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学期慈湖中学期中考试卷

2014-5-11 0:26:16 下载本试卷

2005学年第二学期慈湖中学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据此回答1-2题

1.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精神状态  ④科学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 

A.人们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视程度  B.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是否具有必胜的信心   D.人们能否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据此回答3—5题

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觉。“错觉”是一种 

A.现象    B.本质   C.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

4.水有固态、液态、气态。水的三态尽管不同,但都由H和O两元素组成,分子式是H2O,这说明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没什么区别 B.现象和本质是不同的,没什么联系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离不开本质   D.本质离不开现象,总要表现为现象

5.我国有“小儿辨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德国诗人莱辛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珍贵。”据此回答6—8题

6.所谓真理是指人们 

A.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对事物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C.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D.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7.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B.都属于理性认识

C.形式上都是主观的,内容上都是客观的  D.都对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8.莱辛的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D.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9.分析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往往得不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正确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

A.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要在整体中把握各个要素   D.要把各个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考察

10.古人说“文章之道,有开有合”。这启示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做到 

A.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要把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起来

D.要有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据此回答11-13题。

1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中的“法”和“德”是 

A.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B.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D.客观规律的表现

1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共同体现了 

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②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要做到以德治国,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这就要求 

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做到尊重人、关心人

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名为“狼桃”的植物,被认为是有毒的,后来被当作爱情的象征传到了欧洲,人们美其名为“西红柿”。后来有人尝了一个,感到美味可口,并未中毒。经分析鉴定,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这样西红柿便名扬四海,成为美味食品。据此回答14-15题。

14.从哲学意义上讲,西红柿价值的产生是由 

A.西红柿的营养成分决定

B.人们对西红柿的需要程度决定

C.西红柿的自然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决定

D.由生产西红柿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5.西红柿本身长在夏季,但现在人们可以利用塑料大棚在冬天生产西红柿。这说明

A.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B.人们可以创造条件,限制规律的消极作用,发挥规律的积极作用

C.主观能动性是人与物的本质区别

D.冬天生产西红柿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2005年3月14日以2886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据此回答16—17题

16.《反分裂国家法》属于 

A.社会生活中物质方面        B.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的内容    D.社会意识中科学思想

17.《反分裂国家法》以2886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高票通过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D.《反分裂国家法》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据报道,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新增加了“做事认真负责,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父母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生活不攀比”.“妨碍他人要道歉”等内容。据此回答18—19题。 

18.上述新增加的内容

A.突出了自然性是人的基本属性            

B.突出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强调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D.强调了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19.增加上述内容

①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③表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④说明认识应在实践基础上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5年2 月,某省会城市举办国际旅游节,市政府在各主要街道放置了10多万盆鲜花。一夜过后,竟有2万多盆不知去向。对此,广大市民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认为这是整个城市的耻辱。据此回答20—21题

20.材料中个别市民拿走鲜花的行为表明 

A.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               

B. 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但是个人利益必须得到尊重

C. 极端个人主义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D.个人与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21.材料中的现象告诉我们 

A. 必须在全社会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  

B. 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个人主义是从个人出发、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2.为使见义勇为的精神发扬光大,近年来各地依法设立“见义勇为基金”,授予他们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体现了

A. 英雄的精神是无价的,行为是有价的 

B. 贡献与索取是等价的

C. 贡献与索取是辩证统一的      

D.个人对社会的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23.当代国际管理界有句名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品德比素质更重要。这种人才标准告诉人们 

A. 实现人生价值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B. 智力.素质和品德应该成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C. 人生的价值是通过人的智力.素质和品德表现出来的         

D.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4.对“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不能平庸”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B.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大于物质贡献

C.平凡的工作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做平凡的工作

25.“理想好比是泥土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然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这句话包含的道理是

①现实是理想得以产生的基础;  ②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③理想和现实相互区别,没有联系;    ④理想产生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问答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6.曾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给河南南阳地区的一所中学寄去赠言:“荀子曰‘制天命而用之’。谨以此言赠桐柏县方树泉中学。”寄语简练深刻,使学校师生异常兴奋。请简要分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意思:掌握天行的规律而利用它)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

27.材料一:自2000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安徽等地先后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后在全国逐步展开,要求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材料二: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材料三: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问:上述材料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什么认识论道理? 请简要说明。

28.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全国政协会上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八荣八耻”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价值观?它有哪些导向作用?

(2)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八荣八耻”的理解。

29.人的属性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大类。

请回答:

(1)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2)为什么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属性?

30.当杨利伟谈到自己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时,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载人航天战线上的全体同志,是那些艰苦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专家、老领导和老一辈科技工作者” 、“这个荣誉不是我自己的,应该属于整个集体,属于整个航天人。”阅读材料回答:

(1)“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话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2)杨利伟为什么说荣誉“应该属于整个集体,属于整个航天人?”

(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005学年第二学期慈湖中学期中考试答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问答题:(本题有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

27.

28.

(1)

(2)

29.

(1)

(2)

30.

(1)

(2)

(3)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B

A

C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C

D

B

D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A

C

B

 

二、问答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6.荀子这句话说明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2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还必须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4分)

27.从提出减轻农民负担到增加农民收入再到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4分,不结合材料只得2分)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层次、某一方面、一定阶段的认识,而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认识也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4分)由于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央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也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就说明了这一道理。(2分)

28.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2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分)

“八荣八耻”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必须坚持“八荣”的价值取向,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八耻”行为。(6分)

29.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是社会的产物;第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第三,人的生活具有生活性。(3分)

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属性。这是因为: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6分)

30.(1)突出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2分)

(2)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关系。②个人利益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③个人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集体提供的物质基础和大力帮助。6

(3)①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②要树立远大理想,将自己与祖国、与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③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④要在自己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⑤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⑥要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取向。⑦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客观条件。(7分)(答出任5点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