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常识测试题
(第三.四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23题46分)
1.1、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各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和奖金 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和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公有制内部才能进行按劳分配,公有制内部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B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D 按资金分配和按资本分配只是表述不同,实质是相同的
3、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确理解是: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困 ②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导致贫富分化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④既要实现“部分先富”,又要最终走向“共富”
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既是一对矛盾,又具有一致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上海某药业有限公司与四位博士合办一家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原公司注册300万元拥有60%的股份,四位年轻博士以“无形资产”——知识拥有40%的股份,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又实现了个人技术与国有资产的结合。这四位博士取得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劳动要素所得
C按生产要素所得 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5、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要正确对待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下列选项对“财政”理解正确的是( )
A、财政是现代国家的经济行为,它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一致的
B、财政是就是指财政收入
C、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D、财政就是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全部利润,是所有权收益的一种形式
6、广州市本级财政安排城建资金168.3亿元。还将加大投入力度,安排城建资金216亿元,以城市交通和环保设施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轨道网、道路网、绿网和水网,营造动感广州。这说明( )
A、 国家可以通过财政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
B、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C、 国家通过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D、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7、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时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如果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将意味着( )
A、经济发展具有充足的后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了物质保障
B、资金储备充足,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国家重点工程顺利进行
C、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
D、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加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8.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增加了税种并提高了税率
B、扩大了财政赤字
C、发行了国债
D、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9、国家税务部门加大了税收征管的力度,打击各种形式的偷税、骗税、抗税。这并不是要增加税赋,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这表明
A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B税收具有固定性
C税收具有无偿性
D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0、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一种新型税收,它区别于其它类型税收之处在于
A它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
B它不是靠国家强制力征收的
C它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D它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11.下列不属于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的是
A个人承包、租赁经营企业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偶然所得
D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经营所得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活中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
B生活中每个公民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C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纳税人并不就是负税人,有的负税人也不是纳税人
D所谓逃税,就是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既可耻又违法
13、过去的农民“政府让种什么就种什么”,如今的农民树立起“抬头种田看大市”的新理念。这是因为:
A、我国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市场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C、以前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D、农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14、下列关于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说明,正确的有: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③市场调节具有客观性 ④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某县为保护啤酒生产,自行决定在公路上设卡,对外地运到本县销售的啤酒每瓶收取0.5元。对这一现象的认识,错误的是:
A、此做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利
B、此做法实际上是排斥竞争,保护落后
C、此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D、此做法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16、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表现在: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自主经营权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市场和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17、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消费结构看:
A、已经从温饱型农产品消费,过渡到小康型工业品消费
B、已经从生存性消费过渡到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
C、以生存资料消费为主
D、由劳务消费向发展资料消费过渡
18、促进我国今后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9、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D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统筹区域发展 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国外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是:
①科技含量高 ②经济效益好 ③资源消耗低 ④环境污染少 ⑤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B、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C、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
D、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
2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
A、对外开放的要求 B、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
C、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D、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23、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
A、把握机遇,回避挑战
B、面对挑战,我们应视而不见
C、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寻求发达国家的援助
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二. 不定项选择(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每题3分,共24分)
1.坚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A.是发展社会主义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可以更好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 D.能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财政支出从动态角度讲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下列事例中属于这种分配性质的有( )
A.我国支援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所拨款项
B.在肉,菜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时,国家直接给居民的价格补贴。
C。国家规定按保护价收购粮食,而对收购粮食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D,偿还国债,国家直接拨款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税收( )
A。与资本主义国家税收有本质的不同 B。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
C。体现了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与部分,长远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D。是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解决发展问题,还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下列解决社会收入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措施有( )
A,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实行平均主义 D,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保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 )
A等价交换原则 B市场准入原则 C市场竞争原则 D市场交易原则
6.、下列属于统筹区域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动西部开发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7、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这三大基地都跃跃欲试,试图以自己的特色、实力统一江湖来承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从经济角度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是由于: ( )
A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B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C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D中国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8、发展对外贸易,我们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主要是为了:( )
A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技术成果 B提高国际交换效益
C发挥我国劳动力充裕的优势 D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简答题(8分)
《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经济和财政是相辅相成,财政来自于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财政的增加,财政的增加反过来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
(1)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2)“财政的增加反过来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有人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根据所学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四,辩板题(10分)
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既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具有为人们谋福利的性质。所以,我国税收并不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五,问答题(12分)
材料一:现在,同一种产品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生产,使每个国家发挥其技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产品成为万国牌的“国际性商品”。例如,波音公司,其飞机零件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商品和资本将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请简要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中国应如何面对材料二中提到的“双刃剑”?
答 案
一单选题:
1、C 2、B 3、D 4、D 5、C 6、C 7、C 8、D 9、A 10、C 11、D 12、D
13、B 14、C 15、A 16、C 17、A 18、A 19、D 20、D 21、A 22、D 23、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BCD 4、ABD 5、BCD 6、ABCD 7、ABD 8、BC
三简答题
(1)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财政是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 财政收入的增加,可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加投资和带动消费,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但是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不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
四辩析题
(1)任何社会形态下的税收都具有相互联系的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题目认为“我国税收并不具有无偿性的特征”是错误的。
(2)所谓税收的无偿性,是说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不会获得任何报酬。
(3)题中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既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具有为人们谋福利的性质”是对的,这使得社会主义税收似乎具有了有偿性的特点。但由于某一个具体的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与他从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利益并不一定是对称的,所以,并不能因为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税收无偿性的特征。
五,问答题
(1)材料一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它是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第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本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尤其要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