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经济五、六课测验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
1.我国国民收入的价值表现形式是: B
A.当年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当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当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D.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表现
2、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政府用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属于 基金。B
A. 扩大再生产 ;B.公共消费;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D.个人消费。
3、财政是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分配与再分配。财政收入只能源自于:B
A.社会总产品中的补偿基金部分; B.社会总产品中的国民收入部分;
C.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基金部分; D.社会总产品中的扩大生产基金部分。
4.下列关于国家预算的论述不正确的有:C
A、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B、国家预算须经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方能生效;
C、国家预算必须经过全国人大审批后方能生效;
D、国家预算的极限通常为一年,具有年度性。
湖南省部分地区突降大到暴雨,省内8个市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民政部商财政部向湖南省灾区下拨救灾应急资金1 800万元。水利部商财政部安排了特大防汛经费1 000万元。 回答2~3题。
5.中央有关部门向湖南灾区拨出的用于抗洪救灾的专款和物资,属于:A
A.社会保障支出 B.债务支出 C.行政支出 D.国防支出
6.中央财政拨款对受灾居民进行安置和救助,表明:D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B.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C.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D.财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回答4—5题。
7.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调整财政收支凭借的是:B
A.社会权力 B.政治权力 C.经济权力 D.法律权力
8.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投入巨资。这些投入:①、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②、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③、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 ④、会形成货币购买力。 D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B
A. 调节资源配置 B. 促进经济发展
C. 实行经济监督 D. 巩固国家政权
10、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与此同进,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 D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11.连续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给我们留下了数额较大的债务。目前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接近3%的国际警戒线。这表明:B
A.财政赤字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B.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C.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会诱发通货膨胀;
D.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12、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这取决于:B
①、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②、税收的作用; ③、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 ④、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宗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我国的投资率(%)与消费率(%)
注:投资率和消费率即用于投资和消费的资金占GDP的比重。目前,全球平均投资率为20%,低收入国家为22%,下中等收入国家为27%,上中等收入国家为18%,高收入国家为19%。
13、上述表格反映了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B
A、 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观点;
B、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的比例不太合理;
C、实现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有机结合; D、日益重视向劳动者个人倾斜。
14、表格所反映的问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
A、会导致消费不足,影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产的发展;
B、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共同富裕;
C、会导致生产发展缺乏后劲,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
D、会导致消费品供应紧张,引起物价上涨。
农业部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安排2亿元专项补贴资金,在全国选择200个产粮大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点。据此回答3~4题
15、我国政府用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属于财政支出中:A
A、经济建设支出; B、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16、财政部安排土配方施肥补贴支出,反映了我国政府:C
①、积极落实科技兴农战略;②、坚持“少取多予”方针,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③、不断加大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④、把维护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7、下列财政政策,突出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是:C
①、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②、积极运用财政资金改善国家公务员的待遇,提高政府办公的现代化;③、加大财政资金对大型国有企业发展的支持;④完善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要使财政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和谐社会目标中的作用,关键是:A
A、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
B、协调好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关系
C、增加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有数额
D、强化国家权力机关对财政预算的监督
19、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①、增加经济建设支出;②、降低储蓄率促进消费增长;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④、保持收支平衡。C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诸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各种公共物品,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无法得到充分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加以解决。提供公共物品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应该是:
A.社会募捐; B.个人捐款; C.政府征税; D.群众集资。 C
21.国家将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民减负48亿元;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2004年使农民减负70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拿出396亿元用于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这表明:C
A.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
C.国家运用财政、税收等工具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政府采取行政手段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22.我国之所以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因为:C
A.它具有广泛的征收范围; B.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C.它既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又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D.它具有“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的特点。
23、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行全国统一的个税起征点,各地不再自行浮动,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税收的________特点。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D. 法制性
24.下列属于应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①、王某抽中彩票获得一辆小汽车; ②、个人购买股票所获股息; ③、个人工资、薪金; ④、某服装厂从布料厂购买一批布料; ⑤、生产或进口汽车; ⑥、个人承包经营企业所得。 B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⑥。
25.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理由是:“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纳税吗?”你如何看待小王的行为:①、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 ②、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③、小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④、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6、、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D
A. 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 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 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 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27.李某把3万元现金存入国内某商业银行,存期为一年,到期时李某获得540元的税后利息。那么李某利息收入的来源是:A
A.银行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 B.国家对储户的奖励;
C.银行利润; D.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8.我国商业银行有三大基本业务。除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外,另一项基本业务是:D
A. 制定货币政策; B.经理国库;
C.经营国家外汇储备; D.办理结算。
29、央行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 20 %提高到 30 %。这说明:A
A .央行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B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C .政府可以直接配置资源,化解金融风险;
D .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惟一业务。
30、“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B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31 .根据发行主体不同,我国债券可分为:①、 政府债券; ②、 金融债券; ③、 建设债券; ④ 、公司债券。 C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32、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出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A、风险程度的差异; B、受益权的差异; B
C、期限长短的差异; D、收益水平的差异。
33.关于股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①、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②、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③、股票是有限责任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④、持有股票的人就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小王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所得收入属于:B
A.按劳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信息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A、财政收入实际上就是税收 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税收具有强制性 D、税收的主体是个人所得税
36、马克思曾说过:“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这句话表明:①、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政府批准不能随意改变。③、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税收;④、税收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7、著名影星的偷税案最初是由其公司职员举报的,并且由该职员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该职员的行为体现了:D
A、公民有平等的监督权; B、公民有协助征税的义务
C、公民有稽查偷漏税的职责; D、公民有同偷漏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密防范和打击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税法宣传,普及税收基础知识,使广大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据此回答10—11题。
38、之所以要使广大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是因为:A
A、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每个公民都是纳税人
C、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利益 D、依法纳税是每个生产者的基本权利
39、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B
A、税收的无偿性特征 B、税收的强制性特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增加税收 D、税收是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动力
40、从业务上看,银行出现的主要标志是:D
A、货币保管 B、货币收付 C、货币兑换 D、放款。
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据此回答14~15题。
41、材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依法制定和实施:D
A、财政政策 B、税收政策 C、关税政策 D、货币政策。
42、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相关的政策,目标是:D
A、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B、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发挥税收的作用
C、增加关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D、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43、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商商业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有利于:B
A、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和分配资金; B、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C、把社会上分散、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D、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44、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表明,总体看,当前货币信贷增长合理,金融运行平衡。这表明:A
A、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
B、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C、银行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D、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45、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灾人祸随时都可能导致人们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伤亡。人们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是:D
A.购买股票 B,购买公司债券 C.定期存款 D.购买商业保险
46、购买国债与购买股票、储蓄存款的共同点是:A
A、都是居民为获得一定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方式 B、居民作为投资者的性质相同
C、获得收益的方式相同 D、资金的偿还方式相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据此回答20~21题。
47、积极发展上述市场的主要目的在于A
A、为现代化建设筹集资金 B、为了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C、为居民理财提供方便 D、为金融机构提高经济效益拓宽渠道
48、债券与股票的不同在于:①、价值不同;②、性质不同;③、受益权不同;④、偿还方法不同。 D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9、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既要坚持“效率优先”,还要注重“兼顾公平”。为此必须:B
A. 拉开收入差距; B. 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C. 坚持按劳分配; D.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50、人们在谈论积累与消费关系时,常常用“把蛋糕做大”打比方,这说的是:D
A、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恰当安排二者的比例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首先要扩大积累,这样才能“把蛋糕做大”;
C、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只有增加消费,才能“把蛋糕做大”;
D、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把蛋糕做大”,使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