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87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着(zhuó)想 熟稔(rěn) 侪(chái)辈 模棱(líng)两可
B.悲怆(chuàng) 狙(zǔ)击 粳(jīng)米 污言秽(huì)语
C.宁(nìng)愿 丝绦(tāo) 跻(jī)身 笑靥(yè)如花
D.粗糙(cāo) 苋(hàn)菜 蓓(bèi)蕾 呼天抢(qiāng)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磊落 发祥地 熙来攘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露掐 生力军 疾言厉色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C.襟怀 费手脚 负芨从师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D.买帐 开场白 心心相印 落花有义,流水无情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说到过去被骗子拐卖的 经历,面对亲人,这位姑娘止不住 泪。
②沿着曲折 的羊肠小道行走,我们发现农田被蚕食现象在进步 。
③这个阔少, 年龄不过16岁,却傲气 ,在人前故意白金钻项链。
A.心酸 辛酸 /曼延 蔓延/ 实足 十足
B.辛酸 心酸 /蔓延 曼延/ 十足 实足
C.辛酸 心酸 /曼延 蔓延/ 实足 十足
D.心酸 辛酸 /蔓延 曼延/ 十足 实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说,文艺女青年大都是四体不勤之辈,要她吟风弄月,差可告慰;然要她烧白 粥,叠被子,拖地板,怕就恕难从命了。
B.台湾经济发达,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车辆剧增,而受士地限制,公路不能得 到相应发展,其交通混乱也叹为观止了。
C.曾几何时,如何防守姚明成为联盟中的一个课题;但是三年之后,大家都知道要用
夹击和站前位来对姚明进行有效防守了。
D.当连战的车队驶进博爱广场时,四周立刻被围得密云不雨,工作人员拉起安全线,为连战一行疏通出一条通往祭堂的道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坚定不移地走最有效地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B.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C.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健全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今后将适时地就一些重要立法工作和其他重要活动进行新闻发布。
D.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心脏病急剧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对有医生主张采用低热量的饮食方式。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如何处理危机应急机制和常规制度建设的关系,如何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许多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究。
B.中国政府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深化改革,从“放权让利”转向注重“产权”与“制度”;又要实现政府自身变革。
C.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类似喷墨打印机的皮肤再造机。这种“打印机” 所用的墨汁就是浸泡在营养液中的人体细胞。
D.两百年间,西方不同类型的文本中——其中包括游记、史志、书简、通商指南、小说诗歌都出现有关契丹、蛮子的记述。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
我们在地球科学中把现在或者说最近这一个时代看作环境问题的时代,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其特殊含义和内容的地质时代来研究,提出“人类世”。这样一个最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是从地球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的途径。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在空间范畴表现为从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而今到考虑全球性的全球变化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企图对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演化及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驱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当人们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当中的时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例如水资源的问题。我们知道生产1吨小麦要1000吨水,生产1吨玉米要1200吨水,而生产1吨稻米则要2000吨水。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的占有量仅是1781吨,与全国的平均人均占有2200吨还差得很多。水资源的不足而影响农业生产是很严重的,再加上自然灾害,那就更厉害了。这样的情况又造成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以荒漠化的面积在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扩展。
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上升带来的影响:据估计,如果气温上升1摄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占40%的人口都集中在离海岸不过60公里以内的地区。有人说,生态环境的价值可以估算。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一棵50年的大树所产生的氧气、吸收的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增加土地肥沃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以及为鸟类和兽类提供繁殖场所的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19.6美元。在我国神农架保护区,50年以上的树有50万株,按这样来算的话,神农架这个地区就自然资源本身来说,生态效益可以大于1百亿美元,赶上2003年整个上海市的GDP总值。可是现在这个地区仍然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注意。
地球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是无比精确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现在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今天的地球系统,也就是“人类世”。鉴于人类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人类世”,不仅需要多种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而且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
(摘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 有删改 作者刘东生)
7.根据文中信息,对“人类世”这一提法的相关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人类世”是对最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时代的界说。
B.“人类世”是从特定角度出发的对现在这一环境问题已成全球性问题的地质时代的指称。
C.“人类世”的主要特点是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并影响到环境的演化。
D.“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的途径。
8.下列表述中,属于“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的根本原因的一项( )
A.环境科学在空间范畴扩大了它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人类和这个星球有所预 见。
B.不知生态环境价值可以估算,忽视荒漠化加剧、气温上升、森林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
C.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加剧,使当今环境问题凸显,同时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D.人类已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力量,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以加强研究。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信息的一项是 ( )
A.荒漠化面积在我国有很大的扩展,很大程度上是盲目改造自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恶 果。
B.人类加剧作用于自然,会使地球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C.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的神农架地区仍较贫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世”研究的必要。
D.事实是,一棵大树防止大气污染等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19.6美元。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与人类对“人类世”实际存在的无意识状态和对自然的非理性开发有重大关系。
B.“人类世”作为一种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分析, 能够预测到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
C.“人类世”主张从新的视角来考察现在的地球环境系统,其实质就在于强调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
D.为解读自然科学问题提出的“人类世”,将可能是地质学上的一次自然人文科学史的革命,其研究有助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竹溪记 明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至,而所不能致者惟竹。于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缴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值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四部丛书》有删节)
[注]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探求
B.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胜景
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偃蹇:高傲
D.凡诸富人所酣嗜 酣嗜:畅饮的嗜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A.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B.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D.甥其为我记之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京师人)或芟而去焉
B.独此取诸(于)土之所有
C.是将不胜笑(之)也
D.(竹)不可以谐于俗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溪记》名为“记”,实际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植 竹一事,但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
B.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作了针砭,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C.第三段,作者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的。同时,作者用反诘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
D.唐顺之主张文章要有独特的思想见解,好的作品富于本色,且能直抒胸臆,因而他的文章常不受形式束缚。别具一格的《竹溪记》体现了他的文风。
第Ⅱ卷(共108分)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3分)
译文:
。
(2)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3分)
译文:
。
(3)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3分)
译文:
。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及前人的诗论,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旧本《千家诗》注云:“寻常亦是此月,但觉今夜梅花芳香,其倍佳于他日也。”后来的诗评家又作补注:单从“梅花芳香”上理解今夜月色不同,就显得狭窄了。
诗人笔下的“窗月梅花”富含韵味、亦有技巧,而要怎样理解才算是不“狭窄”的呢“请作简要分析。
答:
。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重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李白《将进酒》)
(2)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尽余杯。
(杜甫《客至》)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王勃《滕王阁序》
五、(27分)
拜谒人生(节选)
林 希
我们生于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过早地刺痛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在我陪哥哥到他们学校去的时候,哥哥就曾指着那时在校园上空随风抖动的旗帜,告诉我说,这不是我们中国的旗帜。中国,中国,我们是在沦陷的日子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那时我们就已经知道,天赋我们是一个中国人,但要做一个中国人,却要我们为此付出一切。
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使我们过早地建树起了最高的人生追求。每到黄昏时刻,我们早早地关上院门,这时我们一起立在老祖父长长的书案前,一笔一划地在他的指点下学习书法。横要平,竖要直,这就是我们对于中国字和对于中国人的全部知识。那时我很小,我是站在小凳儿上,才能把手臂抬到书案上握笔写字的,字写得不像个样子,但我心里非常骄傲,因为我知道,我在写中国字,我是一个中国人。
老祖父的书案很高,站在小板凳上,身子要立很得很直很直,初站到板凳上,还有一点骄傲,觉得自己能和哥哥一起读书写字,也是老祖父对自己的一种宠爱。但没过多久时间,小板凳就变得不那么可爱了,立直着的双腿开始发酸,挺直着的胸背也感到微微作疼。但老祖父还是在一旁看着,极是严格地指指点点,墨没有蘸满,笔没有握牢,身子没有立直,头没有抬正,而且只许服从,不允许争辩,就这样陪着哥哥一起作完功课。当我们离开书案时,虽然感到有点劳累,但心里感到极是充实。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种家长的挑剔,这是一种对于人的尊严的启蒙,做人,就要时时挺直着胸背,做人就要高高地抬起头颅。中国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这样对于人生的敬仰。
就是从这时开始,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走进了自己的人生。
做人,绝不仅仅是一种天 赋的权利,而做一个中国人,绝不仅仅是黄皮肤的黑眼睛,最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庄严的人生选择。
至今我记得那幕景象,一位近亲,于沦陷期间因一时的得意而不可一世。一天,在他到我家来的时候,我看到老祖父对他的鄙视和冷漠,老祖父甚至不让我们去和他打招呼,只一个人冷冷地和他对坐着,一言不发,一直坐到他无趣地走出我家的院门,老祖父也仍然没有和他说一句话。直到把这位不速之客送走,关上院门,老祖父才把我们招到他的书房里来,对我们讲,什么是中国人心中的荣华富贵。
我很小,我不懂得太深的道理,但那时家庭一时的贫穷,却使我心中有一种安全感,特殊的价值观念,中国人总是把财富和财富主人的品德连在一起评价。“肥马轻裘”四个字中,含有社会批判的内容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财富观,从小就深深地印记在了我的心里。
历史因其公正,而对许多人就变得无情。当异族入侵者被中国人民赶出我们神圣的土地之后,那些背叛过父老乡亲的人,受到了社会的惩处,这种惩处不仅仅是法律的追究,更严厉的惩处,却是全社会的歧视和谴责。
仍然是那们曾经显赫一时的近亲,在他又到我们家来恳求宽恕的时候,老祖父把他拒在了门外,我看到了那凄切的景象,一个落魄的人,立在瑟瑟的秋风里,每一个人都向他投来岐视的目光。因为他把人生当作赌博,而这场赌博中,他输掉的是自己。荣华富贵是短暂的,尊严是永恒的。
(原载《新华文摘》总第224期)
18.开篇说“过早地刺痛了我们幼小的心灵”,联系文意,指的是什么?(3分)
|
(不超过20个字)
19.作者对“长书案”、“小板凳”怀有怎样的感情?细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5分)
|
|
(不超过16个字)
20.文章勾勒了“一位近亲”人生的两幕,这两幕人生各是什么?(4分)
|
|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右左的赏析短文。(15分)
①话说“老祖父”——简析《拜谒人生》中“老祖父”的形象。
②也谈《拜谒人生》中的细节——试析文中的一个细节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标题可只用主标)
22.根据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以“做一棵会开化的树”为思考点,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有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
1.C/ A.“棱”读léng; B.“狙”读jū;D.“苋”读xiàn;
2.A/B.露馅 C.负笈从师 D.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3.C/辛酸:辣和酸,形容“经历”悲伤痛苦,贴切些。心酸:心里悲痛。曼延:连绵不断,形容小路正合适。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地向周围扩展。实足:确实足数的。十足:指成色纯,或者十分充足。
4.A /A.差可告慰:大体上还可告慰。“差”作“稍微”、“尚”解。B.叹为观止:赞扬 物尽善尽美,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里言“交通混乱”,褒词贬用了。C.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多久,必须有一个相对参照。句中将“没多久”丢掉了,作了相反的理 解,用于三年之前的过去了。D.密云不雨:满天浓云而不下雨,比喻事情正在酝酿,尚
未发作。
5.C /A.缺少与“为”相呼应的介词。在“最有效”前加“以”。B.语序不当,据上下文
意,应为“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庭情况对其毕业选择会有一定影响”。D.搭配不当 应为“心脏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6.B/A.逗号改为问号;C.“这种打印机所用的墨汁就是浸泡在营养液中的人体细胞”句中的“墨汁”要加上引号;D.“小说诗歌”后加上破折号。
7.A/ 根据文意,本项偏离了“人类世”概念的要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加剧、地质时代;且“人类世”是“提出”而非“界说”。
8.C/ 根据文意,根本原因是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进而影响环境演化、关
涉到可持续发展。
9.D/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一棵50年的大树……
10.B/原文第二段中,“几十年来……”,指的是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据此,“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并非“人类世”研究的途径,“企图对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也不等于“能够预测到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
11.D/酣嗜:尽情嗜好
12.B /B 乃:均作副词,竟。A而:前者连词,表递进,并且;后者连词,表结果,不译。C于:前者介词,比;后者介词,对。D其:前者语气副词,表祈请;后者语气副词,表反问。
13.D/A江南人。B诸,之于,兼词,故不能加“于”。C“是”指代笑不完的“这种情况”,加“之”反而对象不明;且“笑”是自动词,无需带宾语。
14.B/简记或不记竹溪景物。
15.(1)但是如有竹子占据在园中,有时就将它砍去。(2)能够不花费气力就使满园青翠茂盛,也足够自适了。(3)况且那些京城人又怎么能懂得并爱重竹子呢?
16.答案要点:①善用衬托(或映衬、陪衬):因有梅花的陪衬,窗前月才别有一番韵味,不仅是嗅觉,视觉上也使人大觉不相同。②巧作暗示(或喻示、双关):“才有梅花”与朋友夜访相呼应,梅花又象征了友谊的高雅芬芳。③辅有细节(或铺垫、渲染):寒夜客访、主家火红,宾主情重两相顾及,知人情之暖,胜过冬夜之寒。这些使得今夜的月色较先前格外地不同了。/一个答题设置3分,答出两个并有得当的分析即可给6分。
17.(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8.民族危亡使人们很小就懂得了做人的尊严。
19.骄傲与敬畏的情感/见证了我如何学着开始建树人生
20.甘做汉奸不可一世/背叛祖国落魄下场
21.(1)示例
这篇散文着墨不多却笔蘸深情地刻画了一个文道传统、节操美好、憎爱分明的“老祖父”的形象。在“民族危亡的艰难的时刻”,一个身份普通但气节高岸的老人,始终坚守了“中国人庄严的人生选择”。
作者我的蒙师,“老祖父”从看似简单的书法入门教育做起,要求我们“横要平,竖要直”。由是,推广成做人要挺直着胸背、高抬起头颅。是“老祖父”教我“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让我明富贵、懂尊严,知道“对于人生的敬仰”。作为家族的长者,“老祖父”“鄙视和冷漠”在沦陷期,丧失民族气节而苟取富贵的“近亲”,并且永不“宽恕”。
作者以富含生活哲理意味的语言,诠释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祖父”形象,尽管刻画简约,却血肉饱满,著意深刻。
(2)示例
手段高明的作者,他的笔下,总有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细节描写。
《拜谒人生》里生动传神的细节不少,颇有代表意味的是下面这个细节;“一个落魄的人,立在瑟瑟的秋风里,每一个人都向他投来歧视的目光。”
文章是讲究水到渠成的。在行文该收结的时候,作者让一个民族的败类“落魄”于秋风末路,他的确抓住了一个富有良多况味的细节,灌注感情,将卑微的人格撕裂。近乎白描的语言裹挟着岁月风霜雨雪,扑面而来,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在看似乎平淡的人生遭际里,作者以他丰沛的人生积淀来摹写人物,算是找到了描写的归宿感。如此精彩的细节描写,也使卒章显志的一句“荣华富贵是短暂的,尊严是永恒的”,在厚重之余,得以生动形象起来。
这样的细节描写讲究的是自然天成,不着痕迹呀!
22.作文说明:
审题应捕捉住“会开花的树”这一特定意象,除开它的美好,还有它的希望与追求等,其意蕴丰富的。“做”是另一个审题元素。为什么要做“会开花的树”呢?由是展开故事、延伸思考。树要开花,是自然的规律;人要开花,则是社会的法则。构思立意,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译文参考】
我曾经游览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园林,看见那里蓄养收藏的东西,从边地到海外,奇花异石没有不求取的,但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来当柴烧,他们构筑园林也必定购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上千钱买一块石,有的用上百钱买一株花,自己不知吝惜。但是如有竹子占据在园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因为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是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常常不惜花费几千钱来购买;可刚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冻枯致死。正因为它难以获致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就更加贵重它。可江南人甚至就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草的东西视为珍宝。”
哎呀!奇花异石确实被京城和江南人爱重。但是探求它们的原产地,那么边地和海外的人看待它们,我想它们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又比京城人更加宝贝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就愈卑贱,物离乡就愈贵重。”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是一定不变的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在荆溪旁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闲暇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后来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塘亭榭花草石头的胜景,单独在这里从当地土中获取本来有的东西,能够不花费气力就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够自适了。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写写竹溪吧。”
我因而说任君哪里真的不能与有势力的攀比,就随意地从本地的土中拿取;恐怕独对竹子有深厚的喜爱,却不愿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全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异)石,妖艳柔美不如(奇)花,它孤零零的好像高傲独立不群的士人,不能与世俗混同协合。因此自古以来,懂得喜爱竹子的人极少。况且那些京城人又怎么能懂得并爱重竹子呢?他们不过是想用它们与人争夸富贵,如同以花石为奇异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爱重竹子,与江南人不贵重竹子,他们作为不懂得竹子是一样的。
任君在热闹繁华中生活,却能不沉溺其中,轻裘肥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尽情嗜好的,一概摒除不要。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严肃可敬有孤高独立的气概,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定有自得精神的地方。
啊!竹子本来能够不离开江南就受重视,我很有感受啊!
【古诗译参考】
寒冷的冬夜,客人前来,家中没有酒,只好用茶替代。竹壳火炉里的火苗开始红了,水正烧得沸腾。窗前的明月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只因有了几枝梅花开放,便觉得今夜月色和以前的氛围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