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试卷(文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4-5-11 0:26:14 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试卷(文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命题人:陈太平

本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I卷(共75分)

一、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48分)

哲学思想是人类思想园地里最艳丽的花朵。它总揽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虽流派纷呈、学说各异,但它们在对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可以划分为两大基本派别,这就是

A、科学哲学与非科学哲学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论与唯心论       D、人民史观与英雄史观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

A、对物质与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回答不同   B、对物质和意识是否统一的回答不同

C、对意识与物质谁更重要的回答不同    D、对物质世界是否发展的回答不同

3、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不同于历史上旧哲学唯物论,主要在于

A、既承认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又承认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B、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决定物质

C、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D、既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又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

4、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对科学研究而言“哲学是灵魂”。这说明

A、哲学理论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进步    B、哲学思想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C、哲学思想是一切科学的发祥地    D、一切哲学理论在本质上都是科学的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5、就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

A、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映象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产物     D、人脑特有机能的必然结果

6、人的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别,就认识活动看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在于

A、事物的性状有真实与虚假之别   B、意识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   D、意识是否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

7、德国哲学家弗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个说法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前提条件     B、错误的意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D、客观存在是意识的真正来源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说法表明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片面的

B、人们的认识能力决定人们认识的正确与否

C、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

D、意识可以从多角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9、下列观点和做法既符合普遍联系又符合客观联系原理的有

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④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兴,必呈吉祥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0、培根说:“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这告诉我们

①因果联系是联系客观性的本质 ②揭示事物的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③把握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预见性 ④懂得因果联系才能有效进行实践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中国古代有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类似故事中那位求剑者的错误今天仍有人重犯。从哲学上看,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求剑者的错误在于

A、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否认联系的具体性

C、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承认事物的内部联系,否认事物的外部联系

12、三大产业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系统,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直接制约着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  B、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和相互促进的

C、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D、部分不能代替整体的功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整个世界就是一条无限运动变化发展的不息河流。

1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以下对这一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原因   B、联系是运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C、一切变化都是联系和发展       D、运动和发展是联系的本质内容

14、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物质性的同时,又承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并认为运动

A、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   B、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基本内涵

C、是静止的特殊形态和表现     D、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15、发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特征,以下对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的总和 ②发展是运动与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③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变更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以上两种观点

A、前者正确说明了运动与发展的关系    B、都夸大了运动与静止的对立

C、前者坚持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后者割裂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D、都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殊性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17、毛泽东同志指出:“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句话说明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由对立推动的   B、矛盾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C、矛盾在形式和内容上各不相同    D、矛盾双方的依存是绝对的

18、人类在改造世界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如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等。从哲学上看这启示人们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不可改变的    B、人们应该创造性地改造自然

C、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D、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19、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客观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客观性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中,共性包含个性

2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包括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在理论上的区别主要在于

A、二者研究的前提不同       B、二者内在的辩证关系不同

C、二者的方法论意义不同      D、二者在事物中的地位不同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1、“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副对联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适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

22、老子云:“图(打算)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通过发展实现的 ④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B、量变是消极的变化,质变是积极的变化

C、内因是发展的动力,外因是发展的条件

D、量变由内因决定,质变由外因引起

24、同分异构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如甲醚和乙醇,虽然构成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分子量都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存在重大差异。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把握规律并创造出新的事物 ②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必然引起质变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 ④事物在结构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的得1分(每题3分,共27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

25、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律性的联系的是

A、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B、春季到来绿满窗,冬季到来雪茫茫

C、商品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人的理性应当并可以为自然立法 

B、服从规律的要求阻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C、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D、规律具有客观性,应当按规律的要求办事

2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C、不同的能动性带来的结果不一样   D、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

28、在物质运动规律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表现为

A、认为事物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B、认为规律是不可认识和把握的

C、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认为规律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29、从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到2003年10月15日我国载人航天首获成功。我国科技工作者完成了一系列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的研究与实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这说明

A、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深化的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D、意识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人不同于物,人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有主观能动性。

30、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认识世界而言主要表现在

A、以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达到预期的目的

B、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的意志品质可以对人的活动起控制与调节作用

D、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31、客观条件好比舞台,人的主观能动性好似演员的演出活动。没有舞台,无法进行演出;有了舞台,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演出威武雄壮的话剧来。这个比喻表明

A、客观条件妨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不顾客观条件的任意的主观能动性是盲目的

D、审时度势才能在改造世界中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32、人们之所以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因为

A、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改造客观世界

C、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以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战胜挫折和失败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通过改变规律作用的条件改造规律本身

33、“谁保护好环境,谁就赢得了明天;谁毁弃了家园,谁就输掉了未来。”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C、改造世界的程度和效果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D、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I卷答题处:

一、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得分记录表

卷别

I

II

总分

题号

得分

II卷(共7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材料1:2002年第3期《求是》载文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材料2:2002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我们所谈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它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同样适合于它本身。它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而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

(1)材料1的论述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科学方法?(3分)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6分)

35、《西游记》中有一个“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说的是白骨精分别化作村姑、老妇和老翁之身,诱骗唐僧师徒上当,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这个故事对人们认清事物的本质、识别真伪很有教育意义。试结合哲学的学习回答:

(1)这个故事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3分)

(2)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6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6、“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说明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37、能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中医施治中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毛泽东同志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今天,重温他老人家的教导,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②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③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④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

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

(1)讲话①中的“本本”指什么?试从辩证法的角度指出本本主义的错误。(5分)

(2)分别简述上述②③④段论述中的辩证法思想。(12分)

39、材料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不同阶段,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总体上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材料2: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共产风”脱离我国农业生产力的现实条件,政策失误加之自然灾害等原因,使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1958—1961年的第一次大倒退,并给工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材料3:当前,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从政策支持、科技应用、农业投入、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全面进行,而其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就是加快农业的科技进步。

依据所学哲学知识回答:

(1)材料1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道理?(4分)

(2)结合材料2、3,分析说明其中的哲学思想。(14分)

高二政治试卷(文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I卷(共75分)

一、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C

B

B

C

D

D

A

B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D

C

B

D

C

A

C

A

A

D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题3分,共27分)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CD

CD

BCD

D

ACD

BD

BCD

ABC

AB

II卷(共7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1)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

(2)世界在层次上是无限的,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世界在广度上是无限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和规律,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地扩展;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推移。(6分)

35、(1)现象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3分)

(2)占有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6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6、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分)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3分)联系的客观性在于,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3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的说法否认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不能表明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4分)

37、能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具体表现之一。(2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3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人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2分)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事物的客观联系,是违背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做法。(4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1)“本本”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分)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本本主义的错误在于割裂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联结。(3分)

(2)②整体和局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整体统率局部。(4分)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尊重规律,按规律的要求办事。(4分)④复杂事物包含诸多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必须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4分)

[本题不能准确指出论述中哲理的酌情扣分,以其他哲理解答的不得分]

39、(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而发展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分)      [从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的角度上说可得1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人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共产风”脱离农业生产的实际,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而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正确决策。(3分)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共产风”破坏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的正确决策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3分)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人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农业生产的倒退,给工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从多方面全面做好工作。(4分)④复杂事物本身包含多种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在全面做好农村工作的同时,加快农业的科技进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4分)

[如果解答不全而从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角度上分析且言之有理的可以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