智、勇、诚四种美德,这样的事难道可以不加以记述么?我的文章虽然做得不好,也愿意同各位一起来完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