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周考试卷

2014-5-11 0:26:09 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上学期周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拟卷人:陈永杜                              

第Ⅰ卷(选择题 95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6分.

1.2005年5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多头管理,个别部门为了眼前利益,竭泽而渔,非法捕捞,当地群众在湿地过度放牧,造成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急剧减少,湿地濒危。上述事实说明    (  A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人类的活动是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每逢羊年,我国婴儿出生率都明显下降,这主要源于“羊年不宜生

育”的说法。“羊年不宜生育”的说法(  C )

 A体现了一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B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离开了身体的手就失去了手的作用。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B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

C.事物是绝对运动的      D.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4.刘禹锡有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目春。”体现的哲理是 (  C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挡不住新事物的成长

D事务的内部矛盾是催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5.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认识跟上形

势的发展,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B )

 ①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②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③办事情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  

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

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只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7.“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

其损,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要(   C )

A.坚持适度的原则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重视量的积累     D.充分重视内因

“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岂是庸人爱自扰。”读该诗回答9-10题。

8.从哲学上看,此诗的错误在于:(  C )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矛盾的普遍性D.只注重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

9.吸取诗人的教训,我们应该 (  B )

A.承认矛盾的特殊性,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认真研究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 

D.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时,不可忽视次要矛盾

10.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区域布局。要实现这一调整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  D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内外因的关系有所不同

C.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D.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11.《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成语“吐故纳新”

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   B )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的原理        D.量变质变得关系原理

12.下列成语、俗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恰当的是(  D )      

①满招损,谦受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13.物质是不依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

“客观实在”是指(C)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14.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由“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力量”。这个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的变化说明(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推动着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15.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之所以要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正确的意识能够通过人们的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16^-18题。

1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C)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这说明(D)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

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

18.上述事实说明(A)

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题19--20。

19.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0.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B)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21.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B)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2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B)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C)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C.神鬼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

24.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5.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C)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26.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是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这事例说明(  D )

A.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B.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C.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  

D.狼孩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27.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C  )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三思而后行  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8.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D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29.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峰会发表《宣言》,在宣言中呼吁国际社会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专家认为,新安全观的思想已不仅成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内涵,也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我国提出新安全观的哲学依据是 (  B )

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 

 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0、“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31、“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C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33分。

32、下面属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观点有(BC)

A、静就是动,动就是静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人不能两次踏进两条河流

33、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高制病性禽流感役情持续蔓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科学家们一时还无法查清这种病毒的来源,也未能破解病毒是如何从野生鸟群大规模感染家养鸡禽的。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认识某些事物(CD)

B、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客观存在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诸多条件的制约

D、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34、04年4月28日,国务院原属查处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这是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必须增强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强调地方特殊,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贯彻不力,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地方主义倾向,都必须反对。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必须增强全局意识。这说明(AB)

A、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B、整体与部分关系中,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C、整体功能总是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D、部分也制约和影响整体

35.下列观点中,正确地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AC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左眼跳福,右眼跳祸

36.2006年9月1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一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一个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全

民能源与环保意识的提高。这说明(  AC   )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B.意识能够直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

37.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做到(AC  )

A.一切从实际,使主观符合客观

B.认识和创造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C.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着眼整体,顾全大局

38.“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D   )

 A.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B.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时有时无的

 C.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39.对已经实施5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说,“内蒙古现象”不啻为一个奇迹。所谓“内蒙古现象”,是指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内蒙古依靠政策和自身努力,在区域内迅速形成投资、人才和技术集聚效应,经济迅猛发展,增速名列全国前茅。这说明(BD  )

 A.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B.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的推动社会进步

 C.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0、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高制病性禽流感役情持续蔓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科学家们一时还无法查清这种病毒的来源,也未能破解病毒是如何从野生鸟群大规模感染家养鸡禽的。这说明( CD )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认识某些事物

B、有些事物是杂乱无章的,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诸多条件的制约

D、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41、对同一事物,人们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意识,从主观原因来看,是因为:(BC)

A、生产力水平不同      B、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法不同

C、知识结构不同,立场不同 D、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42、2005年2月2日是第八个世界湿地日。随着人们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这正如恩格斯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进行了报复。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B)

A、联系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联系会受到它的惩罚 

B、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C、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是相冲突的 

D、改造世界须发挥人的主观意识的决定作用

第Ⅱ卷(主观题 25分)

三、简答题(8分)

43.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运用辨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正确性。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辨析题(7分)

44.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立足点,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搞好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辨题:质变就是发展

五、论述题(10分)

45.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公布,基因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基因研究越深入,人们对基因成果的解释也越来越多,而且观点和结论迥然不同。有些人认为,基因可以用来医治顽症,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这无疑是人类的福音,意义不可估量。有些人认为,基因研究将带来法律、伦理的一系列问题,基因技术会使社会陷入混乱。

结合所学哲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基因技术的发展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运用矛盾的观点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3)对基因技术的发展前途,你有何认识?

1—5ACBCB 6---10CCCBD 11—15BDCBC 16---20CDAAB

21—25BBCAC  26—31DCDBAC   32BC 33CD 34AB 35AC 36AC

 37AC  38AD 39BD 40 CD 41BC 42AB

43.解析:本题考核的是辨证唯物论中的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和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的知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正确的意识的促进作用,四个结合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1)辨证唯物论认为,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属于正确的意识,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子。

(2)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只有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44.解析:本题重点考核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要不要质变,要什么样的质变。同时本题是一道材料式的辨析题,解题中要注意结合材料。

(1)这观点是片面的。(1分)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分),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1分)

(3)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搞好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3分)。

(4)但并不是一切质变都是发展(1分)。质变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1分)。而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否则,则就不是发展(2分)。

45.(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制约。人们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事物就会形成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基因技术的发展应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清主流和支流,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 是科学发展中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但也不能忽视。

(3)基因技术是一种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运大的发展前途,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经历曲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