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2014-5-11 0:08:13 下载本试卷

2006年黑龙江省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
5
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汉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发轫   账单   韬光养晦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B.扫瞄   缅怀   明火执仗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坐落   影碟   平心而论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嬉闹  禀告  名门旺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B.正因为我们的许多干部都能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人民树立了楷模,上行下效,我们的国家才安定团结,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C.他作画时喜欢将画框固定在墙上,俯仰奋笔,向壁虚构,这样,灵感才会喷涌而出,画出境界。
D.事情败露后,他们还用尽心思,订立攻守同盟,企图逃脱法律的制裁,没想到心劳日拙,反而早早地坐在了被告席上。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于目前很多地方吉祥物福娃都已经卖断货了,短期内福娃很难再发往我市,最快也要4-5天的时间。
B.唯物主义是不信神鬼的,《国际歌》中不是在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么?
C.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D.这次现场的表演全部采用真唱,不能放录音对口形,(有歌星自我安慰称之为“齐唱”)  这就很有些“是骡子是马,当场拉出来遛遛”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特警总队主要负责处置性质严重、规模大、社会危害性大、暴力性和对抗性强的,市级公安机关其他警种或事发地公安机关难以承担的反恐、反暴、防暴等事件,承担重大活动的安保等特殊任务。
B.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C.此次招聘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本部与装备环境工程部、研究发展部、卫星应用系统部等部门共计300余个岗位,主要招收硕士、博士生及部分本科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色、储备人力。
D.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在墨尔本最大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喜欢纵情于游客手上蹦跳嬉戏,而且五颜六色,极尽缤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品牌价值的塑造
在传统短缺经济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因为在人类大部分历史上,物质极其匮乏,人们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人类除生存以外的需求,一切同生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行业,都被扼杀和抑制。
现代科技从两个方面为人类打开了满足基本生存以外需要的道路。一个是矿物能源的利用,使人类的制造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是科学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进步,使人们在强大能源支持下,制造物品和物质的能力有了巨大提高。这种提高,主要表现在制造的低成本、快速性、灵活性和非人化。所谓非人化,即制造行业和制造过程中,大量工作已经摆脱对人类体力和技术的依赖。人类第一次,通过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面临着一个不需要体力生产的社会。在这个新的社会当中,物质生产远远超过了人的生理需要与消费能力。人类物质生产,可以超越能力已经简单的生存需要,而根据人类的多种需要进行。
这就导致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已经不再是社会对企业的标准要求,相反,推出能够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价值,并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的发展空间成为企业主要的使命。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发生在中国饮料需求市场上。中国最大的市场需要,也就是饮料的市场需求,实际上是为外国公司和品牌占领,他们能够占据这个需求,依靠的并不是产品质量,而是一种价值创造的技术。人们消费可口可乐,是满足了人们一种生理上的需要,但更加满足的是人们思想上和感觉上的一种需要。可口可乐,正如其广告所说,不是最好的饮料,而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用简单的物质产品,同这种挡不住的诱惑竞争,自然难以取胜。这充分地说明,创造市场需求,或者说竞争性的创作市场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已经从简单产品生产,转向成了包括创造生活方式在内的消费价值生产。在新的竞争体系下,决定性的因素,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产品等武器,而是今天价值创造的武器。就像90年代海湾战争的核心武器是信息武器,而不再是传统武器一样。
(选自《21世纪》)
5.以下各项对品牌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牌价值是指并不单纯依靠产品质量,而是凭借能满足人们思想上和感觉上的一种需要,由著名产品的牌子创造的价值。
B.物品制造的非人化是商品品牌价值产生的重要原因。
C.第三段提到的“社会对企业的标准要求”是指商品的质量标准,而“消费者”的需求标准与此恰恰相反。
D.外国饮料品牌占领中国饮料需求市场所依靠的“价值创造的技术”是指外国公司塑造品牌价值的技术。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在历史上,人类物质匮乏,人们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人类除生存以外的需求,所以物质产品的生产,便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
B.科学的进步和强大能源的支持,使人们制造物品和物质的能力有了巨大提高,这种提高,主要表现在制造的低成本、快速性、灵活性和非人化上。
C.“非人化”指制造行业和制造过程中,大量工作已经摆脱对人类体力和技术的依赖。
D.现代社会,在新的竞争体系下,企业胜败的决定性因素,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产品等武器,而是今天价值创造的武器。
7.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科技从两方面为人类打开了满足基本生存以外需要的道路,从而使人类物质生产可以超越能力已经简单的生存需要,导致了物质的产品不但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而且附加了其他价值,即品牌价值。
B.可口可乐占领中国饮料市场,依靠的并不是它产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品牌价值。人们购买它是出于满足思想和感觉上的需要,即为了炫耀,为了迎合时尚等非商品本身价值的原因。
C.创造市场需求,或者说竞争性的创作市场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已经从简单产品生产,转向成了包括创造生活方式在内的消费价值生产。
D.生产商品的厂家不仅要提高商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塑造出知名的品牌,而后者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阮长之字茂景,陈留尉氏人也。祖思旷,金紫光禄大夫。父普,骠骑咨议参军。
长之年十五丧父,有孝性,哀感旁人。服除,疏食者犹积载。闲居笃学,未尝有惰容。初为诸府参军,除员外散骑待郎。母老,求补襄垣令,督邮无礼,鞭之,去职。寻补庐陵王义真车骑行正参军,平越长史,东菀太守,入为尚书殿中郎,出为武昌太守。时王弘为江州,雅相知重,引为车骑从事中郎。入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以母老固辞朝直,补彭城王义康平北咨议参军。元嘉九年,迁临川内史,以南土卑湿,母年老,非所宜,辞不就。十一年,复除临海太守。至郡少时而母亡,葬毕,不胜忧,十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时郡县田禄,以芒种①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始以元嘉末改此科,计月分禄。长之去武昌郡,代人未至,以芒种前一日解印绶。初发京师,亲故或以器物赠别,得便缄录,后归,悉以还之。在中书直省,夜往邻省,误着履②出阁,依事自列门下。门下以暗夜人不知,不受列,长之固遣送之,曰:“一生不侮暗室。”前后所莅官,皆有风致,为后人所思。宋世言善治者,咸称之。
(选自《宋书·阮长之传》)
注释:①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5、6或7日。②着履出阁:“履”疑为“屐”之误。屐,木头鞋,着履出阁是不礼貌、不庄重的行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老固辞朝直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B.雅相知重,引为车骑从事中郎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始以元嘉末改此科,计月分禄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D.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9.下列各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阮长之品行清廉端正的一组是
①服除,疏食者犹积载
②闲居笃学,未尝有惰容
③长之去武昌郡,代人未至,以芒种前一日解印绶
④长之固遣送之,曰:“一生不侮暗室。”
⑤督邮无礼,鞭之,去职
⑥亲故或以器物赠别,得便缄录,后归,悉以还之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长之年轻时就很有孝心,父亲去世后的哀伤之情,令旁人大为感动。他的孝心,从他母亲的晚年生活中,也可窥见一斑。
B.阮长之处事以礼,性情耿直,敢说敢为,敢做敢当,表现了他光明磊落的情怀。
C.阮长之喜欢学习,一有空闲便勤奋读书,从没有松懈、厌学的表现。即使晚年行动不便,也没有放弃学习。
D.阮长之为官公正清廉,秉公办事,从不徇私舞弊。严于律己,凡事从我做起,因而受到后人的怀念。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故或以器物赠别,得便缄录,后归,悉以还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后所莅官,皆有风致,为后人所思。宋世言善治者,咸称之。(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词中所用“孤雁”、“寒日”,其妙处何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说下阕最后三句的人意,并指出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1)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2)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风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3)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4)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5)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6)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7)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8)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9)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10)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镐头和斧子,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11)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遥远的边缘。
 (12)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13)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14)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15)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道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16)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17)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18)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19)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20)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21)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转自2005年第5期《语文月刊》)
14.第2段中“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风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一句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红柳树?并请分析其中“微笑”一词的手法和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司务长和“我”关于挖红柳的一段对话中,一连用了四个“对不对”,请你分析它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关于红柳的描述具体而形象,特别是第12-15段,说说这样描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全文说说它蕴含什么深意。(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给下面一则新闻稿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4分)
新华社北京12月7 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7日对记者说:由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外交部和黑龙江省代表组成的松花江水污染问题联合工作组7日启程赴俄罗斯访问。
秦刚说,工作组将在莫斯科同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外交部等部门举行会谈,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犹太自治州会见地方长官,并考察阿穆尔河(黑龙江)河段。工作组赴俄罗斯的主要任务是向俄方通报水污染情况,介绍中方已经并将继续采取的减少污染的措施,表达愿同俄方共同努力,尽快消除灾害后果的意愿。
19.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连贯的短句。(4分)
当我走近这次展览会上挂着将近百十幅国画的宽大的厅堂时,我首先被齐白石老人的神态生动、壮丽清新,令人感到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而使旁边的幅面很大、颜色浓重的作品,相形之下就显得灰暗、神气不足的一些作品吸引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下边的句式再写三句与其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相互照应的一组排比句,最后做出结论。(7分)
未来的春,可以有鲜花飘香,也可能有荆棘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愚昧的人陷入昨天的苦痛中“软化”自己的脊骨,明智的人着重今天,珍惜生活赠送的新机遇。我们常常不是失败在昨天,而是失败在没有很好地利用今天。熔炼昨天,我们可以把不需要的记忆忘却;用好今天,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个新的向前延伸的成功的“亮点”。
 对于每位有追求的人来说,可能会有许多个应该熔炼的昨天,也都有许多个萌发希望的今日。把一个个今日穿在一起,就是一条动人的亮丽多姿的希望彩练。
 请以“今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黑龙江省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百尺杆头”应为“百尺竿头”B项“扫瞄”应为 “扫描”;D项“名门旺族”应为“名门望族”。)
2.D(A项:旷日持久——耽误时日,拖延很久。B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用于贬义。C项:向壁虚构,一般比喻文章词句凭空捏造,出于杜撰。D项: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
3.C(A项“福娃”上要加引号;B项“唱”后的冒号去掉:D项“口形”后的逗号移到括号后面。)
4.A(B项改为“集……于一身”或“肩负……任务”。C项“物色”与“人力”搭配不当,改成“人才”。D项递进关系颠倒,将“五颜六色,极尽缤纷”移到“成群的鹦鹉”之后。)
5.C(“社会对企业的标准要求”是生产出高质量的、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商品,“消费者需要”的是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能同时满足精神需求的商品)
6.A(在人类“大部分”历史上,物质“极其”匮乏,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尤其要注意修饰和限定性词语。)
7.B(应为“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在满足生理需要(口渴)的同时,满足思想和感觉上的需要,即为了炫耀,为了迎合时尚等非商品本身价值的原因。”)
8.B(B项第一句是“引荐”“推荐”,第二句是“伸长”。A项都当“坚决”讲;C项都当“在”讲:D项都是指代“……的人”。)
9.B(①句是说有阮长之孝心,②句是说他好学。)
10.C (“即使晚年行动不便,也没有放弃学习”,文中无此信息。)
11.(1)亲朋故友有的以器具物品相赠作为离别纪念,长之收到后便登记下来收藏好,后来回到京师,把这些东西全部送还。(“或”1分,“缄录”1分,“悉”1分,全句通顺1分。)
(2)长之先后所任各种官职,都很有风化政教,受到后人的怀念。宋代时谈及善于治理的人,都称颂他。(“莅官”“风致”“思”“治”“称”各1分,全句通顺1分。)
12.(1)“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云淡天高,晚霞吐红,本是丽景。但在流浪人跟中看来,却是红光惨淡,透出寒意。诗人移情于景,用“孤雁”、“寒曰”写出了浪迹天涯的孤单之情和凄清之感。(4分)
(2)尤其难以忍耐的是,在酒消人醒之后,万籁俱寂之时,往事难省,前途难测,种种感触,伴随别意离忧,齐涌心头,化为浓愁,更兼其时残灯明灭,孤枕梦浅,五更风起,暗浪拍船,——此时此境,此种苦味,又当如何排解啊!(2分)下阕运用了虚写手法,悬想(或设想)分别之后的情景。(2分)
13.(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大漠孤烟直。
14.(1)从形态和神态两个角度描写红柳树。(2分)
(2)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红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时的从容不迫和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3分)
15.四个“对不对”是反问句,加强了肯定语气(2分)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司务长只顾眼前需要,破坏了环境却又全然不觉,反而理直气壮,振振有辞。(2分)
16.这些描述显示了红柳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伟大生命力,(2分)然而红柳最终竟断送在人的手下,可见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力之大。(2分)描述越具体形象,反衬作用越加有力。(2分)
17.(1)结尾段不把话说完,而是含蓄地提出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启发读者思考。(4分)
(2)结尾段告诉人们红柳是地球的原住民,但人类却摧毁了它,是人类自己破坏了生存的家园,从而鞭挞了人类的野蛮和愚昧,呼唤人们要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要有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3分)
18.松花江水污染问题联合工作组赴俄。
19.在这次展览会上,一间宽大的厅堂里,挂着将近百十幅的国画。我走了进去,首先被齐白石老人作品吸引住。这些作品神态生动、壮丽清新,使我们感到了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尽管旁边的一些作品幅面很大、颜色浓重,便相形之下,就显得灰暗、神气不足。
20.参考答案:未来的夏,可以有绿树成阴,也可能有烈日曝晒;未来的秋,可以有金色的收获,也可能有荒芜的田园;未来的冬,可以有洁白的雪花,也可能有肆虐的寒风。因此我说,不要沉湎于回顾过去,也不要太希望未来,只要拥有现在。
21.(参看200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