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全程检测十: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4-5-11 0:25:24 下载本试卷

高考政治全程检测十: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将大量泥沙带到中、下游,使中、下游河床淤积严重。但近年来,一些根雕艺人发现,在黄河中、下游的河道中,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具有独特的形状,经加工,成为颇具欣赏价值的根雕作品。据此回答1—3题。

  1.人们利用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雕成具有艺术价值的根雕作品,其前提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C.掌握根雕的技术

  D.人能认识和改造自然物的变化规律

  2.人们能够利用被泥沙覆盖、浸蚀的树木,做成具有艺术价值的根雕作品,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根雕艺人将枯树制成根雕作品,启示我们()

  A.应解放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

  B.应改变自然规律,推陈出新

  C.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D.只有没有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4.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在此新形势下,要启国门,破封闭,关键是要有现代化的开放观。“在新形势下,关键是要有现代化的开放观”,这是因为()

  A.科学的意识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D.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200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使事业获得大发展,理论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据此回答5—6题。

  5.理论创新一刻也不能停顿,说明()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要不断扩展加深

  C.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6.要使事业获得大发展,理论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这是因为()

  A.理论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正确的意识通过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二十世纪,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对宏观世界,已深入到太空深处;对微观世界,已经深入到基本粒子。对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成果同样令人瞩目。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方面取得的大量成果表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客观的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地处高海拔山区的某贫穷山村,为了脱贫致富先后创办多家企业,均告失败。村领导总结教训,结合本村的优势,决定种植既有市场需求又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经济作物,结果取得成效。几年来村民收入稳步提高,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从哲学角度看,上述事例说明()

  A.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只有使主观符合客观,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9.据新华社报道,从2003年2月1日起,我国首次对第一大河长江实行全流域春季禁渔三个月。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大江大河实行全流域禁渔。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除长江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水域污染等原因外,沿江一些渔民为多捕鱼,不惜采用电、炸、毒鱼等非法作业方式,严重破坏了鱼类资源的生存和休养环境,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已开始枯竭,不少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诸如白暨豚、白鲟等物种面临灭绝。从哲学角度,这告诉我们()

  A.人们可以在意识支配下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

  B.人们利用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人的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0.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这一事实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水平

  B.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纲要》指出:健全社会信用,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也是具体落实 “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从哲学上看,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体现了()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12.十六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绩时谈到“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而在通常情况下,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势必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在我国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的特定条件下,不仅没有发生这种危险,反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哲学上,这说明()

  A.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C.办事情应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物质对的意识决定作用是有条件的

  13.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建设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这一目标的确定,必将极大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之中。这体现了()

  ①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③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l/4,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人们的节水意识逐步增强。

  针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计划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据此回答14—15题

  14.由于缺水,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这说明()

  A.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B.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并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15.针对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应顺应自然,服从自然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6.改革的深化,促使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新的就业观的形成,客观上要求人们通过完善自身素质,多方面发挥自身潜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③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③D.③④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据此回答17—18题

  17.从哲学上讲,我们必须“量力而行”是因为()

  A.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8.上述材料要求我们要“尽力而为”符合的哲理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主观因素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19.做任何工作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当地的实际不是一条线,也不是一个面,而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这说明()

  ①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②从实际出发往往只是理论上的,在实际中很难做到

  ③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

  ④如果只是以个别事实为出发点作判断,不是真正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说,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在我国之所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主要是因为()

  A.它是科学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它是一种崇高精神,能指引人民战无不胜

  C.它是一种正确的意识,能指引我国人民战胜困难,开拓前进

  D.它是一种科学的理想,是我国人民实现宏伟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问答题(共40分)

  21.由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忽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忽视对发展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的科学治理,以致造成了自然环境严重污染,臭氧层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今天人类又不得不高喊:要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2分)

   

  (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8分)

  

  22.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此,有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社会道德水平也就提高了。所以,应当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而后再进行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理论,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15分)

  

  

  23.某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识到股份制是摆脱困境的有效办法,但他们没有盲目进行股份制改造,首先他们对全市62家国有企业进行了调查,共有3家大型企业,15家中型企业,51家中小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他们对3家大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15家中型企业分别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对44家小型企业分别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破产、兼并、租赁和出售。一年来,他们勇于探索,根据出现的问题和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经过努力,该市国有企业终于扭亏为盈。

  上述材料中是怎样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