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学图表题专题训练
一、解题方法指导
1.命题形式
一般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的形式,如运用坐标、表格、数据等具体材料说明诸如城乡差距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居民生活水平等问题。
2.设问设计
体现了对问题考查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答题的能力要求
图表式论述题着重考查考生的如下能力:第一,概括归纳能力。要求考生能从图表的数据中概括出相应的现象。第二,综合分析能力和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第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解题技巧
⑴.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关键。图表式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因而审题应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A.审读图表式材料的方法:
第一,标题。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第二,细目。指图表式材料中所列具体项目,包括表格中的具体栏目名称、坐标名称、图例名称等,把握了细目就把握了图表所涉及问题的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细目也往往是答案表述中所使用的基本术语。
第三,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审读图表,将图表中的数据或图形变成文字表述,即从图表中提炼有效信息。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第四,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对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
第五,附注或注释。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或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请记住:有注释必定有用,如果不用就不能完整把握题意。
第六,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合。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使审读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
第七,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1978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4年等。
B.审读设问的方法:
第一,弄清设问所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的范围。限制性论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答题运用的知识范围;扩展性论述题则需要考生对图表式材料的分析进行概括,选定作答的理论知识。
第二,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明确要求。
第三,弄清设问有无特殊要求。
第四,从宏观上把握设问间的联系:弄清设问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
第五,从微观上把握每一设问的具体要求。对每一设问都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围、程度、本质等,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⑵.选材
审题主要是明确材料的中心观点,根据这个中心观点,回忆教材及时政材料中与此中心观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即确定论据,这就是选材。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审读图表式材料,两者有着互相昭示、印证的作用。
⑶.构思
下笔答题前在稿纸上列个提纲,明确答题要点的主要内容及层次的划分,以保证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卷面整洁。
⑷.下笔
完成了以上三步之后,下笔书写答案必须做到三个统一: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由图表式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所体现的本质。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理论(教材知识)与实际(材料所涉及的问题)的统一。
二、例题分析
例1:(1999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
39.(16分)
表1 1978一199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
表2 l997年我国城乡居民每百户家电类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对比
注:我国农村人口为8.6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据测算,如果家电类产品在农村普及率达到1997年城镇的水平,则农村市场将需要1.68亿台彩电,1.8亿台电冰箱和1.7亿台洗衣机。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上述两个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应当如何认识这些现象?
3.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家电类主产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库存积压严重。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些企业应该怎么办?
〖答案〗1.⑴表1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增长,但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们有较大差距。(2分)
⑵表2表明,城市居民家电类产品的消费量已趋于饱和而农村居民的家电类产品的拥有量还较少,(2分)
2.⑴对家电产品的消费量与收入水平高低密切相关。(2分)
⑵目前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率远未达到1997年城镇的水平,因此,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2分)
⑶要开拓农村家电产品市场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2分)
3.⑴企业要大力开拓农村家电产品市场。(1分)
⑵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和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特别是适合农村市场需要的商品。(3分)
(注:考生如果从企业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对积压产品作适当改进,以适应农村的需要等角度回答问题,也可酌情给分。)
例2:《高考教练·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学案》第23页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⑴表一反映:2000-2003年,中央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都有所增长,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我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率逐年提高,大大超过了30%的国际警戒线,与此同时,消费率偏低,并呈现下降趋势。
表二反映:我国2002-200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加,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所下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三反映: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存在投资规模偏大,增速过快,而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却严重供不应求。
⑵上述各表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失衡,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推动,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而消费对经济推动力不足。
⑶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确定适度的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合理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注:考生提出对固定资产投资“有保有压”的具体措施,如在保持电源建设、电网改扩建、煤炭企业基本建设投入以及其他结构升级所需的投资项目较快增长的同时,继续压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过热行业投资,不断提高企业投资收益等,酌情加分)②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注:如考生提出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具体措施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革分配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执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买力等,可酌情加分)
例3:近十年高考经济学图表题集锦
3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9分)
表1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
指标 年份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
2001 | 8.5 | 4.2 |
2002 | 13.4 | 4.8 |
表2 我国消费与投资 单位:亿元
指标 | 2001年 | 2002年 | 指标 | 2001年 | 2002年 |
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其中: 城市消费零售总额 县及县以下消费零售总额 | 37595 23543 14052 | 40911 25898 15013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其中: 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集体经济投资 城乡居民个人投资 | 36898 26401 5189 5308 | 43202 31020 5901 6280 |
注: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5年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表3 我国经济增长
GDP增长率(%) | 拉动2002年GDP增长率的因素 | |||
2001年 | 2002年 | 投资贡献(%) | 消费贡献(%) | 净出口贡献(%) |
7.7 | 8 | 4.3 | 3.4 | 0.3 |
⑴表1、表2和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
参考答案:(1)表1显示:从2001—2002年,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都有较大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较慢。
表2显示:从2001到2002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增长。我国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但农村消费量不如城市消费量,且增长也慢;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远远落在后面。
表3显示:从2001—2002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从2002年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投资和消费构成内需,净出口即为外需。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内需贡献了7.7%,外需贡献了0.3%,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
(2)为了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双拉动。在近期,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可以增加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要积极引导增加集体经济和居民个人的投资。提高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33.图一 近年来不同技术含量的产品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
|
⑴图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对图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加以分析说明。
⑶请谈谈我国应如何合理利用外资。
⑴图一表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逐年加大,初级产品等其它产品所占比重逐年减小,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改善。
图二表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所占比重远远在于国有企业和其它性质的企业。
⑵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学习国外科学的管理经验,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
⑶利用外资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确保中外双方的合法权益,应加强对外资的引导,鼓励其投向高新技术等产业和中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提供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
注:如果考生回答出: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予以加分;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可予以加分,本大题总分不超过30分。
3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全国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部分数据
200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2003年 财政收入(亿元) |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 前百名县(市、区)(个) | |
全国 | 116694 | 21700 | 100 |
江苏 | 12451.75 | 1968.85 | 17 |
占全国10.67% | 占全国9.07% | 其中:苏南10 苏中5 苏北2 |
注:江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其中,苏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苏中超过全国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出口贸易总额 | 实际和利用外资 | 在境外投资企业 | |
总额 | 比2002年增长 | ||
1136.70亿美元 | 158.02亿美元 | 52.4% | 62家 |
表2 2003年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注:200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全国1/4,在全国排名第一。
材料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江苏省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如,部分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加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行业存在投资过度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
⑴材料一反映了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哪些特点?
⑵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应有的国际视野。
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观点分析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⑴江苏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水平比较高,开放型经济比较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差距较大。
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江苏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开放型经济已走在全国前头。江苏要加快发展,必须顺 应这一趋势,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发展江苏开放型经济,不 仅要坚持“引进来”,还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江苏经济现状,既要看到良好的发展势头,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分主次的。江苏经济发展的成绩是主流,存在的问题 是前进中的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39.
表1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单位:%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39.2 | 37.9 | 37.7 | 37.1 | 49.1 | 47.7 | 46.2 | 45.6 |
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者是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40%-50%者为小康;30%-40%者为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
表2 我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6280 | 6860 | 7703 | 8472 | 2253 | 2366 | 2476 | 2622 |
图1 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单位:元)
|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图表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
⑵上述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⑶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答案要点:⑴表1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农村居民刚刚进入小康;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较高。(2分)
表2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正在扩大。(2分)(注:如考生通过计算,如:2000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2.79:1,到2003年这个比例上升到3.23:1,由引得出“差距正在扩大”的结论,可酌情加1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7分)
图1显示:我国农村人均税费负担包括农民上缴的税收和费用两个部分,以税收为主;2003年农民人均税费从类型看,越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民,税费负担越重;越是以种粮食为主的农民,税费负担越重。(3分)
⑵从表1与表2之间的关系看,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低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相关关系,城市恩格尔系数比农村低,是因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多。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高,因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少。(3分)
从图1与表2之间的关系看,2003年农民所缴纳的税费人均虽然不足70元,但相对于农民较低的收入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3分)(注:考生亦可从图1与表1关系的角度回答本要点)
⑶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农业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是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充分体现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取消农业税外,还应该降低、甚至取消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此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仅只是税费改革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有力的措施。(4分)
(注:如考生提出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其他措施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帮助农民工进城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1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7分)
38.(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材料一
|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年增长率 | ||||||
1997年—2003年 | 4% | 2.73% | 8% | ||||
*系1999年—2003年数据
材料二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A) 其中:来自农业部分 |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B) | A : B | ||
1997年 | 2090元 | 1268元 | 5160元 | 1:2.47 |
2003年 | 2622元 | 1168元* | 8500元 | 1:3.24 |
*系2002年数据
⑴联系“一号文件”,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11分)
⑵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10分)
⑶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11分)
⑴①材料一说明最近7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产粮区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尤其缓慢。
②材料二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近7年里有所扩大,而且农民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少,这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⑵①农民增收缓慢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②国家具有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政府的责任。
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应政策和措施,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⑶唯物辩证法强调,在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提纲挚领的意义。
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3分)
在农民收人的构成中,工资性收人比重前三年是上升的,2004年略有回落。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下降的,2004年有所回升。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2)根据表1所显示的信息,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7分)
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加农民务工的机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3)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人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务工人数增长趋缓。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10分)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
②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③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分)
①2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
③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
④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38. (3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图15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图15 “微笑曲线”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回答:
⑴“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结合材料二,说明“微笑曲线”对我国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什么启示。(6分)
①从事产品研发、零件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从事组装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与60、70年代相比,目前底端与两端的利润水平差距扩大,底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②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10分)
①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把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利润分布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认清当前我国企业在“微笑曲线”中所处的位置,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改变集中于加工和组装环节的现状。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39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4 年初下发了 《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 的 1 号文件; 2005 年初又下发了 《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的 l 号文件。
(1) 上述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
图一说明,2004年夏粮产量较上年均有增长,其中秋粮比夏粮增长更多。全年粮食产量比上年显著增长。图二说明,2004年1-9月居民消费价格走势节节攀升,从10月秋粮上市后,粮价回落,物价总水平也随之走低。表一说明,两年来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增幅比2003年大。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2)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图一、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粮食供需缺口较大,粮价上涨,引起物价上涨;秋粮上市,粮价下跌,物价也随之走低,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粮食生产的状况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⑶从哲学常识抓主要矛盾的角度,谈谈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为此.必须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等。
39.(60分)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四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城之一。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表2 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状况(单位:%)
表3 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状况(单位:%)
(7)分析表2和表3中的数据,说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的状况,并与东部进行比较。(8分)
①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低。
②从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与东部地区就业结构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 就业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
37.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
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减除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
材料二:起征点提高前后纳税情况对比
(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
(2)材料二的表和图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1)20元
(2)表反映此次起征点调整使纳税义务人可以少缴一些个人所得税。
图反映收入水平越高,纳税额下降率越小;收入水平越低,纳税额下降率越大。
(3)请运用宏观调控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属于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手段。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国家财政大约要减收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表明此次宏观调控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目的是增加个人收入,增加消费需求。
此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使收入水平较高的人,从中获益相对较小;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从中获益相对较大。这表明宏观调控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8、(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⑴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
⑵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的措施。(12分)
⑴①2002—2005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②从2002到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较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⑵①企业应降低物耗,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三废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②为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技能;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或发展循环经济、采用清洁能源、循环利用、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创品牌的高产品附加值等)
(06政治广东卷)11.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兼并的基本动机之一。某行业一家年产量为200万吨的企业正在对四个兼并方案进行讨论。从最能降低平均生产成本看,根据下图,该企业应该
A.兼并一家年产量为200万吨的同行 B.兼并一家年产量为100万吨的同行
C.兼并一家年产量为300万吨的同行 D.兼并一家年产量为400万吨的同行
35.图1 2001--2005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图2 2005年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
⑴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依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谈谈你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1)图l反映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说明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图2反映了江苏省三大产业的比例中,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偏小.说明了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还不够合理。
(2)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中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强化工业的主导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06政治广东卷)3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1: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
注: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用GDP的增长率度量)为6.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4%。在这里,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相应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或正常水平。
材料2:1978—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基本情况
年均增长速度 | 标准差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 | 19.8% | 11.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 13.4% | 7.3% |
注:在这里,标准差反映了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年均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表明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围绕着年均增长速度而上下波动的幅度越大。
材料3: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即投资占GDP的比率)平均为37.6%,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不超过20%;1978—2005年间我国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
⑴材料l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什么特征?(7分)
⑵从经济增长的波动和长期趋势两个方面看,材料2、材料3和材料1具有什么联系?(7分)
⑶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超过了44%,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很难继续提高的比率。请问:在投资率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4分)
⑴从材料l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波动幅度大大降低,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3分)(注:若考生答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可以加1分)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依然有比较明显的波动(2分)。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看,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改革开放以前更高,实现了国民经济盼长期高速增长。(2分)
⑵利用材料2可以看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凰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不断波动,使得改革开旌以来盼经济增长速度发生渡动;(2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说明前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后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2分)(注:若考生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同样得2分)
利用材料3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的高积累、.高投入。(3分)
⑶在积累率不可能再提高的情形下,要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就必须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4分)
27.图4显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图4 1990—200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这种变化意味着
A.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B.物质消费将让位于精神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的主要性降低
D.消费支出与收入同比增长
(06政治广东卷)16.“微笑曲线”(如图)表明:在产品的国际分工链条中,从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加工组装、营销等不同的环节,所获得的利润率不同。在广东省2005年的贸易出口总额中,大约70%属于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的加工贸易。为了爬上“微笑曲线”的右边,广东省在对外贸易方面应该
A.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B.放弃商品贸易,发展劳务与技术贸易
C.提高加工组装产品的出口价格 D.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
40.(34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交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出口额不断上升,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出口的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微薄,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表1 2003~2005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情况
年份 | 出口额(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口额(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2003 | 925 | 32.2 | 339 | 24.3 |
2004 | 1249 | 35.1 | 447 | 31.9 |
2005 | 1629 | 30.4 | 487 | 9.1 |
(6)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回答: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三,说明如何认识表1所反映的现象。(12分)
①中美贸易额增长迅速,中国对美出口贸易额增幅大于进口贸易额增幅; 中国对美贸易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额不断增长。
②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说明中美贸易具有互补性;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说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或附加值)比较低,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的可持续发展。
39.(60分)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图11 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表2 中国与B国GDP及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比较
⑹运用政治、经济常识分析,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2分)及其对我国产业发展有哪些启示。(8分)
①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在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改造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⑺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10分)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②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发展的结果;发展是我们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才能赢得主动权。
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④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⑴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表1和表2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⑶根据表1和表2说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及途径。
答案要点:1.⑴表1反映:1996-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下降,且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农村居民消费额的比重也逐年下降。(4分)
⑵表2反映:水稻品种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占全部农产品比重偏低,农产品加工后可以增加附加值,但我国还比较低。(3分)
2.水稻品种不适应市场需要,农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低,这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原因。(3分)
3.根据表1和表2,增加农民以往的意义在于:⑴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⑵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内需,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4分)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⑴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水稻(粮食)的品种结构,生产优质粮食;⑵根据市场需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3分)
38(16分).表1 A地区工业总产值构成
单位:%
1997年 | 1998年 | ||||
国有工业 | 城镇集体工业 | 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 | 城镇集体工业 | 私营、个体工业 | 其他 |
61 | 39 | 11 | 32 | 45 | 12 |
注:①1978年A地区国有工业产值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占很大比重。
②1998年A地区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只在重点行业中占较大比重,其中在电力、通讯、自来水、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占80%;在化学、冶金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占50%;在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占40%。
表2 A地区工业发展状况比较
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亿元) | 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创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1978-1998年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产速度(%) | |||
1978年 | 1998年 | 公有制经漳 | 非公有制经济 | 全国 | A地区 |
58.5 | 2348.8 | 57 | 43 | 11.8 | 18.1 |
⑴上述两表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
⑵表1和表2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⑶这些经济现象与联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⑴表1反映:A地区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非公有制工业有很大发展,国有工业的比重下降;单纯的国有企业变成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并存;此外,国有工业企业的分布也有很大变化,即国有工业企业只在重点行业占较大比重。(3分)
表2反映:A地区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有了很大发展,1998年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超过非公有制经济;同时该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分)
⑵A地区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国有经济也在日益壮大。(3分)
⑶A地区的事例说明:公有制为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其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具体地说,国有经济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实现,也要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实现。(6分)
39、某轻工企业近年来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规模及其构成如图1、图2:
注:该企业在1987年、1992年和1997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10%和25%。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指该企业产品销售量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总量的比例。市场占有率高是企业竞争力强的表现。
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
⑴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图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图2和图1有什么内在经济联系?
⑶结合该企业的发展变化,谈谈你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为。
〖答案〗⑴如图1所示,1987-1997年,该企业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这就表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分)
⑵如图2所示,企业资产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企业资产构成有较大的变化,即从国有资产占 100%的企业发展为包括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非公有资产在内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混合所有制中国有和集体控股。这就是说,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加入,国有成分支配的资产范围扩大,其公有制性质保持不变。(5分)
综合图1和图2,该企业资产规模扩大了(图2),才使其生产规模得以扩大,单位成本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图1)。(2分)
⑶国有企业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注意根据市场需要,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如学生回答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也正确),增强竞争力。国有企业要努力寻找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公有制企业也可以利用。只要控股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里,不但不改变公有制性质,而且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5分)
综合评价(2分)
39.某地有两家国有大型企业,其基本情况如表1: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两家企业根据各自行政主管的指令,制定了投资发展计划,扩大生产范围。如果计划实现,若干年后将出现的情况如表2: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
1.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你是否赞成这两家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为什么?
3.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两家企业存在的问题。
〖答案〗(1) A、B两企业相互毗邻,且具有内在的经济联系,由于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使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断,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3分)
(2) 不赞同上述两家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因为这种投资发展计划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而是从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出发。(2分)
从宏观看,由于大而全和重复投资,生铁和钢的产量都会超过市场容量,导致资源浪费。(2分)
从企业看,由于供大于求,产品积压,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企业难以搞活。(2分)
(3) 应实行政企分开,让这两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市场为导向,为合理配置资源、搞活企业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2分)两家企业应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向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和联合,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企业A的生铁可就近供应给企业B。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学生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法,如两家企业签订销售协议,兼并,合并或相互控股等,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3分)
36.(18分)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图表并回答问题。
图表1: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年产量与资金利润率的关系
图表2:1995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状况
*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其年产量大都超过百万辆,每个汽车工人年均产量约13—17辆。
(1)这两个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如果现在你去一个生产15万辆的我国大型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学习调查,发现上述问题也影响着该企业的发展。在调查报告中,对如何提高该企业的竞争力,你准备提出哪些可供企业参考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资金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图表表明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生产量的增加而提高;我国目前汽车制造行业中,每个企业的平均产量和企业职工的劳动生产率都比校低,经济效益差。(3分)
(2)我国汽车工业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2分)要对我国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分)要优化我国现有汽车工业的资源配置,把经济资源向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集中,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2分)
(3)根据题意,考生的建议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①作为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科学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生产规模,调动生产者劳动积极性等。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5分)
②企业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建议,国家要加强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使汽车制造企业优胜劣汰,并创设有利于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2分)
原则上考生应两个方面均有所回答,若考生仅回答其中某一方面,但有一定深度也应酌情给分或加分,但分数最高为7分。
三、实战演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和工业化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情况对照表
项 目 国 家 | 科技投入占GDP比例 | 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 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 |
工业化国家 | 2%-3% | 70%-80% | 50%-80% |
中 国 | 0.5%-0.8% | 30%左右 | 20%左右 |
注: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化之后发展信息化的。
材料二 中国与工业化国家单位产值资源消耗情况对照表
内 容 国 家 | 原材料消耗指数 | 能源利用率% | ||
钢材 | 水泥 | 木材 | ||
工业化国家 | 100 | 100 | 100 | 50%-80% |
中 国 | 600-900 | 3100-7100 | 500-600 | 30% |
注: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多付出过资源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的沉重代价。
材料三 十六大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在总结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据此回答: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⑵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企业应如何提高经济效益。(9分)
⑶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
⑷简要指出材料三所包含的政治学道理。(9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江苏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项 目 | 江 苏 | 全 国 | |||
全 省 | 苏 南 | 苏 北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总额(元) | 10482 | 12512.5 | 9115.9 | 9422 |
比上年增长 | 13.2% | 14.9% | 11.8% | 7.7% |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总额(元) | 4753 | 6989 | 3863 | 2936 |
比上年增长 | 12.1% | 19.9% | 9.5% | 6.8% |
材料二 2004年江苏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全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总量 | 全省私营个体经济累计上交税收 | ||||
总数 1.4万个 | 比2003年增长28.8% | 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51.6% | 总额 404亿元 | 比上年增长42.9% | 比全省税收增幅高9.8个百分点 |
注:①2004年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2.3%,而私营个体经济贷款额(1367亿元)占全省贷款比重仅为9.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②民营经济是江苏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沿海其他省市相比较处于劣势。
材料三 2004年江苏省股份制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 股份制工业增加值 | ||
总额 | 同比增长 | 总额 | 同比增长 |
6447.5亿元 | 23.4% | 2408.2亿元 | 18.7% |
回答:
⑴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⑵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9分)
⑶根据三则材料反映的问题,请就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8分)
⑷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9分)
3.请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某城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人均收入:(万元)
材料二:该城市居民收入的结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国股票、国债市场近年来的规模增长情况:
1993—1999年股票市值占当年GDP的比重
年份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市值总价(%) | 10.20 | 7.89 | 5.94 | 14.5 | 23.44 | 24.46 | 26.17 |
1993—1999年我国国债发行累计规模(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国债累计金额(内债) | 1524.38 | 2288.04 | 3301.93 | 4363.8 | 5511.06 | 7838.65 | 10606.85 |
⑴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结合材料一、二,解释居民收结构变化的原因。
⑶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当中国人民银行调低存款利率后,该市居民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并说明理由。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启迪穿透三)
表1:全国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情况
年份 | 销售收入(亿元) | 利润(亿元) | 税金(亿元) |
1999 | 69136.6 | 1145.8 | 1264.3 |
2005 | 115340.7 | 8047.2 | 9957.1 |
注:从国家重点抓的300家国有大型企业来看,这300家企业在数量上只占国有独立核算企业总数的0.44%,但是它的销售以往和实现利税占全部国有独立核算企业的44%和59%。国有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总体上处于亏损状态。
表2:全国2405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基本情况
设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户) | 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亿元) | 完成的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项) | 企业作为卖方的技术合同(项) |
8179 | 384.9 | 545 | 33725 |
占全部企业的34% | 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1% | 占全国的17% | 合同金额占全国的14.6% |
注:目前,我国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一些国有企业引进了技术,但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材料:政策性破产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在2006年中央预算中,中央财政安排338亿元,用以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等工作。在企业破产法施行后,约10万户国有企业将失去“特殊照顾”,转而选择市场化的退出方式。
⑴表1、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政策性破产作用的认识。
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有企业告别政策性破产的经济意义。
5.(京师能力提高五)表一:我国钢铁生产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中国 | 发达国家 | |
劳动生产率 | 每人每年炼钢330吨 | 每人每年炼钢450吨 |
平均能耗 | 200% | 100% |
品种质量 | 90%以上的产品为粗钢 | 高档钢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多 |
吨钢收入 | 300美元/吨 | 500美元/吨 |
表二: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及生产情况
企业规模 | 钢铁总产量 | 产品积压率 | 生产能力利用率 |
全国多达1000多家,年产6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4家 | 年产量均在1亿吨以上,连续4年世界第一 | 50%粗钢积压 | 60% |
⑴表一、表二各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⑵如何解决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问题?
6.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京师能力提高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表一: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国 家 | 中 国 | 美国 | 欧 洲 | 日 本 |
GDP增长率(%) | 10.2 | 4.3 | 2.2 | 4.4 |
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达9.4%,2005年我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第四位,但单位GDP的能耗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近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4%,但却消耗了全球同期27%的钢材、40%的水泥、7.4%的石油和31%的煤。
表二:中美两国科技创新能力对比
国 家 |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 对外技术依存度 | 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 |
中 国 | 1.23% | 39% | 50% | 3.5% |
美 国 | 2.3% | 70% | 5% | 40% |
注:目前世界公认创新型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20个左右)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一般在8%以上;对外技术依存指标一般在30%以下。
⑴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请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表一与表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⑶请运用内外因关系原理,谈谈你对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途径的看法。
7.(启迪穿透卷二)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S市某校高三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就该市A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图表一 A煤矿企业生产状况
年份 | 产值(万元) | 占该地区GDP的比重(%) | 生产事故(起) | 该地区环境状况 | |
轻度污染(天/月) | 重度污染(天/月) | ||||
2002年 | 10628 | 9.2 | 3 | 5 | 3 |
2005年 | 26116 | 12.7 | 16 | 17 | 6 |
图表二 A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与利润情况
注:2002年该地区原煤价格200元/吨,2005年该地区原煤340元/吨。
材料:针对A煤矿企业生产事故频发,某报社记者对A煤矿企业经营者进行专项采访。其间,该经营者说:“作为企业负责人,我只关心企业利润。”
⑴图表一、图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图表一、图表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⑶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评析A煤矿企业经营者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