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政治科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2014-5-11 0:26:14 下载本试卷

高二级政治科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命题者:黎子强 审核:黄遵义  限时:120分钟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人民日报>>指出,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人们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日益增长。这说明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C、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D、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具有重大的影响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由此而激发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60多年前中华民族大敌当前,我们靠爱国主义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战胜了侵略者;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任在肩,更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全民爱国之情,激扬奋进报国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上述材料充分表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C、文化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

D、文化与经济总是同步发展的

3、依据上题材料,我们之所以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因为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人们的文化素养要通过授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形成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需要生产、传播、积累

4、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述事实充分说明

A、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合体    B、个人与社会相互决定

C、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5、从个人角度看,上题中的事实要求我们

A、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B、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C、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D、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经济日报>>指出,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借用大众传播工具,传播正确的消费知识,引导他们的健康消费行为。这表明

A、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    B、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C、文化传播能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7、现代国家,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极其重要的事业,从小学、中学、大学,向学生传授各类知识、培养专门人才。没有教育,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告诉我们

A、教育决定社会的发展进程   B、民族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国家必须重视教育,重视文化传播  C、传播知识是教育的唯一功能

8、<<人民日报>>报道,目前,面对国外学习汉语的热潮,作为汉语的母语国,我们有义务、有责任采取更多的积极措施,为世界各国汉语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表明

A、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日益紧密

B、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C、我们应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D、汉语言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母语

9、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指的“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指的是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10、我们今天所享有的文化,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表明

A、各族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

C、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D、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11、蒙古族的长调歌形成的历史久远,是蒙古族人民赞美自然、表达情怀的主要形式,20世纪60年代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草原赞歌>>就是长调民歌。这说明

A、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普遍规律

B、文化交流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相对的稳定性

D、民族文化是社会文明的主要形式

12、年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它始于汉代民间在门上所贴的“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年画虽有吉祥喜庆的色彩,但也有封建迷信的成分。因此,年画要发展,就应该

A、完全肯定,全盘继承      B、完全否定,全盘抛弃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继承传统,保留传统

13、取材于当下农村现实的<<法官老到张轶事之养老树>>,通过一连串的喜剧纠葛,多角度展示纯朴的乡风及邻里、人伦美好的亲情,荣获第五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同获一等奖的还有取材于城市众生相的<<合同父子>>,通过对生活的体味,使作品浸透亲切的人文关怀,发人深思。由此可见

A、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C、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D、只要投身社会实践,就可以创造出优秀文化

14、<<人民日报>>指出,创造有消费竞争力的文化,首先要掌握先进文化和传播技术。要创造有消费竞争力的文化,除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外,还要

A、承认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B、把中华文化介绍到世界各地

C、面向世界,博取众长      D、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

15、隋唐时期,古代中华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注意吸收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B、必须加强文化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要注意用先进民族的文化逐步替代本民族文化

D、要注意运用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去影响教育其他民族

16、<<人民日报>>指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注重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文化素质,为少数民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告诉我们,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A、是由民族教育和文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

B、必须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

C、是因为民族地区教育、文化比较落后

D、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7、<<人民日报>>报道,为培育文化精品,山西省成立了8个文化研究中心,对29个文化单位进行体制改革试点。还设立专项基金,要求各级政府拨款增幅不低于当地财政预算增幅,为创文化精品提供财力保障。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的支持为基础 

B、政府的财政资金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惟一保证

C、只有政府才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D、文化发展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8、<<人民日报>>报道,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为

A、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比其他民族精神更优越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19、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爱国时讲道:“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国?”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爱国与拥护社会主义是对立的

B、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C、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可以不爱社会主义,对不同的人爱国有不同的要求 

20、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B、人类特有的传统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中

C、人类认识世界的漫长的历程中  D、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各个时期

2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这说明

A、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

B、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

C、民族精神是推动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决定因素

D、民族精神是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2、以“中国桶”命名的中华文明史网络编年版在京宣布启动,“中国桶”计划装入中华民族自上古代到1911年之间的所有文字、文物、历史遗迹和文明遗迹。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中国桶”将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的作用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国桶”将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5年7月25日首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在澳门举行,宗旨是:弘扬华夏文明,展示中华风采,团结五洲华侨,坚决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共建和谐盛世,塑造大中华文化品牌。据此回答23-24题

23、“团结五洲华侨,坚决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伟大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4、我国伟大民族精神

A、只有在祖国危难关头才具有重大力量   B、是我国人民活动的根本准则

C、是当代中国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的时代产物

D、是使任何征服和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25、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A、自然科学决定自然界的发展方向,社会科学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一定的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D、先进的科学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26、<<人民日报>>报道,马祖(台湾当局在岛上设有“连江县政府”)有海上桃源之称,岛上居民大都是早年从福州跨海迁徙而来,在建筑、信仰、饮食等方面与福州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环境是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决定因素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D、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

27、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健康有了基本保障。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A、有利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B、能够确保全体公民树立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C、能够促进公民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D、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8、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多周年。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传播中华文化之先河。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是

A、传播了中华文明    B、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经贸往来

C、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新形式

29、中国当代的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文化尤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中继承而来的,这就是文化传承。下列关于文化传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D、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0、 “连线浙江-世界作家看浙江”湖州线文学活动在南浔拉开帷幕。本次文学采风活动为期11天,共有来自德国、法国、希腊、日本、马来西亚等16个国家及港澳、台湾地区24名作家和媒体专栏作家参加。作家进行文学采风活动的依据是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实践是一种 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31、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B、汉语言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中华文化是惟一没有受到域外文化影响的国粹

32、<<人民日报>>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多元一体的,就是说不只有一个源头。比如,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这说明

A、古老辉煌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C、文化的源头越多,越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D、各种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

33、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其独特的文化背景、特殊的地理位置、引人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铸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广东人精神:

A、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

C、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践中形成 

D、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宣传思想工作要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在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等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讲话的正确性。

35、中共中央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作了专门安排部署,要求进一步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四、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共21分)

36、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从2005年开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每年要扩大招生100万人,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由此可见,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10分)

37、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文化是一种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因此,抛开传统文化这个包袱,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11分)

五、论述题(36分)

38、将创新的民族优秀的戏曲文化-“深圳天下梨园第一村”文化产业项目纳入作为深圳“文化立市”的重大举措,是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为自己确立大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圳天下梨园第一村”是2005年深圳市政府和龙岗区政府重点支持的传统文化产业项目,“深圳天下梨园第一村”总投资为3.6亿元人民币,项目用地5万平方米;演出舞台30个,排练大厅10个;还有3个戏曲培训基地,一座戏曲文化文物展示馆,并附建一座集全国名吃文化楼、一座名茶名水文化楼;其他配套设施有办公楼、宾馆、停车场、绿化带等,建成后的“深圳天下梨园第一村”将是戏曲名家荟萃,各路艺术精英云集、是深圳又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文化品位的艺术圣地和极具典型东方民族文化色彩的艺术殿堂。“深圳天下梨园第一村”释放出的主流戏曲文化,将引导着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向高级文明社会大踏步迈步。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深圳市应如何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19分)

39、<<人民日报>>指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一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