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期末政治复习专题材料

2014-5-11 0:26:15 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期末政治复习专题材料:辨析题例讲  陈太平 整理

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

答案: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意识有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差别。这是由反映性质的不同所造成的,因而,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的观点是片面的。

人脑只是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意识的源泉。人们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意识。因而认为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的观点则是错误的。

2、物质文明建设得越好,精神文明也就发展得越好。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保证物质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仅靠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不够的,还要加强精神文明自身的建设。以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也就搞好了,实质上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错误观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必须反对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手软、一手硬的错误做法。

[分析]本题还可以从辩证法的角度上出题,即可以用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也可以从联系的角度上出题。

本题的变式1: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也就上去了。

变式2: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练人;物质上越贫困,精神上越富有。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艰苦的环境和贫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艰苦的环境确实能磨练人的意志,但这主要是针对个人的成长而言的。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如果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文明落后,是难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

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其发展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绝不是物质上越贫困越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必须反对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

变式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注:仓廪指储藏粮食的仓库)

答案:这种看法上有一定道理的。“仓廪实”和“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但若就此认为它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则是片面的。

这种观点忽视了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忽视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

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必须经过长期而艰巨的建设过程才能形成。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前者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后者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

答案:这两种观点,前者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者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一个具体表现。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还表现在: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而它们的根本分歧则表现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把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仅归纳为发展与静止观点的对立的看法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本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题例,命题手法主要是在“全面·片面”这一对思维模式中进行的。类似这样的题目都可以依照这个题目的解答规范进行解答。]

本题变式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表现在,前者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后者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答案: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在古代、近代和现代有不同的形式和表现。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只是古代唯物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唯心主义也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主张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是宗教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

变式2: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对立表现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对立。

答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则体现了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这两者的对立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一个具体表现。

此外,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还表现在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的。

4、人们常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又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以,全局和局部是并列的。

答案:整体和局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二者又不是不分主次、等量齐观的。

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了局部对整体的作用,要求搞好局部,使整体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强调了全局对局部的作用,要求立足整体统筹局部,寻求最优化目标。因此,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局部是有严格界限的,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和混淆。整体制约着局部,局部离开整体则失去其作为局部的意义。题中把整体与局部等量齐观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本题变式:“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以,只要把局部搞好了,就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答案:整体与局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整体与局部组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强调了全局对局部的作用,要求立足整体统筹局部,寻求最优化目标。这个观点是有合理性的。

但是整体与局部又是有区别的。当整体以合理的、有序的、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如果局部以无序的、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则会使功能小于局部功能之和。因此认为只要把局部搞好了,就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的观点是片面的。

5、“水往低处流”是规律,兴修水库、引水上山就是改变了规律。

答案: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但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规律是事物现象后面的本质的联系。水往低处流是万有引力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不是规律本身。引水上山也不是改变规律,而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行动。

把规律本身与规律的表现混为一谈,或认为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6、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矛盾越多越好。

答案: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矛盾的存在和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人们应当正视矛盾,坚持运用一分为二的科学方法看问题、办事情。而不能回避矛盾或人为地制造矛盾。

客观存在的矛盾无所谓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这一观点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本题的变式: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答案: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各要素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

但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否认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是错误的。

7、矛盾分析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正是这一方法的具体表现。

答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除此之外,矛盾分析法还包括一分为二的方法,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看主流同时不忽视支流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一系列方法和原则。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人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对割裂事物的联系,用孤立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象比喻,绝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8、质变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量变的原因在于事物外部。

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无论质变还是量变,其原因都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质变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它们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引起矛盾双方地位变化,依存关系破裂的结果。量变则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增减,但这种变化是在统一体内部进行的,并没有达到引起矛盾双方地位转化、统一体瓦解的结果。

当然,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同时作用的结果,虽然量变质变的原因都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运动。但事物之间与外部的矛盾运动对事物的量变与质变也是有着影响和制约作用的。

[评析]这个问题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量变和质变都是在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关系的变化中来研究的,这是要明确和强调的一个理论知识点。同时,我们又必须要明确,量变质变作为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的两种状态,又都是研究的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是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这就必然要牵涉到内外因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果以量变与质变的原因都是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否认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显然也是不妥的。

9、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扩大内需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根据;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是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根据目前经济国内和国际条件的实际,我国以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正确的决策。

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这样才能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小学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综合 初中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生物 | 科学
高中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生物 | 综合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好词好句 作文大全 读后感 电子书 百科
小荷作文网 电脑版 2002-2018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