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2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点缀(zhuì) 赍钱(jī) 联袂(jué ) 青荇(xìng) 踟蹰(chí)
B.伶俜( pīng) 漪沦(yī) 粗糙 (cāo) 裨益(pí) 佝偻 (gōu)
C.蹄躈(jiào) 倾圮 (pǐ ) 发酵 (jiào) 窠臼 (kē) 憩息 (qì)
D.纤腰(qiān 翕辟(xī) 执拗(niù) 襦袄 (rú) 椽子(chuán)
2.下面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荣膺 萌孽 寒喧 残羹冷灸 气息惙然
B.罪愆 编攥 元霄 杯盘狼籍 委屈求全
C.国粹 真缔 沤气 不容置喙 嘻笑怒骂
D.酒蛊 愀然 觇视 变本加利 坚苦卓绝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 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 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 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 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A.颤动 但是 因而 未尝 B.颤抖 然而 因而 何尝
C.颤抖 然而 反而 何尝 D.颤动 但是 反而 未尝
4.下列句中带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激光的色彩,我们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B.远远望去,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即若离,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C.这番话虽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D.你们看着那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陈列品时,一定会感到赏心悦目。
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件,尤其善于描写战争。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
C.《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 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艺术上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
D.《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均属历史散文,《晏子春秋》属诸子散文。
6.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坚韧不拔、卓有成效和满腔热情地进行斗争。
B.从此,玛蒂尔德亲自刷洗杯盘碗碟,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
C.山上有了小屋,如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一点灵动的色彩、一点生气情调。
D.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
[甲]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乙]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类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
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7.横线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流言’的种子”,指别有用心的人造遥生事、罗织罪名的借口。
B.“流血非即等于改革”,意为改革虽难免流血,但其实不应流血。
C.“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是说交战要选英雄为对手。
D.“许多东西”,是指凶残杀害青年,却又掩盖狠毒之心的反动派。
8.[乙]文第3段中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句子是:
A.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有避免失算的浪费。
B.这就是吝惜生命,亦即不肯虚掷生命。
C.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
D.这就是吝惜生命,亦即避免失算的浪费。
9.[甲]文第1段最后一句话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下列[乙]文中的4句话与其意思不相类的一句是:
A.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B. 这回死者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外的阴毒的心。
C.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
D. 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
10.下面对[甲]或[乙]两部分有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刘和珍等先烈是真正的战士,他们将被人们铭记心中,与青山同在。
B. 战士们生命宝贵,敌人惨无人道,战斗者应选择更有效的斗争方式。
C. 应好好地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既要有斗争勇气,更要有斗争策略。
D. 革命者应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因为国民党反动派残暴而狡诈。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11~14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力拔山兮气盖世 盖:胜过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骓不逝兮可奈何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D.我何面目见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是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21分)
15.用“/”线给下文中加点的句子断句并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②惟其言而莫之违。
翻译: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翻译: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庆馀
朱庆馀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 齐纨未足时人贵,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①从内容看,《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酬朱庆馀》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看法?
《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
。
《酬朱庆馀》表明了
。
②这两首诗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它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17.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①《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与 、 、 合称为“四书”。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
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曦之《兰亭集序》)
④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汉乐府《长歌行》)
⑥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五.(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回家
章 珺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虽然,我们早已属于他乡。在异乡人的眼里,我们早已属于这里。我们跟他们一样,操着同样的语音,追逐着同样的时尚。我们甚至比他们更像这里的主人,因为我们更关注这里的变化,小心翼翼地藏匿起外乡人的痕迹。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归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纤细的秋雨,细碎地敲打着破旧的古筝,我们听到了久违的乡音。尘封的窗户,却打开了遥远的记忆,我们曾站在这扇窗下,梦想着外面的世界。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原载199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18.作者说:“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结合全文分析,这种“感觉”是指
的感觉。(4分)
19.“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幸运”是指
,“不幸”是指
。(4分)
20.作者思念故乡,回到故乡,但“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4分)
21.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15分)
①回家的感觉
―――试析《回家》的主题思想
②缠绵悱恻
―――谈谈《回家》的抒情方式
③回环婉转
―――试析《回家》的结构特点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汲取各种养分、滋养我们生命的过程。就像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得半点水倒入一样,如果我们带太多的东西上路,最终我们会一无所获,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空与实”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袂”应读作“mèi”,“裨”应读作“bì”,“纤”应读作“xiān”)
2D(A. 孽—蘖 喧—暄 灸— 炙; B.霄—宵 攥—纂 屈—曲; C.缔—谛 沤—呕
嘻—嬉; D.蛊—盅 利—厉)
3C(“颤抖”, 抖动;“颤动”,急促而连续的振动,跟语境不合。“然而”,转折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但是”,只连接分句。“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超出预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因而”,表示因果关系。“何尝”,用反问语气婉转的表示从来没有或并不是;“未尝”,用在否定词前表示未必。)
4 B(适用对象不当:“若即若离”意为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但多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态度模棱。应改为“若隐若现”)
5D(《晏子春秋》也属历史散文)
6 D(A.语序不当,“满腔热情”应提前至“坚韧不拔”之前;B.方位短语掩盖了主语,应去掉两个“上”字;C.主宾搭配不当,主语是主谓短语“山上有了小屋”,由“是”构成的比喻结构应与其对应)
7 A(B“改革不应流血”不对,应该避免的是不必要的流血;C交战“要选英雄为对手”不当,应是不要过于鲁莽或直率;D应指阴险狠毒的流言家)
8 C(A“避免失算的浪费”与后面一句“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不连贯;B、D“这就是吝惜生命”,意思说反了。)
9 B(本句主要是揭露敌人,其它三项都是总结教训和告诫朋友,角度不同)
10 D(“国民党反动派”不准确,应该是段祺军阀瑞政府)
11 D(“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12 B(“地方”古义是土地纵横、方圆,今义为区域或部位。“奈何”古今均为如何、怎么办。“慷慨”古今均有情绪激昂的意思。“面目”古今均有脸面之义)
13 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连词。“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之”,助词,取独。“乃”,副词,于是,就)
14 A(“四面楚歌”应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15. ①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②惟其言而莫之违。翻译:仅仅是他的话没有人违抗罢了。(此句得分点是“惟”“莫”“违”)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翻译: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君人者”译为“统治者”也可。此句得分点是“是非”“君人者”“言”)
16.①《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1分)。
《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的肯定(1分),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1分)。
②运用了“比”的手法(1分,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1分);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1分)。(两诗各取一例即可)
17.①《大学》《中庸》《孟子》
②苏轼《赤壁赋》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⑥唯见江心秋月白。
18.回家能使冷漠、孤独的心得以“温暖”的感觉。
(答“冷漠、孤独”得2分,“答“温暖”得2分)
19.“幸运”是指离开故乡使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
“不幸”是指离开故乡使我们产生了孤独的感觉、我们的心变得麻木而冷漠。
(答“富足的生活”给2分,答“孤独的感觉”给1分,答“麻木而冷漠”给1分)
20.当我们离开故乡之后,我们已经融入他乡;当我们再回到故乡时,我们与故乡之间,已经有了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
(答“离开故乡之后,我们已经融入他乡”得2分,答“再回到故乡时,我们与故乡之间,已经有了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得2分)
21.提示:
①本文抒发了一种远离故乡之后,思念故乡,回到故乡,但身可归去,心却永远回不去,而又永远想回去的矛盾而又复杂的情绪。此题应围绕这一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展开评论。
②本文在抒情上运用了并行而“悖”的抒情技巧:“感到孤独”而又“不是孤身一人”;“喜极而泣”而又“欲哭无泪”;“遗弃了的故乡”却又“清晰无比”;“生在这里”却又“注定要离开这里”……通过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抒发出对故乡缠绵悱恻的感情。
③本文在结构的安排上别具匠心:想念家乡的“感动”与“期望”,回到家乡的“茫然”与“伤心”,离别家乡的“不舍”与“企盼”,在文章中回环婉转,这种循环的结构,正是作品的思路和作者缠绵情感的最好表现形式。
22.写作提示:
一个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是难以再装别的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心中不被太多的自我、虚伪和傲慢装满,他的心中才可能装入他人、诚实和谦虚;一个人只有心中不被太多的无知、虚荣和金钱装满,才可能装入智慧务实与真情;一个人只有心中不被太多的邪恶、卑鄙和丑陋装满,才可能装入正义、高尚与美丽。人和人生来并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呢?主要在于,前者总是“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接纳,而后者却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最终固步自封,自己淘汰了自己。人生如旅行,每一个行将上路的青年,一定要牢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汲取各种有益于身心的营养,并在它们的滋润下最终成为栋梁之才。此为关系型话题,写作中要注意审题,注意立意的重点应该是“空”与“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因有“空”―――虚心、宽容、博大,才会有“实”―――充实、真挚、高尚……。仅仅从其中的一个概念切入,文章则不合作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