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2课)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在京联合宣布,中国水稻(私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已经完成,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世界基因组的前列。这一重大的科技成果,必将极大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水稻研究和农业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完成l-2
1.中国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将极大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水稻研究和农业发展。这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决定物质
C.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上题材料主要说明:
A.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们既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可以创造规律
C.科学实验是科学技术产生的源泉 D.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即专门研究上下古今整个物质世界共有的问题,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这段话说明:
A、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
B、 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C、 学了哲学,其余的科学自会一通百通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论工具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在运动中,事物才能在不断更新中生存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动机、目的决定的。据此回答5—7题
5.这两种观点的错误的共同点是:
A.否认了社会发展的自发性 B.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C.把神灵天意和人的愿望、动机、目的等同起来
D.把神灵天意和人的愿望、动机、目的对立起来
6.对上述材料中的第一种观点实质是:
A.形而上学 B、主观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7.上述材料中的第二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近段时间,美国的“倒萨”进程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对此反映不一,以色列认为越快越好,英国承诺支持,卡塔尔暗中相助,中国反对单边军事行动,要求在联合国协议框架内解决问题,德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俄罗斯谨慎反对美国的军事行动。你认为产生不同反映的原因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立场不同 C、思维方式不同 D、知识构成不同
9、《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史实说明:
A、 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统一 D。不同性质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10、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I + we = full I.”(我+我们=完整的我)。从世界观上看,这句话包含的主要哲理是: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B、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C、 人与人之间都有联系
D、 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有意义
一鞋厂推销员甲到某国推销鞋子,发现该国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那
里不会有销路,就打道回国。另一推销页己也到达该国发现同种情况。但他根
据该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预测到鞋子在那里将大有销路,建议厂长
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合该脚形的鞋子向这个国家出口,结果该厂获
利颇丰。据此回答 11-12题。
11.上述材料从哲学上看主要说明了:
A.推销员甲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推销员乙和该厂用了“心诚则灵”的科学预测方法
C.推销员乙和该厂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推销员乙和该厂具有冒险和敢于硬拼的精神
12.上述材料中的这一事例从经济学上说明了:
A.推销员甲深入实际了解到该国不需要鞋子
B.由于该厂生产了适销对路的产品获得了价值
C.推销员乙有推销技术 D、该厂长决策投机取巧
13、《淮南子·说山训》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此语说明:
①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原因和结果是有严格区别的 ④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盲目扩大城市规划,造成大量耕地流失,不仅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之间无条件地联系着
B、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C、 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
D、 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无法改变
15、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靠知识和科技推动。从哲学上看,知识经济的到来表明:
A、意识将决定物质 B、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
C、意识能动作用增大 D、物质来源于知识和科技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据此回答16—17题
16、三峡工程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这是说:
A、 人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B、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D、人的主观意志无所不能
17.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
j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k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l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m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jkl B、klm C、jkm D、jlm
18.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A、 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同样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以前产量不高或效益不佳,但经过劳动力的优化组合,资源合理配工,就会产生巨大效益,发挥出比部分总和更大的功能。据此回答
19.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的前提条件是各部门必须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
B.各个部分功能一定大于整体功能
C.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D.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20.下列说法中属于规律的是:
① 水往低处流②万有引力③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⑤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o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jkl B.mno C、jln D.kmo
21、每生产0.6亿千克香菇,需要消耗20万立方米木材。素有“中国香菇城”的浙江某县,年产香茹占世界的十分之一,在“香菇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大量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近两年造成山体滑坡2方多起。上述材料说明:
A.经济越发展,环境问题越严重 B、发展香菇生产必然破坏生态环境
C.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客观规律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西电东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面推进。实施西电东送,对推进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进而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据此回答22-23
22.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非常巨大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各不相伺③整体离不
开部分,事物局部的发展状况对全局有重要影响④任何现象的产生都会
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
A.jk B、kl C、lm D、jm
23.西电东送,又能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事物之间存在着前后相继的联系 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4、李洪志在锦州讲“法”时说,人是用肚子想问题的,也可以用脚后跟进行思考。李洪志的观点是:
A、忽视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D、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25、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人的意识有时候是无能为力的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D、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第Ⅱ卷
选择题答题卷:(共50分) 姓名: 学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什么是哲学?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4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27、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1)、什么是物质和运动?两者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8分)
(2)、如何理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分)
28、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7分)
29、二次大战后,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在喜庆经济发展的同时,愈来愈认识到地球的生态系统恶化,人类正处于历史的抉择关头。为此,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92年又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被称为联合国“地球峰会”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实施。《纲要》根据我国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特点,紧紧围绕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地区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要求。(9分)
请结合材料,阐述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至少用三个原理说明)
30、“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也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 (12分)
请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瘦西湖风景区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文科 )选择题答题卷:(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C | A | A | C | B | C | B | B | C | D | C | B | A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B | C | B | A | D | A | D | C | C | A | B | C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7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内部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都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1分)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2分)实事求是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结果。(2分)
27.2001年7月3日《人民日报》评论负文章指出,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八十年来,我们党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
生,都大大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9分)
(1)、从哲学上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因。(3分)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有
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分)
我们党八十年来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说明了这一点。(1分)
(2)如何才能做到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6分)
要做到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
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2分)
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促进
我们事业的发展。(2分)
28、“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也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
请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瘦西湖风景区的成功之处。(10分)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瘦西湖风景区的园林家利用自然的地形,因地制宜,同时又能发挥意识的作用,用人工的整理,运用“借景 ”的方法,处处显示自己的面貌。(4分)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同时人们又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瘦西湖园林家能做到有法而无式,既遵循法度,又随宜安排 。(3分)
②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高于部分,部分又会影响整体。因此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瘦西湖园林家把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有分有合,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3分)
29、二次大战后,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在喜庆经济发展的同时,愈来愈认识到地球的生态系统恶化,人类正处于历史的抉择关头。为此,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92年又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2002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被称为联合国“地球峰会”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
200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实施。《纲要》根据我国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特点,紧紧围绕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地区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结合材料,阐述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1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各国从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出发召开联大,制定《21世纪议程》,以及召开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国从生态存在的问题和不同的地区实际出发,国务院制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3分)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解决生态系统恶化的问题,做到可持续发展(3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违背规律要受到惩罚,二战后,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改善神态系统的认识和行动说明了这一点(3分)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各国从1972年联大到1992年联大通过《21世纪议程》,到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召开。我国从对资源的浪费破坏到制定、颁布、实施相关《纲要》充分体现了这一点。(3分)
30.2002年3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市场经济在其运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不仅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规范,而且也须臾离不开道德的维系和约束。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12分)
(1)、请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市场经济为什么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规范?(6分)
要点:第一: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特征,市场经济运行必须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2分)
第二: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2分)
第三:市场经济如果不通过法律来规范,平等性、竞争性就会遭到破坏,经济就不能有序运行,任何经济活动都难以进行。(2分)
(2)、运用所学的哲理,说明市场经济须臾离不开道德的维系和约束(6分)
第一: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道德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3分)
第二:只有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因此,市场经济须臾离不开道德的维系和约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