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4-5-11 0:08:03 下载本试卷

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采  无尚光荣 部署 委曲求全

B.扫瞄  如雷灌耳 光碟 名副其实 

C.安详  要言不烦 收讫 山青水秀

D.家具  殉私舞弊 招徕 轻歌曼舞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的高尚人

品。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B.去广西红水河两岸的瑶族人家做客,首先要喝“进门酒”,如果客人无酒量,

浅尝辄止,表示谢意。

C.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

虎的消息。对这些流言蜚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然。

D.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

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多的

纳税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

B.翻开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

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C.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方

式,有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D.嫦娥一号卫星历经千难万险获得的数据十分珍贵,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将决

定着探月活动价值的高低。

4.下面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有了众多的遗传学证据,      。一些中国学者仍然坚持中国人有自己独立的起源,大概是出于“民族感情”。      。何况,承认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非洲人的后裔,无损于民族的尊严,    

①单起源说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学说

②多起源说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学说 

③但是科学事实应该战胜感情

④但是感情不应该凌驾于科学事实之上

⑤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无损于人类的尊严

⑥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无损于中国人的尊严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分工和交易

人类增加收入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靠组建团队,团队产出要比各成员单干产出总和大得多;另一个就是分工与交易,经济学上坚如磐石的“相对优势原理”解释了这一来源。

假设社会上只有鲁班和盖茨两个人,他们需要两种商品,家具和软件。那么,他们各自生产这两种商品的成本是不一样的。鲁班写程序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家具;同样,盖茨做木工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软件。他们必须权衡两种选择的成本。如果他们从事对自己来说成本最低的生产活动,然后与对方交换产品,就能节省成本,从而增加双方的收入。这就是“相对优势原理”。

让我们对这个原理做进一步的解释。首先,没有不变的、客观的、一般化的“成本”。生产成本总是相对每个个人而言的。盖茨和鲁班的绝对能力的高低无关紧要。即使盖茨是个全才,编软件和做木工都比鲁班强,那也没关系,这个原理照样适用。盖茨做木工的成本(放弃了的盖茨所编写的软件),照样比鲁班做木工的成本(放弃了的鲁班所编写的软件)高很多。

同样地,一个国家哪怕再发达,也有很多不适合它自己做的产业;而一个国家哪怕样样都比别国落后,它也还是有许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以选择。这是因为,生产成本是相对自身而言的。

其次,投资回报率已经考虑在内了。鲁班的确可以从Basic学到C++,最终成为编程高手;而盖茨也的确可以从刨木板、弹墨线做起。但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这样的投资还是不合算的。否则,那就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第三,分工交易有副作用吗?有的,那就是当第三个竞争者进入原来的“二人市场”后,新形势下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蒙受损失。第三个竞争者的进入,会使社会的总财富进一步增长,其增长的幅度一定超过原来成本较高的厂商所蒙受的损失。个别厂商受到的损害,不应该成为阻碍开放的理由。

在讨论中国进入WTO的问题上,国内不少舆论站在个别的生产成本较高的生产者的立场,没有看到开放是整个社会的利益的提高,而只觉得开放市场是对个别生产者的损害,所以“开放市场”,在他们的笔下,竟然成了“让步”。

不,如果阳光普照,那么全社会的得益,会远远超过蜡烛商人的损失。开放市场,分工交易,是人类增加收入的两条道路之一。愈开放,愈进步。

5.下列对“相对优势原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 

换增加双方收入。

  B.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

双方收入。

  C.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

自己的收入。

  D.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

增加自己的收入。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分工交易成为人类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这可以从相对优势原理得到解释。

  B.生产者生产一种新产品的成本是以放弃了的原来生产的产品来计量的。

  C.正常投资行为是指遵循相对优势原理全面考虑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投资行为。

  D.一旦开放市场,这就不得不牺牲个别生产者的利益,这样的让步是必要的。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盖茨做木匠活比鲁班好,只要有分工和交易,盖茨也不会去做木匠。

  B.根据分工交易的原则,中国在自由贸易中不一定吃亏,更不表示中国会输给发达

国家。

  C.根据“投资回报率”,在落后地区加大高科技投入,是发展经济的最佳选择。

  D.由于分工交易的副作用,当新的竞争者进入后,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转营甚至

破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死,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三国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国孔融高才傲 倨:傲慢     B.为纪拜    更:改

C.吕布破      属:适值     D.太祖以群   谢:道谢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尊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主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第Ⅱ卷

本卷共11题,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文中画线的两句话。(10分) 

(1)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注]此词为几度宦海沉浮的词人晚年定居颖州时所作。

(1)上片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蹑足行伍之间,而                          ,转而攻秦;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2)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 (《诗经·秦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碧云天,      ,西风紧,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秦淮河上寻桨声

文  瑞

(1)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2)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有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3)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鳞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已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4)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5)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6)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形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7)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8)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2006年第9期《散文选刊》)

14.请概括出作者在不同阶段对秦淮河的不同感受。(6分)

                                     

15.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何作用?(4分)

                                      

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7分)

(1)作者在第5段中说,秦淮河上“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

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为什么?(4分)

                             

(2)怎样理解文末所说的“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中“这样”的含义。(3分)

                                    

17.文章题目为“秦淮河上寻桨声”,结合全文,你认为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5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句话提取文中主要信息,不得超过20字。(5分)

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该启事正文部分有几处毛病,请分别按以下要求对正文部分进行修改。(4分)

启 事

①我公司应征网页制作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各20名。②凡我市21至35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青年均可报名。③贵公司地处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④待遇优厚,最低月工资七百元。⑤路途较远的职工公司负责安排食宿。⑥有意者请带身份证到本公司人事科报名,⑦经考试后即可录用。⑧试用期三个月。

                 诚信网络广告公司(地址:本市中山路168号)

2008.02.26

(1)第  句,因“  ”一词运用不当,导致语意不明,应将此词改为“  ”( 1分)

(2)第  句,有一词用得不够得体,应将“    ” 改为“    ”。( 1分)

(3)第  句,不合事理,需要在“     ”一词后添加“    ”。(1分)

(4)文中有一重要遗漏。内容是              。(1分)

20.请以“友情”或“理想”其中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

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6分)

    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暴,会染白我们青春的额头;

    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节奏越来越快,“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触目皆是。日前,更有报道称广州人的步速之快为世界第四。求“快”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此相反,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颇值得玩味,“慢”是否意味着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参答】B 

【解析】A.无上光荣B.扫描  如雷贯耳 C. 山清水秀D. 徇私舞弊      

2.【参答】A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品格高尚的人;有时也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褒贬、多义)

 【解析】B.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属望文生义;C.流言蜚语: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程度)。D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语义表达刚好相反。属不合语境

3.【参答】B

【解析】(A语序不当,应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C成分残缺,应为“是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D搭配不当,前后缺乏照应。应是“能否充分利用……高低。”)

4、【答案】D【解析】从本段后面的语句看,本段应该是肯定单起源说,故第一句与第二句中应选第一句;而从语意连贯的角度看,第四句与第三句比,第四句运用顶真的手法,与上句衔接更紧密;从“承认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非洲人的后裔,无损于民族的尊严”来类推,最后一空应选第五句,“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无损于人类的尊严”。

二、(9分,每小题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B(“相对优势原理”包含两个要素:相对自身,增加双方的收入。故ACD都错)

 6.答案D(“让步是必要的”不是原文的意思)  

 7.答案C(在落后地区加大高科技投入,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不合算,故而不是最佳选择。)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参考答案

8.D(应为“道歉”或“谢罪”;)

9.B(③句为“忧民”,⑤句说的是“太祖”。)

10.D(陈群非“善任”,“庸君”在文中没有根据。)

11.(1)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2)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

【解析】(1)注意“后”字和“虽”字的翻译,切莫翻译“之后”和“虽然”;(2)注意“卑”和“恶”的意动用语。

12.(1)“逐”刻画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拍”刻画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

(2)词的下片虽有及时行了之意,但词人一生怀忧时之情与愤时之意,实在是借酒浇愁,在沉醉中吐胸中郁闷,而获得精神的片刻快慰。

13.(1)崛起阡陌之中 率疲惫之卒 将数百之众 揭竿为旗 赢粮而景从

(2)与子同仇 可以无悔矣  黄花地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14.(6分)

少年时期的感受:秦淮河热闹喧嚣,风流曼妙;(2分)读大学时的感受:秦淮河古韵消散,寂静无声;(2分)2005年的一天:秦淮河商业味正浓,艳俗无比。(2分)

15.(4分)

引出文章要描定的对象——秦淮河;(2分)说明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个热闹繁华之所;

(1分)增添了文章诗意。(1分)

16.(7分)

(1)自古及今,涉及秦淮河的诗歌很多,人们可以从诗歌中了解秦淮河;(2分)秦淮河就如同诗歌一样曼妙无比。(2分)

(2)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1分)、静谧的(1分)、自然的。(1分)

17.(5分)

“桨声”指代远离奢侈与繁华、远离浮躁与金钱的人生理想,(2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理想的肯定和追求,(2分)对现实生活中浮躁、一味追求金钱的人生态度的否定与抨击。(1分)

18.答案: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严峻。

答案中没有主体“我国”或“全国”扣1分,没有“目标”一词扣2分。

19.(1)①处:“应征”改为“招聘”。(2)③处:“贵公司”改为“我公司”。(3)⑦处:改为“考试合格即可录用”。(4)⑧处:最后加上报名时间。

20. 比喻2分,语法结构1分,语义合理2分 

21. 按照08年考纲所要求的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审题构思讲解】

材料说“快”时,用了“日新月异”,这样的褒义词;而说“慢”时却用了“值得玩味”的疑问句,其中又有“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态度鲜明的词语。至此,不难发现这段文字没有绝对否定或肯定话题涉及的“快”“慢”,就是因为它们毕竟只是人们外在行为特征,仅仅对这种外在的行为特征进行价值判断,显然是肤浅的;也就是说,无论这种外在的行为“快”或者“慢”,只有当它给行为者带来快乐幸福,它才有价值,否则,就毫无意义。这就应该是两段材料的“含意”。

在审读清了材料含意后,接着,就应该根据作文题的中心问题,进行联系,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比如可以评说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还可以进一步联系中共十七大“又好又快”的口号,深入思考,为什么要把“好”放在“快”的前面?“好”标准是什么?

  当然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我们读书为什么?我们赚钱为什么?成功的人生究竟是怎样的?我们苦苦追求的是什么?如果会所追求本身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意义,那么这种意义是什么?是名利本身,还是幸福快乐?这种“意义”取决于“快慢”吗?如此思考,思路自然就打开了。

参考译文:

陈群,字文长,熲川郡许昌县人。祖父陈实,父亲陈纪。当陈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陈实就觉得他不同凡俗。鲁国的孔融才高意广,生性高傲,目中无人,年纪在陈纪、陈群之间。他先和陈纪是好朋友,以后又与陈群交往甚密,于是改视陈纪为长辈,陈群由此声名显扬。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征聘陈群为别驾。当时陶谦刚刚病死,徐州的佐吏迎接刘备,刘备打算前往,陈群劝他说:“眼下袁术的力量不可低估,若现在东取徐州,一定与袁术发生争斗。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刘备不听劝告,就带着人马东进,和袁术缠斗不休。吕布果然乘机袭取了下邳,然后又派兵去支援袁术。刘备一败涂地,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他便跟随陈纪一起到徐州避难。适值曹兵大破吕布,曹操征聘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椽属。当时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下邳的周逵,曹操使征召二人。陈群把征召的教令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曹操,认为这两个人品德不好,早晚会败亡。曹操不听。后来王模、周逵果然由于为非作歹而遭杀之身之祸,曹操为此向陈群道歉。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曹操都任用了。以后吴人叛乱,戴乾忠义赴死,陈矫则成为名臣,世人为此都称道陈群是慧眼识人 青龙年间,朝廷营建宫室,致使百姓耽误了农时。陈群上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数量剧减,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现在的户口还比不上那时的一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灭,国家还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反击侵略的准备。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忙于兴建宫室,臣下恐怕老百姓会日见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这可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当初太祖在世时,刘廙因为受弟弟参与魏讽谋反一事的株连本当斩首,陈群向太祖讲了自己看法,太祖说:“刘廙是一代名臣,我也正想赦免他。”于是令刘廙官复原职,刘廙由衷地感谢陈群的恩德,可陈群说:“议论刑罚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情,况且决定来自明主,我又知道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