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政治(文科与理科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共60题,每题1.5分,共90分)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这段话表明( )
A.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B.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C.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D.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6、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A. 世界统一于“元气”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
C. 888即发发发 D. 天行有常
7.主张人类生活的“世俗世界”的命运是由居住“天国”的上帝、神灵主宰的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0、下列说法能够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
A.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存在即被感知
1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 一元论和二元论
1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15.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16、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段论述主要表明(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承担者 D. 运动离不开物质
17、“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概念中运动。”毕尔生的这一观点是( )
A.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C. 把运动看作是精神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据此回答第18题:
18.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19.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宣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对此,现代科学和政府都无能为力,只有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才能拯救人类。从哲学上看,这些言论( )
①是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 ②是与无神论根本对立的有神论
③否认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④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① 水往低处流 ② 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③ 万有引力 ④ 市场价格时高时低,上下波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2、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就他和教室的空间位置而言,他们是静止的,而此时他和房子随着地球在太空中运动。这说明(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运动和静止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一个事物有时永恒运动,有时暂静止,有时既永恒运动又暂是静止
2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24、人们为了生存, 在无水或缺水的地方可以建水库、开运河、利用地下水等。这说明( )
A.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 人的意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C. 自然界的一些变化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D. 人的需要是人们利用自然物的基本前提
25、“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赖的
C.意识起源于人脑,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6、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
A.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有条件的 B.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运动就是发展 D.静止是不存在的
2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
A.客观实在性 B.规律性 C.运动 D.可知性
2
8、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研制出的运载工具缩短了地球的空间距离;生产出的空调设备改变了盛夏的室温;发明的可视电话使千里之遥的通话成为面对面的谈心。面对这些事实,我们可以说( )
A.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类可以改造它
B.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它
C.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削弱了
D.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新的规律不断地被人们创造出来
29、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它们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C.前者否认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后者也否认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D.前者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后者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30、物质、运动、规律三者间的联系是 (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1、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A .自然界 B .人类社会 C. 思维 D .客观世界
3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33、没有人脑肯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也不一定有意识。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释是( ) A. 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现象
B. 人脑可以产生意识,但必须是健康的人脑
C. 人脑是意识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 人脑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各有不同
34、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象力。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
A.都来自于客观世界 B.都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
C.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都来源于人脑
35、美、日、英、法、德、中等6国同时向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成,这标志着人类基因密码基本破译。这说明( )
A.世界是无限的,是人们难以认识的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可以认识每一个事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36、“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只要是正确的意识就能改造客观事物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觉得客观事物
D.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才起促进作用
37、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经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38、下列能体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有( )
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②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③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④活到老,学到老 ⑤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⑦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⑧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A. ①②⑤⑥ B. ③④⑦⑧ C. ①③⑤⑥⑧ D. ②④⑤⑧
3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无限性 D.反复性
40、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
41、中国有一句谚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产生了知识,知识为生活指明了方向
B.实践(生活)与知识如同母子:母亲生育了孩子,孩子给母亲带来希望和快乐
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
42、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来源与实践,也来源于合理的想象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44、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 )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45、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C.神鬼概念是对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
46、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47、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 )
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48、“你最好接受你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句话是一个( )
A.唯心主义命题 B教条主义命题 C唯物主义命题 D悲观主义命题
49、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
A.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 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50、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 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51、在经过四次无人航天试验之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向太空。这说明( )
A.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5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53、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54、 “揠苗助长”,其结果事与愿讳。这说明( )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B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 人们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55、近几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再就业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
A. 意识是对人的主观认识的反映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56、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
C.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 D .学校开展辩论会
57、故步自封、浅尝辄止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认识的反复性
C.看不到认识的具有无限性 D.看不到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5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在于( )
A.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B.人与自然谁是本原
C.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谁是本原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59、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实践的特点的是( )
A 客观物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客观实在性 D社会历史性
60、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功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
A.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10分)
61、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政治(文科与理科班)试卷
一、略(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二、简答题
61、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政治(文科与理科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CCD 6-10 CBAAC 11-15 ABCBC 16-20 ACDDC 21-25 BCCAA
26-30 BCBAD 31-35 DCAAB 36-40 DDCAA 41-45 CBCBC 46-50 CCCBC
51-55 ADCCB 56-60 CCACB
二、简答题
61、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最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每点2分,综合加分2分)印给大家的第二单元的练习题有本题(所订资料P63页也有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