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下列主要属于文化建设举措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正式启动 B.浙江推广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C.有关部门查处环境污染项目 D.在重阳节开展敬老宣传活动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同步
C.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一定的文化造就一定的经济
3.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上述歌词表明
A.文化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B.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成语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是
A.耳濡目染 B.循规蹈矩 C.以文载道 D.巧夺天工
5.2007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70周年纪念。井冈山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这是因为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不同民族的文化会给各民族开辟不同的发展道路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D.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6.“变酒柜为书柜,变牌桌为书桌,变玩风为学风”,这是某市政府为创建学习型城市而发出的倡议。“三变”的倡议说明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居民要适度消费,量入为出
C.发展先进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D.政府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7.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A.知识生产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文化创新比文化传播更重要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情感交流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来实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并非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B.文化传播正在消除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C.网络等现代媒体已经完全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9.当前我国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自己的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热衷于过“洋节”、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
A.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B.不利于继承弘扬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
D.反映了西方先进文化逐步代替中国落后文化的趋势
10.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和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②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京剧是我国戏剧中的“国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品。回答11—12题。
11.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是京剧的特色。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秉性耿直。这一特色表明文化现象
A.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B.是高于现实的科学预测
C.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D.是对客观现实的艺术抽象
12.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维持民族文化的长盛不衰,需要
A.全盘吸收各种文化的特色
B.主动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C.不断推陈出新和博采其它文化精华
D.深入群众,贴近生活
13.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把“风水决定祸福、兴衰”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对此,需要我们
A.否定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B.继承传统习俗,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C.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先进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14.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当代中国文化名人担当“电视说书人”,把那些大众较难理解的古典文学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受广大观众、特别是不喜欢古文的青少年的追捧,出现了“于丹现象”、“易中天现象”。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不断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活力
③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大众传媒的发展
④文化发展应当面向广大的人民群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主要说明
A.落后的思想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B.中华传统文化也是精华和糟粕并存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D.越是进步的文化对社会影响就越大
读漫画《取之不尽》,回答16—17题。
16.漫画表明
A.翻拍古典名著必须坚持去其糟粕
B.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仍具魅力
C.传承古典名著是最好的文化创新
D.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
17.漫画也提醒人们,影视创作应当
A.将古典文学名著作为主要的思想源泉
B.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本的宗旨
C.避免脱离现实的盲目跟风和简单重复
D.避免因追求经济效益而重视市场需求
18.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③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④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具有
A.广泛的认同感 B.丰富多样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悠久的历史
2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一些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已经被今天的社会所排斥。这说明
A.古代道德观念是错误的
B.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C.文化在批判而不是在传承中得以发展
D.传统文化随着社会发展都丧失了价值
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浙江人民创造了绍剧、越剧、田歌等一批富有浙江特色的戏剧精品,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文化的差异
A.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23.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启示是
A.文化的先进应当体现在道德上而不是科技教育上
B.必须大力弘扬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C.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24.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创新
③文化交流推动着中华文化的传播 ④中国文化正成为世界文化的主宰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格1分,共8分)
25.2007年7月1日是 ▲ 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庆典时讲话强调“一国两制”是特区保持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香港)
26.2007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 ▲ 制度的通知》,这是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最低生活保障)
27.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07年8月30日表决通过的《 ▲ 促进法》是完善劳动制度的一部重要法律。(就业)
28.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通过了应对 ▲ 、促进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悉尼宣言》。(气候变化)
29.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于2007年10月2日至11日在中国 ▲ (城市)举行。这是特奥会首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上海)
30.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胡锦涛在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阐释,指出其核心是 ▲ 。(以人为本)
31.2007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祝贺 ▲ 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
32.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2007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推进 ▲ 。” (依法治国)
三、问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44分)
33.(12分)
材料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网上也存在不少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一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会文明、健康上网的必要性。
34.(16分)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2007年4月22日至27日在西安与香港举行。此次活动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来自17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30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一盛会。二千多年前诞生的《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短短五千言,折射了中华民族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影响了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中华文化具有的基本特征。(4分)
(2)某班针对道家思想进行了一次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
甲:道家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全盘继承。
乙:道家文化是过时的封建糟粕,要一概抛弃。
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12分)
35.(16分)
材料一:2007年月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材料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投资建设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依托,红色旅游是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2006年,江西等11省及延安等7个重点城市接待游客1.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收入525亿元,增长25.5%。此次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必将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地发展。
请回答:
(1)从文化角度看,将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主要意义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的?(12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D | A | D | A | D | C | B | D | B | B | D | C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答案 | D | B | A | B | C | C | A | B | C | A | C | B |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格1分,共8分)
25.香港 26.最低生活保障 27.就业 28.气候变化
29.上海 30.以人为本 31.嫦娥一号 32.依法治国
三、问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44分)
33.(12分)
①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网络世界也是精芜并存,需要教育引导青少年提高辨别能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4分)②文化对社会和个人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发展,将个人引向歧途,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会文明、健康上网,才能发挥网络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防御网络腐朽文化的毒害作用;(4分)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会文明、健康上网,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实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4分)
34.(16分)
(1)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独具特色。(4分)
(2)道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着精华,又有其糟粕。(2分)对待道家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对道家文化中那些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道家文化中那些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应该加以改造或剔除。(4分)甲、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都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分)
35.(16分)
(1)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4分)
(2)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由经济决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投资建设,人们在旅游中接受思想教育,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4分)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红色旅游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体现了文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4分)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红色旅游本身就是文化建设和旅游经济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