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分裂法》与台湾问题
1、台湾的历史。
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古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称岛夷,西汉、隋称东鳗、夷洲,随唐以后称流求,明朝时正式使用台湾名称。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元代,中国正式在台湾设立专门机构——澎湖巡检司。
17世纪上半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建立了“承天府”,对台湾进行管理。1683年,清康熙帝统一台湾,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895年日本侵略者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坚持进行了保家卫国、驱逐日寇的长期斗争。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派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退踞台湾,并在美国的继续支持下,维持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军事机构,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分离状态。
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这是台湾问题总是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从所谓反共全球战备及国家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地孤立和遏制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而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政府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中国统一的错误政策,造成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后,后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与行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的障碍和阻力。李登辉于1999年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后,美国虽表示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但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这再一次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使台湾问题复杂化。由此可知,美国推动“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维持两岸分裂现状,阻挠中国统一,这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3.“台独”与“公投”
2003年6月27日,陈水扁在“全国非核家园”会议上正式宣布,台湾将于2004年3月20日大选日或之前举行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和“核四”两项“咨询性公投”。后来,陈水扁又叫嚣要在“2003年完成公投立法”,“2004年实施公投”,“2006年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
2004年“台独”更是变本加厉,岛内“台独”势力加快了“去中国化”步伐,表现在: 不顾民众反对声音,悍然推动了所谓“3·20防御性公投”;“双十讲话”公开宣扬“台独”论调;不断强化台湾的“正名运动”;在文化和社会领域大力进行“文化台独”;大肆向美国军购等等,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台湾当局的“台独”挑衅行为将台海关系推到危险边缘,致使台湾民众“痛苦指数”居历年之冠
2004年是深入开展反对“台独”分裂斗争的一年,台湾当局的“台独”挑衅行径,激起了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强烈谴责。12月25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正式启动立法程序,首次审议并以全票通过议案,定将《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提请今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使用法律手段阻止“台独”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
1979年元旦,中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之后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持反对。台湾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05年新年贺词时强调,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并再次呼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
5.两岸经贸发展与交流
2004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台商在大陆投资合同93.06亿美元,同比增长8.7%。台湾居民来大陆368.6万人次,同比增长34.9;大陆居民赴台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岛内有关专家指出,如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台湾每年可省下7.3亿美元,希望春节包机能开启两岸双赢的新契机。
【考点链接】
(一)政治学科
1.与经济学常识链接
(1)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两岸打破僵局,实现“三通”,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推动台湾经济的发展。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与哲学常识链接
(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是党和国家在尊重世界和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在考虑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中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的表现。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已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方针也必将对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陈水扁之流坚持“台独”思想,必导致其“台独”行动,危及到中国的统一大业。
(2)整体与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台湾自古即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同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些都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3)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推动事物的发展。在岛内“台独”势力加快“台独”步伐的情形下,十届人大常委会启动立法程序,制订《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这必将有效地阻止“台独”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制订,顺应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而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必然失败。
(5)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陈水扁上台以来“四不一没有”演讲、“防御性公投”、搞省籍“本土化”、企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等都是假象,本质是制造两个中国,搞台湾独立。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岸统一是大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一定会实现。2004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春节包机能够开启两岸双赢的新契机。当然,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我们必须同“台独”分子作艰苦的斗争。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这要求我们分析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主流与支流,又要着重抓本质抓主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这表现在:“一国两制”实施后,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互利互惠,但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是台湾的民意主流,台独势力是支流;统一是主流,分裂、对立是支流;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有两种:和平与战争,而和平统一是基本方针。
(8)抓重点抓关键。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已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促进了港澳的繁荣,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认识,也必将对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而“台独”分子的种种分裂行径,不断遭到挫败,一次次证明台独注定要失败。
3.与政治学常识链接
(1)“一国两制”含义、基本内容及意义(略)。
(2)履行好国家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国家机关具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职能。中国政府反对极少数国家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抗议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及抗议日本向李登辉发放入境签证、制订《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等,是在积极履行好国家职能。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十届人大常委会启动立法程序,制订《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是把祖国事业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上来,将有效地阻止“台独”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也可从依法治国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分析)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顺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5)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我国政府已经警告台湾当局应悬崖勒马、立即停止各种分裂活动,如果出现 “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国政府、人民、军队绝不会坐视不管,绝不会放弃使用武力。因此,努力推进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的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6)联合国原则宗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必须遵循联合国原则宗旨。少数国家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向台出售武器,格林纳达与台湾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都违背了联合国原则宗旨,没有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干涉了中国内政。
(7)外交政策。我国处理对外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政府对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极少数国家提出严正抗议,对美国向台出售武器提出抗议,对格林纳达与台湾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提出抗议等,都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如下基本点:坚持独立自主这一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和独立这一首要目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基本准则。
(二)历史学科
1.台湾自古即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在我国历史官修的史书和重要的文献中,详细记载了台湾社会经济、文化和风俗以及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况。据史书和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称台湾为“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朝)、“东番”(明初)等。《明史·鸡笼》篇第一次使用台湾这个名称,它大量记载了当时大陆与台湾通商贸易和人员往来的事实。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台湾海峡两岸贸易经商活动日益发达,从祖国大陆到台湾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岛内“本省籍”居民的祖先人群。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到17世纪末,大陆加快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2.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公元1171年,(南宋孝宗乾元七年)泉州知府汪大猷派水军长期驻守澎湖,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台澎地区正式驻军。元朝政府开始设泉州府,以其代管台湾,后又于1290年设立行政管理机构澎湖巡检司代管台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行使统治权。公元129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官员赴台,开始了中国对台湾的最早的有效的行政管理。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建立了“承天府”,设置府县,行使对台湾的统治。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统一台湾,并将其正式收归版图。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省,并命令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行政区扩为3府1州,领11县5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轮船、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使台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下子超过了大陆上许多省区,“刘铭传改革”是台湾社会走入现代化的开端。
3.台湾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近代以来外国殖民者的侵略和统治始终进行了艰苦而英勇的反抗斗争。1895年日本侵略者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誓死反对清王朝的卖国行径。在日本殖民者占据台湾期间,台湾人民坚持进行了保家卫国、驱逐日寇的长期武装斗争。目前台湾与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同胞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实施和所起的积极作用。
(三)地理学科
台湾岛地质历史上与大陆相连,在台湾海峡发现古河道;台湾岛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台湾盛产水稻、甘蔗和热带、亚热带水果;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台湾居民中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是高山族。
【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国民党元老于佑仁老先生在临终前曾写一道哀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不能相望。山苍苍,野茫茫。山之殇,国之殇。俗话说“诗言志”于老先生的悲歌直接反映了( )
A.“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在国际上都是行不通
B.任何形式的“台独”在国际上都是行不通
C.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共同愿望
D.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003年12月7日,温家宝总理访美,与华侨、留学生谈到台湾问题时,引用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温总理感慨地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据此回答2—3题:
2.“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哲学上讲,这首诗所包含的哲学观点是:( )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④事物处于一个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①④
我国的台湾问题专家分析,美国对台湾的对策分上、中、下三策,把深度介入列为下策。如果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强大,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利益越来越大,它就没必要为台湾当局的逆行做出牺牲。据此回答4--6题:
4.美国介入“台湾问题”开始于( )
A.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1943年的开罗会议
C.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后 D.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
5.美国介入台湾问题
A.干涉了台湾享有的高度自治权 B.是保证台湾繁荣稳定的需要
C.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 D.履行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 6.“如果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强大,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利益越来越大,它就没必要为台湾当局的逆行做出牺牲”,这说明(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内容
B.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是复杂的
D.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
7.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这是第 一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国际法文件.它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强调了战后日本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长期以来,“台独”势力把《开罗宣言》视为分裂祖国、搞台湾独立的最大国际法障碍,总是想方设法否定其法律效力和地位,这就更加证明了( )
A.国际法是不可以改变的 B. 国际法是由战胜国制定的
C.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D.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8.1月15日,海峡两岸民航就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业务安排达成共识,今年台商春节包机采取对飞直航,实现了56年来首次在台湾土地上降落,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目前航班机票已经全部卖完, 上海数千台商争购春节包机票 呼吁每天有直航。这体现了( )
①两岸通航符合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 ②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心理素质
③祖国早日统一是人心所向 ④民族文化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04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岛内有关专家指出,如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台湾每年可省下7.3亿美元,希望春节包机能开启两岸双赢的新契机。这说明( )
A.台湾经济发展已严重依赖大陆 B.台湾经济发展水平比大陆高
C.台湾经济将正在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D.两岸经济关系正逐步走向融合和统一
2004年12月29日,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的163名委员,以全票通过议案,决定将《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提请今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回答8--10题:
10.材料这体现了( )
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只有全国人大才具有立法权
③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④国家的政治职能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11.《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制定,并提请人大审议的现实意义有( )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标志着反独促统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理性化的新阶段 ②是针对变本加利、日趋公开化的“法理台独”活动的有效武器 ③是对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的有力回击。④能够有效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此次立法宗旨就是集中打击台独、约束外来干涉意图,体现的哲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理论联系实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3.解决台湾问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针对台独势力和国际上敌对势力 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平统一”③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祖国的统一将难以实现 ④无论是“和平方式”还是“武力方式”都属于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材料一:2004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岛内有关专家指出,如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台湾每年可省下7.3亿美元,希望春节包机能开启两岸双赢的新契机。
材料二:2004年12月29日,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的163名委员,以全票通过议案,决定将《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提请今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内容篇幅不长,但是一部完整而必要的法律。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在于,中国将尽最大可能、最大努力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但在“台独”分子出现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挑衅行动,蓄意分裂国家行为时,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将以非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材料三:中新网1月24日电 近日,陈水扁向日本媒体宣称要以“反并吞法”或举办“反制公投”,对抗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了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 大陆众多著名台湾问题专家指出,陈水扁的做法是恶意的歪曲,也是一种对大陆的要挟。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经济、社会、地理角度说明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2)陈水扁搞“反并吞法”、“反制公投”的目的是什么?
(3)“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了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是一部必要的法律?我国制订这部法律有何重要意义。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台湾省及周边海域图 (·22(℃)为2月表层海水温度)
材料二: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2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结束之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1996年台湾危机以来,美国国防部不但专门成立一个处理台湾危机的特别工作组,而且和台湾共同建立“军事及情况危机处理联络中心”。2001年后,美国大量向台出售先进武器,以帮助台湾对付来自中国大陆的越来越大的所谓威胁,2002年出笼的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明确提到,国防部应准备好在台湾海峡发生战争时使用核武器。
——《中国国际形势问题报告》
(1)台湾岛从成因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岛,图中A岛为我国的___________岛。
(2)根据图中表层海水的温度,分析台湾岛两侧海水温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美国对台政策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开罗会议》是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召开的?请用具体实例说明。
(5)台湾民进党自1986年成立以来,就主张台湾的前途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自决”。陈水扁竭力推进“公投立法”,为“台独”势力日后利用公投手段进行分裂活动提供条件,结合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回答问题:
①台湾的前途应该由谁决定?(3分)
②我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是什么?(9分)
【参考答案】
一、1.C 2、C、 3、D 4.D 5.C 6.D
7.D 8.A 9.C 10.B 11.A 12.C 13.A
14.(1)材料一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台湾经济将正在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原因在于,文化方面:民族文化相同,血缘联系密切,相互交流便利。经济方面:海峡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台湾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大陆转移,促进台湾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大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广阔。大陆资源丰富,台湾则需进口资源。社会方面:大陆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改革,社会稳定。积极的投资贸易政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地理方面:地域相连,交通便利。
(2)陈水扁的言行是分裂祖国、破坏和平统一行为,分裂祖国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出路。 制造两岸对立,制造仇恨,制造混乱,乱中取利;妄图阻止大陆制订“反分裂国家法”;根本目的在于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最终达到分裂祖国的阴谋。
(3)陈水扁上台以来,岛内“台独”势力加快了“去中国化”步伐,2004年“台独”变本加厉,已将台海关系推到危险边缘,妄图分裂祖国,搞台湾独立,损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4)重要意义:体现十三亿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强烈主权意志,标志着反独促统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理性化的新阶段;是针对变本加利、日趋公开化的“法理台独”活动的有效武器;是对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的有力回击;能够有效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
15、 (1)大陆岛、钓鱼(4分)
(2)台湾岛东侧水温高于西侧的台湾海峡的水温,因为岛东侧为日本暖流使其流经区水温高于同纬度周围海区。(6分)
(3)不同点:材料二中,美国支持台湾归还给中国,从而为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实现祖国统一创造了国际环境。材料三中,美国实际上是阻挠台湾回归祖国,使“台独”势力不断滋长,不利于祖国统一。(6分)
(4)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发生根本转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转入战略反攻,在太洋战场,美国中途岛海战之后,转入进攻,北非德意集团投降;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8分)
(5)①台湾的前途应该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决定。(3分)
②我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3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