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政治科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4-5-11 0:26:07 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政治科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

政治科(综合班)试卷

命题:三水中学教研室

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1-11课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4、“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

①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②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③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④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心外无物 ④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⑥

7、巴金先生一再倡导的“讲真话”“掏出心来”,浓缩了20世纪人文精神的精髓,亦是他作品的全部。巴金的这种观点的唯物论依据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8、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所有物质现象的总和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并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可知性  B、规律性  C、客观实在性  D、运动

10、唐代惠能评论“时有风吹幡动”时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楚国有一个人剑落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故事,这两个人错在

A、离开运动谈物质        B、离开物质谈运动 

C、不懂得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不懂得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亘古不变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12、苏轼:“横看成蛉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13、现代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法律的调节和规范,这表明

A、意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B、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口号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A、没有梦想,就没有世界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形而上学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16、有成语云:“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但事实上“画饼”并不能“充饥”,“望梅”也不能“止渴”。这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17、温家宝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       B、正确意识是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C、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18、下列说法中,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实践出真知  ②三思而后行 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20、“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这说明真理具有

A、条件性  B、无限性  C、客观性  D、绝对性

21、海啸袭击了印尼、印度、泰国等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说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D、量变引起质变

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利德无言以对。据此回答22-23题

22、上述材料中叫欧布利德的人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  D、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2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中叫欧布利德的人所犯的错误属同一性质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4、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主要看这个事物

A、是否是过去没有的新出现的事物  B、是否是力量强大的事物

C、是否是发展成熟完善的事物  D、是否是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25、西部开发和发展是一个需要几代人长期奋斗的过程,这是因为

A、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B、事物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C、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26、公孙龙“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27、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杜林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一观点

A、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   B、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承认了矛盾的斗争性   D、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2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

A、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外在原因  

B、正确认识事物离不开对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C、事物是普遍联系  D、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9、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30、在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1、著名数学家:“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客观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D、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的

32、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剑,对经济发展有利有弊,权威人士认为,如果人民币在近期内盲目升值,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可谓弊大于利,得不偿失。权威人士的观点说明

A、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的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进行宏观调控的又一举措,表达了中央试图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决心。促进中部崛起,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体现的哲理是

A、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要重视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D、要立足整体,从整体着眼

34、“总的来看,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应该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②抓主要矛盾 ③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但也会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D、要认识矛盾的不同特点

36、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发展观问题上的教训主要是

A、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坚持全面的观点

37、下列选项中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牵牛要牵牛鼻子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水滴石穿

38、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9、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40、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A、肯定中有否定  B、肯定一切  C、否定一切  D、赞成与反对的统一

41、下面选项体现了辩证否定的是

A、利用天敌治理外来物种的疯长     B、近两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

C、科学理论是永远正确的,不需要完善 

D、追求“绿色GDP”代替单纯追求GDP

4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促使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4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B、是否承认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是否承认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4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名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5、下列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46、“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段话说明了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这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4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A、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B、人类的实践活动

C、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8、我国政府原先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要按规律办事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49、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珍妮机”的出现,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后,大大推进了产业革命,物质财富简直就像魔术般变换出来。但是,“利器”还要人来用。劳动群众以自已的体力智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这些事例集中说明

A、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B、机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C、社会财富是由少数发明家创造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50、邓小平同志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①  一切为群众 ②一切依靠群众 ③从群众中来 ④到群众中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高二年级

政治科(综合班)试卷答案

1-5BCCAB  6-10ABDCD  11-15ADBBB  16-20DCCAA  21-25BBADA

26-30BABCD  31-35BCABA  36-40DDDBA  41-45DCAAD 46-50AA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