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中毕业班语文复习质量检测2

2014-5-11 0:08:03 下载本试卷

                             

08年高中毕业班语文复习质量检测(二)

语 文 试 题

说明:

一、本试卷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其中前3道大题(10道大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甘霖  怂涌  沆瀣一气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打烊  飓风  沤心沥血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赔偿  寥廓  退避三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磨合  撕打  耳提面命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森林大面积消失、石化燃料大量燃烧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玩火自焚的行为如不停止,地球将会变得满目疮痍。

     B.陈水扁之流矢志不移地搞台独,其卑劣行径已遭到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阴谋分裂祖国的幻梦一定会彻底破灭。

     C.2007年世界柔道锦标赛女子52公斤级决赛中,时俊杰在先失分的不利局面下,反戈一击,夺回优势,最终获得冠军。

     D.冯大中山水画的“冰裂纹法”,使画境雄浑博大,远看有势,近看有质,毫无明清以来传统国画陈陈相因的模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最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一些组织利用奥运会炒作一些议题,实际上是对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干扰和破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B.这条河的水质越来越差,原因是当地一些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的恶果,必须加强环保宣传。

     C.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有购买食用油是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

     D.伊拉克战争早已结束,但伊国内爆炸事件接连不断,这说明美、英两国诉诸于武力是不能真正解决敌对国问题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又强调保障社会正义,明确表明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思想,是在录求效率与公平相一致的发展道路。

     ①既强调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③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④不断改进人民生活

     ⑤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正义

     A.②③⑤④①      B.①②④③⑤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⑤③②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经济学家们常常以“荷兰病”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荷兰是上世纪50年代因发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在我国,煤炭资源省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煤炭产量,除了增加煤炭的输出,还将与煤炭相关的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大型坑口发电厂等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含税用户优惠电价和各种税费减免,结果就是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市场本身也会强化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因此,煤炭资源省份可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其综合抗风险能力。当煤炭资源枯竭时,其经济将陷入困境,这就是通常比喻的“荷兰病”和“资源诅咒”。

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是“荷兰病”,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单一。此外,“荷兰病”多发生于小国,这也证实了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是一个大国,“荷兰病”即使有,也只能是局部问题,煤炭资源省份患病了,还会有中央政府帮助。当然,这不等于煤炭资源省份不用为此担心。

事实上,如果煤炭资源省份现在未雨绸缪,他们的麻烦会远远超过“荷兰病”可能带来的问题。由于近年煤价上涨和煤炭需求快速增长,这些省份煤炭扩展的财力充足,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对高耗能产业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资金纷纷向这些煤炭资源省份转移,增量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与煤炭相、高能耗、也是高污染的行业。这使当地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我们比较熟悉地把忽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理解为不可持续发展,是不计成本的发展。因为,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10%的GDP增长是要大打折扣的,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当然,矿业可以给当地的就业和基础设施带来好处,但是矿业活动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如果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而这些人往往都是穷人。另外,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

有两点必须强调,首先,基于比较优势和市场运行会强化本已单一的产业结构,资源型省份的经济转型不可能由市场自发推动。其二,煤炭资源省份不能在煤炭资源枯竭的时候才开始寻找发展接续产业,而应该在煤炭兴盛时期就着手产业的多元化,思考在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5.对“荷兰病”这一要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指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

     B.是指我国煤炭资源省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综合抗风险能力,使经济陷入困境。

     C.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D.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过分依赖某种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拖累经济发展的现象。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煤炭资源省份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由于煤炭生产、输出和发展高,耗能产业都受到了政府在电价和各种税费方面的优惠。

     B.东部发达地区在环保、资源等方面限制高耗能产业,纷纷将大部分资金投向煤炭资源省份与煤炭相关、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

     C.煤炭资源省份即使患“荷兰病”,也不是资源输出的必然结果,而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况且就全国来说,只是局部问题。

      D.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会使GDP增长的10%大打折扣,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煤炭资源省份应该未雨绸缪,保护自己的资源,停止输出,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以更好地保证可持续发展。

     B.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当资源枯竭时,留下来的很可能是一个没有资源、又没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地方。

      C.煤炭资源省份应该在煤炭资源还未枯竭之前,由政府强制进行经济转型,这时有足够的资金,便于进行经济转投资。

      D.不可持续发展既耗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而取得的经济效益不过是剥夺了子孙该有的东西,或是把债务留给了他们。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成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视字体如素识,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又以陕人入本朝百馀年无大魁者,时值西陲戡定,魁选适得西人,御制诗以纪其事。寻直南书房,屡司文柄。四十八年,丁母忧,即家擢兵部尚书。车驾南巡,杰赴行在谢,上曰:“汝来甚好。君臣久别,应知朕念汝。然汝儒者,不欲夺汝情,归终制可也。”服阕,还朝。杰在枢廷十馀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杰每议政毕,默然独坐。一日,和珅执其手戏曰:“何柔荑乃尔!”杰正色曰:“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然。洎仁宗亲政,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上优礼之。八年春,上疏,谓:“各省亏空之弊,起于乾隆四十年以后,州县营求馈送,以国帑为夤缘,上司受其挟制,弥补无期。,大吏知尚廉节,州县仍形拮据,由於苦乐不均,贤否不分,宜求整饬之法。旧制,驿丞专司驿站,无可诛求。自裁归州县,滥支苛派,官民俱。宜先清驿站,以杜亏空。今当军务告竣,朝廷勤求治理,无大於此二者。请睿裁独断,以挽积重之势。”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赐御制诗二章,以其行,有云:“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时论谓足尽其生平。既归,岁时颁赏不绝,每有陈奏,上辄亲批答,语如家人。杰体不逾中人,和蔼近情,而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当致仁未行,会有陈德于禁城惊犯乘舆,急趋朝请对曰:“德庖厨贱役,安敢妄蓄逆谋?此必有元奸大憝主使行事。当除肘腋之患。”至十八年林清逆党之变,上思其言,特赐祭焉。

节选自(《清史稿(三七)·王杰传》)

【注】①服阕:服丧期满。②国帑(tǎng):国库里的钱财;夤(yín)缘:拉拢、巴结。

③睿:称颂皇帝的套语。④憝(duì)恶、恶人。

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宗视字体如素识                  熟:仔细。

     B.和珅然                             赧:因羞愧而脸红。

     C.滥支苛派,官民俱                  病:困苦。

     D.赐御制诗二章,以其行             宠:宠爱。

9.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王杰“刚正、忠直”的一组是                         (  )

     ①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            ②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

     ③杰每议政毕,默然独坐                 ④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

     ⑤杰遇有不可,辄力争                   ⑥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3,5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乾隆二十六年,王杰考中进士,本来是第三名,后来乾隆帝觉得他的字很眼熟,又因为陕西人从夺魁所以钦点他为状元。

      B.王杰刚正不阿,曾数次就朝廷大事与和珅进行激烈交锋,虽然遭到和珅的痛恨,但因为有乾隆帝的信任支持,和珅也无可奈何。

     C.王杰的奏疏中提到当时朝廷所存在的两大严重弊端,并详细分析了其起因和危害性,指出这是此时最应该解决的两个问题

     D.有人在内宫惊犯皇帝车驾,王杰认为这件事有更深的背景,须加深究,以除隐患。后来林清谋反的事件证明了王杰的看法。

四、(23分)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应知朕念汝,然汝儒者,不欲夺汝情,归终制也可。

译文:                                      

                                      

                                      

  (2)德庖厨贱役,安敢妄蓄逆谋?此必有元奸大憝主使行事。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什么诗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

  (2)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刘禹锡《陋室铭》)

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黄山挑夫

张玉庭

黄山归来,总也难忘黄山的挑夫,总也难忘那挑着太阳上山的黄山人。

真正到了黄山,我才真切地感受到:黄山的确太美了,美的极富个性磁性,美的让人忘情忘我。

听朋友说,到了黄山,首先要去看日出。日出是黄山最神圣的。你能通过日出得到黄山的真谛。带着这份真谛,你再去看山看景,那份感受就会领悟到灵魂里,领悟到骨子里。于是,按照朋友的指点,我首先来到北海的清凉台,这是黄山观日出的绝佳去处。

离天亮还早,北海的观景台就挤满了等待日出的游客,人们翘首等待,等待着东方,在那无际无涯的云海深处,出现一个庄严的奇迹。终于,极远处的云海渐渐地透出亮光,红日朝气勃勃地露出了笑脸!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当朝霞把人们簇拥在怀里,所有人都被太阳溶化了,感染了,激动了,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太阳的共同感受,真切地问候太阳:太阳,你早!

其实,在黄山,比太阳起得更早的,是挑夫。与其说太阳是升起来的,还不如是说黄山挑夫挑起来的。

在黄山,我有幸认识了一位每天都挑着太阳上山的老挑夫。老挑夫不善辞令,表情凝重,满脸深深的皱纹能使人想起历史的苍桑。特别在他那宽宽的肩膀后部、脊背正中,居然有一个肉包,显然,这是长年累月当挑夫压的!

是的,老挑夫老了,但只要一提起自己的行当,一提起挑着担子上山,老人脸上就写满了灿烂,荡漾着自信的笑容。这自信的笑容使我想起了永远巍峨着的黄山和永远挺拔着的黄山松!

是的,这些长在山巅、长在绝壁、长在石缝、长在悬崖的松树,尽管千年磨砺,饱经风雪,但无一不是虎虎生气,飒飒英姿。黄山松绝美,而且是一种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的生命之美。试想:在高山之巅,在云岚深处,在电闪雷鸣的轰击下,在暴虐山风的欺凌中,那壮美的黄山松何曾屈服过!

下午,经老人的引荐,我们又认识了他的儿子。这是个中年汉子,也是挑夫!看看这汉子厚厚的脊梁吧!那么结实,那么沉稳!看到他不禁使人想起黄山的奇石。黄山的奇石也像黄山松一样的出色,在黄山,无石不成景,无景不成石。

老人的儿子告诉我,他最喜欢的黄山奇石就是“仙人晒靴”。为什么晒靴?想必是仙人登山累了,脱下靴子歇脚。黄山的挑夫也要歇脚,而且他们歇脚的样子极独特。把手中的木杖往扁担上一支,身子往扁担外一抽,不蹲不坐,稳稳的,站着歇脚,像黄山的飞来石。

造物主的神奇,也许就在于此,在造就黄山石的同时也造就了黄山的人,让石有人的灵性,人有石的风骨。

尤其有趣的是,也正是这一天,我们又有幸见到了汉子的女儿,一个黄山背女。这是一个十八岁的黄山妹子,有着黄山的质朴和美丽。当我们见到她时,她刚刚撂下背蒌,在山泉边休息。她捧起山泉喝一口,然后解开了长发,山风吹过,长发飘飘,宛然淙淙的泉水。

黄山的泉水也是清亮的、清甜的、清纯的;纯得让人不敢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她,不舍得用手去碰她。

和青松、奇石相比,黄山泉水显得更青春,更亮丽,更时尚,更有活力和灵性。因为她知道流水不腐,她知道更新自我,运动构成了她生命的主题歌,这首歌她千年百年的吟唱着。这首歌在黄山只有两个人听得懂:一是个黄山,一个是黄山背女。

自从认识了这一家三代挑夫,一路黄山,无论我走到哪儿,这眼前,这脑海里总是这一家三代的影子。就像这黄山的云海,既虚虚渺渺,又实实在在,一会儿潮一般涌来,一会儿又潮一般退去。特别是远看云海,无际无涯,无边无沿。透过云海看山,山更青;透过云海看景,景更美。它有着博大的胸襟,能容纳黄山的万千景色;只有她有着温柔和慈祥,把黄山的七十二峰,天天沐浴的光彩照人。突然,我领悟到,黄山挑夫这一家三代,不正是这片云海吗?

噢,黄山挑夫,你是黄山之母,黄山之灵,黄山之美!

14.在作者看来,黄山日出有怎样的特点?(尽量用原文的词语回答,不超过20字)(4分)

答:                                    

                                        

                                        

15.从全文看,作者把黄山挑夫称作“挑着太阳上山”的人,有何深层含义?(6分)

答:                                    

                                        

                                        

                                           

16.作者把三代黄山挑夫各比作什么?借此写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6分)

答:老挑夫:                                      

                                         

中年挑夫:                                      

                                      

黄山前女:                                       

                                      

17.为什么说“透过云海看山,山更青;透过云海看景,景更美”?(6分)

答:                                    

                                        

                                        

六、(15分)

18.依照示例,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

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地,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                                       

理由:                                      

                                       

诗句:                                       

理由:                                      

                                        

19.下面一段文字中人物的语言有不得体之处,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

王凯和李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宿舍同桌,十几年来一起长大,友谊深厚,高考后两人分别被两所高校录取。回校取录取通知书时,两人相见,王凯拉住李阳的手说:“李阳同学你好,今天与你在此幸会,我都高兴死了!咱俩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你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永远感谢你,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希望今后我们保持联系。”

①将         修改为        

②将         修改为        

③将         修改为        

④将         修改为        

20.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特点,另造一个句子。(5分)

例句: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从地平线上捡走草地上的珠玑。

仿写: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目前,“戏说”、“大话”之风盛行。有《戏说乾隆》《大话西游》《水煮三国》,甚至还有戏说《孔雀东南飞》等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答案与解析

一、(12分, 每小题3分)

1,3,5

 
1. C (A.怂涌—怂恿  B.沤心—呕心  D.撕打—厮打)

2. D(A.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事,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本句用“作茧自缚”恰当。 B.矢志不移,褒义词。 C.反戈一击,指调转头来反对自己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此处不合语境。 D.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使用正确。)

3. A(B.句式杂糅。 C.“消费观念”与“提高”搭配不当。 D成分赘余,应删去“于”)

1,3,5

 
4. C

二、(9分,每小题3分)

5. D(A、B两项是“荷兰病”的特例,并不是“荷兰病”的概念; C.项错在:“荷兰病”是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现象,而不是一种“危险性”。)

6. C(A.受到政府在电价和各种税费优惠的只是“高能耗产业”,并不包括“煤炭生产、输出”;B.“东部发达地区……将大部分资金投向……”错误,应该是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资金大部分用在了……产业;D.“10%的GDP增长”不同于“GDP增长的10%”)

7. A(A项原文明确强调了“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构单一”因此,煤炭资源省份的出路并不在于“停止输出”; B、D两项可从原文中“矿业活动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等,可以推断; C项可由原文最后一段的两点推断。)

三、(9分,每小题3分) 

8. D (宠,使荣耀)

9. C(②句表现王杰的风度 ③句表现王杰的习惯 ⑥句表现政治目光敏锐)

10.A (“陕西人从未夺魁”不是点王杰为状元的原因)

四、(23分)

11.(1)(你)应该知道我想着你,但你(是)信奉孔子学说的人(通晓儒家经书的人),(我)不想强迫你丧服未满就出来做官,(或:就强行改变你的服孝之意)(你)回去服满三年的丧期是可以的。(省略的你、我1分,判断句1分,“夺”,1分,“归”1分,“终制”1分。共5分)或:你也应该知道我很想你。但是你是儒生,(母亲去世了),我也不愿意勉强你继续在朝为官,你还是回乡为母亲守完孝吧。

  (2)陈德只是个地位低微的厨子,哪里敢随便就蓄意谋反?这一定是有背后的大奸大恶之徒指使他这样做的。(“庖厨”1分,判断句1分,“安”1分,“妄”1分,“元” 1分,共5分)

12.(1)化用了(《诗经·蒹葭》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分)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2分)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1分)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全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你我就要离别千里。(1分)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2分) 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相思之情的 执着(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1分)((1)(2)共8分)

13.(1)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行成于思毁于随 舍生而取义者也 思而不学则殆(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共5分)

五、(22 分)

14.神圣,庄严,朝气勃勃,感染、激动了所有的人(每点1分,共4分)

15.①他们比太阳起得更早;②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建设、更新黄山,创造了黄山的奇迹;(或给黄山带来希望,带来光明,带来美)③他们是黄山(乃至世界上)最神圣的;④ 他们的精神感染、激动了所有的人。(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

16.老挑夫——黄山和黄山松;坚定自信,饱经风霜,仍虎虎生气。

中年挑夫——黄山奇石;结实,沉稳,坚定自信,有灵性,有风骨。

黄山背女——黄山,黄山泉水;质朴和美丽,青春,亮丽,时尚更有活力和灵性。

(每点2分,共6分)

17.这里云海指黄山挑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黄山挑夫的身上更能看到黄山的饱经风霜和坚强,(2分)看到黄山的结实和沉稳,(2分)看到黄山的青春、亮丽、时尚、活力和灵性。(2分)(共6分)

六、(15分)

18.示例: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诗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理由:这个比喻可用来激励同学们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步,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理由:它告诉人们,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可以激励人们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诗句1分,理由2分。每一条3分,共6分)

19.①李阳同学——阳子(或:李阳) ②幸会——相见(或:相聚) ③青梅竹马——(应该删去)  ④万古长青——长存 (每点1分,共4分。顺序不论。)

20.示例:春风从天边慢慢走来,用她那神奇的画笔,不知不觉中为大地画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5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王杰中进士。殿试考卷呈送给皇帝时他名列第三。乾隆皇帝仔细看了他的字迹,就觉得好像是平日里很熟悉的人(写的),就向人询问他的人品,于是将王杰的名次提为第一。等到新科进士晋见皇帝时,(看到)王杰风度稳重端庄,皇帝更是高兴。又因为陕西自清朝开国以来从未出过状元,这一年西部边境的战争又取得了胜利,而新科状元又恰是陕西人,于是乾隆皇帝就作了一首诗纪念这件事。不久,王杰开始到南书房当值,并且屡次掌管科举事务。乾隆四十八年,母亲病逝,王杰回乡守孝。刚到家,就接到提升他为兵部尚书的任命。乾隆南巡的时候,王杰到皇帝的临时住处谢恩,皇帝说:“你来得很好,我们君臣很久不见了,你也应该知道我很想你。但是你是儒生,(母亲去世了),我也不愿意勉强你继续在朝为官,你还是回乡为母亲守完孝吧。”守孝期满,王杰回朝。王杰在中央十几年,遇到有争议的事情不管赞成还是反对,没有不委婉地向皇帝报告的。当时和珅权势显赫,遇到事情经常擅自决定,同僚大都克制忍耐不发表意见,而王杰碰到不同意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力争辩。皇帝很了解王杰,和珅虽然讨厌他,但是不能把他排挤出朝廷。王杰每每议政完毕后,都会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一天,和珅握着他的手开玩笑说:“你的手多柔软细腻啊。”王杰正言厉色道:“我王杰的手虽然柔细,只是不能要钱啊。”和珅羞得面红耳赤。自从嘉庆帝亲政以来,王杰出任首辅大臣,遇事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向皇帝进谏总是不遗余力,皇帝对他优待尊敬。嘉庆八年的春天,王杰上疏给皇上,奏疏中说:“各地国库亏空的弊端,是从乾隆四十年以后开始的,各州各县都在想方设法送礼,把国库里的钱财都用来拉拢关系巴结上司。他们的上级因此被抓住弱点受其控制,想要弥补(国库的)亏空,遥遥无期。后任的高级官员知道崇尚廉洁的操守,可是下属有的州县的境况仍然还很窘迫。由于各地的苦乐不很平均,他们中的好坏也分辨不清,应该寻求整顿的方法。按过去的体制,驿丞是专门管理驿站的,没有什么可以征索的财物。自从决定归属各州县里之后,毫无限制的开销,苛刻的摊派,使各级官员和百姓都困苦不堪。应该先清理整顿驿站,以便杜绝国库的亏损。现在正是军中诸事务完毕的时候,朝廷尽力寻求治理的办法,再没有比这两个更大的了。请(皇上您)考虑自行决断,以便扭转长期形成的不良局面。

王杰所说的切中时弊,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赐给他皇上亲自写的诗,以使他的行为显得荣耀,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当时人都认为,这句诗足以概括王杰一生的成就。回乡后,皇帝每年按时给他的赏赐不断,王杰每次上书,皇帝都亲自批奏回答,语气就像对家里人一样。

王杰身高不超过一般人,为人和蔼可亲,但操守刚正,侍奉两代君王,都是凭借忠诚正直获得君主的信任。当他退休还没走时,正值有个叫陈德的人在内宫惊动了皇帝御驾,他就急忙上朝谒见皇上建议说:“陈德只是个地位低微的厨子,哪里敢随便就蓄意谋反?这一定是有背后的大奸大恶之徒指使他这样做的,应该马上清除这身边左右的祸患。”到了嘉庆十八年,林清逆党谋反后,嘉庆皇帝想到王杰的这些话,特地对他进行了祭奠。

                              

小学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综合 初中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生物 | 科学
高中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生物 | 综合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好词好句 作文大全 读后感 电子书 百科
小荷作文网 电脑版 2002-2018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