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三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学习提示]
第一,在认识上,要明确: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兴利除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第二,在方法论上,要做到:把国有企业改革、“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开发、诚信等问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化、WTO规则等问题结合起来思考。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来进行思考。因为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重大热点问题主要从具体的微观的角度,进行隐性考查。
[知识网络]
[问题探究]
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长足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极冷战格局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近些年步伐加快,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使生产质量提高、速度加快,交流与合作更广,贸易、投资、金融、销售、消费越来越超越国家界限。世界经济的信息化有力促进了全球化的深度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各个部分之间的距离,全球电脑网络可以在片刻之间完成上万亿美元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业务,从而为全球化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各国越来越关注经济贸易、经济安全、经济竞争,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和完善,在协调各国经济、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更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4.各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职能和国家内外政策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主动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完善国内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一分为二地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利也有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从利这方面来看,是机遇,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表现在:
①有利于我国进口高新技术和紧缺的资源。
②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
③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④有利于我国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开发能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大量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在若干产业中形成了较大规模和较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制造能力的扩大和成熟,有利于我们形成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2.从弊这方面来看,有挑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表现在:
①全球经济的变化有可能引起国内经济波动。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全球经济和一些主要国家经济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我国,出口、进口和外资流入有可能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产生较大变化,使年度间经济增长速度产生较明显的波动。
②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可能受到影响。
在开放型经济中,政府对本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是要遵守已经承诺的多边规则。例如当经济出现问题需要调控时,一些与国际规则明显冲突的措施的使用会受到限制。二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考虑国内外政策的相互影响,需要权衡的因素增加。例如,当我国为了刺激经济采取降息政策时,如果美国没有相应政策,就会使美元利息相对处于高位,导致资金流入减少和流出增加,抵消本币降息的作用。
③对国家经济安全可能产生影响。
对外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跨国公司垄断市场的可能性。跨国公司规模巨大,有全球融资、生产和分销能力,有可能在一些产业中形成垄断。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资开放服务业,允许外商以收购、兼并等方式投资,会使这种可能性加大。二是战略性领域中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在这些领域,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制造能力不可能通过对外开放获得,即使国外公司愿意向我国转让这些技术,也很有可能受到其政府的干预乃至禁止。
四、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什么是“引进来”和“走出去”?
所谓“引进来”,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设备、管理、人才等,来促进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所谓“走出去”,主要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到国外特别是到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和承包工程,带动国内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务的出口。
2.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经济学角度]
①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归根到底这是由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决定的。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各国市场不再彼此封闭,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国际大市场这一整体。当代世界市场具有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等特点。因此各国必须突破国内市场狭小的界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同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以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也要求我们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竞争既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加速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②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探索一条能够很好地把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为此,我们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就要求我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把经济结构调整与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抓住知识经济发展的机遇,调整外资结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③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需要。依靠科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企业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④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我们要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国不可能把自己孤立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外。
⑤从我国对外开放过程来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引进来”起步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技术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已具备了“走出去”的基本条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有限,只有在继续大力“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大胆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的剧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并努力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然要求。
[哲学角度]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当前世界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表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只有不断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技术,不可能生产本国所需要的一切产品,不可能只限于消费本国所生产的产品。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只有置身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政治学角度]
①我国对内的主要职能是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对外职能是发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我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形式扩大对外开放正是上述国家职能的体现。
②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此,世界各国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制定了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以避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落后,我国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③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要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坚持以我为主,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集中说明了这一点。
3.如何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引进来”。
①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服务领域开放。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②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推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进口的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制度。
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④大胆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当然,在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好东西的同时,又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东西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
“走出去”。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①要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②要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③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如2003年,当全球面临通货紧缩压力之时,日本、美国等国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宣称: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是中国出口了太多的廉价商品。他们把日本、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归罪于人民币估价偏低。因此,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我国领导人明确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这段话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
[例题分析]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材料三:“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发达国家以低于世界市场价格20%的低价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同时以高于世界市场价格的80%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
材料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 1970年 | 1992年 |
33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97美元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美元 | 22185美元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根据材料一、二,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⑵材料五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四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⑶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解析:这是一道对经济全球化进行解析的材料题,旨在让我们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影响、对策。
答案:⑴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的分析。
⑵材料四表明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日趋严重。
原因:第一,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继续发挥恶劣作用的结果;第二,是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发展的结果。
⑶我国应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
第一,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第二,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趋加强。据此回答1-2题:
1.统计表明:在世贸组织144个成员当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为顺应潮流,中国和东盟作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市场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
2.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等多方面占有优势,一些国际经济规则在发达国家主导或操纵下制定,发展中国家因而处于不利地位,与富国之间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经济上落后地区的民族文化也处于弱势地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趋消亡。因此,“反全球化”的呼声颇为高涨。要解决这些问题
A.各国必须致力于和平,打击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
B.各国都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D.必须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随着我国加入WTO,一些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这些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利权,控制着80%左右的尖端技术,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据此回答3-5题:
3.跨国公司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垄断,进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分配上的不公平。要解决这一矛盾
A.必须降低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B.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发达国家必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D.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我国国有企业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此
①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国家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③要积极开展国际竞争,提高自己的产业发展能力和科技、管理的创新能力 ④要通过改组,建立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
A.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③
5.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这种新的经济形势,我国必须正确定位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政府应进一步放权,增强服务功能,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②政府制定政策既要符合WTO规则,又要适合中国国情,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培育和民族产业的保护 ③政府应成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既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管者
④政府应放弃所有贸易壁垒,并对外国产品和服务都给予“国民待遇”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6.自从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危机在英国发生以来,一些欧洲国家已发现疯牛病和口蹄疫。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严防疯牛病和口蹄疫进入本国。这表明,面对经济全球化
A.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C.必须加强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D.必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
①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品 ②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③把扩大对外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④努力提高对外贸易的层次和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应该
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②增强经济安全意识,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③把众多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一大批跨国经营的大公司 ④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9. 材料一:自1979年到1999年底,我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6000家境外投资企业,投资金额约为70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农业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旅游餐饮、资讯服务等。特别是我国的海尔集团,1999年在美国建立了电冰箱生产基地,由此带动了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
材料二:目前,我国对外投资金额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15%。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1:1.11,而且低于发展中家1:0.13的平均水平。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金额都在300万美元以下,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平均投资金额为220万美元,其中一半以上还不足100万美元。
材料三: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万家,子公司50多万家,它们控制了全球生产的三分之二,国际贸易的三分之一和直接投资的70%。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
材料四: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了两次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签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颁奖,并做重要讲话指出,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新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我国要依靠科技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什么经济现象?应如何正确认识上述现象?
(2)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3)请运用经济常识中的有关知识,阐述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意义。
(4)请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运用政治常识中的有关知识,阐述党中央为什么要作出鼓励科技创新的重要决定。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B 6D 7B 8D
9. (1)①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材料二将我国对外投资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了比较,表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仍然很小。材料三反映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中地位,说明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各国激烈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材料四反映我国非常重视科技和人才。
②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市场竞争激烈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到,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小,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企业少。因此,要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和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①对外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进来”,包括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等。另一方面,要“走出去”,不仅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而且要积极开展对外投资。
②我国即将加入WTO,“走出去”,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外两个市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走出去”,发挥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可以进一步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④“走出去”,使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企业更广泛的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培育起我国自己的世界级的大企业,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3)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三个要素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②科技创新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③高科技驱动的现代新兴产业是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战略重点,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4)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党的本质所要求的。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鼓励科技创新,必将在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属性,要求在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