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如何正确使用虚词练习

2014-5-11 0:08:07 下载本试卷

正确使用虚词精讲精练

【考点透视】

正确使用虚词,属于“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范畴。高考考查的频率大,除了与实词放到一起考查词语的选用之外,在第五条“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第六条“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虚词。这三条的能力层级都是D级。因此,我们必须重点掌握。

高考虚词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有三类:1、辩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2、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3、辩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

历年高考语文卷,虚词考查占了相当分值.《考试说明》关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虚词有三条涉及。第四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包括关联词的选用和虚词的正确

【名师导航,一练到位】

【考题点拨】

例1 (2004年天津高考题)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_______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 "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________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________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________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 展示  观赏  即使/也

B. 展现  参观  即使/也

C. 展现  观赏  尽管/但

D. 展示  参观  尽管/但

思路点拨】此题是一道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考试题。这也是近两年来最常见的考查方式。

做这类题,我们要从最有把握的入手,运用排除法解题。其中①②两句,我们运用辨析实词的方法不难做出明确的判断。我们从虚词的角度分析本题。给出的两组词语“即使……也……”是一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而“尽管……但……”则是一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因此我们要着重分析题目给出的语境,句中“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是一个事实,而不是假设,因此应该选用后者。

【答案】C

…精典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例2(2002年全国高考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常见虚词的运用。“一再”和“再三”,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再”用于动词前,突出行为、动作的反复性,如“一再声明”、“一再表示”;而“再三”偏重于态度谨慎、诚恳,如“考虑再三”、“再三挽留”。“多少”是疑问代词,表示问数量或表示不定的数量;“稍微”是副词,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常常”和“往往”都是副词,“常常”表示不止一次,且时间相隔短;“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结合句意考虑,自然选C。

【答案】C

…精典训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我和老丁共事多年,退休后,他回了广东老家,    再无消息。

②   被囚多时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写给大女儿的亲笔信不但没能如愿传达    被抹黑了三分之二,总共剩下17个单词能看得懂。

③       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A 而后  反而  鉴于  B 尔后  反而  由于

C 而后  而且  由于  D 尔后  而且  鉴于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同志们盼望早日上岗,为厂立功,张小华又__________不是这样的心情呢?

②老王笑着说:“自家兄弟,__________这么客气呢?”

③一部长篇小说有主题、副主题,而每一卷也__________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

A.   何尝 何必 何妨  B.何曾 何苦 何妨

B.   C.何尝 何必 不妨   D.何曾 何苦 不妨

例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百年来,我国虽然也出现过不少杰出的科学家,______出现过像“五四”运动那样的倡导科学的全国性热潮,______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科学事业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______全国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______受到前所未有重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

A.同时 但是 因为 故    B.同时 由于 只有 故

C.甚至 由于 因为 才    D.甚至 但是 只是 才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是考查关联词语的用法。关联词语是考查的重点内容,要判断关联词语的使用正确与否,主要是要了解其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及语境的具体提示。在题目中,第一条横线前后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第一个句号以前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转折位置在第二条横线处,据此,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系的B、C两项。最后一条横线前后是条件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据此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系的A、B两项。

【答案】D

…精典训练†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我们的散文拒绝精神的攀沿,______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______始终徘徊于低层次的琐碎生活______生活的细小咀嚼,______散文还会有它沉甸甸的分量吗?还会有它宏阔的天宇吗?

A.既然 从而 因而 和  所以    B.尽管 甚至 因而 和 所以

C.因为 和  所以 乃至 那么    D.如果 甚至 而  乃至 那么

625.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到太阳上去,______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访3500年,______坐飞机,也要飞28年。

②______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一小步——真理______会变成谬误。

A.如果 如果 尽管 却    B.虽然 即使 无论 都

C.如果 即使 只要 就    D.因为 虽然 只有 才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像,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思路点拨】这道题的考查重点是虚词的使用。C项中的“未尝”加在否定副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意思跟“不是(没、不)”相同,但口气更委婉,正合于语境,是正确的。A项中的“反而”是个副词,它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上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在A项中,改编者没能理解原作的精髓,而且凭主观想像添加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其结果必然是“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的问题,“反而”用在这里就错了。B项中的“无论”是个连词,在句子中起排除条件的作用,表示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它后面可跟上“谁”、“什么”、“怎么”等疑问词或跟上一个并列结构。当然跟着的疑问词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全部”的意思;跟着的并列结构则是表选择关系的并列结构。现在,句子中“无论”的后面跟着的并不是表选择关系的并列结构,而是跟着一个“从……到”的介词结构,这样就不行了。从这个句子看,“创作”、“演出”两者不是什么选择关系,所以说句中“无论”用得不对。D项中的“对”是介词,句子原来要表达的是“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错误做法”“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加上了介词“对”,使后面句子的结构有了改变而造成了成分残缺,将“对”删去句子才通顺。

【答案】C

…精典训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B. 他这样迟疑时,思想又上了相反的两种循环起伏的老路,所以提起笔来又放下,不能径自写下去。

C. 老吴不免太不会说话,本来挺简单的事叫他弄复杂了。

D. 得知儿子今年春节不回家,他心里格外不高兴。

8下列文字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意味着忽视否认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和关心。

B.夜深了,喧闹了一天的村庄沉静下来了,偶然也听到一两声婴儿的啼哭,却更让人感到了小村之夜的宁静。

C.如此重大的事情,厂长况且不能个人作决定,他一个科长,竟然违反规定,擅自作主,这小伙子也太不知深浅了。

D.我们要以无私奉献为荣,以争名夺利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以实事求是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决不能相反。

【策略研究】

1、了解虚词功能

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它在联结各成分中起到不可替代、也不可省略的作用。每一类虚词在句中的功能是不同的,应用时需仔细区别。

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表示范围、程度、时间、语气等;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边,并与它们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时间、处所、对象等;

连词 用于联结词、短语或句子;

助词 附着在词、短语或者句子上,具有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意义;

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

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

平时常说的关联词就是指在句中起到关联作用的介词和副词。

2、明确虚词位置

虚词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就会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如“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其中最明显的错误是不应用“再”,而应用“又”。但这个虚词的位置也不当,应将“又”放在“然后”一词之后,才能正确地表意。

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可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关联词语的位置都应放在主语之前。例如:“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句中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关 联词位置变化并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3、防止虚词滥用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会犯“多余”的毛病。例如“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句话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再分析宾语,它的主语是“对……行为”,这是个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是不能做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的混乱,去掉“对”反而句意明晰。再如“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这是关联词语滥用, 应去掉“因为”。

4、避免虚词误用

虚词误用主要包括关联词语的误用和介词的误用。关联词语的误用是因为不明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导致的。如“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其中就是因为把因果关系理解为递进关系所致,此处“进而”应为“因而”。

介词的误用是因为不能明辨介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如“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其中“以”应和“为”搭配,“把”应和“作为”搭配,而此句却把“以”和“作为”搭配在一起,就错了。

5、辨析近义虚词的不同含义

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例如:“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避免”“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再如: “当、在”,“最、顶”“自从、从、自”,“尽管、不管”,“分外、格外”等。

6.注意虚词(关联词)的搭配

不但——而且 尽管——还是 尽管——却 除非——才

既然——就 无论——还 不管——都 即使——还

宁可——也 纵然——也 与其——不如 尚且——何况

例(1)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而且变化也最快。

[前后没有递进关系,故应去掉“ 而且”]

例(2)语音,如果汉字不是标音为主,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

[前后不是假设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例(3)不论哪个行业的人,其所以称为专家,决不能连起码的常识都不懂。

[这里不是表原因的因果关系,而是表推论的因果关系]

例(4)识别干部,不仅要看一时一事,甚至还要看它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

[“甚至”和“还”用重复了]

7.辨析用法相近的虚词

以至——以致 关于——对于 况且——何况 必需——必须

不止——不只 难免——不免 固然——诚然 居然——竟然

不管——尽管 既然——即使 除非——除了 不妨——何妨

例(1) 解放以前,这个地方不仅没有水浇地, __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地外挑来。

例(2) 这个计划制定的时候没有发动大家讨论,又不落实具体措施, __好些方面不能完成。

[辨析“以至”和“以致”的用法:“以至”有两解,一为“一直到”,一为“甚至”;“以致”是“因而造成”的意思,往往造成不良后果。例(1)用前者,例(2)用后者。]

例(3)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例(4)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的大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这么一条小船。

[辨析“况且”和“何况”的用法:“况且”是“而且,再说”的意思,表进一步说明理由;“何况”则表示意思的进一层。故例(3)用前者,例(4)用后者。]

例(5) 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例(6)类似的事情____ 一次的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辨析“不只”和“不止”:“不只”是“不仅”的意思,而“不止”侧重用于次数的增多。故例(5)用前者,例(6)用后者。]

【海阔天空,一测成功】

【能力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义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5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他聊了起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1999年高考题)( )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善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可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其它几个思想层面的转变更为艰巨,   也更为重要。    思维方式是其它几个思想层面的实现形式,作用更为深刻、长久和关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必须注重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思想解放。

A.但  虽然  也  从而   B.但  因为  就  从而

C.而且 虽然  也  并且   D.而且 因为  就  并且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解放前这个地方不但没有水浇地,   连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外挑来。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神话中的一些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

③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   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

A.以至  以致  甚至   B.甚至  以至  以致

C.以致  以至  甚至   D.以致  甚至  以至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百年来,我国虽然也出现过不少杰出的科学家,   出现过像“五四”运动那样的倡导科学的全国性热潮,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科学事业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全国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受到前所未有重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

A.同时 但是 因为 故   B.同时 由于 只有 故

C.甚至 由于 因为 才   D.甚至 但是 只是 才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者的腐败使然,   ,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    要严格质量管理,    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尽管 因此 不仅 还   B.虽然 那么 既  又

C.尽管 那么 不仅 还   D.虽然 因此 既  又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太阳好像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   把它放到其他恒星的位置上,那也只是一颗不太显眼的小星星,    肉眼完全看不见了。可见,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一定有数不清的“太阳”,   它们发出十分强烈的光辉,但    距离极其遥远而暗得看不见了。

A.即使 以致 尽管 因为    B.即使 甚至 无论 因为

C.如果 以致 无论 由于    D.如果 甚至 虽然 由于

9.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班长一面听着同学们的发言,一边考虑着自己的意见。

B.交通事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反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C.经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一致表示:对于困难,我们决不屈服。

D.我水平不高,说话毕竟不周全,请大家多提意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分手半个世纪后姊妹重逢,阿姊睁着泪眼,把来自海峡对岸的胞妹看了看。

B.对于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应当是凡是人民群众正确的建议,党必须依据情况,认真采纳。

C.这样重大的问题你事先既不请示,过后不报告,是不符合财务制度的。

D.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是这家工厂扭亏为盈,经济不过的办法。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多少决定的。

B.代表们关于提出的建议,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迅速处理。

C.世上有掌握规律的人,不可能有事无巨细都未卜先知的人。

D.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基础教育必须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B.要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除了狠下苦功夫,否则,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C.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D.古代作家中有的也是唯物主义的,对他们作品的褒贬也应用唯物主义的观点。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昨天下了一夜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B.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C.无论有无考生作弊,监考员均需在“考场记录单”上准确地填写考场情况。

D.凡事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宣传这一本书, 而是将出版发行这本书作为一个契机,使雷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B.这部书虽有些缺页,但毕竟是珍本,不乏有极高的保存价值。

C.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地失算。

D.人的思想要常常清扫,不清扫,就会积满政治的灰尘,就会出毛病。

1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规模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使其子女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产生剧烈变动,由于亲情的长期缺失,留守子女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   

②国际社会在反恐合作中要    恐怖主义产生的动机和根源,以更好地对其进行综合整治。

③ 科学是美丽的,但在琳达威廉斯的眼里,科学诗    美丽,因为它在科学美中注入了浪漫情怀。

A.凸显 探究 更加    B.突显  探究  更加

C.突显 探求 越发    D.凸显  探求 越发

16、①由于交通带来的迅速发展,_________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②下游河床狭窄,________河水容易泛滥。

③他已经败了两次,_________并不灰心。

A.然而 故而 因而 B.从而 因而 然而

C.故而 然而 从而 D.故而 从而 然而

1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南阳人杰地灵,藏龙卧虑,彪炳史册的又_________诸葛亮一人呢?

②他梦想在作文大赛中获得奖励,这次他___________获得了一等奖。

③优秀的教师并非为了金钱工作,所以,___________得不到丰厚的报酬,他也会竭尽全力。

A.何止 偏偏 既然 B.何止 恰恰 即使

C.何尝 偏偏 既然 D.何尝 恰恰 即使

18.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神州二号”飞船的船舱里,安装了几十件仪器设备,_______就是一个“太空实验室”。

②他身体一向很好,这次__________于一病不起,实在没有料到。

③我们不会侵犯他国的主权和领土,___________进行丝毫的侵犯。

A.简直 竟至 哪怕 B.恍若 以至 哪管

C.简直 以至 哪管 D.恍若 竟至 哪怕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个村在大学生村长的带领下,精诚团结,集思广益,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____________推选村子参加了全县的脱贫致富经验交流大会。

②“日心说”发表之初,一般民众_____________许多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都怀疑这是对上帝大不敬的言论。

③许多志士仁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___________在所不惜,更不用说受苦受累。

A.甚至 并且 尚且 B.并且 甚至 尚且

C.并且 尚且 甚至 D.甚至 并且 甚至

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_________不想去,只是没工夫罢了。

②文章流畅__________很好,而主要的还在于内容。

③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_______________如此,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

A.未尝 诚然 倘能 B.何尝 诚然 惟其

C.何尝 虽然 倘能 D.未尝 虽然 惟其

【知识储备】

一、连词部分

1、并且,而且

并且,只能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两个动作先后或同时进行;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与它呼应。

2、进而,从而,反而

(1)“进而”是个连词,用于连接分句,后面的一个分句往往是在前一句行动基础上采取的进一步行动。如(99全国)“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其中“进而”后的分句表前一分句行动的结果,故使用不恰当,应改为“从而”。

(2)“从而”表结果或进一步行动的连词,一般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结果和目的。如(94上海B项)“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是十分比要的。”逗号前构不成一个分句,没有指出原因,方法条件或基础,不能引出后边的结果或目的,故为误项。

(3)“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97全国)“由于改编者————任凭主观想象,加入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其中“反而”应改为“因而”。

3、不管,尽管

(1)“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的关联词语,多用于口语,下一分句常用“都,总,全,就,也”与之呼应,后面不宜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成分;其后可跟一些表选择的词语,如(93全国)“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多么)都极端不利,登山队伍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其中“不管”应改为“尽管”或用“不管————多么”。(假设)

(2)“尽管”用在转折关系复句的分句中表让步,跟“虽然”用法相近,但表让步的分量更重一些,其后可接并列短语(“不管”不能),但不能接表选择关系的短语。(98,99全国)(表事实)

4、及,以及,及其

“及”“以及”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往往有主次之分;“及其”意思是“和他(们)的”。如,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及参加各项娱乐活动。{暨:庄重,典雅,“大率小”“上率下”}

5、因此,因而,所以

因此,有“因为这样,所以”的意思,常同“由于”配合使用,但不能同“因为”配合使用。如:由于施工方案具体周密,原材料充足,因此校舍在两个月里就建成了。

因而,有“因为这样而”的意思,也能同“由于”配合使用,但不能同“因为”连用。病例:各项工作,正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因而才能顺利完成。

**同时要注意,因而不能连接句子,即不能放在句号后,“因此”则不然。病例:暗藏的敌人比公开的敌人更难识破。因而,前者比后者更危险。

6、因为,由于

(1)“因为”和“由于”意思相近,用法有区别。作为连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配合使用,“因为”不能。

(2)“因为”可放在后一分句,“由于”不能。病例:吕秀莲为分裂祖国找借口,既是妄想,也是徒劳的,由于她忽视了一个基本道理:不管谁上台,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

7、还是,或者

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如,无论刮风还是(或者)下雨,我们都必须按时到校。

在疑问句中,只用“还是”,不能用“或者”。如:你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历史还是地理?

8、以致,以至

都表示程度深,但“以致”多导致不好的结果。如: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食以致病倒了。

9、无论,不论,不管

都可以用于上一分句指任何条件,常有“总都全也”等呼应,有时可通用。如:无论(不论,不管)大小,我都要。

其后跟选择性词语或任指性的疑问代词,表假设条件,不能跟并列的短语。如:(92全国)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93全国)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不了困难,胜利登顶。

(3)“不管”可以说“不管好不好”,“无论”只能说“无论好还是(或者)不好”;“不管”只能说“不管怎样”,“无论”还可以说“无论如何”(因不管多用于口语)。

10、除非、除了

除非:①连词,表示唯一的选择,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除非修个水库,才能更好的解决灌溉问题。②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上山那条路,除非他没人认识。

除了:介词①表示不计算在内,:上山那条路,除了他,谁也不熟悉。②跟“还,也,只”连用,表示在什么之外,还有别的:他除了教课,还负责学校里的工会工作。③跟“就是”连用,表示不这样就那样:除了吃就是睡。

11、惟其如此:“惟其”,连词,相当于正因为。

(补充:连词“纵然=纵使=纵令[即使],不拘[不论])

12、和、暨

和:(1)作连词 ①“和”连接的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中心,必须是双音节的,前后还必须有别的附加成份。如,“他的话十分明确和有力”不能说成“他的话明确和有力”。②“和”前后并列各项不应有互相包含的概念(包括多项并列结构之间不用“和”的)。③运用“和”连接并列成份,还要注意分清层次。多层次时,一般第一层用“与”,第二层用“和”。如,“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五金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矿业代表团,今天启程回国。”为错句。

(2)也可作介词 (98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两笔钱存入了国外的两家银行。("和"的兼类引起句子的表意不明)

暨:与,和。但具有庄重、典雅的色彩,有“大率小”“上率下”的 意味。如“山东省暨济南市拥军爱民大会”。

二、介词部分

13、对,对于,关于

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用“对”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对于”。

如:“对人民负责”;“对他笑了笑”中“对”是“向”的意思。

(2)“对”“对于”使用时常犯主客体位置倒置的毛病。如: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3)“对于”“关于”用法相近,有时可互换。如:

关于(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看法。

但表关联,涉及的事物时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如

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办联系。

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对于类似情况,由省级工商行政部门处理。

(4)“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放在主语前,“对于”引起的短语作状语可放在主语后。

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

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

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

14、经过,通过

经过,指经由某个空间,也可指某段时间。

如:他们去西藏考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才返回北京。

通过,一般不表示经历某段时间。

15、在

①(略记即可)“在……上”“在……下”中间插入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的短语,如这个句子就有问题:“在不减少插秧丛数下,有可能争取提高产量。”宜改为“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条件下”②“在……上”滥用了: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宜删掉“在”和“上”。③“在……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表示该行为正在进行。2001年高考题“日前正在……之中”,“日前”与“正在……中”是矛盾的。改正下面句子:

"自开工以来,在卫生局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努力拼搏下,工程进度很快。"

三、副词部分

16、不免,难免,未免

(1)“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

(2)“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多跟否定形式(表肯定意思)。如:一个人难免(不)犯错误。

(3)“未免”,指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批评。

如:你这样做未免很过分。

17、一齐,一起

一齐: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同地或兼同时。

18、再,又

再:未实现或经常性动作

又:已实现动作。

如:1999 3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再看了一阵。

19、反倒,反

倒:A。表示跟意料相反,相反的意思较明显可与“反倒”替换,如:“你太客气,反倒显得见外了”“本想省事,没想到倒费事了”;B相反的意思较轻微不能用“反倒”替换,如“说起他来,我倒想起一件事来。”C“倒”还有表示催促或追问之意。如:你倒是快说呀。

20、反倒=反而

21、一概,一律

都表示“全体,无例外”之意,有时可通用。

一概,相当于“全,都”,常用于对事物的概括,一般只用在动词前面。如,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

一律,相当于“全一样地”,除用于对事物的概括外,也可用于对人的概括;除用于动词前,可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如

22、格外,分外

(1)“格外”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人的心理状态等。如:“——好,——高兴,——欢迎”

(2)“分外”只能用来修饰形容词或人的心理状态,不能修饰动词。如:不能说“——欢迎”。

23、实足,十足

实足:形容数量,常跟年龄,数量词等;有时形容行为,指确实可以,完全可以。

十足,形容程度,常跟“信心,理由,神气,威风,干劲”等词语搭配;形容成色或成分,“十足的教条主义”。

24、历来,从来(向来)

“历来”后一般不用否定式,“从来”“向来”不受此限。如:“从来(向来)不失信用”“向来(从来)没有迟到旷课的习惯”中一般不用“历来”。

25、差点儿,差点儿没

后面跟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时,“差点儿=差点儿没”。如:------摔倒。

后面跟希望发生的事情时,所表意思相反。如:-------及格。

26、往往,常常

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动作行为多次重复,不一定带有规律性,可用于主观愿望。如:

A(2002全国3D)这几天我常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B我们希望常常到他那里去聚会。

偶尔,偶然

偶尔(也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与“经常”相对。

如:很晚了,马路上走着几个行人。

偶然着眼于以外,事发意外,跟“必须”相对。

如:他是偶然听到这件事情的。

27、好不

用在少数双音节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可用“好”换用。

如:家里好不热闹。 我好不容易才借到这本书。

28、万一

可做连词,表假设,即“如果”意,但其后指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如果”则不一定。如:万一明天下雨,运动会将延期召开。

做副词,用于不希望出现的事情。如:你怎么穿这么点衣服,万一天气变冷怎么办?

29、诚然

副词,有“果然”“确实”“真的”的意思,表示事情的确是这样。

如:A。苏南地区河网纵横,诚然是个鱼米之乡。

B.你说太湖风景美,我最近去玩了一次,诚然不错。

连词,有“固然”之意,表示先确认一个事实,转而再说到另一个方面,常与“但”“但是”配合使用。

困难诚然不少,但总有办法解决。

四、助词部分

30、的、地、得

过去说它们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现在,“的”也往往是状语的标志。

趣味题:思考下面的“的”使用正确的有几句

①他是昨天进的城。②你只管睡你的去。③破铜烂铁的,他拾了一大筐。④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⑤这间屋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米。

31、了

表示实现的动态助词,不要与其他词语发生矛盾。如:“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科学种田的新高潮。”

其他虚词词语部分补充

五、代词

1 【你】① 称对方(一个人)。注意: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如你校、你局、你军。②泛指任何人(有时实际上指我)。如:“他的才学叫你不得不佩服。”“这 孩子要我给他买手风琴,一天三番五次的老跟你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注意:“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这个…”和“那个…”的意思。如“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话。”;“你一条,我一条,一共提了五六十条建议。”

2【 我】注意:有时也用来指称“我们”,如我校,我军,敌我矛盾;“你”“我”对举,表示泛指,参见“你”项。

3  【他】①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必要的区分时,“他”只是泛指,不分男女。如:从笔迹上看不出他是男是女 。②虚指(用在动词和量词之间):睡他一觉 / 唱他几句。③指别的一方面或其他地方:留作他用。④另外的,其他的:他人,他乡,他日

4【 她】也可称自己敬爱或珍爱的事物,如祖国,国旗。

5【咱】①咱们:哥哥,咱回家吧!②[方]我。

【咱们】①总称己方(我或我们)和对方(你或你们)。咱们是一家人。〖注意〗包括谈话的对方用“咱们”,不包括谈话的对方用“我们”:我们明天劳动,你要是没事,咱们一块去。不过说“我们”也可以不包括谈话的对方。②借指我或你:“咱是个直性子”(指我)“咱别哭,妈妈出去就回来。”(指你)

[精典训练]

1、C 解析:该题中③句为虚词选择填空题, “不仅是/而且是”和“不是/而是”都是连接词,但在表达的意义上有区别:“不仅是/而且是”表示的是递进性的并列关系,即连接的两项可以同时肯定;而“不是/而是”表示的是选择性的并列关系,即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从本句的意思看,显然要表达的还是前一种意思,而不是后一种意思,所以只能选用“不仅是/而且是”。

2、D 解析: D项是滥用虚词。“被”表被动,“应”字表示主动,事理上互相矛盾,使用重复,应去掉“被”。A项“或”是连词,表示有两种可能性存在,结果必居其一,与句意相符。B项“就”是一个副词,表示乙事紧接着甲事发生,使用正确。C项的“与”是一个介词,它的宾语是“成员国”,用“与”字后,使前面的“中国”和与字所组成的介宾短语组成并列关系,使用正确。

3、A 解析:所给词语中“而后”,表示紧接着上面的动作去做;“尔后”,从此以后。“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鉴于”,感觉到,考虑到,有借鉴或吸取教训的意味。“不但……而且”和“不但……反而”两种格式都表示意思的递进,但后者一类句子里的“不但”后边一定是否定格式,“反而”后边是肯定格式;前者的后边均为肯定格式。

4、C 解析:“何尝”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或者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何曾”表示未曾。第一句应选“何尝”。“何必”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何苦”用于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句末多带“呢”。第二句应选“何必”。“何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为什么不”,二是用于反问语气,表示不妨;“不妨”是“最好还是”的意思。第三句不是反问句,应选“不妨”。

5、D 解析:本题主要是要判断出题目中所给句子的第一重关系——假设关系,只要能判断出这一点,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6、C 解析:本题要着重判断所给句子中第①句中的假设关系与第②句中的条件关系,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能选准答案。

7、D 解析:A项中“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而"毕竟"不能。B项中“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意;C 项中“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而且一般不用于否定句中。D项中的“格外”应注意与“分外”区分,二者都有“更加”“特别”的意思,但“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不受这些限制。

8、D 解析:A应为“或” B应为“偶尔” C应为“尚且”。

 [能力检测答案]

1.A 解析:B句中的“至少”位置不当,应位于“支付”之前。C句“并非”本身即“并不是”的意思,与其中的“是”用语重复。D句的介词“向”误用,应将其改为“同”。

 2.B 解析:A项乍一看似乎符合句间关系,但仔细读来,显然与前面的“看了一阵”不相搭配,也不符合语言习惯,“再”应为“又”。C项的“得以”是个助动词,有“可能、可以”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的形式,此用于否定句,使用不当。D项的“进而”表示继续往前,进一步,不合语境,应为“从而”。

3.A 解析:这个文段由两个复句组成,复句间是关列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据此,可排除用转折连词“可是”连接的“B”。前一个分句是倒装的转折关系,因此,应排除带有“尽管”的“BC”两项。把“AD”两项分别代入该题题干,可排除D项。

4.D 解析:第一个空前后是递进关系,据此,可的排除表示转折关系的AB。第三个空前后是条件关系,据此,可在排除AC两项。第四个空前后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B。

 5.B 解析:第一句由前面的“不但”可知横线前后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系的CD两项。第二句横线前后不属于原因与恶果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第三句横线前后不属于进层关系,据此可以排队ACD项。

 6.D 解析:第一个空前后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第一个句号以前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转折位置在第二条线之前,据此,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系的BC两项。最后一条横线前后是条件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据此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系的AB两项。

 7.A 解析:第二条横线前后是因果关系,由此可以排除带有“那么”的BC两项。“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反腐败”之间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

 8.D 解析:从表面上看,第一条横线填“即使”和“如果”都能与后面语句相连接,但仔细推敲一相就可看出,这里只是一种假设而已,因此,这里选“如果”为最合适。第二条横线前后不属于不好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排除还有“以致”的AC两项。由段末的“但”可以看出,最后一条横线前后是转折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 

9.C 解析:A不连贯 B不是转折关系 D应为“难免”。

10.B 解析:A应为“又” C应为“又” D应为“再”。 

11.C 解析:A多余 B“关于”应在“代表们”之前 D应为“况且”。

 12.D 解析:A从 B除非 C多余。

 13.C 解析:A应为“反而” B应为“为” D应为“把”。

 14.D 解析:应为“经常”。

15、A 解析:①“突显”与“ 凸显”的语意,前者侧重于强调显现的“突然性”,后者侧重于强调显现的“明显”。②探究:探索研究,探索追究;探求:探索追求。根据语境义应选择“探究”与“恐怖主义产生的动机和根源”搭配。③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用于相同或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越发:多用于同一对象之间的比较,用于两个或更多的分句前后呼应的场合。

16.B 解析:“从而、因而、故而”这三个词都是表结果的连词,但“故而”不能和“由于“搭配”,“从而”、“因而”可以和“由于”搭配。“然而”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转折。

17.B 解析:第一句表示不只诸葛亮一个,应选“何止”。第二句表示恰好之意,应选“恰恰”。第三句表示让步关系,应选“即使”。

18.A 解析:“恍若”就是“仿佛是”的意思,与第一句的“就是”有重合的地方,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身体一向很好”突然“一病不起”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以至”表示程度的延伸,属于排除的项。“哪管”是“哪里管它”的意思,填入该词不合语境,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

19.B 解析:①句表更进一层,用“并且”;②句举突出的事例,用“甚至”;③句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用“尚且”。

20.B 解析:“未尝”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有时相当于“不是”,有时是“不曾”的意思;“何尝”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第一个空选“何尝”更符合语境。“虽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诚然”是“确实,实在”的意思,从上下文来看,第二个空应选“诚然”。根据第三句的“才能”一词可知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应选“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