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03年12月,伊朗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具有物质性,这是因为
A、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物质的
C、社会活动虽然是人有意识的活动,但意识同样具有客观性
D、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里的“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只要有正确的社会意识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闭门思过 ②经济体制改革 ③吾日三省吾 ④忏悔和祷告 ⑤某作家写不准备公开发表的日记 ⑥歌星公开演出
A、① ③ ④ ⑤ B、① ② ④ ⑤ C、② ⑥ D、③ ④ ⑤ ⑥
6、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有意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没有人的的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就不会产生意识
C、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特有机能
D、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
7、我国古典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中没有描写用飞机大炮打仗,《红楼梦》中没有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坐小汽车。由此可见
A、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认识
B、文学家讲究艺术形式,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认识
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D、人的思想意识是发展变化的
8、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 )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②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0、两位民警为抢救违规穿越铁路遇险的人而不幸牺牲,被救者却逃之夭夭,上述事实表明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价值观不同,人生选择就不同
D、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1、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十分鄙视摹仿,推崇独创。他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齐白石曾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主要表明
A、事物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
C、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发展
D、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
12、曹植七步诗的后两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能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曹丕也无须去“煎”他。丕、植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该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由此可知( )
A.矛盾双方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B.矛盾双方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
C.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13、鲁迅说,给人画肖像,画头发不必太费力,最要紧的是画眼睛。是因为 ( )
A.一个人的发型变化不定,而眼睛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B.发型是一个人的外在特征,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的内在特征
C.发型是一个人面相的次要特征,而眼睛是一个面相的主要特征。这说明,做任何事物都要抓住主要矛盾
D.发型和眼睛是一对矛盾,后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14、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到处可套用的模式和“万古不变的教条”。下列说法与此不符合的选项是
A.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B.如果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试图用一种模式解决矛盾,注定是要失败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是普遍适用的
D.不同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做到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推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共同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C.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6、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的
D.符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7、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在广西贵港市正式成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废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8、俗话说:“善弈者,谋势”。初学者,顾子而不善谋势,结果得小利而失全盘。从哲学上看,“谋势”也就是要
①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②以全局统帅局部
③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④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A、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 D、①③④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3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共24分)
19、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他说:“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党中央根据这一思想和我国实际情况作出西部大开发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体现的哲理
是 (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C、必须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20、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哲学上看“因材施教”( )
A、尊重了教学的规律 B、抓住了主要矛盾
C、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思想
D、正确地对待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2、下列工作方法能够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 )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D、“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23、一般的火灾可以用水或泡沫灭火器去扑灭;油、苯、香蕉水等易燃物体着火,就必须用黄砂、泥土或泡沫灭火器去灭火:有些化学药品着火,则只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扑灭。该事例说明
A、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B、水只有物理性质没有化学性质
C、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D、事物是向前发展的
24、人们主张“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这是因为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凝固不变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随时可变的
C、矛盾双方不但有对立性而且有统一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25、有语说“青出于蓝而胜于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说明:
A、新旧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必须抛弃旧事物,才能有新事物的产生
D、没有旧事物,就没有新事物
26、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两小题,每题8分)
27、材料一: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二: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简单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28、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2分)
(2)为什么要不断地追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6分)
四、辨析题(11分)
29、人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路好走”。因此,只要交朋友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五、论述题(15分)
30、就在《反国家分裂法》出台后不久,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和5月5日至13日及7月6日至1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访问大陆,“炎黄子孙不忘本,海峡两岸一家亲。”“破冰之旅”、“和平之旅”和“搭桥之旅”、“纪念抗战60周年”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据最近台湾《联合报》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岛内民众对他们的好评明显增加。其中,民众对国民党的支持度从去年9月的37%,升到现在的43%;亲民党的支持度同样有大幅上升。而民进党则从那时的36%降到26%,比国民党落后17个百分点。
请运用矛盾观点评析连宋郁大陆之行。
六、探索题(18分)
31、25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之后的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都作出了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以下是近六届三中全会相关信息一览表:
会议名称 | 召开时间 | 主要决策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78年12月 | 拨乱反正,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 |
十二届三中全会 | 1984年10月 |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
十三届三中全会 | 1988年9月 | 治理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 |
十四届三中全会 | 1993年11月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十五届三中全会 | 1998年10月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
十六届三中全会 | 2003年10月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1)你能说出历届三中全会的主线是什么吗?(2分)
(2)选用一个辨证法关于发展的原理分析历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变化。(12分)
(3)应对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4分)
[参考答案]
1——18题:
1D 、2B、3B、4B、5C、6B、7C、8A、9B、10C、11D、12B、13C、14C、15B、16A、17C、18C
19——26题:
19ABCD、20ACD、21ABC、22ABD、23AC、24CD、25AD、26ABD
27、(1)两省的各项措施都坚持了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4分)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省的措施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分)
28、(1)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欧只能说明真理具有条件性而不能否定欧几里得定理的真理性。(2分)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因此,由实践决定的认识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理虽然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是由于受到一定时代实践水平的制约,人们未必能发现它适用的条件,如果不顾实践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正是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才有了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也才使人们发现了欧几里得定理适用的条件,任何停滞不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6分)
29、⑴人生价值的实现确实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辨题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路好走”是有道理的,它说明了只有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5分)
⑵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外部条件,但最根本的还在于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5分)
⑶题中观点是片面的。(1分)
30、⑴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连宋郁大陆之行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有益于两岸关系的改善,但台湾当局及“台独”势力依然存在并且势力较大。(5分)
⑵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虽然“台独”势力依然猖獗,但期盼祖国和平统一是主流,是大势所趋。(5分)
⑶要走曲折的路,但要坚定必胜信念。祖国统一虽然困难重重,但最终统一势不可挡。(5分)
31、(1)改革和发展(2分)
(2)选用一个辨证法关于发展的原理分析历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变化。(12分)
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人的认识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⑵三中全会主题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变化;
⑶三中全会主题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⑷三中全会主题的变化,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言之有理,均可给分。(4分)