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半期考试试卷

2014-5-11 0:26:17 下载本试卷

筠连中学高2007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

政治试卷

出题:杜雪福 审题:李劲松 验题:黄学惠

第I卷(,共57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54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l/4,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人们的节水意识逐步增强。

  针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计划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由于缺水,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这说明()

  A.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B.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并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针对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应顺应自然,服从自然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3、改革的深化,促使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新的就业观的形成,客观上要求人们通过完善自身素质,多方面发挥自身潜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③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据此回答第4-5题:

4、上述这句话是一个()

A. 唯心主义命题  B. 乐观主义命题C. 悲观主义命题  D. 唯物主义命题

5、上述这句话同时也启示我们()

A. 一个人要成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B.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 . 要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从自己的思想出发  D.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据此回答6—7题

6、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7、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之后又发生了10多次强烈余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影响到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索马里、塞舌尔、肯尼亚等东南亚、南亚 和东非国家,造成近三十万人死亡。据此回答据此回答8—11题

8、目前,相当一部分地震人们还不能预测,尤其是不能避免。这说明()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从实际出发

9、但是,经过科学家和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人们还是成功地预测了一些大地震,并及时进行了人员的疏散,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表明()

A.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D.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运动规律

10、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和预报海啸的发生。这是因为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报海底地震的发生,而且还因为并不是所有海底强地震都能产生海啸。人们不能准确地做出预报的原因是()

A.人类的能力有限,不可能认识所有自然现象

B.规律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不是轻而易举认识的,人们还不能准确认识其活动规律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1、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内,为受灾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与资金的援助。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救灾物资和现汇援助,属于()
  A.积累基金       B.消费基金   C.社会保障基金    D.商业保险

1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即,要发展先进文化,使人民群众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健康向上、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种视听作品及文化娱乐。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一分为二的观点 C.矛盾发展不平衡的观点 D.实事求是的观点

13、200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说,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在我国之所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主要是因为()

  A.它是科学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它是一种崇高精神,能指引人民战无不胜

  C.它是一种正确的意识,能指引我国人民战胜困难,开拓前进

D.它是一种科学的理想,是我国人民实现宏伟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14、 2003年、2005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先后载着我国的航天员顺利升上太空,并按计划返回地面,我国的两次载人航天飞行都获得圆满成功。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

  B.人们能正确地认识规律,揭示出事物运动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C.人们能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自然、改造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也是可以为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15、我国先后登上太空的三个航天员是()

①杨利伟    ②冯如    ③聂海胜    ④费俊龙    ⑤翟志刚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令世界刮目。我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从哲学上说,主要是因为我们()

  A.懂得航天规律的客观性             B.能认识到意识的巨大反作用

  C.能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D.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7、近年来,我国利用“神舟”系列载人飞搭载植物种子和菌种进行太空育种,培育出了太空辣椒、太空水稻、太空花卉、太空菌种等新物种。这说明()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人们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们能创造规律 ④人们能创造新物质 ⑤人们能改造规律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

18、“神舟六号”牵动“航天经济”,小飞船拉动上千亿。专家指出,在国际上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元至14元的经济带动效应。对太空的探索和研究需要很多方面的技术、工业、制造业方面的支持,因此它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带动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发展。每年航天产业整个的投入有上百亿元,而其产值则会翻番,那么粗略地估算,从产值上还可以产生五六倍的辐射效果。也就是说,由我国的航天产业所辐射的产业链已经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必将大大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主要体现了()

A、矛盾特殊性原理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C、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道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19、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

①   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    ②解决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②   ③表明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④体现了我国财政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梦圆飞天,是走有中国特色的‘飞天之路’的结果”,我国载人飞船有自己的特点。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客观性    D、矛盾具有客观性

21、近年来,世界上又掀起一股太空探索的热潮。美国提出“重返月球计划”,中国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日本、欧洲也不甘落后,也在加紧太空开发计划的落实。人类探索太空的工具从飞机到火箭、卫星、太空飞船、航天飞机,越来越先进,载荷也越来越大。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不断从量变到质变  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 

  C.人既能认识规律,也能改造规律 D.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22、“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

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必须善于紧跟形势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据此回答20—21题。

23、从哲学上看,所谓“新事物”是指()

  A.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事物  B.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C.发展速度快的事物     D.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事物

24、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②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③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情况  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我们应当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敢想、敢说、敢干。敢为天下先,开展创造性工作,不抱残守缺,不随波逐流。”从哲学上看,这一要求强调的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要具有创新精神,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6、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逐步推开,不能搞“一刀切”硬性要求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调整农业结构的辩证法依据是()

  A.只有优化各部分的结构,才能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C.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7“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趋势,既要充分利用机遇和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又要清醒认识和及时防范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和风险。从哲学上看,它体现了以下道理()

①对外部联系、外部条件要做具体分析  ②要注意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③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我国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既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又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里体现的哲理有()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观察处理复杂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虽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经济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这种观点符合以下哲学道理()

A.事物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30、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种被大家肯定的新事物,有的地方提出: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本地的民营企业的普及。这种做法()

  A.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B.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

  C.是对新生事物积极扶持的正确态度   D.积极响应了中央提出的优化所有制结构的号召

3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言揭示的共同哲理是()

  A.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要学会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双方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2、目前全世界对于人类基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也有的科学家指出,基因的研究一方面会帮助人们战胜一些疑难病症,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还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生物武器,危害人类。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任何科学技术本身都存在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B.必须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C.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是无条件的

33、“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34、今年七月二十五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十一五”期间(二00六-二0一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指导全党全国在今后五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上述材料表明()

①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办事情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⑤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⑥物质决定意识

A. ①④⑤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③⑥  

35、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各地区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打牢教育基础,突出经济特色,形成发展优势。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不相干的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在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2004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双稳健”,即既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又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把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绝对性统一起来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据此回答第35-36题:

37、上述观点从哲学常识角度看属于()

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  D 辩证法

38、从经济常识角度看,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了()

A 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B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 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较低     D 我国贫困人口仍然较多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第I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题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6分)

39、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曾庆红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用所学知识回答:

(1)有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10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试分析之。

40、2005年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就更鲜明地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

从“十五”的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到 “十一五”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统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反映出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1)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制定“十一五”规划为什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辩证法依据有哪些?

(3)坚持“与时俱进”的哲学依据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答案

第I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C

B

C

D

A

B

A

A

B

B

A

A

C

D

C

C

D

B

B

题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答案

A

B

D

B

B

C

A

C

B

B

B

D

B

C

C

D

B

D

A

39、答案:(1)①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对立和统一作为矛盾的基本属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冲突.(3分)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的始终,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3分)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同样存在着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矛盾.(2分)

  ③认为和谐社会没有任何矛盾,是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的表现,实质上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而是错误的。(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这一点。

②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达到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适应“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体现了这一点。

③普遍联系原理,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这一点。

④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局部要服从整体。从“全局出发”,“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体现了这一点。

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 “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体现了这一点。。

⑥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体现了这一点。

⑦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一刀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这一点。

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体现了这一点。

⑨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哲学依据。

(本小题满分14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六点以上给12分。联系材料共给2分。)

40、答案:(1)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意识,它赋予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不仅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从而丰富、创新和完善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只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更科学、更合理地制定出“十一五”规划,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7分)

(2)①体现了两点论。②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体现了尊重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不人为割裂这种客观联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6分)

(3)坚持“与时俱进”的哲学依据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3分)

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必须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