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
【江苏省考试说明详解】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存在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
◆注意发挥科学的社会意识(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促进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了解价值观的含义;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中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掌握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价值观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党在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
◆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1)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者也具有不一致性,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眼前利益。
◆要求我们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求集体要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2)懂得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正确价值观的内涵看,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从集体主义的内涵来看,集体主义能正确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看,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允许个人可以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个人正当利益应该得到维护;集体应为个人利益实现创造条件。
(3)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4)懂得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在性质上,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在大小上,产生的作用有大小之分)。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受社会环境影响;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两者相互区别,不能等同。比较个人,社会更为根本。②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
(5)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尊重人,要主动关心人,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反对个人主义。
(6)分析说明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要提倡诚信,树立诚信意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正确是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诚信是社会进步和文明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大力提倡诚信原则,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近年来社会上出现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这是价值规律自发发生作用的结果,更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表现。
◆加强诚信建设,应该走“依法”和“以德”相结合的道路。
4、人生价值
(1)了解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人生价值的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
(2)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①从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关系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从在实际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3)知道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埋头苦干;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要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4)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合法的;应该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腐蚀剂。
5、理想与现实
(1)理解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它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懂得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树立崇高理想。
◆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者关系: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3)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懂得要实现理想,就必须艰苦奋斗。
◆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从主观方面来讲,特别需要艰苦奋斗:①艰苦奋斗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6、社会实践
(1)懂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
◆具体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坚定地走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了解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含义。
◆改造客观世界,即改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即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4)理解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5)坚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在社会实践中追求两种境界:世界观境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生观境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考点知识梳理】
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1.什么叫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存在属于哲学中的物质范畴,是相对于社会意识而言的,具有客观性。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在阶级社会,主要是指政治、法律、思想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意识属于哲学中的意识范畴,是相对于社会存在而言的,是主观的。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简称为“性质”决定“性质”。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简称为“变化”决定“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从反作用的性质上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不同的反作用。第二,从反作用的程度上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影响作用在范围大小、时间长短上有区别。有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影响可长达几千年,有的则短到几年,有的可以遍及许多国家甚至全世界,有的局限于一个地区。
3.怎样准确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二者不能等量齐观。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再大,也只能凭借一定的物质手段去实现,必须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为前提。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社会意识反作用,否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只承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否认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2)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要联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思考。第一,二者所讲的角度和所属的范畴不同,前者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讲的,属于人生观领域,后者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来讲的,属于唯物论领域。第二,二者又是统一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为理论基础,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展开和运用。
4.什么叫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它有哪些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在社会存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它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有时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并阻碍社会的发展;有时社会意识又能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是落后的。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一个时代都要批判地吸收前人所创造的积极的思想成果。第四,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
5.价值、价值观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1)所谓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对人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说某一事物的属性只要对人的需要有作用,它就有价值。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
第一,这里的价值是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对具体领域的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等)的高度概括。因此,它比具体领域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第二,不能把价值的含义理解为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2)价值观是指人们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第一,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价值观人皆有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在阶级社会,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第三,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就其性质而言,有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和错误的、不科学的价值观。
第四,价值和价值观的关系: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价值决定人们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对客观存在的价值的反映,并随着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6.什么叫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要做到“两个符合”,即:第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第二,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失误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这一标准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缺一不可。
7.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
8.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
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符合基本路线的“三个有利于”。
(1)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2)“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有价值的,对“三个有利于”的促进作用越大,其价值就越大。
(3)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并被实践证明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才能说它是正确的价值观。
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
(1)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总体上的要求)
(2)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国家的要求)
(3)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对个人的要求)
10.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
(1)从必要性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2)从重要性看: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这是因为:
首先,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其次,它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以上两点,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从现实意义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除依靠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外,还必须用集体主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其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总之,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
1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怎样?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同时,二者也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形,会发生矛盾,因为,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12.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几点?
第一,因此,应该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第二,从根本上说,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必须得到维护。第三,社会集体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
1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具体要做到:首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第一,要尊重他人;第二,要主动关心人;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其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再次,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14.小团体主义的含义、主要表现、危害、实质、克服的办法分别是什么?(教材64扫描)
(1)含义:小团体主义也叫本位主义,是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思想。
(2)主要表现: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3)危害:资金使用分散、建设布局分散以及科研力量分散,结果是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生产集中率低,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竞争力严重弱化等。它的蔓延还会涣散人心,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妨碍现代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4)实质: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
(5)克服的办法:除依靠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外,从思想道德上讲,还要坚持集体主义,着眼“全国一盘棋”,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
15.个人主义的含义、危害分别是什么?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它对个人、对社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消极影响,危害极大。
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它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这种只顾个人不顾他人和社会的竞争观念和生存原则,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危害社会稳定。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为了个人的健康成长,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16.如何区分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参考新导学P75-76)
个人利益有正当的和不正当之分,个人正当利益是个人物质文化方面的正当需要,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不能认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但也不能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都是正当的,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来保卫集体利益。反之,如果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甚至不惜损害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就是不正当的,就是个人主义。
第七课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17.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说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是社会的产物;第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第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是由于:第一,社会性提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渗透着社会性。
18.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应注意那几点?
第一,这里的“本质”是整个人类的本质,而不是某个人的本质。第二,这里的本质不是讲外部特征,而是本质特征。第三,人的本质属性是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言的。第四,本质属性不等于唯一属性。人类除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外,还有自然属性这一非本质属性。第五,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19.为什么说“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
“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第一,“人性自私论”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私有观念是一种思想意识,其产生和存在是由私有制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它只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短暂的时期。第二,“人性自私论”错误地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第三,“人性自私论”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第四,“人性自私论”也不符合历史和现实。
20.怎样区分划清个人的正当利益与自私的界限?
第一,二者的含义不同。个人利益是指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自私是一切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
第二,二者对待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态度不同。把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社会集体利益,这种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反之,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社会集体利益,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就是自私的。
第三,二者实现的手段不同。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采用损人、损公、违法乱纪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第四,二者存在的条件不同。个人利益是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有的,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有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自私作为一种观念,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并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逐步走向消亡。
2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怎样?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个人活动对社会历史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性质上,表现为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两种情况,在程度上有大小之分。
其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一要受到社会环境(包括生存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的制约。二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制约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环境、社会规律等物质条件决定的的。
22.人生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它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双重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一方面,个人作为一种“事物”,必须也能以自己所具有的属性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个人也有自身的需要,社会和他人必须满足个人的需要。人生价值就是从这两种关系中产生的。
一般说来,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叫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也叫“索取”、“回报”。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
23.为什么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一,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大家只索取不贡献,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失去了保证。
第二,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第三,从在实际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24.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其形式来说有哪两种?什么叫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二者关系怎样?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其形式来说,归根到底有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种。物质贡献是指个人为社会创造的有益的物质产品及其价值形式。精神贡献是指个人为社会创造的有益的精神产品,以及为社会作贡献时的精神境界、劳动态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即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25.如何评价人生价值?
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不能认为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重要或者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重要,更不能把物质贡献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人生价值。
26.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条件,生存条件,工作条件,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等。
其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第四,要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五,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27.什么叫拜金主义?青少年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之前就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则成为资产阶级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
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首先,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合法取得金钱,成为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其次,还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再次,更应该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28.什么叫理想?它是如何分类的?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按理想的性质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
按理想的内容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宿。
按奋斗时间的长短分,理想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29.理想是怎样产生的?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都要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理想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想。
30.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怎样的作用?
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表现在:第一,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第二,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第三,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关系怎样?
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都是社会理想,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其次,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高境界和最高原则。
32.为什要提倡艰苦奋斗?(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已经过时的说法是错误的?)[可联系经济常识第7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知识]
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仅是指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无论是实现社会理想,还是实现个人理想,无论是搞好我们的学习,还是成就我们的事业,都离不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多,底子薄,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靠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
33.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做到:第一,要保持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这是战胜人生旅途中重重困难、挫折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第二,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第三,要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第八课: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34.人民群众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理解时应注意:
(1)人民群众有两个规定性。首先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和“群众”的含义是一致的。
(2)人民群众这一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然而不管历史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的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基于这一点,教材往往用“劳动群众”一词来代替“人民群众”。劳动群众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我们不应把脑力劳动者排除在外。
(3)人民群众又可以相对于个人而言。人民群众是范围很广的群体,是居民中的大多数;个人是指一个个具有自身特点的个体。我们只能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说个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个人活动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35.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一,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会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36.青年学生为什么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怎么去做?
(1)原因:青年学生要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决定的。
(2)怎么做:第一,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情”就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思想感情;“理”就是为人处事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行”就是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群众服务。
37.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实际知识,也称为直接经验;另一种是指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知识,其中主要是指前人、别人总结实践经验写在书本上的知识,也称为间接经验。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除此以外认识再没有第二个来源。
3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含义及关系是什么?
(1)含义:认识世界就是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这里的“世界”指的是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包括两个方面,即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二者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构成了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人们进一步认识了世界。
39.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含义及关系是什么?
(1)含义:改造自然界,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与规律,变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人工形态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改造社会就是要通过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管理体制,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
(2)二者关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动着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也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正确地改造社会的活动调整和改变了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推动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也就推动着改造自然的活动越来越向纵深发展。
38.改造主观世界包括哪几个方面?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什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中,改造思想主要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40.我们追求的世界观境界和人生观境界分别是什么?教材138页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才能确立想问题、办事情的正确价值导向,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世界观境界。人们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的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人生观境界。
4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范围怎样?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布在教材第六、七、八课。
第六课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权益。
第七课包括: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第八课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易错、易混、易丢分点】
1、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错误观点:①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②集体主义否认个人利益;③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④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⑤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⑥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实现社会价值;⑦“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人人先为我,我再为人人”符合科学的人生观。
2、关于实践观点,下列是错误的: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②“三个代表”的思想(实践)是新时期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③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亲身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根本动力。)。
3、社会存在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4、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随之立即发生变化。×
5、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96、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
7、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的通行证。√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这一原理的阐发和运用。√
8、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9、价值观人皆有之,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10、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1、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有利于”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检验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14、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15、集体主义的产生是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状况相适应的。√
16、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相比,更具有根本性的特点,占首要的地位。×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都只能运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18、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9、个人主义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
20、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21、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2、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的实践过程。√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
24、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5、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基础。×
26、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索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贡献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7、衡量一个的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28、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因为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
29、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30、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总是一致的。×
31、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
32、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人们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等启示我们,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享乐主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4、道德理想贯穿于其他各种理想之中,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35、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36、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必须以共同理想为根本方向。×
37、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统一的。√
39、从认识论上讲,我们在经济领域实行对外开放,正是基于现代生产实践的历史性。×
40、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1、人类的历史首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3、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4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5、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46、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47、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8、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49、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来引起的。×
50、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51、人民群众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主体。√
52、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53、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创造了社会财富,决定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54、我们每个人都应把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最高准则(或出发点和最高标准)。√
55、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参加实践。×
56、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57、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58、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9、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会自发形成,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才能形成。√
60、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61、实践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认识都起决定作用。√
62、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6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64、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65、实践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认识起决定作用。√
66、实践决定于认识。×
67.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错)68.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错)
69.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错)
70.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错)
71.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错)
72.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错)7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
7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错)
75.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错)76.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错)
77.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错)78.集体主义已成为我国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错)
79.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界限难以划清。(错)
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同属于社会意识。(错)
81.只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健康发展。(错)
82.集体主义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作用。(错)
83.必须反对谋求个人利益的行为。(错)
84.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会压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错)
85.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错)
86.发展市场经济能从根本上克服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错)
87.集体主义能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错)
88.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靠集体主义。(错)
89.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90.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获得个人利益。(错)
9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错)
92.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错)93.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方面,索取可有可无。(错)94.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错)
95.个人主义从未发挥过积极作用。(错)96.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错)
97.只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成功。(错)
98.要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错)
99.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不存在矛盾。(错)
100.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总是统一的。(错)101.任何理想都会转化为现实。(错)
《人生观、价值观》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一】
常考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据此回答15--16题。
15.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5、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6、《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7、进化论刚提出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人接受,但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这说明
A.思想观念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新的思想观念一开始总是不为人所接受
C.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超前性
D.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滞后性
(34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比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回答:
(2)在哲学的意义上,守信与失信行为体现了两种性质相反的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必要性。(13分)
〖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信用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信用意识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对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对抑制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练习二】
常考考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A.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B.对人们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 D.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2、.对青少年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为了
以热爱祖国为荣 | 以危害祖国为耻 |
以服务人民为荣 | 以背离人民为耻 |
以崇尚科学为荣 | 以愚昧无知为耻 |
以辛勤劳动为荣 | 以好逸恶劳为耻 |
以团结互助为荣 | 以损人利己为耻 |
以诚实守信为荣 | 以见利忘义为耻 |
以遵纪守法为荣 | 以违法乱纪为耻 |
以艰苦奋斗为荣 | 以骄奢淫逸为耻 |
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②直接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③提高青少年经济全球化意识 ④促进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因为
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
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
5、某高校2004届的某班毕业生共52名,在求职简历中,却出现了38名“班长”,17名“学生会主席”,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质疑。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看法是:
A.毕业生制作简历不诚信不足为怪,因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
B.简历掺水并没有直接损害他人利益,属于个人的正当行为
C.诚信是公民的起码道德,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陷入信任危机
D.社会竞争环境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简历掺水值得同情
6、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
B.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
7、《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在野生动物条目的释文中删去了“肉可以吃”“皮可以做皮褥”等话语,这表明①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价值观的进步 ②辞书编批撰要与时俱进,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 ③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促使辞书编撰者转变个人的价值观 ④辞书编撰者价值观的转变能够引导社会价值观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2)联系上述材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
〖答案〗:(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它们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下观点: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答“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亦可酌情给分。)因此,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10、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
36.(11分)
(1)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讲诚信体现了关心人.尊重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是利人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会得到尊重,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就会和谐。诚信不仅有利于他人和社会。而且有利于自己。
(3)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而且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题中观点是不全面的。
【课堂练习三】
常考考点: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其实现
1、据报道,著名歌手丛飞,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累计捐献款物达300多万元,而自己生病却拿不出足够的住院费。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角膜,奉献出最后的爱心。丛飞的事迹之所以深深地感动国人,是因为他
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②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否定了自我价值
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我 ④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这句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经济学家称之为“炫耀性消费”。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是
①消费方式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②消费品位折射着人生的价值追求
③炫耀性消费扭曲了人生的价值 ④炫耀性消费提升了人生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曾说过:“一个献身科学的人注定要比常人多吃苦,他必然会失掉常人享受的许多乐趣,但他也能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快乐。”他的话表明
①从事科研工作更能实现人生价值②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满足③献身科学的人更能实现苦乐转化④人生的价值不应以个人的得失作为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青年工人邓建军长期从事纺织设备检修保养工作,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破解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成为“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邓建军的事迹表明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
④人生价值要通过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回答30~31题。
5.(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6.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
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 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 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 ④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回答29~30题。
7、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②严于律已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③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 ④首先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在信访岗位上工作了22 年,始终践行“绝不能让群众失望”的诺言,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据此回答 26--27 题:
8.张云泉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C.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D.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
9、广州某医院护士长叶欣,在“非典”袭来时临危不惧,哪里危险献出现在哪里,用自己的生命挽救病患者的生命,受到人们的敬仰。这说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
A.临危不惧,敢于牺牲 B.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C.对社会做出贡献 D.受到人们的敬仰
10、全国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患病的消息牵动着人们的心。社会各界纷纷前往探望。92岁的白芳礼老人14年中蹬三轮车资助了数百名学生。老人资助过的博士生又在资助着本校在校生,被资助的学生表示一定要把爱心传下去,在津形成的这种助人者.受助者.间接受助者之间传递爱心的“白芳礼效应”表明
A.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财富 B.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财富
C.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 D.精神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11、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其中明确规定: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宪法的上述修正进一步体现的精神是:A.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B.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
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
12、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 40周年。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有力量。”这句话说明A.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C.个人活动影响社会发展 D.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13、近几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富脑袋”主要是指
A.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4、从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到明代万虎尝试以火箭为动力飞行,说明翱翔太空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2002年3月,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朝着载人航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①“神舟”三号的成功发射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航天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②“神舟”三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航技术发展的质的飞跃,这离不开以往科技发展的量的积累 ③杰出科学家的工作成果对文明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④科学家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是其个人价值的成功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2)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10分)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消费行为反映了个人价值观和消费观的扭曲。我们应当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个人消费观。
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个人活动既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个人厉行节约,浪费行为则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的生活作风,更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16、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一个普通的艺术工作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义演数百场,从事义工服务时间达到数千小时,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00多万元,无私帮助失学儿童、孤儿、残疾人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了人间。
在丛飞病逝以后,某网站上的网民对他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也有人认为,丛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应大力颂扬的,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9分)
(1)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首位的。(2分)“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帮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的说法,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2分)
(2)丛飞在奉献于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己服务他人的理想,个人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行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值得大力颂扬。(2分)
(3)两种看法体现了不同的荣辱观,这是由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2分)要确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分)
1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毕昇”王选先生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无限追思。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他以对科学狂热追求、对祖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敏税的市场洞察力,毅然决定跳过日本的第二代和欧美的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发明使中文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王选国此获得了国家教高科学技术奖。他领导的方正集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
一条龙体制,并成功在香港上市。目前,这一技术已占领国内提出99%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
材料二
新华社首尔2006年3月20日电 首尔大学惩戎委员会所作的决定说,黄禹锡2004年和2005年在英语《科学》杂志发表的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造假,根本上违背了作为学者和教授所应遵守的诚信道德准则,损害了首尔大学的名誉和韩国的国际信誉。
(3)结合材料一,说明王选的事迹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8分)黄禹铅事件对你有何警示?(2分)
①王选取得成就并获得国家奖励说明,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王先取得成就离不开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等个人条件和改革开放的环境,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王先在制度创新和科学实验中取得成就说明,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守诚信道德准则,反对个人主义等)
18、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和工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
(1)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哪些要求?
(2)李斌事迹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反映,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树立正确人才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
〖答案〗:(1)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劳动技能;加强道德修养,确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态度;确立竞争创新观念,富有开拓进取精神。
(2)一般性问题给2分,问题有一定深度给3分。一般性问题如: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如:德与才孰重孰轻?如何看待全才与专才?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注:如果考生回答出: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衡量人才不唯学历.不唯权势.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予以加分,本大题总分不超过48分。
19、在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党和国家总是尽最大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在这过程中有人会因此而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对上述内容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1)党和国家组织抗灾救险,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2)为人民生命和财产献身的精神体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20、一位普通的城市女职工,从小就有当教师的梦想。20世纪90年代末,她自愿从繁华的大都市到贫困地区当了一名不拿工资的编外乡村小学教师,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农村孩子的身上。有人认为这是在做“傻事”,她却说“我就是想做一点有意思的事……在农家孩子中间,我感到被尊重和被需要。”
结合这位女职工的事迹,谈谈应如何理解人生价值?
〖答案〗:(1)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2)这位女职工的事迹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它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3)在对社会贡献的同时,这位女职工实现了自己当教师的梦想,个人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21、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省下来的数万元钱资助了40多名贫困考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考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人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或问候的信都不写。
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1)不能仅仅从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2)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评价道德活动意义的前提和基础。(3)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老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回报,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有的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为应受到谴责。
2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
答:天赋人权的原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哲学上是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论证人本质,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深刻批判。
2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2)联系上述材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
〖答案〗:(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它们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下观点: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答“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亦可酌情给分。)因此,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24、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而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共12条,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险人权的规定。
回答:⑵宪法修改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答案〗: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办事情要从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25、1985年至今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2003年,在遭遇“非典”影响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仍达到9.1%。但是,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使用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 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确定为7%。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⑴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
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什么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下调为7%?
(1)答案要点:社会是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和制约。(4分)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是片面的。(4分)
(2)答案要点: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在确定我国经济发展指标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3分)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低,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这是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现实。(3分)我国政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将2004年的GDP增长下调为7%,既符合这一哲学原理,也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3分)(注:如果考生在回答第⑵问时着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释,可酌情加1-2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7分)
(注:考生在回答以上问题,联系实际较好者,可酌情加1-2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7分;如果考生运用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等哲学原理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6、(06·广东政治卷·3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啧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1)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两个企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7分)
(2)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技术落后的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成功追赶?(10分)
答案要点:
(1)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分)企业A在错误意识的支配下,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忽视了自主创新,导致企业濒临破产。(2分)企业B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终于取得了成功。(2分)(注:若考生运用唯物论的其他原理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既要看到我们在技术上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又要看到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潜力,能够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3分)
②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2分)
③要正确处理内外因的关系。技术落后的企业,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内因,努力创新。(3分)
④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要在实践基础上反复探索.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成功追赶。(2分)
评分说明:(2)的每个要点说出原理给1分,能够结合材料分析给1分或2分。若不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只简单罗列原理。本小题最高分不得超过4分。
【课堂练习四】
1、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2、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航天工作者在不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过程中,还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A.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B.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C.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的
3、世界银行2004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材料二] 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2900万和约6000万。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转变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什么?
(2)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分析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意义。
(3)对于极端贫困人口与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应该分别采取怎样的扶贫策略?
38.答案要点
(1)从材料可见,我国反贫困战略从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就是注重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与外衣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的表现。(2分)(考生回答出其中任何一个原理都可以得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扶贫的战略上,把“输血”与贫困地区干群启动内在机制“造血”结合起来,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的表现。(3分)(注:考生可以从“内因与外衣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角度回答,只要原理把握准确,并结合材料分析就可以酌情给分,但本小点最高不能超过5分)
(2)开发式扶贫就是中央和各地政府通过政策(免征农业税等等).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市场引导等多种扶贫方式,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非常重要的。在扶贫工作中只有贫困地区干群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走出贫困。开发式扶贫体现了群众观点的贯彻。(4分)(只回答原理不分析材料者只能给2分)
(3)对于极端贫困人口主要采取“输血”式扶贫。(1分)通过低保.救助等各种方式帮助极端贫困人口解决依靠他们自身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对于极端贫困人口,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实施救助,并引导他们从单纯性“输血”脱贫逐步过渡到“造血”脱贫。(2分)
对于刚脱贫易返贫人口,要把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和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结合,以“造血”式扶贫为主。(1分)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文化下乡.市场引导等多种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开发式扶贫。(2分)
(本小点主要考核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思维,若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本小点最高不能超过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