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哲学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2.纵览古今中外的哲学发展,可以把哲学思想归结为两个基本派别。这就是 (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世界观与科学方法论
3. 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 )
A.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D.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4.宗教世界中的鬼神等观念 ( )
A.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如实反映
C.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是人们对过去事物的总结
5.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除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外,还包括 (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对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6.“郑人买履”、“按图索骥”,这些成语中所说的做法在哲学上主要犯了 ( )
A.唯物主义的错误 B.片面性的错误
C.个人主义的错误 D.教条主义的错误
7.学生中有的人为讨个吉利,请“瞎子”算命把自己的名字改了,社会上也有不少的人把“8”视为吉利数字,还有的人出行或做生意都要查“黄历”。这些行为的哲学错误在于 ( )
A.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B.否认世界的变化发展
C.否认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D.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8.“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启示人们 ( )
A.事物的整体功能是不确定的 B.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C.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部分是隶属于整体的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词主要表明了 ( )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C.规律是客观的、具体的 D.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C.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事物由弱小与强大的过程
11.规律的本质属性在于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A.规律是事物现象之后的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B.规律是与偶然性不同的事物的必然联系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把握的联系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指的是 ( )
A.物质世界 B.事物的内部联系
C.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D.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1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A.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事物的性质是由居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事物的性质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没有多大关系
D.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公有制经济的
14.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哲学上看,这反映了
( )
A.事事有矛盾
B.时时有矛盾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5.有的同学“看自己是一朵花,看别人是豆腐渣”,这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要坚持适度原则
16.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哲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哲理
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辩证关系的哲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哲理
17.“将欲弱之,必先固之;将欲废之,必先兴之;将欲夺之,必先与之”。老子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
A.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向其对立面转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说明 ( )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不可忽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C. 有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有时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 外因是根据,内因是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19.“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幅对联告诫我们 (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
20.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
①守株待兔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④物极必反 ⑤墨守成规 ⑥吃一堑长一智⑦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⑧失败为成功之母 ⑨断章取义
⑩统筹兼顾
A②③⑦ B④⑤⑥⑧ C①⑨⑩ D③⑥⑨
21.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⑨ D②⑧⑩
22.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 )
A.新事物是最新出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 B.新事物彻底否定了旧事物中的一切因素
C.新事物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据此回答23----24题:
23.由于“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因此: ( )
A.改革符合客观规律 B.改革代表新事物发展的方向
C.改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改革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4.改革“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表明: ( )
A.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舞 D.改革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25.当前,有不少家长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和望子成龙的心理,对自己的孩子似乎只有一个要求:“学习好就行”,而忽视了对自己子女的品德行为教育。从哲学上讲,这种心理:( )
①只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忽视了矛盾的次要方面②片面强调了主要矛盾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次要矛盾的影响作用③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④属于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答案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6.请分别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6分)
2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二者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8.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粮、油、肉、蛋价格全面上涨,而这条“生物链”的源头在于粮食。有关专家认为,引起这次粮食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各地普遍调整产业结构,粮食生产出现萎缩。此外,还有灾害性天气导致秋粮减产、国际市场价上涨、全国粮食库存量下降等。粮食供求关系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持续多年的卖粮难将不复存在,粮食产业开始升温。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计30分)
29.材料一:当前,中国经济是世界的一大亮点。而“长三角”(江浙沪三地)的发展则是中国的最亮点。近年来,当很多地方为经济“疲软”、欲振乏力困扰之时,该地区却呈现出令不少人惊呼的“井喷”行情: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率、占全国2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近30%的进出口总额、近40%的引进外资总额以及占总数一半的全国百强县……这一切,使“长三确”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航船”和人们探求改革开放的“新样本”。
材料二:在这块活力四射的热土上,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创造此起彼伏,新亮点绵延不绝,为我们展示出一部令人拍案的“长三角”领跑中国新经济的传奇。
回答以下问题: “长三角”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航船”和人们探求改革开放的“新样本”,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5分)
30.材料一:2004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以及乱占耕地,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等。
材料二: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国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如提高存款利率、适当提高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加大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与监管力度等。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调控成效明显,经济平稳增长,实现了“软着陆”。回答:
(1) 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3分)
(2)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4分)
(3) 运用辩证法相关哲理,说明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8分)
上学期高二期末政治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A | A | C | C | C | D | D | B | B | A | D | D | B | C | C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答案 | A | C | A | D | D | B | B | B | C | B | B |
二、简答题(20分)
26: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
27: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其中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6分)
28:(8分)(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一方面,这次粮食价格的上扬,与我国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今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粮食的涨价,直接带来了面粉、大米以及食用油、饲料等制成品价格上涨,这些都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3分)
(2)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我国这次粮食价格的上扬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各地普遍调整产业结构后粮食生产出现萎缩、灾害性天气导致秋粮减产、国际市场价上涨、全国粮食库存量下降等。这些因素都是这次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因一果。(2分)
(3)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引起这次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地普遍调整产业结构,粮食生产出现萎缩。其他因素是引起这次粮食价格上涨的次要原因,但也对本次粮食价格上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3分)
三论述题(30分)
31.(15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做到立足国情、地情,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只有相互促进,才能协调持续发展。
③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才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
④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长三角”之所以成为“领航船”和“新样本”,与他们的积极进取和勇于开拓分不开的,当然,“长三角”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其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
32.(15分) (1)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观点;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写出3个要点即给3分)
(2)①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不顾市场行情,盲目扩大投资,导致经济过热,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结果,二国家采取措施抑制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是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体现。②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做到实事求是。③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针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是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具体体现。(4分)
(3)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坚持联系的观点,切忌孤立的观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充分考虑影响经济运行中各个要素、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注意经济发展同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作为国家应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安全,防范经济风险;作为地方部门和企业应自觉服从宏观调控大局,克服相互攀比,盲目追求速度的倾向,正确处理地区发展和全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于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决不能掩盖和回避。(8分)
(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