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检测试题

2014-5-11 0:08:05 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逆  朝\锦  改弦张\少不

B. 绻\责  除\晓  惊魂定\果园苗

C. 立\罢  孤\然  紫嫣红\叱风云 

D. 付\尘  垣\悦  诈取胜\精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赝品  蝇营狗苟  目不暇接 一言即出 驷马难追

.筹码  意出尘外  戴罪立功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C.洗练  临渊羡鱼  积腋成裘 正其义不谋其利

D.通谍   妍媸毕露   缘木求鱼 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法制社会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______,不能随心所欲。

②人可以抛舍很多,但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失去了对它的   ,便失去了良知。

③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     规定得过于繁琐。
  A.准则  眷念  不免    B.准绳  眷恋  未免
   C .准绳  眷恋  不免   D.准则  眷念  未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1921年12月4日阿Q在北京出版的一份报纸上亮相

以来,人们的目光一直聚集着他,呈现出人人竞相议论阿Q的文化奇观。

B.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文学艺术

中在概念、形式和文体风格等方面最为与众不同的小说流派。

C.春节前,天津的“老字号”出现了“井喷”现象,“耳朵

眼炸糕”卖火了,“狗不理包子”卖空了,“十八街麻花”卖疯了:传统食品销售异常火爆。

D.“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令人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

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约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一8题。

文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节选)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要真正得到实现,端赖(端赖:的确依赖)读者的参与和确认。建议大家多看一些经典,少看那种过把瘾就完的注水文学,并不再满足于“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年轻人追逐流行虽可理解,但我不能不说,任何对流行的追逐都是缺乏主见和定力的表现。它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但终将被时间遗忘。这种遗忘,大家一定经历过。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要容易得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虽然,现在文学正以异常活跃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但我要说的是,这种活跃的进入并不能说明文学的意义与价值已被人充分地认知。有时情况恰恰是这样的,当人们在说文学的时候,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其实并不在场。这自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重心和欣赏趣味的改变有关,但也与创作和阅读双方对文学意义与价值的认知缺乏分不开。

我们都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这只是就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而言的。如果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这样的定义显然太过单薄,尤其缺少对由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把握。而一旦基于这样的系统把握来看文学,我们就会发现,与其说它是语言艺术,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更准确些。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一个以物质来衡量和平准一切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等合理诉求的掩盖下,人受制于物的现象悄然滋生,善恶不分、见利忘义的“道德迷失”,重当下轻未来、跟着感觉走的“存在迷失”,还有……国人眼睁睁地看着欲望在生活中横行,变得日渐紧张和焦虑,有着身心不得回旋的疲累与窘迫。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为什么会对文学感兴趣,会自己掏钱买小说,或试着写小说呢?不正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拯救与摆脱吗?不正是感到在文学中,自己可以释放浪漫,获得心的平静和自由吗?

文学既可以表现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一切的复杂世相,并适度地予以容忍,还其世俗的合理性,从而让读者感到它有切近人生的真实与可信,更重要的是,它还批评它们,让人看到其如何的不合理,从而至少在那个时刻,把自己交给了神圣的真理与正义,进而培植起理想,涵养出道德,抚平心底的创痛,获得前行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站在生活的反面的,通过批评,它使社会保持了健全的理想,同时也因与生活的反差,成就了自己的价值。

必须强调,说文学是生活的反面,不是说文学不能赞美生活,或者无视生活的发展和潮流的变化,而是说它在任何时候都对生活保持着一份警惕和冷峻,尤其拒绝与世俗同流,更不向愚昧和丑恶低头。

5.为什么说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容易受流行趋势的影响 

B.易于满足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

C.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了人们的关注重心

D.文学中有对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的表现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实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方面,读者的参与和确认比作者的创作努力更加重要。

B.追逐流行虽然不值得肯定,但是它在文学的传播中却意义重大

C.优秀的文学既要适度地顺应生活,而又需始终站在生活的反面,与生活保持必要的反差。

D.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

7.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文学以异常活跃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恰恰说明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其实并不在场。

B.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欣赏趣味的改变,影响着人们对文学的认知和选择。

C.“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依赖于文学并不一味地容忍生活中的伪美与假善,而是始终站在生活的反面。

D.作者和读者对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明确的认知,真正有意义的文学方有可能进入到人们的生活。

8.下列根据原文所作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学有反映生活的功能,但更有批评、干预和引领生活的作用。

B.现代化进程中要求实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亦有其不合理的一面。

C.作家应该是生活的冷峻的观察者和睿智的批评者。

D.生活并不总是一个合理的展开过程,有时它还可能催生罪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拜会稽太守。会稽乱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及马防为车骑将军,当出征西羌,伦又上疏曰:“闻马防请杜笃为从事中郎。笃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在所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复令防自请人,有损事望。”并不见省用。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四十一》)

 注:①赇(qiú):贿赂    ②马防:马廖之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B.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

  C.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D.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百姓财产之困匮       不物喜,不以己悲

 B.况以为从事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笃乡里所废         遂猾胥报充里正役

 D.若是者,可谓无私乎    孰能讥之乎?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第五伦处理公正无私的一组是( )

①移书属县,晓告百姓     

②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 

③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

④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⑤言事无所依违         

⑥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禁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在他因犯法被召回时,百姓都依依难舍。

  B.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不以贫富,而以志行任免官吏,这样就禁绝了竞相行贿的现象,整肃了吏治,选拔了人才,时人认为他知人善任。

  C.第五伦认为皇帝拜马防为车骑将军,出征西羌,属任人不当,上疏谏止,但是皇帝没有接受他的忠告。

  D.第五伦认为自己称不上“无私”,因为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心存恩念;儿子有病,自己也牵肠挂肚,夜不成眠。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

  译文:                             

(2)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

  译文:                              

(3)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

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

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乐岁终身饱,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美的导师

           席慕容

  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

  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我们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就是:多带他们接近大自然。

  观察儿童画,我们可以发现,越年幼的孩子,对自然界的向往越大。他们作画的题材虽然以小我为中心,但是,每一张图上,总不会忘记加上一个太阳公公、一座山或者一朵小花。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创作的泉源,孩子们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幼年时一切的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苦心和你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的。

  至于如何培养这种接触呢?我想,从婴儿能够出户接受日光浴时便可开始了。假如家居在乡下,或者近郊,那比较没有问题,但是假如家居在闹市里,做母亲的就要稍微辛苦一点了。

  有一位女作家,在孩子幼时,因为家居在植物园附近,她常常带着孩子去散步。在散步时,总会教年幼的孩子辨认一两样植物,除了辨认名称以外,还仔细观察花、叶、枝的不同。孩子长大以后,母亲逝世了,这个孩子在追念母亲的文字之中承认:虽然和母亲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但是最难忘的,仍然是幼年时在植物园中的散步。

  试想一下,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幼儿稚嫩的小手,在绿荫深处漫步,这个行动的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母亲从其中也能得到很大的快乐,更何况幼小的敏感的心灵呢?

  也许有些母亲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没有时间,第二家不住在植物园附近,第三散步是需要闲情逸致的,生活这样紧张,工作这样繁重,哪能天天带孩子散步。给他们吃,给他们穿,就已经很费力了。

  《中国母亲的书》的作者张天麟先生,说了句很发人深省的话:

  ——中国不患物贫而患心穷

  “心穷”!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中国人很爱贴标语:“现在的儿童,就是将来的栋梁”。“儿童是民族的幼苗”。每个成人都会点头称是,并且也深信不疑。但是,却没有人,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儿童的心灵的充实。没有灌溉的幼苗会长得好吗?

  其实,儿童所需求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使他们满足。就像一天工作完毕后,父母可以带孩子们在家居的附近散一下步,在阳台上浇一下花。也许一天只要十分钟,假如不能天天实行的话,哪怕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也行。让孩子们和你一起观察这个世界,让大自然走进他们心中。

  孩子们会知道感激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注:席慕容,台湾当代著名女诗人,画家。

16.“中国不患物贫而患心穷。”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7.为什么说多带孩子接近大自然是做其“美的导师”的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和途径?(4分)

                                   

                                     

                                     

18.作者针对许多父母借口紧张繁忙而忽视对孩子美的教育,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读了本文,你对文中所论述的话题有何见解?请简要回答。(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教育宜从幼年开始,美的教育也不例外。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诚、质朴,丰富的内心世界,显示出作者的美好修养和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B.文章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父母,不能对孩于放任自流,而要加强家庭教育,促使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C.如果美育开始得早,引导得法,孩子一生都会因此而收益无穷。说得窄一点,这是一种品位的养成教育;说得宽一些,这其实就是整个人格的养成教育。

  D.文章意在告诉所有的年轻父母,要学会用温和,从容的态度,牵着孩子的手,从幼年开始就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存在,因而终生与美同行。

  E.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心灵和画家的审美眼光,夹叙夹议,用语华美,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文章写得如诗如画。文中诚恳的态度、热切的忠告,一定会打动无数父母的心。

六、(12分)

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21.2004年5月,清华、北大优秀学生全国巡回演讲团赴各地演讲。假如由你主持他们在你校的报告会,请你就此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4分)

                              

                                                     

22、以下面这句话为中心,拟写两个比喻句,句式不限。(4分)

青少年应该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七、(60分)
23.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  :  孟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文学形象:  阿Q  假洋鬼子  戈多  格里高尔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Ⅱ卷(114分)

13.文言翻译(10分)  

(1)译文:                           

                                  

(2)译文:                           

                             

(3)译文:                           

                                 

14.(6分)

(1)答:                             

                                 (2)答:                              

                                 

15.默写(8分)

(1)                                  

                  

(2)                         

(3)                             

                 

16.(4分)

答:                               

                               

17.(4分)

答:                             

                                

                                     

18.(6分)

答:                                  

                               

                              

                               

19.(4分) [    ]

20.(4分)

答:                               

21.(4分)

答:                                    

                                      

                               

                               

22.(4分)

答:                                   

                                 

                              

 

 

 

0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检测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A、“暾”与“墩”读音不同;B、“甫”与“圃”读音不同;

C、“姹”与“咤”读音不同)

2.B(A.“一言即出 驷马难追”中的“即”当为“既”,C.“积腋成裘”的“积”当为“集”,D.“通谍”的“谍”当为“牒”)

3.B(“准绳”与“准则”都指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而

“准绳”多作喻体,常用来比作“法律、法规”; 眷念:想念。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故应“眷恋”;“未

免”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的

意思是免不了。根据语境,应填“未免”。

4.C(A.语序不当,“阿Q”应放句前作主语;B.主谓搭配不当,"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应是"文艺流派的总称";D.缺少谓语,可改为“继续实施……计划”。)
二、(12分,每小题3分)

5.D(文学表现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是让读者感到它有”切近人生的真实与可倍性”的前提和条件,并不是选择文学的困难所在)

6.C(A文章首句只能说明“读者”的“参与和确认”重要,而不能说明它比“作者的创作努力更加重要”。B原文不是说“追逐流行”在文学传播中的意义重大,而是说“追逐流行”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 D说‘‘文学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应是基于“对由作者一作品-读者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把握”。)

7.A(前后句硬凑因果,违背了它们在原文中的意义联系。见2段) 

8.B(“亦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原文明确肯定是合理的——“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等合理诉求的掩盖下”。)

三、(12分,每小题3分)

9. D、选拔、推荐。(A、得到整饬、整顿;今:使损坏的东西恢复原状。B、相互勾结、来往;今:往来通达。C、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今:方便合适。)

10.B.(A、以,都解释为“因为”; B.第一个“乃”,解释为“竟”,

第二个“乃”,解释为“就”;C.为,都表示被动;D.“其”都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11.C.(①②都不能表现“公正无私”)

12.C.(“属任人不当,上疏谏止”有误)

附参考译文: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九年,跟随淮阳王到京师,与其他官属一同被接见。皇上(刘秀)向他询问政事,第五伦趁机对奏为政之道,光武帝非常高兴。被委任为会稽太守。会稽地区风俗,多滥设祀庙,喜欢占卜。百姓常常滥杀耕牛来祭祀鬼神,百姓财产因此而匮乏。第五伦上任后,向所属各县发出文书,明白晓告百姓。凡是巫祝有依托鬼神以诈术恐吓愚昧百姓者,都要捉拿问罪。胡乱杀牛的人,官吏都必须给予处罚。民众开始时都很恐惧,有的巫祝胡言乱语地加以诅咒,第五伦却追查得更紧,以后便逐渐绝灭了,百姓得以安定。永平五年,第五伦因触犯法律被征回朝廷去接受惩治。郡中的老少百姓攀住他的车子,拉着马,啼哭着跟随。每天只能走几里路,无法赶路。第五伦于是只好假装在驿站里住下来,而暗中乘船改由水路离开(奔赴洛阳)。后升迁为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以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因为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把家境丰足的官吏全部精简掉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便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级的官,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肃宗刚继位,第五伦便从太守提拔为司空,取代了牟融。皇帝因为明德太后的缘故,尊崇皇舅马廖,让他们兄弟都居于要职。马廖倾心与达官显贵交往,官员们都争着去迎合投*他们。第五伦认为皇后的亲族势力过大,于是上疏,想让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利。等到马防担任车骑将军,准备出兵征讨西羌时,第五伦又上疏说:“听说马防请杜笃担任从事中郎。杜笃在乡里为人们所不耻,寄居在美阳,妹妹是马氏的妻子,依凭这种关系与马家来往,他们所在的县令深为他的不守法令所苦,将其收捕论罪。如今到了马防那里,议论的人都有怀疑,觉得奇怪,何况竟然让他任从事,我恐怕将会因此议论朝廷。如今应该选拔贤德有能力的人辅助马防,不应让他自己请人,以免有失众望,有损于他的事业和前途。”但他的意见都没有被采纳。  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违心阿附。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都予以训斥;吏员们上奏及直接上奏之事,他都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因此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过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便总是要想起他来,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罢了。我儿子有病,即使一次也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如此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

四、(24分)

13.(10分)

⑴ 第五伦于是只好假装在驿站里住下来,而暗中乘船离开。

⑵ 第五伦认为皇后的亲族势力过大,于是上疏,想让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利。

⑶ 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因此而被人轻视。

14.(6分)

(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1分)

15.(8分,一句1分)

(1)又闻子规啼月夜  愁空山  使人听此凋朱颜

(2)桅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3)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凶年免于死亡

五、(18分)

16.(4分) 中国不担心物质的缺少而担心精神的匮乏,因此要多多充实儿童的心灵,多多灌溉这些幼苗。

  (仅解释字面的意思,给2分。)

17.(4分)

①越年幼的孩子,对大自然的向往越大;②年幼的孩子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幼年时一切的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 (每点2分)

18.(6分)

第一问:①作者引用张天麟的话,告诫父母们,不去关注“心灵的充实”,孩子就会如同“没有灌溉的幼苗”,不会生长(2分)。②作者认为,与自然亲近不在时间长短,也不拘具体的形式(1分);这种付出或许短时间并不能看出效果,但可以确信总有一天这种苦心和努力会有回报的(1分)。

  第二问:本题答案不惟一。扣住文中所论的话题,针对教育问题发表感想,言之成理即可。(2分)

19.(4分)答案:B  E

  B项:本文重点在于给父母们提出建议,怎样做孩子的“美的导师”。E项:“如诗如画”“语言华美”说得不对,本文如同与人促膝谈心,娓娓说来,朴实无华;也没有夸张的修辞手法。)(每答对一项给2分)

20.(4分,一词1分)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21.(4分)

【参考答案】 五月,鲜花盛开。我们有幸请来了清华北大优秀学生巡回演讲团成员。他们不辞劳顿,带着成功的经验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指明成功的方向,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

22.(4分,一句2分))

【参考答案】如果老虎一辈子全靠饲养员投食度日,这老虎还能成为“山林之王”吗?要学雄鹰志万里,莫做燕雀恋小

23.作文(60分)

小学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综合 初中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生物 | 科学
高中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生物 | 综合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好词好句 作文大全 读后感 电子书 百科
小荷作文网 电脑版 2002-2018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