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6

2014-5-11 0:08:11 下载本试卷

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6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福(zhǐ) 朝(dūn) 清风夜(lì)   妍(chī)毕露

B.(jué)诈 (bài)官 独存孤(jiǒng) 温柔缱(juǎn)

C.崔(wéi) 口(nà)  初(juàn)秀才  (cuō)跎岁月

D.安(mì)  洞(xué) (gǔ)惑人心   钟鼓(zhuàn)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翰藻 洗练 潜移默化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B.疏朗 谬种 触境生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鉴诫 诚挚 礼尚往来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D.脉胳 籍贯 根深蒂固 山重水覆,柳暗花明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    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    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③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意识活动,没有这种活动的人,    无法欣赏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更谈不上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

A.传颂 实验 甚至      B.传颂 试验 以至

C.传诵 试验 甚至      D.传诵 实验 以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份报告显示,1995年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二点五倍,目前已扩大至三倍多,而城乡居民所享受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服务,更可谓天壤之别

B.无论是天价月饼还“金银月饼”,从里到外都极尽奢靡,其折射出的奢侈和浪费,都与大力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背道而驰,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

C.人们看不惯的倒不是明星做广告,而是明星们做的广告的可信度不高,一言以蔽之,人们憎恶的是明星做虚假广告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

D.一些“法轮功”分子在日内瓦组织了一场所谓的“记者招待会”,但是“知音”实在少得可怜。“法轮功”分子形影相随,只好把门紧紧关上,开无外国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卫生部28日确认,目前我国个别省的乡村发生的一些禽流感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B.飞船研制中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载人航天的成败,每一次操作都带头航天员的安危,可以说,实现飞天之梦的道路充满了艰难和风险。

C.为进一步配合这项公益行动的推展,中国青基会还通过多种方式募集捐款1500多万元,使今年新增受肋贫困大学新生人数突破5000多名。

D.中央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做好小煤矿关闭整顿工作,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6.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               。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                   。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                 。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①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

②使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

③他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

④使他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

⑤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

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

A.②③⑥    B.⑤④①    C.④⑥①    D.③⑤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同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节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7.下面关于“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B.小说是指脱离历史而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C.小说是讲求虚构和想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D.小说是以描写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一种体裁。

8.对方中“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志怪志人小说”同“传奇小说”并存。

    B.唐“传奇”并没有彻底成为文学创作。

    C.唐“传奇”中仍保留着“志怪志人”的因素。

    D.唐“传奇”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史的内容。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小说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小说来源于神话传说是其中最主要的说法。

    B.我国最初的小说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被作为史实看待。

    C.我国第一个给小说做出明确定义的是梁代的萧统。

    D.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还不是专供人阅读的小说。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小说史上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都是失败的。

    B.中国古典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实录”的传统,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C.中国小说的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D.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看,《金瓶梅》和《红楼梦》属于同一阶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进 学 解 韩 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艺者无不庸        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      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    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         称:相当、相称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占小善者率录         ②王尝语庄子好乐

  B.①冬暖儿号寒          ②有牵牛过堂下者

  C.①辙环天下,卒老行      ②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中庭

  D.①待用无遗者,医师良也     ②惟弈秋为听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今圣贤相逢                  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C.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D.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C.第二段写学生针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文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

    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                                  

  (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译文:                                  

  (3)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舟中读元九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                   元 稹

把君诗卷灯前读,              残灯无焰影幢幢,

诗尽灯残天未明。              此夕闻君谪九江。

眼痛灭灯犹暗坐,              垂死病中惊坐起,

逆风吹浪打船声。              暗风吹雨入寒窗。

在唐朝诗人中,元稹和白居易的真挚友情是向来被人称道的,在他们各自的诗集中,有许多互相赠答唱和的诗。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差不久,内容相近,写法上有所不同。

(1)两首诗内容相近,都                         

                               (2分)

(2)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                

                  。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而元诗                           。(2分)

  (3)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起”,                         。(2分)

17.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②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书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④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

⑤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兰亭集序》)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滕王阁序》)

五、(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朱自清先生 冯 至

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边的诗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的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路,而《雪朝》中的六个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上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这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讲谈;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的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够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眼睛上一一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客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在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北京

18.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这两个是(不得照抄原文,均不得超过20个字)(4分)

答:①

19.文章第五段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我们应该怎样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4分)

  答:                                  

                                      

20.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朱自清先生怎样“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这三个方面是:(4分)

①                            

②                             

21.从下列题目中任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简析《朱自清先生》的人物刻画方法

(2)浅析《朱自清先生》的构思技艺

(3)《朱自清先生》的表现手法赏析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今年夏天一场超女风暴席卷了整个神州!据主办方总结,报名参赛的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整个参赛群的特点是,青春,张扬,有梦想,有主张。从全国各地赶来报名的女选手们,有许多是希望评委“慧眼识才”,梦想成为第二个安又琪、张含韵的;但也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无门槛”的“超级女声”,她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出现在电视上,在数以亿计的观众面前表现自己。有这样一次经历就足够,哪怕在海选阶段就被淘汰,只要自己开心,也没有什么。其中还有不少“超龄女生”,她们大多心态平和,为了圆一圆曾经的梦想,“想唱就唱”。

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告诉记者,这个节目鼓励浮躁、急功近利的求胜心态,根本是在误导孩子。而另一位家长则赞成给孩子搭建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虽然她们多少显得有些幼稚,但长大之后再回头看这段经历,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超女现象”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C 7.B 8.C 9.B 10.A 11.B 12.C 13.D 14.C

15.参见“参考译文”

16.(1)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

  (2)富于变化,虚实结合;只是写主观的感受。

(3)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诗人初次听到白居易被贬谪,出乎意料陡然震神态。

17.①剑阁峥嵘而崔嵬。②危樯独夜舟,月涌大江流。③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8.①批评作者对象征派的攻击“有些过分”;②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

19.脚踏实地,爱憎分明,忠实地为新文艺作贡献。

20.①鲜明的政治态度,②高尚的思想品质,③对新文学的重大贡献。

21.提示:(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描写。(2)①以作者与朱自清的交往时间为线索,倒叙。②照应开头,使首尾圆合,浑然一体。(3)采用叙评结合,对比性的叙述。

22.参见2005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

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先生口里就没有停止过吟诵六经之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记事的一定给它提出主要内容来,立论的一定勾划出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勤奋了吧。抵制排除那些异端邪说,驱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学说,补充完善儒学理论上的缺陷与不足,阐发光大其深奥隐微的意义,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还要特别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向东海排去,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先生对于儒家学说,可以说是立了功劳的吧。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菁华,写起文章来,一屋子堆得满满的。上取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的博大无垠啊,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春秋》是多么的谨严,《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易经》奇异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又华美。下及《庄子》、《离骚》、太史公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它们虽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这一点却都是一样的。先生对于文章,可以说是造诣精深博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先生少年就知道好学,敢作敢为,长大以后,通晓礼义,行为得体。先生对于做人,可以说是很成熟的了吧。可是呢,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你就同狼一样,往前走会踩住自己的颔肉,往后退又要绊着自己的尾巴,一举一动都会招来过错。当了一段时间的御史,又被贬逐到边,远的南方。当了三年的博士,懒懒散散,也没表现出什么政绩。你的运气就像与你有仇似的,早晚总要碰得一败涂地的。冬天天气暖和,你的孩子还要叫冷;年岁本来富饶,你的妻子还要喊饿。头发也光了,牙齿也缺了,你就是死了,又于事何补呢?你不想一想这些,还要来教训人,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说:“咦!你走过来听我说:粗木料做房梁,细木料当椽子,壁柱、斗拱、梁上短柱、门枢、门橛、门闩、门两旁的木头,各得其所,用它们把房子建成,这可是工匠的技术呀。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破朽的鼓皮,兼收并蓄,一无遗漏,预备着日后派上用场,这可是医师的好习惯呢。既明察又公平地选拔人才,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都能一起量材录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当宰相的本事了。想当初,孟子喜欢辩论,孔子之道才得以发扬光大,可他的车迹遍于天下,却最终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度过一生。荀卿信守正道,其博大的学说才得以弘扬,可是却为了躲避谗言逃到楚国,最终被废了官职,死在兰陵。这两个了不起的学者啊,说出话来就可当作经典,一抬脚的行动,都可成为别人效法的准则,出类拔萃,真能达到圣人的地步。他们在世上的遭遇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先生我学习虽然勤奋,却没有什么系统;话虽然说得多,却抓不住要害之处;文章虽然奇特,却不能起点实用;道行虽然修习了,在一般人中却都显现不出来。就这样,还每年每月花着国家的钱,吃着国家的饭,孩子不懂种田,妻子也织不来布。骑马行路时,奴仆跟在后面。自己不费力就可安然地坐下吃饭。行事呢,老是按着世俗常规去做,学问呢,不过是沿袭窃取些古书上的道理。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还要计算财产的有无、官阶的高低,忘记了自己的才能到底有多少,还要来指摘别人的毛病,这就真好比是去责问工匠为什么不拿小木桩来做厅堂的大柱子,或非议医师为什么用有轻身明目效用的昌蒲而不用有排泻作用的猪苓去使人延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